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设计理念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紧扣“迷人”层层深入,教活全文,落实课程标准所强调的“突出重点,加强综合”这一要求。教学过程一、畅谈夕照,引入“迷人”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那景色是迷人的。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所观察到的夕照美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描写夕照的,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作者笔下那迷人的夕照吧。2.板书课题,让学生依据课题感知课文可能会讲些什么。二、初读课文,感知“迷人”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1)扫清字词障碍,读准、读顺课文;(2)找出最能概括作者欣赏…  相似文献   

2.
设计理念本设计力求体现“以人为本、以读为本”的教学理念,教学中紧扣“迷人”,以读为本,层层深入,读中悟情,教活全文。能够关注学生“感悟美、欣赏美、追求美、创造美”的内心需要,尊重学生“自主意识、合作交流意识、探索意识”,真正做到了从学生实际出发,体现了“新、实、活、趣”。教学过程一、畅谈夕照美,引入“迷人”景1.师谈话导入:同学们,傍晚时分,夕阳西下,那景色是迷人的。谁愿意给大家讲一讲自己所观察到的夕照美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也是描写夕照的,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作者笔下那迷人的夕照吧。2.板书课题,引导学生感知:根据…  相似文献   

3.
<正>【教学目标】1.会认本课的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喇”。2.用学到的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读懂课文,了解故事情节。3.感受故事中的人物形象。【教学流程】一、说一说1.本单元以“走近中国古典名著”为主题,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三篇课文,初步了解了阅读古典名著的方法。今天,我们用学到的方法一起来学习《红楼梦》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红楼春趣”,学生齐读课题,读题后让学生说一说:看到这个题目后,你认为课文主要写什么?)预设:从题目“趣”字上可以看出这篇课文主要是讲红楼的生活很有趣。  相似文献   

4.
【设计理念】以学生自读自议为主线,读中激情,读中悟理。【设计特色】丰富教学形式,注重实践。【教学流程】一、设置问题,导入全文1.引出课题:惊弓之鸟。故事讲的是发生在很久以前的事,为什么能代代相传?(引导学生理解这则成语的学习价值,激发阅读兴趣。)2.按自己喜欢的方式阅读全文,说说这个成语故事主要说了什么。二、研读课文,关注语言信息1.提出阅读要求:(1)把课文读通顺,读流利。(2)更羸是一位有名的射手,课文是怎样写的?请画出有关的句子读一读。2.检查、交流阅读结果,引出三个重点句:(1)一只大雁从远处飞来,边飞边鸣。更羸指着大雁对…  相似文献   

5.
【设计理念】启发、讨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它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更牢固地掌握所学知识;有利于培养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使教学过程真正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设计特色】在启发、讨论中揣摩文章表达顺序,体会作者思想感情,领悟文章表达方法。【教学流程】一、揭示课题,初读课文1.谈话导入:你喜欢海吗?为什么?(领会海的神奇、广阔、美丽、蕴含宝藏和永恒的生命力)那么,什么是“林海”呢?2.范读课文,看录像片你知道“林海”是指哪里吗?你了解大兴安岭吗?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1.你走进林海了吗?有什么感受?(板…  相似文献   

6.
【设计理念】语文教学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学到教学内容中显性存在的语言文字,更要让学生领会到内容中隐性存在的情感、思维和精神,这样才是全面、完整的语文教学。【设计特色】帮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探究内在的课文思路。【教学流程】一、释题,猜测文章写作重点1.板书课题《威尼斯的小艇》。请学生释题:“威尼斯”是意大利的一座古城,“小艇”是一种船。2.那么,从课题看,文章的重点应写什么?(让学生充分地审题猜想,以拓宽学生的思路。)3.这篇文章是怎样来写威尼斯小艇的?请同学们自读课文。二、初读,探究文章写作中心1.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  相似文献   

7.
【设计理念】《左公柳》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记叙了"我们"在游览参观玉门关途中听到导游所讲述的左宗棠的爱国事迹。文章看似写柳,实则写人,借赞美柳树来赞颂左宗棠的爱国精神。本设计通过读、悟、写和想象等手段,让学生透过文字,感受到左宗棠那满腔的爱国情怀,体现出浓浓的语文味。【教学过程】一、整体感知,理清脉络(一)激趣引入同学们,你们见过柳树吗?它是什么样子的?今天我们也来认识一棵柳树。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左公柳"。(板  相似文献   

8.
【创新设计】一 教学内容理解回忆录的特点 ,了解文章的选材和布局 ,体会文中真挚的感情和简明平实的语言。二 课时安排1.课时 :两课时 ;2 .课型 :说读课。三 预习要求1.读课文 ,了解母亲的事迹 ;2 .根据课文第一层次练习“理解·分析”中的三个问题 ,理解课文记事的顺序和课文的结构布局。三 教学蓝图全篇文章的教学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的教学板块 :1.整体感知课文 ;2 .整体理解课文 ;3 .整体赏析课文。四 教学主要过程教学板块之一 :整体感知课文。 ( 2 0分钟 )1.同学们读课文 ,体会文中母亲的事迹、母亲的品德。2 .请同学们用“母亲是…  相似文献   

9.
《莺》     
【自读导言】 1.集中注意力默读课文,不出声,不回视;边读边用序号标出课文的自然段;生字要顺手圈画。  2.本文 1000来字,按每分钟阅读 500字左右的要求,力争两分钟读完。  3.边读边想,课文每个自然段主要说什么。【自读程序】  1.同学们初读课文后,整体感知了课文的大意。现在请大家细读“自读提示”,并与你刚才读课文后的初步感知比较一下,看是否有共同之处。然后想一想,这段提示能给你理解课文以什么启示。  (解说:本文“提示”中的第一句很有必要让学生细心去读,读完它,学生会有豁然开朗之感,应该能体会出本文的…  相似文献   

10.
一、自读课题,感受“爱国情”1.讲述: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让我们深情地读一读课题。(生读课题)2.从题目中,你感受到了什么?3.师板书生谈的感受,指出“爱国”。(生再一次读课题)设计意图“: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又是文本的文眼,教学初,教师抓住这一有效资源进行开发、利用,让学生两次读题目,感受题目中的情,为学生更好地走入文本而铺垫了良好的情感基调,更好地实现披文入情。二、自读课文,感知“爱国情”1.让生默读课文,标出文中能够表现肖邦爱国之情的句子。2.组织交流,让生说自己所标出的句子。设计意图:在学生的情感被…  相似文献   

11.
【设计理念】根据略读课文的特点,引导学生自读质疑,以学定教,读中感悟,使三维目标有机融合。让学生在感受作品中人物形象的同时,学会关爱他人,真正落实语文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读懂课文内容,体会查理发生的变化,感受理解、信任、充满爱心给人带来的快乐。3.培养独立阅读能力。【课前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好汉歌》、课文朗读、重点词句及拓展阅读等)【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一、谈话激趣,读题生疑1(.课前播放《好汉歌》)同学们,刚才我们听了一首《好汉歌》,在你心目中,你…  相似文献   

12.
设计一【思路综述】激趣,对于文言文的教学来说尤为重要。文言文教学应改变单纯地向学生灌输字词句知识和生硬的句子翻译、学生被动地听取教师点缀式的课文简析的局面。因此,本设计力图在强化读的基础上,通过师生互动、对话交流、模拟采访等形式,加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意识和能力。【教学简说】一、导入课文。西湖之景,如诗如画,无不令人心向神往。让我们走进《西湖游记二则》,跟随袁宏道先生去领略那西湖醉人的胜景吧。二、内容呈现,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读准字音。2.两人合作,用自己的话解说全文内容,不能…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标】1.熟读成诵,品味语言,积累文言词汇与成语。2.理解所陈之情,欣赏陈情艺术。【教学方法】诵读法、涵泳法、讨论法。【教学思路】一、从苏轼的评论导入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二、听读课文,整体感知文本特点及内容1.听录音时轻声跟读,标注字音。2.听后自由朗读,读准字音,初步感知文本以情见长的特点。3.在诵读的基础上,了解文本的大概内容:李密通过这则奏章想达到“孝顺祖母,暂不出仕”的目的。三、研读课文,理清思路、理解品味与熟读成诵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夕照》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写了夕阳西下的整个过程,表达作者对夕照热爱、赞美的情感。感受迷人的日落景象是教学的重点,理解最后两段中关键句子的含义是教学的难点。如何突破重点难点呢?一、自主读书,合作交流,明确重难点体现夕照迷人景观,重点在于三个连续的画面,即“夕阳下的房顶”“夕阳映着钻天杨”“夕阳如火将黑暗照亮”。初读课文时,根据教材“预习”中“把你喜欢的句子或读不懂的地方画下来”的要求,让学生充分自读、自悟、自画(画句子)、交流,从而找出描写这三个画面的重点句和难点句。二、想象画面,细心品读,感受夕照美作者在描…  相似文献   

15.
【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分角色朗读。2.学会联系上下文理解“惶恐”“不知所措”等词语的意思。3.通过充分的朗读,体会小女孩真挚、纯朴的亲情。【课前准备】课件:一束鲜花【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教学过程:一、吟诗导入1.配乐朗读小诗《母爱》。小时候,母爱融在乳汁里,吮着它,香甜甜;上学后,母爱写在书本里,读着它,情真真。寒冬里,母爱织在毛衣里,穿着它,情牵牵;雨天里,母爱撑在雨伞里,擎着它,泪涟涟。听了这首诗,你想说什么?2.导入揭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课文,遇到生字多读几遍,把字音读准,句子读通。2.…  相似文献   

16.
《黄鹂》     
【教学目的】  1.帮助学生理解课文蕴涵的哲理,引导学生对课文的哲理作一点分析评价。  2.鉴赏哲理性散文的写法,并作延伸性赏析,让学生在丰富的感性材料上,领悟写作之道。  3.通过本文学习的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思维力,使学生成为一个独立的思考者。【教学重难点】  1.对课文的哲理作一点分析评价。  2.借鉴课文的写法,学习精彩语言。【教学设想】  教学设计 自读——质疑——讨论——吟诵——训练 媒体设计  可设计 CIA,展示“骆走大漠”“雁排长空”等一系列图片,以求在感性材料中,领会孙犁的审美观。  教学…  相似文献   

17.
【教学内容】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六组第21课。 【设计理念】课文作者紧扣“独特、迷人”,向我们展示了乡下人家所具有的独特景色。根据中年级儿童的认知特点,学生对故事内容感兴趣,而散文对于叫年级学生而言,是陌生的,学生不容易在头脑中形成表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以诵读和品味为主。教学中首先抓住关键句,  相似文献   

18.
【创新设计】一 教学内容明确这篇哲学论文阐述的基本观点 ,理清作者的思路 ,弄清文章的逻辑层次 ,体会本文语言精确、通俗易懂的特点。二 课时安排1.课时 :两课时。 2 .课型 :自主学习课。三 预习要求1.读课文 ,明确本文所要阐述的几处基本观点 ;2 .根据课文后“思考和练习一”的要求 ,从整体上把握课文的论述思路和逻辑层次。四 教学蓝图课文的教学可分两大板块 :1.让学生自读、自理、自析课文 ,进而展开议论。 2 .教师点拨指导 ,本着科学性、少而精的原则 ,深入浅出 ,通俗具体 ,讲求实效。五 教学主要过程教学的第一板块———让学…  相似文献   

19.
【写话内容】人教版课标教材二年级上册第七组第一篇课文“环保”拍手歌课后练习“我想自己编拍手歌,编好了说给你们听”。《语文园地七》“展示台”练习“把自己编的拍手歌,说给大家听”。【设计理念】在读是写的基础、写是从模仿开始的理念的指导下,采用读中探写、仿读相连、评改促进三个教学板块,形成读写互动,让学生“对写话有兴趣,能把看到的,想到的写下来。在写话中乐于运用阅读和生活中学到的词语”。实施修改启蒙,修改与写话同时起步,以改促写。【教学目标】1.能仿照课文句式编写出自己看到的、想到的内容,编写成十句拍手歌,每行字…  相似文献   

20.
教学目的1.通过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留心生活,认真观察,勤于思考。2.朗读课文,培养学生语言的感悟、积累和运用能力。教学过程一、设疑导入,提出要求1.设疑导入。商人走失了一只骆驼,一位老人虽然没有见过那只骆驼,却帮助商人找回了骆驼,你想知道是怎么回事吗?读了《找骆驼》这篇课文后,同学们就明白了。我们一起来学习《找骆驼》。(板书课题)2.提出学习要求。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可以根据课文前面的“阅读提示”来学习,并通过自读课文解决问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完全自由地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