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校地、校企合作"是地方性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显著特征。采取"校地、校企合作"办学模式,围绕地方、行业企业对人才的需求,建立适合地方、行业企业发展的人才培养体系,探索高等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合作之路,以寻求实现高等职业院校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互动双赢机制,既能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又是高职学校办学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职业教育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经济社会与现代化发展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与快速发展的高等职业教育相比,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一环,学生的职业核心能力培养明显滞后,制约了我国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的健康有序开展。笔者试图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现状,分析影响高职院校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主要因素,为高职人才培养提出可行性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紧扣地方经济脉搏做强高等职业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做强高等职业教育是落实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要求,也是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的最终目标.高职院校应坚持开放办学,走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之路,紧扣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与行业企业紧密合作,优化专业结构、加强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最终全面提升学校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4.
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如何保证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可行性,培养适应市场需要的高技能人才,这是当前高职院校正在积极探索和亟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文章以满足社会需求为目标,以QFD理论为基础,提出了高职人才培养方案的QFD模型,构建了培养方案规划、学校资源、培养质量设计、培养过程管理四个质量矩阵。  相似文献   

5.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方教育兵团,其主要任务是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相关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面对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新形势和科学技术创新日新月异的信息时代,高等职业技术院校应准确把握学校教育教学目标的定位,坚持推进以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探索高职院校与地方经济建设、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人才培养与企业用人标准、课程设计与职业岗位技能要素紧密结合等等办学新模式。  相似文献   

6.
王小雪 《考试周刊》2015,(27):152-153
高职院校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灵魂,然而受传统教育观念的制约,严重影响创新人才的培养。因此,应通过树立创新型教育观念、加强教学研究、创建新的课程体系等对策,加强高职院校创新人才培养,推动高等职业教育的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7.
产学研结合促进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产学研结合是高等职业院校培养应用性技术、管理人才的直接有效途径之一,也是高职教育对地方经济发展影响最为直接、最为密切的途径之一。在现有的教育资源条件下,可从社会和高职院校两个层面进行积极地努力和探索,真正地落实产学研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实现高职人才培养目标,提高高职院校毕业生岗位适应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培养出企业需要的技术应用性人才,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8.
创新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既是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也是高等职业教育为辽宁再振兴服务的首要任务。从高职人才培养机制的重要性进行分析,针对在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的大背景下,辽宁高职院校如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速学校内涵式发展等方面进行研究,建立高职院校新型培养模式,培养出真正具有工匠精神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从而为辽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9.
曹强 《教育与职业》2021,(10):82-85
高等职业院校担负着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使命.而地方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是紧贴地方经济发展特色,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复合型"专业技能人才支撑.要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师资力量的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建设一支高素质"双师型"教师队伍是提升职业院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文章针对当前西部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的认定及建设途径等方面进行分析,探索建设适应高等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型"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培养路径,为新时代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提升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0.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为生产一线输送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办学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打造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必由路径。以"全人教育"视角,建立一个满足社会、学校、企业与学生多元利益主体发展需要的校企合作模式,拓展校企合作效度,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劳动者,是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1.
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的主要目标是为生产一线输送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校企合作办学是实现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打造高等职业教育特色的必由路径。以“全人教育”视角,建立一个满足社会、学校、企业与学生多元利益主体发展需要的校企合作模式,拓展校企合作效度,培养高素质高技能型的劳动者,是高等职业院校可持续发展的保证。  相似文献   

12.
"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是以培养职业人才为主要目的、将学习与工作结合在一起的育人模式。以张家口地方高职院校"工学结合"教育的现状为例,提出立足服务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构建具有张家口地方特色的高职教育"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策略和建议,为地方高职院校更好地培养高端技能型人才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王荣辉  吕红 《职教论坛》2012,(18):18-21
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与目标,目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中存在的问题导致了毕业学生不能很好的满足经济社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因而形成着眼学校特色培育、适合地方社会发展、服务区域经济建设的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既是学校发展所需,也是高职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体现。重庆电子工程职业学院在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过程中,总结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基于"能力标准、模块课程、工学交替、职场鉴定"的"四环相扣"人才培养模式,体现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规律,解决了人才规格与行业要求不适应等问题,获得了第六届高等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一等奖。  相似文献   

14.
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以直接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产业部门培养各类劳动力为办学宗旨,与普通教育相比,其服务社会功能更为突出。高职院校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助推器、加速器,应立足于社会需求和自身实际,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在共生发展中加快人才培养模式转型,在社会服务功能完善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高等职业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使命。面对《高等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5-2018年)》的深入推进和"国家级优质高等职业院校"的创建,高等职业院校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树立正确的办学指导思想、及时更新办学理念、科学定位、加强校企合作、构建特色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教学模式改革,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不断推动学校的建设与发展。  相似文献   

16.
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需要充分发挥地方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职能,高职院校适时调整人才培养方向,为乡村振兴培养具有创新意识的创新型人才,从而促进农村农业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高技能人才培养与高职教育发展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琳 《职教论坛》2012,(13):20-23
我国经济发展已步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这要求有大批的高技能人才作为发展支撑。高等职业教育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与开发方面具有基础与主导作用。高等职业院校、高级技工学校、技师学院是院校系统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国家从政策层面对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进行了大量改革,在当前形势下,迫切需要发挥高职院校高技能人才培养的主渠道作用,改革职业院校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模式,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与开发,满足国家经济建设的人才需求。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武汉市经济持续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对人才总量、质量规格提出了更高要求。针对属地武汉市的37所高职院校,以2020年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状态数据及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年度报告(2021)中的数据和资料作为样本,进行了综合分析,发现武汉市的高职教育仍是高等教育领域中的薄弱环节,人才培养目标与产业发展实际需求仍有差距,促进地方经济发展潜能有待全面释放。进而提出了武汉市高职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政府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与高层联动,调整院校布局推进职教体系建设;社会层面要形成校企发展命运共同体,提升专业与产业发展匹配度;学校层面要聚焦办学实力提升,服务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创新创业教育是近年来教育界普遍关注的问题。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创新创业人才是高等职业院校服务社会的重要方式。因此,高职院校应整合各方资源,建立完善的创业教育网络,从而培养出适应国家经济转型期的创新创业人才。  相似文献   

20.
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为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向前推进作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在高职院校的不断发展进程中,许多方面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其中,培养何种人才以及如何培养成为了问题的焦点所在。笔者试图通过对当前我国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现状的阐述,进而提出存在的问题,参考和借鉴发达国家和地区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经验,为当前我国高职人才的培养确定一个基本的目标,并提出有关可行性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