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社会改革的逐步深入,高校毕业生就业难已成为一个比较突出的社会问题,而影响大学生就业问题的诸多因素中,就业道德问题成为当前就业的一个重要障碍。为此,学校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就业道德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诚信就业观念,有效推进道德建设,净化社会道德环境,使家庭教育与高校德育培养形成合力,在不断完善劳动政策法规,消除就业歧视和障碍的过程中,实现大学生良性就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主要针对入世后就业形势的变化和人才需求的特点,谈一谈大学生如何面对未来的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3.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大学生究竟应该怎样才能摆脱“毕业即失业”成为了当今亟待解决的问题。通过提升大学生自身的就业道德能力来解决就业困境就成了当下学校和社会关注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试就业"作为一项国家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帮扶制度,它通过提升大学生实际操作技能,促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深入考察,畅通了大学生就业之路。在目前"试就业"实践中,高校的应有职责与作用被忽视,用人单位参与的激励机制有待强化,学生权益保障难,参与热情不高。深入发挥"试就业"的就业促进效用,必须重视并充分发挥高校的相关职责与作用,强化针对用人单位的参与激励机制,切实保障"试就业"大学生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5.
大学生就业道德缺失具体表现为择业观念功利化、诚信意识淡薄化、责任意识缺位化、竞争态度扭曲化。这是由社会、家庭、学校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校应加强诚信教育、职业道德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就业心理教育,提高大学生就业道德水平。  相似文献   

6.
“村官”专业是在响应中央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号召下新开设的一个应用型专业.本文在分析当前“村官”专业大学生培养和就业中面临的“下不去、待不住、干不好、流不动”问题基础上,提出了加强教育宣传、完善培养模式、切实提高待遇、构建晋升通道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7.
"80后"大学生与"90后"大学生一样,都是身在改革开放之后,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社会稳定繁荣的大好时期,因此,他们在诸多方面都存在着共性,如个性张扬,思想开放,价值选择多样化等等。所不同的是,由于"90后"受到现代化的影响更大,他们在思想观念、价值取向、人生态度上都表现出与"80后"大学生所不同的特点。对"80后"大学生与"90后"大学生在道德方面进行比较,对我们日后的研究有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8.
道德信仰是人们对某种道德准则及价值依据的信服和尊崇。家庭、学校、社会道德信仰教育的缺位或失当是造成"90后"大学生道德信仰模糊或方向偏差的原因。集家庭、学校、社会之力,才能做好"90后"大学生道德信仰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9.
自20世纪90年代末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转入大众化教育以来,伴随着各大高校连年扩招大学毕业生逐年增多,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企业发展壮大的不利影响,以及国家政策、企业选人用人标准的变化,大学生和家长择业观就业观的分歧等诸多原因,导致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越来越普遍,越来越严重,已经成为必须引起高度重视的社会问题。本文仅就大学生自身如何树立正确的就业观,解决好存在的"三气"问题,提前做好就业前的必要准备,略述己见。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通过当代大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的表现,论述了他们“知行不一”产生的客观和主观原因,提出了高校在协调大学生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不一致时应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1.
张静 《文教资料》2011,(5):230-232
当前,道德标准已经成为继能力认证后企业招聘中的第二大考核标准。鉴于此,大学生不仅要注意掌握技能、习得知识,而且要注意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本文从分析当前大学生道德修养方面存在的问题入手,提出了几点有益于大学生提高自身道德修养的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在就业形势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变得愈发突出,这也表明大学生的就业观念正在发生转变。我们可以将“慢就业”理解为一种新的就业观念,是对原有就业模式的突破,也可以理解为是大学生对激烈竞争形势的一种逃避,主观造成的“职业空档期”。“慢就业”现象是由多种因素复合作用的结果,既是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结果,也和高等教育与社会人才需求不够匹配有关,更与大学生在面对激烈就业竞争时的选择有关。应对这一现象,大学生要保持积极健康的心态、努力提升核心竞争力;高校要做好精准的人才培养和就业服务;国家和社会要创造更好的经济社会环境,出台更有针对性的政策支持大学生顺利就业。  相似文献   

13.
"慎独"作为儒家所倡导的修身方法和推崇的道德境界,是进行道德修养,完善道德人格的根本途径。当前大学生网络行为中普遍存在的道德失范问题,根源于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危机。传统"慎独"精神所提倡的理性自觉、自我约束、理想人格的道德修养目标与网络道德精神具有内在的统一性。加强"慎独"教育,对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持久性、自觉性、自律性、实践性,提升大学生网络主体意识和网络道德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大学生就业中出现的"啃老族"、"校漂族"、隐性就业族、"飞特族"问题,解析了家庭、学校教育和社会三方面原因,提出高校教育缓解就业"新族群"问题的对策:全面推行课程思政,加强职业理想信念教育;大力弘扬工匠精神,厚植职业品质培育沃土;优化行企校合作平台,以实践促进职业精神内化。  相似文献   

15.
大学生就业能力是反映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与劳动力市场需求契合度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的一个重要维度,当前工科大学生就业能力已经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率和就业质量,"预就业"实践对大学生综合就业能力有较大提升,显著提高学生就业能力,并实现学生、学校和企业三赢。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心理“四化”辅导模式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业心理问题,是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重要因素之一。构建大学生就业心理"四化"辅导模式,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学生认识就业误区,转变就业观念,促进合理就业。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中的“马太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太效应"的寓意是贫者越贫,富者越富。"马太效应"在大学生就业现象中也同样存在。这与大学生拥有的资源有关。拥有的资源越多就越有可能获得成功,最终成为"赢家"。拥有丰富的资源意味着拥有更强的抗风险能力,也意味着拥有更加优势的地位和更强大的潜力。大学生就业中体现的优势资源是什么?应具备怎样的资源才能"富者越富",以获取更多的就业机会和成功机会,并使职业可持续发展。本文从"马太效应"现象分析,归纳为职业目标、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三方面必须具备的资源。  相似文献   

18.
从语言及逻辑、道德境界、价值判断等三个层面对“次道德”这一概念进行分析,可认为“次道德”是一个虚妄的概念,不具有理论性和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教师道德”与“教师职业道德”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教师职业道德与教师道德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教师道德只有在涉及学生的道德生长时,才与教师职业道德有较大关联,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评判应以是否有利于学生的道德成长为标准,而不是以笼统的、大而化之的教师道德为标准。  相似文献   

20.
张学树 《考试周刊》2009,(19):183-184
大学生就业问题有很多,具体可分为“慢性病”和“急性病”。只有清楚大学生就业市场的“急性病”和“慢性病”,并对此做出不同的对策,才能提升我国高校大学生素质,提高就业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