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政产学研协同创新作为产学研合作的深化,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上具有重要作用。目前我国政产学研协同机制还不完善,合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运用协同创新理论,建立政府、企业、高校及科研单位四位一体协同创新机制,对推动政产学研合作由封闭式技术合作创新向全方位、开放式协同创新合作新机制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文章首先通过对农村信用社合作金融制度创新的目标和制度环境的分析,继而通过农村信用社合作金融组织体系创新的总体思路、农村信用社合作金融组织体系创新、农村信用社的经营方式及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阐述了农村信用社进行制度创新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提高高职产学合作绩效的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从高职产学合作绩效的内涵入手,深入分析了产学合作绩效的影响因素,并采用实证分析的方法进行了创新研究,最后提出了提高高职产学合作绩效的创新思路及创新运作。  相似文献   

4.
我国校企合作虽已取得了一些实践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校企合作开展深度不够,特别是地方高校与企业的合作发展有待进一步提高和深化。本文从协同创新视角分析了地方高校与企业的合作需求及动因,发现加强校企深度合作是地方高校和企业推动协同创新必然选择,共生是地方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协同创新的根本动力。通过加强政府引导与组织协同、共同制定校企协同创新战略、共建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有利于校企协同创新的文化氛围可以构建良好的校企共生机制,推动地方高校与企业深度合作与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高等教育网络组织是高等教育开展合作创新的重要组织形式之一,而合作创新是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发展的重要途径。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顺利开展及能否取得预期的高质量创新成果有赖于运行机制的必要保障,科学、顺畅、高效的运行机制在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过程中起着全局性作用。根据动力来源的不同范围,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动力机制分为外部动力机制与内部动力机制;根据专业化分工的不同基础,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分工机制主要分为基于组织类型的分工机制、基于创新目的的分工机制与基于创新资源的分工机制;根据信任关系的不同阶段,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信任机制分为谋算型信任、理解型信任与认同型信任;根据不同的利益分配方式,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利益分配机制分为固定分成、按股分成与绩效分成;根据不同的协调途径或手段,高等教育网络组织合作创新的沟通协调机制分为法律协调机制、管理协调机制与社会协调机制。  相似文献   

6.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的动因与路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创新是我国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重点任务之一。改革的关键在于从思想层面上解决为什么要创新和从实践层面上解决如何去创新的问题。文章分析了创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动因,探讨了创新高职院校校企合作办学体制机制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随着创新创业教育在高校的逐步深入,如何利用校企双方优势助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成为亟待研究的问题。本文探索了校企深入合作背景下的大学生第二课堂运营思路及计算机类专业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并结合自身校企合作的丰富经验,提出了校企合作背景下计算机专业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8.
协同创新视域下的地方高校"校企合作"要在思想引导、权利约束、监督运行、合作反馈等方面建立长效发展的机制,以实现在协同创新视域下的地方高校与区域企业之间的协调发展与相互促进,在相互协同的基础上达到教育教学、科研合作、学生实践、企业崛起等方面的理念创新、路径创新及科学发展创新。  相似文献   

9.
创新办学办企机制,方能推动校企一体化,实现校企快速、科学、和谐发展。以就业为导向的阶段式校企合作是校企合作的基本形式,以互融为导向的一体式校企合作是较深度合作,以共赢为导向的联盟式校企合作是创新合作机制、具有发展潜力的新事物。在深化校企合作过程中,政府及合作各方必须同心协力。  相似文献   

10.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合作行为对于团队运行效率及科研创新至关重要。政府型强互惠,即政府给予群体成员合法性权力,强制惩罚群体中的推卸责任者,可有效推动社会群体合作演化。结合政府型强互惠理论,从行为经济学的角度,分析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合作行为,建议应拥有强有力的团队领导,促进团队愿景统一,培养团队合作的文化氛围,从声誉、激励、惩罚等方面建立明确的管理机制,以促进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合作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合作与创新是21世纪全球教育的主旋律.合作学习作为现代发展性的教学策略,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垄断课堂的局面,强调课堂不仅是师生互动,更应是生生互动与对话的场所.小组合作形式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主体参与及创新精神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12.
培养合作精神,就是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合作是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必要前提,进而在实践中实现与他人的积极合作;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就是通过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创造需要及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思维。合作是创新的必要条件,创新是成功合作的必然结果,合作与创新将成为基础教育的主流。  相似文献   

13.
随着协同创新的概念及政策的提出,校企合作的模式出现了新的生机,本文将协同创新的理念应用在地质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创新实践基地的建设中,利用资源协同、人才协同、信息协同的理念促进校企合作。  相似文献   

14.
人才培养作为高校基本职能之一,必须适应社会及行业发展需求,“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是实现企业生产和高校教育有效对接的重要方式,是实现协同创新人才培养的最佳途径。以运城学院安科智能管道协同创新实验室建设实践为例,探索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实践经验,提出基于平台建设的合作机制及下一步校企协同育人的改革思路,为计算机相关专业协同创新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通过从理论上分析企业规模、人力资源冗余与校企合作创新绩效的关系,并基于中国制造企业的实证研究发现,企业规模与校企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存在倒置"U"型关系,人力资源冗余与校企合作创新绩效正相关,企业规模负向调节人力资源冗余与校企合作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人力资源冗余在企业规模与校企合作创新绩效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基于资源冗余观视角研究校企合作创新,有助于进一步深化对校企合作创新理论的认识。  相似文献   

16.
全球开放式创新时代,高校不仅要增强科研能力,还要不断地将知识实现产业化或资本化,高校在创新中的作用日趋重要。从系统的角度对产学研合作形成机理和动机分析进行归纳总结可以发现,高校参与产学研合作的动机主要有必要性、稳定性、合法性等因素。了解协同创新系统的形成过程及高校创新主体参与产学研合作动力因素,有助于政府政策的发布和协同创新系统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7.
刘成  张华容  熊安胜 《考试周刊》2012,(87):165-165
校企合作是促进创新的有效机制。本文从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特点出发,探讨了校企合作创新模式的优势和不足,并借鉴国外校企合作创新的方式,提出校企合作创新的实施策略,积极探索职业教育开展校企合作对接的途径,对于促进职业教育大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的进程中,我国以高校为原始创新动力源的产学合作模式发展日臻成熟,并逐渐涌现出若干合作模式及特征,对藉由高校基础创新能力来提升我国重要的战略性产业科技能力并最终提升国家整体创新竞争力的发展路径给予了较好的论证。但其间仍存在不少值得探究的问题,诸如:是否存在一些能稳定产出创新成果(如专利、标准、重大科技奖励等)的长效产学协同创新模式?成功的产学合作实践是否存在可复制(或可借鉴)的某些特征?对于新兴的产学合作平台而言,如何构建产学合作的长效协同创新机制?等等。基于以上思考,本研究尝试以"产学合作的协同创新模式"为研究对象,选取(我国经济相对发达的)长三角地区的五所"985"高校作为研究样本,检索并整理表征创新主要产出的专利数据对五所高校的产学合作进行分析,并根据专利分析结论,选取典型案例深入挖掘,提炼出目前在我国高校现行并实现了长期有效合作的产学协同创新模式及若干特征。在此基础上,得到了本文的研究结论,并提出了构建有效"产学协同创新模式"的政策建议,对产学合作理论和发展实践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产学研结合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途径探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围绕全方位创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对开展的产学研合作教育进行了总结,叙述了中心产学研结合教育的优势所在及近几年来培养创新人才的模式.通过实践认识到:合格的人才只能在高等学校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中造就,产学研合作培养创新人才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20.
通过比较借鉴国外产教合作经验,分析大学科技园及政府产业园区的特征,依托“定岗双元”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成果,从教学产业园概念界定、功能定位、创新点三个方面进行研究,探讨高职院校产教合作的创新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