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美国小学教育中占主导地位的是杜威的教育思想,即“教育即生活”,教育是为生活之准备,教育本身就是生活,认为教育是学生现在生活的过程,而不是将来生活的准备。“教育即生长”,即教育不是把外面的东西强迫学生去吸收,而是使学生的本能得以生长。其教学观为“你告诉我,我可能会忘记;你给我看,我可能会  相似文献   

2.
我们都知道人是依赖于社会环境而生存的,是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存在的。美国的杜威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的主张。陶行知也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的观点。同时《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有多处强调幼儿园的教育应“密切结合幼儿的生活”进行,  相似文献   

3.
朱秋萍 《小学生》2010,(8):18-18
1“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的理论依据 1.1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为我们“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广阔的研究天地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作文教学理应成为生活教育的一个组成部分。作文即做人,生活的空间有多大,作文的领域就有多广。“自我体验”作文教学研究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中对陶行知“生活教育思想”的继承与发展,是在作文教学领域对生活教育理论的借鉴、实践和探索。  相似文献   

4.
问题意识的培养是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探究生活,追寻奥秘的开始。陶行知曾有这样的论述,“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变,即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因此,我们可以说:‘生活即教育。’”阿基米德认为,世界即是数的。我对此话的理解是世界的存在具有内在的规律与逻辑。绚烂多彩的生活世界蕴涵着无数的奥秘,充盈着如此丰富的规律,我们所见所处的场景中所产生的问题正是要让学生去探询、  相似文献   

5.
陆静 《教师》2012,(33):80-80
学校每年对教师教学情况的调查表明:学生喜欢同现实生活、日常生活有密切联系的知识,喜欢能用生活中的事件来解释学科知识的老师。这是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育理论在教育教学中的体现。我认为:只有在生活中,我们的教育才具有鲜明性,脱离了实际生活,教育就只是空洞的说教。教育教学工作必须同归生活的本质。  相似文献   

6.
平先来 《考试周刊》2012,(84):166-167
“生活即教育”与“教育即生活”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理念.虽仅一字之差,但羞之千里。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教育理论的核心.强调了生活对于教育的本源作用,是一种正确的教育观:教育即生活是目前应试教育下我们广大学生的生存状态,也是大部分家长、学校的教育观,这种教育观是错误的偏执的,、在大力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的今天,践行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并以此来消除教育即生活的片面,是很有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7.
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先生认为“整个社会活动.就是我们教育的范围”,“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陶行知先生提出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思想师从美国教育家杜威,但是对杜威的教育思想又有突破,反映了生活和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新课程改革设置的所有课程中,最能体现生活与教育之间的紧密联系的当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通过实践增强探究和创新意识,学习科学研究的方法.发展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相似文献   

8.
问:为什么要主张“生活即教育”,反对“教育即生活”? 答:教育可说是书本的,与生活隔绝的,其力量极小。拿全部生活去做教育的对象,然后教育的力量才能伟大,方不致于偏狭。我们要拿好的生活去改造不好的生活,拿整个的生活去解放偏狭的生活。“教育即生活”是拿教育做生活,好教育固然是好生活,八股的教育也就造成八股的生活。“生活即教育”根本上可以免除这种毛病,虽然它的流弊也有拿坏生活作教育的,但就教育立场说,其效力仍是极大的。  相似文献   

9.
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美国产生,美国教育家杜威是其主要代表人物。杜威于1897年发表的他早期的教育著作《我的教育信条》,距今大约有一个世纪的时间了。因此,在这个时候,我们来反思一下杜威这位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对当今时代的影响,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杜威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以下三个方面:(1)主张“教育即生活”,批判传统教育的“课堂中心”。杜威认为在不断变化的社会中,教育是不断地改造经验、重新组织经验的过程。根据这一思想,他主张“教育即生活,不是生活的预备”,并由此提出“学校即社会”,要把现实社会生活的一些…  相似文献   

10.
什么是教育?界定一个概念我们大致可以采用三种方式:规定性定义、描述性定义和纲领性定义。对于教育而言,规定性定义是指“我暂且对教育做这样的理解”,描述性定义更多的是指“教育实际是怎样”,纲领性的定义是指“教育应该怎样”。虽然我个人倾向于把本文的主题认定为描述性定义,但在一些学者看来我们实际上找不到纯粹的三性定义,因此对本文主题的理解也只能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什么是生活?生活即个体或群体生命活动的样式,教育作为一项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就必然是一种生活的样式,而且是一种独特的生活样式。有学者认为,传统的学校教育…  相似文献   

11.
陶行知先生教育思想的核心是“生活教育”。其三个组成部分:“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和“教学做合一”。“生活即教育”是指生活就是教育,哪里有生活,哪里就有教育。“社会即学校”是主张以社会  相似文献   

12.
从杜威那里 ,我们知道了“教育即生活” ;从陶行知那里 ,我们又知道了“生活即是教育”。且不说哪种说法更有道理 ,至少他们都看到了至为重要的一点 ,那就是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多么密切。联系现今的历史教育 ,笔者浮想联翩 ,不禁有几丝悲哀涌上心头。可以这么说吧 ,我们的历史教育长期以来最失败的地方 ,恰恰是脱离了生活实际。现仅就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类似问题谈谈感受 ,愿与同仁们一起讨论。首先是老师的照本宣科 ,使历史课堂教学气氛缺乏生活味儿。教学最忌照本宣科 ,可是我们做老师的 ,往往最爱犯的就是这个忌讳。原因很多 ,我想其中…  相似文献   

13.
激情班徽     
那一天,那一徽,那一课,让我难以忘记。一向坚信“教育即生活,生活即教育”的我在那一天意外地突破“书本世界”的束缚而让语文回归生活,让语文课堂与社会生活相接壤,让学生体验“生活处处是语文”。  相似文献   

14.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学校即社会”,“在生活里找教育,为生活而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也指出:“人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的认识和实践逐步形成的。”这些理论为我们阐明了生活和教育的关系。教育源于生活,高于生活,生活是教育的最终归宿。这就给我们的思想品德教学指明了一个方向:思想品德课教育必须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  相似文献   

15.
“生活即教育”,我想课改的核心问题应该是“生活如何为教育教学服务;教育教学又如何满足于生活”的问题。因此,我努力通过教学  相似文献   

16.
每当我怀着一颗敬畏之心走上讲台时,总会不由想起多年前在学校念书的时候,老师向我们讲过的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生活即教育"、"马路、弄堂、乡村、工厂、店铺、监牢、战场,凡是生活的场所,都是我们教育自己的场所.那么,我们所失掉的是鸟笼,而所得到的倒是伟大无比的森林了.为着要过有意义的生活,我们的生活力是必然的冲开校门,冲开村门,冲开城门,冲开国门……,整个世界,才是我们真正的学校咧."(陶行知<生活教育的特质>)他强调"生活即教育,是把一个鸟放在林子里;教育即生活是把鸟放在笼子里."  相似文献   

17.
今年10月18日,是我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诞生110周年纪念日。在纪念先生的时候,最重要的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和教师以实际行动认真学习、实践陶行知教育思想,推动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教育事业不断发展。一、重温陶行知的“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和“生活教育”理论,至今仍闪烁着光辉,有助于我们正在实施的素质教育。1.实施素质教育,要明确“生活即教育”的内涵。“生活即教育”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陶行知看来,教育与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必须与生活相结合。他在《什么是生活教育》一文中…  相似文献   

18.
江剑 《班主任》2002,(7):38-39
“生活的最有意义的人,是对生活最有感受的人。”(卢梭语) 多么富有哲理的一句话。为了让孩子深刻感受生活,做一个最有意义的人,我们开展了“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活动。开展“新世纪我能行”体验教育系列活动之后,我惊奇地发现孩子们  相似文献   

19.
提起“教育与生活”的关系,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杜威,想到陶行知。作为伟大的教育家,他们的理论曾经闪耀了一个世纪,为教育设置了一个永恒的命题,迄今仍有巨大的影响。综观陶杜的教育思想,无论“教育即生活”,还是“生活即教育”,都为我们提出了一个基本的命题,即教育与生活密不可  相似文献   

20.
浦忆 《成才之路》2014,(35):52-53
正无论是陶行知提倡的"生活即教育",还是杜威主张的"教育即生活",他们的教育主张都是提倡教育要生活化,教育的目的是为了生活,而小学数学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的一门学科,如果学好数学将对我们今后的学习、生活与工作产生很多积极的影响。例如,生活中小到购物买菜、大到买房买车、投资理财、工作中的工资预算、成本控制、利润结算等这些都与数学有着紧密的联系。有很多人抱怨,"我一看见数字就头疼",那自然就很难经营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