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学刘禹锡《陋室铭》一开始,便有学生就其中的“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一句,主动提出这样的问题:刘禹锡是文学家,与他“谈笑”的人是渊博的学者(鸿儒),还比较好理解;而与他“往来”的不是没有学问的人(白丁),理解就困难了——这是因为在当时,没有学问的人(白丁)往往是穷人,即老百姓。“往来无白丁”岂不是刘禹锡瞧不起老百姓吗?  相似文献   

2.
赵爱兵 《学语文》2002,(2):7-17
中唐诗人刘禹锡的名作《陋室铭》,脍炙人口,历来为人们所传诵。其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一句,课本的注解,把“素琴”解释为“不加装饰的琴”。笔者认为这样解释欠妥,应该解释为“无弦之琴”。  相似文献   

3.
刘禹锡的《陋室铭》,脍炙人口,广为传诵,其中“陋室”的意思似乎不成问题,“陋室”就是“简陋、狭小的屋子”。“作者给他的陋室作铭,是要借陋室来表达一种不慕荣利、安贫乐道的情怀”(《语文教科书备课手册》第三册,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年6月第4版,563页),许多人对此深信不疑,不少工具书也是这样解释的,然而查《古汉语常用字字  相似文献   

4.
《陋室铭》中末句“孔子云:何陋之有?”中的“陋”,向来释为:简陋、狭小,即“华贵”“宽大”的反义词。其题中的“陋室”之“陋”,亦作如是解。课本、“教参”及诸多古典学读本均持此见。笔以为,此说为非。  相似文献   

5.
6.
刘禹锡的<陋室铭>是中学语文教材的传统篇目.以往备课的时候,总以为刘禹锡被贬后,生活条件差,环境恶劣,但他并不厌弃陋室,对陋室情有独钟.  相似文献   

7.
诗豪刘禹锡诗文俱佳,他的《陋室铭》只有八十一个字,却颇有历尽跌宕起伏从而“九九归一”的淡定从容。赏词析句,从“有”的维度凝视文本可以细嗅豪情的顽强坚韧;从“比”的角度审视文本可以彰显豪情的充实丰盈;从“无”的高度俯视文本可以察觉豪情的自由自在。这篇不足百字的小短文酣畅淋漓地抒发了他“身居陋室,心怀天下”的豪情壮志。  相似文献   

8.
《陋室铭》中的刘禹锡既有安贫乐道的一面,又有积极进取的一面。但他真正的精神追求却是对儒家君子人格的固守,"君子之德"正是使这陋室不"陋"的根本原因。陋室之中的宁静内心是他淡泊自守的君子品性,能与"鸿儒"交往在于他广博的君子学养,高雅的闲居生活则表现了他超凡脱俗的君子情趣。  相似文献   

9.
刘禹锡的《陋室铭》脍炙人口,模仿者不绝于代,其中,清代的《烟室铭》、当代的《教室铭》及《给“以权谋利干部”画像》更是让人拍手叫好。《烟室铭》借《陋室铭》之体,注瘾者之神,达作者之讽刺与痛心之意。《教室铭》:“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学不在深,作弊就灵,斯是教室,惟吾闲情。小说传得快,杂志翻得勤,琢磨下象棋,寻思看电影。可以打瞌睡,写家信,无书声之乱耳,无复习之劳心。虽非跳舞厅,堪比游乐厅,心里云:混张文凭。”《给“以权谋利干部”画像》:“才不在高,有官则名,学不在深,有权则灵。这个衙门,唯我独尊。前有吹鼓手,后有马屁精,谈笑有心腹,往来无小兵。可以搞特权,结帮亲,无批评之刺耳,唯颂扬之谐音。青云能直上,随风显精神,群众云:臭哉此人。”这二篇则是借刘之体,揭露现实生活中的丑陋面。这种模仿因其形式早为人们所耳熟能详,而内容又直指时弊,所以常常让人在大赞痛快之余,不得不折服于作者的幽默与机智,折服于作者推陈出新的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10.
在学《陋室铭》时,有学生提问:琴即古琴,古琴是丝弦乐,刘禹锡怎么能既“可以调素琴”,又可以“无丝竹之乱耳”呢?这两句话是否存在着矛盾?对此,我一时答不上来。下课后,我搜集了很多资料,答案渐渐明晰了。  相似文献   

11.
“青”一般可以指三种颜色。一指绿色。如《古诗十九首》:“青青河畔草。”李白《望天门山》:“两岸青山相对出。”杜甫《望岳》:“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刘禹锡《陋室铭》:“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二指蓝色。如《苟子·劝学》:“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三指黑色。如《书·禹贡》:“厥土青黎。”孔颖达疏引王肃曰:“青,黑色。”  相似文献   

12.
李广树 《学语文》2004,(4):16-16
《陋室铭》的文眼有人说是“德馨”二字,我认为,开启理解这篇短文的钥匙应是文中的“陋”字。怎么解释这个“陋”字呢?人教版的教材和《教师教学用书》都把它释为“简陋”。若释为“简陋”,该是指陋室房屋及里面陈设的简单粗陋。我认为这样解释,不够准确。《词源》“陋”字条列了六个义项:①  相似文献   

13.
14.
《陋室铭》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一篇传世杰作,写于其被贬安徽和州任通判期间。  相似文献   

15.
《陋室铭》的“陋室”常常被解释为“简陋的屋子”,虽然从字面上解释得通,但是考虑到它的典故义和文章的篇章大意,以及作者的创作背景、人生际遇等,该句翻译成“这是个隐僻的居室”更为准确,也才与《陋室铭》的创作主题“作者虽居于隐僻的居室,但希望能得到当权者的赏识,早日用世,为国效劳”相契合.  相似文献   

16.
王子欣 《语文知识》2002,(11):42-42
《孔雀东南飞》一文中有“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的句子。其中“鸡鸣”一词,很多老师在讲解时,均释作“鸡叫”或“公鸡-叫”,这就与诗的原意大相径庭了! “鸡鸣”是古代表示时间单位的名称。古人把一昼夜分为12时辰,除按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十二地支表示外,还有一套表示时间的名  相似文献   

17.
在古代文学作品中,同心结常被用来作为诚挚爱情的象征。如南朝萧衍《有所思》:“腰问双绮带,梦为同心结。”唐代刘禹锡《杨柳枝》:“如今绾作同心结,将赠行人知不知?”同心结是我国的一种传统结饰。由两股彩绳或锦带绾成连环回文的形式。这种结饰后来又发展为“同心方胜”,“胜”本指首饰。把锦带或彩纸条按同心结法编成长方形即为同心方胜。如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把花笺锦宇,叠做个同心方胜儿。”  相似文献   

18.
汤广文 《学语文》2006,(4):44-44
近日笔者在阅读《名作欣赏》(2003年第8期)时,其中有一篇分析《陈情表》艺术的文章《感天动地赤子情》,作者把《陈情表》中“舅”释为“母亲的兄弟”或“妻子的弟兄”不一样,“舅”能否释为“外公”?  相似文献   

19.
说“竖子”     
中学语文《鸿门宴》中“竖子不足与谋”一句,各种课本对竖子的解释是:“竖子,骂人的话,相当于小子,这里指项羽、项伯辈。”先说竖子。说它是骂人的话,言重了。《左传·成公十年》:“公梦疾为二竖子”。《史记·蒯通传》:“竖子不用臣之策,故令自夷于此”。《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遂成竖子之名”。《战国策·燕策》:“今日往而不反者,竖子也”。《史记·平原君列传》:“白起小竖子耳”。《吕览·必己》:“故人喜,具酒肉,令竖子为杀雁飨之”。《晋书·阮籍传》:“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以上这些例子,“竖子”并没有“…  相似文献   

20.
《小石潭记》中有一句:“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课本对其中较难的“坻”、“屿”、“止莲”作了解释,惟独对“岩”未注。相关的古选本也很少见到注释了“岩”的。也许编们都认为它就是通常的“岩石”之义,无须注释。其实,这样理解值得商榷。中的“止莲:课本已经注释为“不平的岩石”。如果后面再来一个“岩(岩石)”,岂不重复?在这里,“岩”当注为“洞穴”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