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论文通过构建行为选择模型,依托Netlogo仿真平台进行仿真实验,以获得实验数据,然后采用描述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科研人员的个体特征好奇心、创造性和探索性精神、独立性和自主性三者之间的动态交互影响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好奇心、创造性和探索性精神、独立性和自主性对诚信科研人员数量均值有显著的正向交互影响,对诚信科研人员数量标准差有显著的负向交互影响;好奇心、创造性和探索性精神、独立性和自主性都处在最高水平时,科研人员选择诚信行为的概率并不是最高;好奇心、创造性和探索性精神、独立性和自主性之间存在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通过构建行为选择模型,依托Netlogo仿真平台进行仿真实验,以获得实验数据,然后采用描述统计分析的方法研究科研人员的个体特征好奇心、创造性和探索性精神、独立性和自主性三者之间的动态交互影响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好奇心、创造性和探索性精神、独立性和自主性对诚信科研人员数量均值有显著的正向交互影响,对诚信科研人员数量标准差有显著的负向交互影响;好奇心、创造性和探索性精神、独立性和自主性都处在最高水平时,科研人员选择诚信行为的概率并不是最高;好奇心、创造性和探索性精神、独立性和自主性之间存在协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3.
科研诚信是科研活动中必须遵循的基本伦理道德和行为规范。目前我国高校的科研活动存在着种种问题,论文剽窃、经费弄虚作假、成果评选潜规则等学术不端行为时有发生,而导致这些现象出现的一个原因就是现行学术评价制度的不完善。该文分析了现行学术评价制度的特点,认为它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科研人员急功近利的心态,催生了学术不端行为,并此基础上提出了应健全学术评价的评价机构和制度体系,淡化科研评价激励约束功能,从而促进高校科研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4.
为进一步激励和促进科研人员保持学术初心,减少各类学术不端现象的发生,通过建立科研活动主体、评议主体及科研诚信监督主体的动态博弈模型,从学术共同体参与科研诚信监督体系及对科研主体是否进行诚信激励两个维度出发,以最大化诚信率、最小化学术不端、最大化学术不端惩罚等3个目标为导向,系统性分析当前科研诚信体系激励机制,由此提出进一步完善相关奖惩机制设计以及推动科研诚信立法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是我国重要的一类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为增强源头创新能力提供了有力支撑。随着项目申请量的逐年增加,竞争日益激烈,在项目申请及实施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失范和不端行为。该文总结分析了科学基金在申请、评审、立项实施、结题验收等环节存在的科研诚信问题,结合实际工作提出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思考与建议,以期为推动科学基金顺利实施、营造良好科研氛围提供政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防止学术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是改善国内学术生态和提高科研人员学术水平的重要支撑,其中,避免基金项目申报过程中的不端行为更是迫在眉睫。通过对120位基金项目申报相关人员的访谈内容进行扎根研究,经概念化、范畴化、编码化处理,获得项目审核评审工作失范、串通申报问题、不当占有他人成果、项目申报书失实四个主轴编码,构建科研诚信问题识别模型,分析导致科研诚信问题的诱因,并进一步提出治理策略,以期减少科学基金项目申报中科研诚信问题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简析科研人员的科研能力与科研诚信的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一些典型的科研不端行为和学术失范现象与科研人员科研能力的关联,探讨了科研能力对科研不端行为的影响与作用方式和提高科研能力对科研诚信的促进作用,并提出加强我国科研诚信建设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8.
遵守医学科研诚信和伦理道德标准,是医学院校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科研素质。近年来时有发生的学术造假事件为科研诚信建设敲响警钟,教育部《高等学校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办法》的颁布实施,为高校结合实际自主健全和完善学术不端行为的预防和处理机制提供了契机。按照教育部"预防为主、教育与惩戒相结合"的原则,学校应完善科研诚信他律机制,改革科研评价机制,教育引导科研人员树立自律观念,重视科研伦理审查,坚决依法依规,以"零容忍"态度处理学术不端行为,加强学校科研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9.
科研活动中的学术不端和诚信缺失已渗透到医学期刊之中,主要表现为医学论著撰写及其发表过程中的不端行为。针对医学论著投稿中出现的问题,编辑部层面应坚决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侵蚀,努力提高医学期刊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合理规范的医学论著审稿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从源头上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在医学论著出版工作中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科技期刊工作对科学知识和科学精神的传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科研活动中的诚信缺失和学术不端已经渗透到科技期刊工作之中,集中表现为科技论文撰写及其发表过程中出现的不端行为。虽然这些学术不端行为主体主要是科技工作者,但是在编辑部层面抵制学术不端行为的侵蚀,加强科技期刊编辑的主观能动性,建立合理规范的科技期刊工作流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防范出版工作中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高校科研活动中的不端行为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是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近年,高校学术道德失范现象时有发生,引发各界对科研不端成因及治理的讨论,以及科研诚信体系建设的探索。通过梳理近10年国内外高校科研不端行为的典型案例,从项目申请立项、实施、成果利用与管理、成果转化的不同阶段,分析了各环节存在的不端行为;继而从高校科研评价体系、科研项目管理机制、查处程序与力度、诚信教育四个方面分析其成因;最后提出防范治理的建议:即建立以科研不端行为调查和处理程序为中心,"疏、堵、防、治"相结合,涵盖预防教育和诚信体系制度建设在内的综合治理体系,形成治理体系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2.
针对目前高校科研诚信相关研究缺少实证数据支持的问题,基于学术生态视角,通过设计和发放调查问卷采集数据,应用多元统计分析的方法,从生态主体、校内生态环境、校外生态环境3个维度对影响高校科研诚信行为的因素进行分析,以期为高校科研诚信建设提供理论依据。结果发现:科研人员的性别、身份对高校科研诚信行为具有显著影响,其中性别与科研诚信行为呈正相关,身份与科研诚信行为呈负相关;科研人员对科研评价体系的认可、学校查处科研失信行为的透明度、整体科研环境以及学术规范程度与高校科研诚信行为呈显著正相关。因此,从高校层面来讲,应当保证科研评价体系的合理公正、处置科研不端行为过程的公开透明以及及时向社会通报有关信息;从社会层面来讲,应当加强学术规范建设、培育良好的社会整体科研环境,共同促进高校科研诚信建设。  相似文献   

13.
科学基金改革背景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依托单位工作面对“放管服”改革、科研诚信维护、项目成果转化所带来的一系列挑战,存在着数字化转型不足、学术不端行为防范不利、科技成果转化管理贯通机制有待完善等问题。本文结合依托单位基金工作的各个阶段及管理工作实践,提出依托单位保障与监督职责协同拓展对策需要基于科学基金项目管理流程的信息化、科研人员学术生涯的保障科学化、科研项目成果转化的专业化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14.
在学术浮躁的氛围下,许多人对当前科学道德与科研诚信状况不满意。基于现有众多针对科研人员维护学术道德的自觉性与规范性的研究,作者对于维护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的另一能动主体,即学术期刊发挥的作用进行了调查研究。本文以“后审查”的视角为切入点,从出版后的学术期刊中刊载的文章是否仍存在抄袭行为进行调查,考证学术期刊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成效,并探索防治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模式。  相似文献   

15.
王阳  程晖 《科学学研究》2010,28(5):662-667
1983年美国公共卫生局颁布了首部应对科学不端行为政策,然而这部政策中缺乏科学不端行为调查程序的内容。1986年,美国公共卫生局出台了这部政策的指导意见,添加了保护揭发者、保密、专家调查等不端行为调查程序的基本原则。1989年,美国公共卫生局下属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创立美国科学诚信办公室,建立了独特"科学对话模式"——保护原告的无抗辩模式、保护被告的无听证会模式和保护科学自主性的科学家主导模式。1992年,重组后的新机构——美国研究诚信办公室增加了全面调查阶段的听证会程序,强化了调查的司法性。至此,经历了近十年发展历程后,科学对话模式至今保持着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6.
通过健全科研信用制度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科技投入增多、创新意识提高的情况下,科研信用缺失产生的不端行为越来越严重地影响创新能力的提高.要增强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必须推进科研项目信用管理的制度创新.为此,应实行科研项目全过程契约化管理,规范项目执行者、评价者和管理者的行为,完善科研项目评审和成果鉴定制度;建立以信用安全保障号码为基础的个人基本账户,采用复式记账法制作科研项目财务报表等方法,健全科研项目经费监管制度;建立科研人员信用信息评价指标体系.改进科研人员信用评价方法,完善科研人员信用评价制度;建立健全科研项目执行者、评价者和管理者失信行为惩戒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为深入分析同行评议意见如何影响科研人员的后续学习行为,本文基于归因理论和双元学习理论,以42个曾申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失败但最终获立项资助项目的评审意见作为二手资料来源,结合与项目申请人进行一对一半结构访谈的内容,运用定性比较分析方法(QCA)进行综合分析,发现:科研人员双元学习行为受到其对同行评议意见内容归因的不同维度组合的影响;将同行评议意见内容归为不稳定的内因或不可控的内因,科研人员倾向于采取探索式学习;将同行评议意见内容归为可控的外因,科研人员倾向于采取利用式学习;多次申请科研项目失败的经历一定程度上抑制了科研人员的利用式学习。本研究为中国情景下分析科研人员的双元学习行为提供了经验证据,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分析了学术出版与学术不端行为之间的关系,指出如学术期刊管理不善,会对学术不端行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反之,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泛滥.<农业工程学报>在防范和处理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的实践证明:学术期刊办刊人在学术出版活动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在出版环节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出现问题的处理和曝光对违规学者具有很大威慑力.最后提出:在期刊出版过程中,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稿件的认定和处理工作极其复杂,亟待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学术期刊编辑部及审稿专家要严格审选稿件,将核查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作为审稿的重要内容之一:编辑部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规范出版行为;学术出版界携手并肩,共同防范和抵制学术期刊出版违规论文,形成规范的学术出版的大环境,断绝不端学术论文出版传播的渠道,为建立良好的学术生态作出期刊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9.
高校学术不端行为四维度影响机理实证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学术不端行为破坏了高校学术研究的有序发展,探寻其影响因子及敏感性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运用结构方程模型研究了个人压力、个人素质、组织制止和环境支持四个维度对成果内容型不端和社会关系型不端的影响机理。结果发现两类不端行为的影响因子及其力度有所不同,个人素质对两类学术不端行为均存在负向影响力,且影响力度均为最大,个人压力对两类学术不端行为均存在正向影响力,环境支持对社会关系型不端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力,组织制止对成果内容型不端行为有较显著的负向影响力。据此,应注重提升高校科研人员的学术诚信素质,制定可操作的学术规范,建立适度的组织惩戒和社会惩戒制度,并努力创建宽松的学术研究氛围。  相似文献   

20.
分析了学术出版与学术不端行为之间的关系,指出如学术期刊管理不善,会对学术不端行为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反之,则会在一定程度上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泛滥。《农业工程学报》在防范和处理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的实践证明:学术期刊办刊人在学术出版活动中,采取一定的措施可以在出版环节有效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出现问题的处理和曝光对违规学者具有很大威慑力。最后提出:在期刊出版过程中,涉及学术不端行为的稿件的认定和处理工作极其复杂,亟待相关的法律法规出台;学术期刊编辑部及审稿专家要严格审选稿件,将核查是否存在学术不端行为作为审稿的重要内容之一;编辑部要建立完善的奖惩制度,规范出版行为;学术出版界携手并肩,共同防范和抵制学术期刊出版违规论文,形成规范的学术出版的大环境,断绝不端学术论文出版传播的渠道,为建立良好的学术生态作出期刊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