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经济改革的丰硕成果,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提供了广袤的土壤和良好的机遇,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学教育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方面要传播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让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迈入国际化的轨道,另一方面是立足中国的现实,培养把中国的经济实践升华为经济理论的人才,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为此,2005年6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梁晶工作室等八家单位共同发起的首届“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在中国经济学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时隔一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于2006年3月18日再次组织召开了“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之二,主题为“现代经济学教育:共性传承与个性彰显”。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等多位中外经济学家共聚一堂,着重从现代经济学教育理念出发,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探讨如何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重要问题。征得主办单位及与会专家同意,本刊将研讨会有关内容择要整理发表。会议主办方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开展和宣传,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早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2.
20世纪60年代以舒尔茨为代表的人力资本理论开辟了教育经济学先河。到了70年代,由于西方“经济滞胀”,导致西方学对人力资本理论质疑,并形成人力资本理论新发展。然而,这不过是原有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础的人力资本理论的延伸,没有突破传统教育经济学的理论框架和研究范式。直至20世纪90年代新制度经济学的崛起,教育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才又辟新路径,使教育经济学理论基石得到真正意义的拓展。  相似文献   

3.
中国经济改革的丰硕成果,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提供了广袤的土壤和良好的机遇,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学教育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方面要传播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让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迈入国际化的轨道,另一方面是立足中国的现实,培养把中国的经济实践升华为经济理论的人才,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为此,2005年6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梁晶工作室等八家单位共同发起的首届“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在中国经济学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时隔一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于2006年3月18日再次组织召开了“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之二,主题为“现代经济学教育:共性传承与个性彰显”。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等多位中外经济学家共聚一堂,着重从现代经济学教育理念出发,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探讨如何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重要问题。征得主办单位及与会专家同意,本刊将研讨会有关内容择要整理发表。会议主办方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开展和宣传,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早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4.
中国经济改革的丰硕成果,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提供了广袤的土壤和良好的机遇,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学教育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方面要传播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让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迈入国际化的轨道,另一方面是立足中国的现实,培养把中国的经济实践升华为经济理论的人才,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为此,2005年6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梁晶工作室等八家单位共同发起的首届“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在中国经济学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时隔一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于2006年3月18日再次组织召开了“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之二,主题为“现代经济学教育:共性传承与个性彰显”。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等多位中外经济学家共聚一堂,着重从现代经济学教育理念出发,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探讨如何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重要问题。征得主办单位及与会专家同意,本刊将研讨会有关内容择要整理发表。会议主办方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开展和宣传,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早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5.
中国经济学是在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指导下专门研究我国经济改革与发展的理论经济学,它既不同于具有一般普遍意义的经济学,也不是指导经济工作的应用经济学。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形成、发展的特殊路径决定了中国经济学不仅仅是一门“解释经济学”,它还肩负着“改造世界”的职责。政府主导型的市场模式和后发展经济使中国经济问题不都能在西方经济理论中找到现成答案,也不是仅仅利用西方现有理论来分析中国问题就能完成的。这需要中国经济学家从我国改革和发展的实际问题出发,在借鉴西方经济学理论的基础上,实现理论创新才能完成。在中国经济学建设过程中,德国经济学界在处理经济学国际性和本土性方面的经验,值得我们汲取。  相似文献   

6.
中国经济改革的丰硕成果,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提供了广袤的土壤和良好的机遇,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学教育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方面要传播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让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迈入国际化的轨道,另一方面是立足中国的现实,培养把中国的经济实践升华为经济理论的人才,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为此,2005年6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梁晶工作室等八家单位共同发起的首届“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在中国经济学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时隔一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于2006年3月18日再次组织召开了“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之二,主题为“现代经济学教育:共性传承与个性彰显”。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等多位中外经济学家共聚一堂,着重从现代经济学教育理念出发,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探讨如何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重要问题。征得主办单位及与会专家同意,本刊将研讨会有关内容择要整理发表。会议主办方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开展和宣传,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早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7.
中国经济改革的丰硕成果,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提供了广袤的土壤和良好的机遇,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学教育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方面要传播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让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迈入国际化的轨道,另一方面是立足中国的现实,培养把中国的经济实践升华为经济理论的人才,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为此,2005年6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梁晶工作室等八家单位共同发起的首届“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在中国经济学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时隔一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于2006年3月18日再次组织召开了“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之二,主题为“现代经济学教育:共性传承与个性彰显”。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183;斯蒂格利茨教授,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等多位中外经济学家共聚一堂,着重从现代经济学教育理念出发,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探讨如何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重要问题。征得主办单位及与会专家同意,本刊将研讨会有关内容择要整理发表。会议主办方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开展和宣传,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平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8.
中国经济改革的丰硕成果,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提供了广袤的土壤和良好的机遇,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学教育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方面要传播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让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迈入国际化的轨道,另一方面是立足中国的现实,培养把中国的经济实践升华为经济理论的人才,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为此,2005年6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梁晶工作室等八家单位共同发起的首届“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在中国经济学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时隔一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于2006年3月18日再次组织召开了“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之二,主题为“现代经济学教育:共性传承与个性彰显”。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等多位中外经济学家共聚一堂,着重从现代经济学教育理念出发,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探讨如何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重要问题。征得主办单位及与会专家同意,本刊将研讨会有关内容择要整理发表。会议主办方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开展和宣传,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早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9.
构建一门独立的中国理论经济学科既不可能也没有必要。种种事实和迹象表明,中国的经济理论研究正发生着范式的转型。中国经济整体融入世界经济体系的发展趋势,必然要求中国经济理论研究实现与国际的接轨。中国理论经济学的发展应以当前理论研究的范式转型为契机,尽快纳入现代主流经济学的发展轨道。  相似文献   

10.
中国经济改革的丰硕成果,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提供了广袤的土壤和良好的机遇,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学教育面临着两大任务,一方面要传播现代经济学的基础知识,让中国经济学的研究迈入国际化的轨道,另一方面是立足中国的现实,培养把中国的经济实践升华为经济理论的人才,为经济学的发展作出贡献。为此,2005年6月,由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梁晶工作室等八家单位共同发起的首届“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在中国人民大学隆重召开,在中国经济学教育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时隔一年,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和梁晶工作室于2006年3月18日再次组织召开了“中国经济学教育回顾与展望”研讨会之二,主题为“现代经济学教育:共性传承与个性彰显”。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约瑟夫.斯蒂格利茨教授,北京大学林毅夫教授,中国人民大学杨瑞龙教授等多位中外经济学家共聚一堂,着重从现代经济学教育理念出发,以全球视角审视中国的经济学教育,探讨如何构建中国的经济学教育体系等一系列意义深远的重要问题。征得主办单位及与会专家同意,本刊将研讨会有关内容择要整理发表。会议主办方希望通过研讨会的开展和宣传,推动中国经济学教育早日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相似文献   

11.
在我国全面实施以创新驱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马克思主义作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理论基础,迫切需要探寻其经济理论的现实意义,尤其是相关研究在国内外主要学科领域的发展现状与趋势。在具体研究过程中,主要运用文献计量学的基本方法,对国内外相关文献数据进行分析。分析表明,国内外关于马克思经济学理论的研究,突出了在政治经济学、生态经济学及创新经济学等前沿领域的应用和拓展。其中,新发展理念、绿色与创新发展是马克思经济学理论中国化的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经济理论研究及高校教学的需要,使构建、创新和发展中国经济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显得极为重要和紧迫.首先,必须理顺中国经济学与马克思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的关系,以加强中国经济学的理论经济学地位;其次,需要拓宽中国经济学的研究对象,丰富中国经济学的教学内容;最后,应加厚中国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构建中国经济学体系结构.可初步把中国经济学的体系结构分为总论、经济制度、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四个部分.  相似文献   

13.
文章认为,在中国目前的特殊国情条件下,为适应中国国企改革和“九五”扶贫攻坚及全世界城镇反贫困斗争的需要,中国亟待建立一门独立的经济应用性边缘新学科——城镇贫困经济学。文章对贫困理论研究的基本轨迹、建立城镇贫困经济学的历史背景、城镇贫困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4.
中国经济学在发展过程中面临范式危机,表现在其基本理论范畴的混乱和现实解释力的缺乏,因而需要以马克思经济学为基点,借鉴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内核,重建中国经济学。  相似文献   

15.
名师风采     
<正>方福前,男,1954年生,经济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二级),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工程"建设项目"西方经济学流派评析"首席专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学科规划评审组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华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副会长、北京外国经济学说研究会会长。主要讲授"中级宏观经济学"、"当代西方经济学主要流派"等课程,讲课深受历届学生好评。主要研究方向为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  相似文献   

16.
鉴于有效供给在经济增长与经济发展中的核心、主导地位及国际、国内供给调控的迫切需要,尤其是为今后20年确保实现中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建立供给经济学这门新学科,无论是在理论层面还是在实践层面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本文对供给理论研究的基本轨迹、建立供给经济学的历史背景、供给经济学的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及其研究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西方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外部性理论是由福利经济学的代表人物庇古提出,后经新古典经济学的代表人物马歇尔发展而形成。在庇古与马歇尔之后,西方许多经济学家又从不同角度对外部性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提出了一些治理外部性的对策和措施,形成了外部性理论的新发展。研究和评析西方经济学的外部性理论对中国市场化改革和中国市场经济的有序运行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经济史作为一门中间学科,在方法论上存在着经济学与历史学的对立,其焦点集中于经济学理论的运用问题。学者多从历史研究中经济理论的运用状况来看待这一问题,往往忽视了经济理论自身并非一成不变的。目前学者所言经济学理论多指现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理论,然而,历史经济学(Historical Economics)这一与主流经济学相对立的经济学理论体系,可以作为沟通历史学与经济学的更有效的途径。历史经济学兴起于19世纪,以历史主义方法为基本特征。重建经济学中的历史主义方法,将有助于经济史学科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比较研究的笔视角,就西方经济学、经典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学及邓小平的经讲理论三的比较研究中所提出的若干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论述了三种经济理论的理论共同点和差异,着重说明了邓小平经济理论对经典马克思主义计划经济学及西方经济学的突破和扬弃,从而引申出下述结论:一种融经典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的合理因素在内的,以邓小平经济理论为基点的中国当代经济学即将“临盆”。  相似文献   

20.
中国区域经济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学问,编写中国区域经济学教材刻不容缓。文章梳理了中国区域经济学与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主要差别,论述了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和方法论及研究的主要方法,提出了中国区域经济阶段划分的初步方案。中国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和系统科学论。要加强行政经济学、土地经济学研究,处理好行政区域与地理区域的耦合互动关系,注重投入产出模型和系统动态学方法在中国区域经济研究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