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化过程中社会流动人口不断增加,如何解决随迁子女升学的异地高考问题日益迫切。2013年是异地高考破冰标志性的一年,各地方政府在中央政策的宏观指导下纷纷出台细则并实施,然而备受瞩目的异地高考政策却引发社会舆论更为广泛的争议,不同利益群体的家长,都用教育公平的话语来评价异地高考相关政策的合理性。切实解决异地高考问题,需要以教育起点公平的理念为政策导向。  相似文献   

2.
陈晓龙 《教育与考试》2013,(1):24-27,52
山东省是最早响应教育部关于2012年各省出台有关异地高考方案的省份,异地高考方案的出台与实施主要是解决人口流动频繁背景下随迁子女参加高考的问题。本文运用文献综述法,从异地高考提出的必要性出发,总结了落实这一方案面临的难题:限制性政策;新高考移民风险担忧;高校自身依附性太强等问题,提出相应对策:改变原有政策;加大对高教投入;减少地方对本地区高校的干预;改革高考制度等。解决好面临的问题,努力确保异地高考顺利实施,促进教育公平,推动社会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开放异地高考,解决随迁子女的就地高考问题,涉及多方利益博弈。本文主要在分析各地异地高考政策的基础上探析教育公平,并针对异地改革情况提出一些对策。  相似文献   

4.
《考试周刊》2018,(24):5-6
国家对异地高考的管理和规范,是通过制定和实施相关教育政策来实现的。具体的教育政策包括政策的对象、目标和措施。本文将运用教育政策分析的理论与方法,对我国异地高考政策的文本进行分析,旨在通过完善异地高考政策的内容来提高异地高考政策制定和实施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满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受平等教育的权利,既是教育公平和社会公平正义的体现,又是通过国家政策对教育资源进行再次分配的实证之举,有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和谐发展。然而,在异地高考政策的具体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上,各地都存在不被社会认可等问题,本研究对现行异地高考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就解决异地高考问题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建 《学科教育》2014,(3):69-78
异地高考政策是政府对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的升学考试问题的应对之策。运用多源流模型分析框架,对异地高考政策的问题源流、政策源流、政治源流、关键性的焦点事件和政策企业家等五个动力要素进行整体性分析发现:教育政策“断层”下的异地高考诉求形成了异地高考问题源流;政协委员和专家学者的意见主张构成异地高考政策的政策源流;国民的教育公平需求,党和政府的促进教育公平、正义的价值选择形成了异地高考政策的政治源流。“15知名学者上书事件”催化了异地高考政策之窗的开启,并在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和新闻记者等政策企业家的助推下,实现了问题、政策、政治三大源流的交汇,进而达致异地高考政策议程的设置。而这一政策议程也表征出两大中国特点:一是问题源流与政策源流存在先因后果的影响问题;二是政策企业家具有多重角色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冉 《教学与管理》2014,(15):30-32
在教育均衡成为我国教育发展主旋律的当下,异地高考释放的不仅仅是高考制度的破冰信号,更是对外来工及其子女人性化关怀的具体举措。通过分析各省异地高考政策可以看出,异地高考政策中存在各省自主制定方案的准入条件差距大、高考开放后本地生源教育权利受影响、生源流动加剧义务教育不平等等众多值得关注的教育不均衡问题。  相似文献   

8.
异地高考是从教育起点上解决务工随迁子女升学考试、促进教育起始公平的政策.文章从教育公平视角分析现行异地高考政策在制定和实施过程中的困境:本地考生与异地考生利益冲突致新的教育不公,诱导隐患中的“高考移民”现象爆发,引发寻租、权钱交易等腐败行为.通过促进政策内容设计的科学化、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与管理、改革名户籍制及分省配额制完善异地高考政策.  相似文献   

9.
《陕西教育》2014,(6):36-38
今年28省份实施异地高考 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人地参加高考的问题,被称为“异地高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一直是中国教育改革关注的重点。2013年,中国异地高考艰难“破冰”,共有河北、辽宁、吉林、黑龙江、江苏、浙江、安徽、河南、湖北、湖南、重庆、云南等12个省份启动实施了这项政策。  相似文献   

10.
为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的就地高考问题,各地方政府在中央宏观指导下相继出台细则,可各地政策却引发社会争论。通过探究异地高考政策的价值取向,提出解决异地高考问题关键在于高考招生制度的逐步变革,放开大学招生自主权;重点在于加大教育资源薄弱地区的投入,政策向弱势群体倾斜;前提在于改变传统育人观,培养终身学习观。  相似文献   

11.
熊玲 《湖北教育》2014,(12):41-42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进城务工人员大规模涌入城市,其迁移方式逐渐由个人迁移转为家庭迁移.由于我国户籍制度的限制,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流入地接受教育的问题日益凸显,异地高考问题的解决势在必行.当前,异地高考政策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着本地人与外地人之间的矛盾、各地准入细则认定难、高考移民的隐患等困难.对此,中央应出台更为明确有效的异地高考政策,建立以学籍为主的高考报名制度,着力推进区域间教育资源均衡化.  相似文献   

12.
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热点话题,异地高考的争议又将该问题继续加热.到底应该怎么样,也众说纷纭,没有定论.教育公平问题具体表现在地区差异,城乡差异和阶层差异.从资源配置,教育政策等进行了对其原因的分析.提出了一些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的措施,如改进制度政策,异地高考与把名校迁出所属地等.  相似文献   

13.
很少有一种政策像异地高考政策那样,未经出台便饱受各界争议。通过考察异地高考政策的历史演进、实施进展,可以认为其乃追求入学机会平等、促进教育公平和维护社会稳定使然。为使异地高考政策日益臻善,应采取完善准入机制、改革高校招考体系、实现多元录取模式等举措。  相似文献   

14.
异地高考问题是当前政府、社会和学界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运用政策网络理论,分析了异地高考领域相关政策的主体构成、博弈互动关系及政策网络特征,发现了当前以政府为主导、网络集成不均匀、有限开放的政策网络影响和制约着异地高考政策的有效推进.为此,需通过网络再造,整合各行动者利益需求,协调中央与地方政府合作机制,强化政策执行的监督力度,加强制度创新与供给,确保异地高考政策的有序推进.  相似文献   

15.
异地高考本是为了让非户籍地考生享有与本地考生均等的考试资格,但相继出台的异地高考政策的具体内容却并不尽人意,尤其是作为重点关注区域的北、上、广地区的政策令许多人大失所望。目前的异地高考政策实际上反映了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与本地户籍学生之间在均等的教育机会方面僵持难下的状况。考虑到外来务工人员及其随迁子女本身的极度弱势,如果没有政府的有力介入,僵滞状态就难以改变,异地高考政策的切实进展将十分艰难。为此,基于教育机会更为均衡的原则,应以考试权与户籍制度相剥离为起点,通过政府的主动积极作为,打破不合理的僵滞状态,变革现行高考招录制度,以提升各地教育质量和均衡推动异地高考的全面实施。  相似文献   

16.
教育政策应能够促进分配的正义,推动公平的实现,公平的实现又与弱势群体关怀密不可分。罗尔斯差别理论揭示了对弱势群体进行补偿是实现关怀的途径。教育政策上的弱势群体补偿能够充分发挥教育政策的作用,推动教育公平。论文以北京市"异地高考"政策为分析样本,探究了"异地高考"政策与弱势群体关怀理念之间的矛盾,以期促进"异地高考"政策实现弱势群体关怀,达到教育公平的追求目标。  相似文献   

17.
异地高考方案执行面临困境,在相当程度上与政策本身的问题密切相关。具体表现为:政策目标多重且冲突与政策内容模糊;央地权责关系不当,政策主体重心下移;准入门槛过高,政策目标群体惠及面窄。解决异地高考方案本身的政策问题,首先需要确立异地高考政策目标优先序与加强政策监督。其次需要明确责任,合理调整中央政府与省级政府的权力结构。同时需要优化异地高考决策的协商网络,扩大民众参与的广泛性,完善各方利益的表达机制和整合机制。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通过对北京市大兴区200名农民工的调查发现,农民工群体对异地高考政策的反响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是农民工对异地高考政策的了解程度很低;二是大多数农民工对异地高考"准入条件"存在较大异议;三是绝大多数农民工都表示会尽最大努力使孩子留京高考;四是农民工大都认为异地高考政策不能很好地解决高考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19.
汪虎  赵倩 《华章》2013,(17)
随着近年来人口流动的大幅度增长,关于外来务工随迁人员子女的异地高考问题,日益突出显现。异地高考问题涉及到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长期以来各地异地高考的高门槛,使社会矛盾欲集欲重,而由此产生的社会问题也是逐渐突出显现。促进异地高考落实成为解决社会矛盾的重要内容。我们通过调查研究关于异地高考的矛盾和社会现状,综合不同群体的利益诉求和心声,了解当前社会关于异地高考问题的前因后果,结合各方意见,得出科学合理实用的解决异地高考问题的方法方案,为决策者解决当前社会问题献策献智,促进社会教育的公平。  相似文献   

20.
正1.异地高考即将破冰教育部称10个月内出台政策教育部部长袁贵仁在列席全国政协十一届五次会议开幕式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关于异地高考的问题,教育部正鼓励各地尽快推进,现在已到最后的冲刺阶段,用不了10个月就会出台相关政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