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国亮 《新闻世界》2013,(10):211-212
电视纪录片和专题片的配音涵盖诸多领域文稿内容,并非按照单一的配音形式就能掌控,因此对于播音员的要求是综合性多方面的,而现实中很多新闻播音为主的播音员很难表达纪录片的内在精髓,不能完满的为内容增色。本文从情感、画面以及常见问题入手,结合自身实践对专题片和纪录片的配音技巧进行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2.
配音解说是电视专题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配音解说与画面结合得当,能起到"画龙点睛"和"锦上添花"的作用,使音像浑然一体、相辅相成,达到更好的欣赏效果。因此,我们说解说是一门艺术,配音解说的质量直接决定着每一部作品的整体质量。从专题片稿本到电视专题片的解说,决不仅仅是把僵死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而是一种再创造。在这里,它集中体现了播音员的业务水平、播音素质、理解稿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3.
专题片是一门声像并具的综合性艺术,一部专题片配音成功,可以使专题片精彩纷呈,给观众以理性的启迪,诗意的享受。本文就专题片配音中的情感把握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4.
回来后说采访了夏青、葛兰,本以为周口这小城的居民会茫然不知,谁料人听了便惊奇:“你们采访到了他们么?那可是播音界的权威,大名人呢。好久没听他们在电台播音了呀。”仔细回味,虽然在中央电台家属楼11楼那套房子里,同夏青、葛兰聊了将近两个小时,却似丝毫没感到所谓著名人物的高远或沉重,只觉得他俩是一对一般的老夫妻。然而也怪,脑子里的印象可深,过了几个月后写他俩时,那憨厚的夏青老人的嘿嘿的笑、红扑扑的脸和吃力的谈吐;那精明的葛兰老师的直率犀利和摇铃似的答话,还明明白白地浮现在眼前,清清脆脆地响在耳边。“国…  相似文献   

5.
当一名记者,是我从童年就萦绕在心中的一个梦想.记得从记事起,每天早晨把我从睡梦中唤醒的,是早上6:30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新闻和报纸摘要节目>中播音员葛兰和夏青激昂宏亮的声音.听这个节目,是关心时政的父亲每天起床后的头一件大事.  相似文献   

6.
十四、听评播音水平 这里,先引用北京一家报纸刊登的批评广播的文章的一段话:“很多人都不会忘记一些优秀播音员的声音,如夏青、葛兰、方明、林如等,那些具有独特音质、风格、韵味的声音犹如响在人们的心上,有无限魅力。其实,这些优秀播音员的优点不仅仅在于其音质,而且还在于其严肃性、准确性。他们的播音极少在字音上犯错误,更不会出笑话。如今却大不相同,不少的播音员也许素质不高,也许态度不够严谨,播音中常常犯一些读音错误,似乎很随便、很不在意,这明显地暴露出质量的低下。”这段话讲的是播音员的播音,即我国各广播电台传统的播音方式,我看评价是公道的,对现状的批评也是中肯的。  相似文献   

7.
回来后说采访了夏青、葛兰,本以为小城的居民会茫然不知,谁料有人听了便惊奇:“你们采访到了他们么?那可是播音界的权威,大名人呢。”便问二老眼下的状况如何,好久没听他们在电台播音了呀。  相似文献   

8.
解说词是电视专题片部分,在很多纪录片中甚至起到首要的作用.解说词与音响和画面的有机结合共同营造了电视专题的美感.解说词兼具审美性与文化性,在电视专题片的所有构成元素中散发着独特的魅力.播音员在配音时必须坚持解说为内容服务的原则,同时,还要注意形成自己的特色.本文重点讨论了电视专题片的解说词意境,并对播音主持的实践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9.
电视配音包括多种形式,主要可分为电视新闻配音、电视专题配音和电视剧人物配音等几大类,而我们所要谈的主要是电视专题片的配音.  相似文献   

10.
<正>体育节目的形式多种多样,其他节目所具有的播出样式,体育节目几乎都有。如体育新闻播报、体育节目主持、体育专题报道、专题片解说配音、体育赛事解说等。而且从播音形式上划分,体育解说是体育播音员与其他播音员工作方式最明显的区别。一个好的篮球解说员,应该在适当的时候,向观众提供他们需要的语言内容。这些语言既包括各种与比赛有联系的信息,也包括能引起观众共鸣的各种认识与感情抒发。总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11.
中央台资源丰沃,是培育、造就著名播音员主持人的摇篮,齐越、夏青、潘捷、林田、费寄平、葛兰、张之、康瑛、林如、铁城、方明……等著名播音员的名字,伴随着他们动人的播音艺术,留在了中央台六十六年的历史上,留在了广播人成长的经历中,更留在亿万听众永远的记忆里。在广播进入频率专业化、传播技术进入数字化的今天,在听众的价值取向趋于多元化的今天,具有注重播音员主持人队伍建设优良传统的中央台,在强调传承优秀播音艺术的同时,更视播音员主持人为电台的灵魂和广播媒体的综合传感器。由此,去年底评选出于芳、向菲、晓菲、章莹莹、小莫、齐莺、万成、小草、阿依夏木&#183;吾守尔、付淳等首届十佳播音员主持人。他们成为中央台历史上首次被冠以“十佳播音员主持人”荣誉称号的广播人。 成功的实践离不开创新理论的引领和推进。中央台评选“十佳”这一广播媒体的具体实践活动,引起全社会的广泛关注。1月23日,中央台特邀请中宣部新闻局、中国记协、广电总局、中国广播电视协会、中国传媒大学等有关领导及专家、学者和听众代表作专题研讨,倾听他们对这一活动的评价以及进行理论层面上的分析、探索和阐述。本刊将他们的发言摘要刊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2.
曾静儒 《中国传媒科技》2014,(12):129-129,164
在目前的电视节目之中,电视专题片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伴随着音乐的主画面,并有专人讲解,在适当的时候表现和解释进行同期联合。对于电视专题片来说,配音解说是最最重要的,如果没有很好的解释配音,专题片再好也无法表现出适当的情景意境。因此,我们一定要在平时的配音中注意技巧的锻炼和技术规律的总结。  相似文献   

13.
本文结合夏青等老一辈播音员主持人的学习与工作经历,阐述播音员主持人基本功的重要性,剖析当下部分播音员主持人基本功缺失的表现和成因,并就如何加强播音员主持人基本功的训练提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没有电视那个年代走过来的人,是听着中央台的广播长大的。齐越、夏青、林田、葛兰、费寄平、张之、康瑛……这些印在人们脑海里的名字和他们创造的声音形象,不仅同中央台的广播连在一起,而且同我国那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生活的历程、脚印连在一起。  相似文献   

15.
早在六十年代初期,当时任中央广播事业局局长的梅益同志曾经对中央台播音员说过:你们要知道的东西不能比编辑、记者少。确实是这样。播音员是新闻工作者,他们接触的稿件,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诸如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外交,以及历史、地理、哲学、文学艺术等等。播音员必须具有一定的马列主义理论水平,比较高的文化素养,比较广泛的知识,才有可能做好工作。当然,专业知识更是必不可少的。著名播音员夏青的播音,之所以深受广大听众喜爱和称赞,是与他有较高深的理论修养  相似文献   

16.
郭远辉 《声屏世界》2014,(12):32-33
<正>近两年来,大型励志音乐选秀节目《中国好声音》火爆荧屏。这档节目,给人最大的印象就是:声音至上。表面上,它只重其声,不顾其他。细究之下,我们又不难发现,其实这些"好声音",不仅仅是一副天然的好嗓子,好声音只是一种形式,它最本质的蕴藏在声音中的内容,是铸就声音的"材质"。电视纪录片、专题片的配音与此同理。好的配音,是一部好纪录片、专题片的生命。"好声音"配出好作品,那么,如何才能铸就"好声音"呢?  相似文献   

17.
播音员在电视新闻配音工作中要重视识读能力的培养,要认真备稿、做好功课,加强对稿件的理解能力,分析配音与画面的关系,保持心理的稳定和生理的健康,这样才能达到新闻传播的要求。面对急稿、直播等等考验时,才能从容应对。电视新闻配音识读能力的培养不仅仅在工作中,播音员平时的广义备稿有助于识读能力的提升。  相似文献   

18.
规整性播音在中国曾经有过辉煌的历史,它也许正在辉煌的顶点徘徊,甚至于开始有些向下滑,但是作为艺术它仍然是一座丰碑,值得后人研究。在这座丰碑上刻着许多著名播音员的名字,人们还没来得及系统地深入地研究这些曾经震撼过亿万人民的艺术家们,把他们的艺术作为一笔精神财富以理论的形式继承下来。姚喜双的《夏青和他的政论文播音》在这方面做出了可贵的尝试,读来使人深深感到夏青播音艺术的高超和严谨。对有成就人物的研究应当成为学术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希望看到更多的这类来稿。  相似文献   

19.
王勤 《新闻前哨》2010,(5):47-49
在电视新闻队伍从业人员中,既不出镜、又不采访的配音播音员大概算不上主要角色。观众在电视台播放的各类栏目中,人们只能闻其声,却鲜有机会能谋其面。但是,要把一篇篇新闻稿、专题稿通过自已的声音很好地传播出去,也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情。对于一直默默地在幕后从事着播音工作的配音播音员来说,在几平米的播音室内.他们往往总是一个人安静地对着话筒,酝酿着感情,进行艺术创作.有着独特的经验体会。  相似文献   

20.
我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之声”夜间直播谈话节目《神州夜航》的主持人向菲。提起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已故著名播音员夏青,许多人并不陌生。因为他的声音曾经感染了整整一代人,当时人们亲切地称它为祖国的声音、人民的声音。夏青的播音之所以让人感动,被称为一代播音大师,这与他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崇高的社会责任感是分不开的。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保持了自身形象和内在素质的和谐统一,也为我们树立了一座不朽的丰碑。我们新闻界的前辈范敬宜曾经在多种场合反复强调——强烈的社会责任感是新闻记者的生命,它来自于记者的人格修养和对新闻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