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风尘仆仆"是农民工辛勤劳作的职业印记,但却常常被某些人视为有碍"市容"的又脏又臭。农民工遭人嫌弃、被公交车拒载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怪象。时髦老太让农民工"自己走路回家",暴露的不只是文明礼貌的公德缺失,更是漠视弱势、罔顾人格、以貌取人等级观念的折射。"市容"之美,不只在市貌整洁,更在于城市没有歧视的包容之美。理解、救助农民工,更需尊重他们的人格,重树其本当自尊自强的群体自信。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迁,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这个“我买故我在”的消费时代,消费是实现身份认同的重要方式。作为生产者和消费者的新生代农民工则通过炫耀示差、模仿示同和素质内化等消费行为建构自己的身份认同。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加强对新生代农民工的教育培训,提升其人力资本,是推进这一群体融入城市生活的有效途径,但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在培训信息、资金、人脉、教育等社会资源的获取上处于不利地位,教育培训的社会支持网络较为薄弱。原因在于政府职责缺失,没有发挥教育培训的主导作用,企业缺乏培训主体意识以及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支持利用度较低。因此,在实践上构建政府、企业、院校和培训机构四位一体的外部社会支持体系和新生代农民工教育培训的自我支持系统,开展服务渠道和机制建设,对于促进新生代农民工城镇化和实现产业结构升级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基于哲学价值的理论,分析农村社区建设的实践形成了以留守群体、农民工为主体,以社区为客体的价值关系,按照是否有利于留守群体、农民工的生存与发展,是否有利于促进社会的和谐这个尺度进行研究,认为弘扬农村社区信任合作、互助互惠优秀传统文化,能够及时有效地化解留守群体的困难;建设社区同外部联系的现代交通通讯设施,社区内部的生产生活设施,满足农民工可以进城,也可以退出,自主选择,进退两宜的空间;而通过深化村民自治,加快社会建设,改革社会管理的农村社区建设,则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5.
后殖民理论主将斯皮瓦克认为"底层人"既是社会弱势群体又是"不能说话"的哑言群体,他们只能作为失语者被代言。贾平凹的《高兴》就是失语者的代言,在有意为刘高兴等男性进城农民工真情代言的同时,在叙事方式及结构设计、女性形象塑造、语言运用等方面无意遮蔽了女性进城农民工的现实处境和话语权利,但也恰恰是有意的代言与无意的遮蔽揭示出了底层人,特别是女性生存状态的本质,把底层写作推向了新高度。  相似文献   

6.
农民工是中国社会转型发展和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具有中国特色,跨越城乡的特殊阶层。这一阶层亦工亦农的身份,一定程度上折射出该群体在特定历史时期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地位。随着社会变迁,代际分化,农民工群体的主体逐渐被80年代后出生的新生代农民工取代。站在生命历程理论视角,市民化是新生代农民工生命历程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新生代农民工必须具备在城市中可持续发展的能力,而最根本的就是要不断培养和提升职业核心能力,实现自我成长,积极融入城市社会,最终完成市民化。  相似文献   

7.
关注、关爱、关心农民工,尤其是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现状、心理需求及成长变化等问题,是党和国家关注民生问题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随着社会发展,农民工这个庞大群体,逐渐融入城市,而实现这个群体真正、较快的与城市融合,文化是最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让农民工享受物质产品的同时,享受精神文化成果,从而达到完满地满足农民工社会诉求目的。  相似文献   

8.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8,(2):120-124
新生代农民工越来越受到各界的关注,这个群体中近半数是女性。新生代女性农民工在城市中人际交往情况、自我认知、对生活现状的满意度、情绪情感等方面与男性相比有一定的差异。新生代女性农民工越是认同自己在城市中的地位、对生活现状的满意程度越高、感到孤独和无助的程度越低、与城市居民的交往越频繁,就会提高留在城市的意愿程度。如何提高她们留在城市的意愿程度,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例如通过接受相关培训,被纳入到城市的社会保护体系中,得到政府和社会的真诚接纳。  相似文献   

9.
农民工,一直以来是各级政府及社会热切关注的一个群体。然而,在城市,农民工一直处于一种尴尬的境地,他们处在社会的边缘。农民工问题,一个系统、复杂而又必须逐步解决的社会性的难题。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城市农民工群体内部的代际分化已经形成,新生代农民工成为农民工群体的主力军。这一群体在城市社会的融入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特点,即目标明确,但困难重重;幸福感增强,但幸福指数不高;行为消费更倾向于城市化,但支出增加;法律意识增强,但维权意识有待提高;受教育程度提高,但专业技能培训不够;创业热情高,但失败率也高。因此,要加强新生代农民工城市社会融入的对策研究,实现他们由城市"边缘人"向城市市民的转化期盼。  相似文献   

11.
农民工在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为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在我国农民工的数量是庞大的,这个群体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本文从脉络上和较为深层的方面对农民工的产生和对社会的影响作了简要地论述.  相似文献   

12.
新生代农民工是因当前中国经济社会高速发展和城乡二元社会结构长期存在而形成的一个特殊群体。和第一代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具有诸多特征,其中最突出的一点是他们希望成为城市的正式成员,但社会却还没有做好接受他们的准备。在这种情况下,部分"新生代农民工"犯罪,主要在于社会的不公正、相对剥夺感的产生以及社会性歧视等。预防和控制"新生代农民工"犯罪,应在充分认识"新生代农民工"的群体特征、社会地位、犯罪原因的基础上,从铲除诱发其犯罪的根源和土壤着手。  相似文献   

13.
目前,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农民工群体的重要力量,加强新生代农民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在社会转型期尤为重要。由于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存在教育主体、内容、方法、环境和载体等方面的诸多问题,使得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弱化。应从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内容新形式、与社会各组织的力量整合、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以及大众传媒的正确引导等方面,探索新形势下新生代农民工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4.
农民工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具有“农村人”和“城市人”双重身份的特殊群体。虽然他们离开农村到城市工作和生活,但没有被城市所承认,更没有被城市现行的社会保障体系所吸纳。农民工成为劳动力市场上的弱势群体、城市社会的“边缘人”,而建立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保护好这一越来越庞大的社会弱势群体,也成为当前政府和社会迫切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了积极稳妥地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的问题。按照“十一五”规划的要求,要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按照以人为本的要求,从解决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现实问题入手”,并且“公共卫生和医疗服务体系比较健全,社会保障覆盖面扩大”。1我国农民工社会保障制度的现状农民工是我国制度变迁与社会转型期间所出现的特殊群体,特指具有农村户口,却在城镇务工的劳动者[1]但是,对于这样一个急需社会保障的群体,整体上的社会保障却严重缺失。主要表现在:1.1农民工不享有失业保险保障权。城市居民在失业期间,享有失业保险,但根据2005年在北京市对农民工的调查结果,有94.4%的受访者没有参加失业保险。[2]没有城镇户口就不能平等地享受到城镇居民...  相似文献   

15.
新生代农民工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主体,但受城乡二元结构的限制,他们多数游离于城市边缘,依然面临社保、子女教育、住房等障碍,其融入城市过程中所产生的社会问题也日益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广泛关注。作为职业院校,毕业学生中有一波群体成为新生代农民工这一群体,为了探究他们的生活现状,人生规划和心理诉求,为他们提供信息支持和帮助,笔者对徐州市新生代农民工的生活现状以及心理诉求展开调研。  相似文献   

16.
近20年来,农民工作为一个的新型群体在中国社会迅速崛起,青年农民工则是其主体。他们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为城市建设和我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生存境遇却十分尴尬与艰难:步入城市,却不能融入城市进而被城市完全接受,沦为都市边缘人;回到乡村,却又发现难以忍受乡土生活,成为乡村浪子。教育部门要帮助青年农民工摆脱困境,或使他们市民化,或使他们转化为新型农民。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民逐渐成为社会流动的主体。但由于户籍制度及其他种种主客观因素的制约,能够将孩子带到城市读书的农民工毕竟还只是较少的一部分,更多农民工还没有能力将孩子带到城市,这就在我国许多农村地区出现了一个特殊群体——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教育问题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出现的新问题,需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18.
各家媒体关于农民工群体的报道屡见不鲜,多数报道流露出对农民工问题的报道视角充满了人文关怀,但有些报道则以弱视、丑化"农民工"形象笔调进行撰写。城市化进程、户籍制度、媒体的议程设置、农民工话语权的缺失,造成了农民工这个弱势群体被"弱视"。传媒应该真正地把对农民工群体的报道视角从狭隘的既定视角中抽离,达到平等和尊重,这样才能最广泛地代表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才能真正彰显媒体的社会责任和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19.
农民工党员是农民工群体的骨干力量,决定了加强农民工中党的工作必须要研究农民工党员的主体作用。然而,这项工作在实践中却存在着农民工党员主体意识不强、管理工作不顺、政治参与不够和制度供给不足的困境。为了摆脱困境,必须构建农民工党员主体意识激活机制、主体素质提升机制、流动党员动态管理机制、激励关怀帮扶机制、组织保障机制和制度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20.
伴随着中国社会结构的分化和城市化进程,农民工群体内部也逐渐分化,致使对农民工群体的整体式研究凸显出其局限性。农民工的分化事实引起了学者对农民工分化研究的关注,诸多研究涉及到职业分化、代际差异、社会权益、城市适应、区域差别等多个层面。研究梳理表明,从整体研究到分化研究是农民工研究的一个视角转向。本文认为,农民工内部分化应该成为进行农民工问题研究时的一个前提预设。但目前的分化研究也有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个案研究结论的普适性问题、农民工内部分化的标准模糊化问题及缺少对农民工从主体角度进行的主观心理研究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