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长期以来,语文高投入、低产出的现象一直为语文教学界堪忧。单一的语文教法、枯燥的课文分析……语文渴盼走出低谷,回归本原。一、树立大语文观,突出一个"博"字教语文,到底是教些什么。这问题长期困扰着教者。语文既有工具性、思想性的一面,更讲究人文性。  相似文献   

2.
3.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的确,语文课程就其内容而言,包罗万象,是学生学好其它课程的基础;就其人文作用而言也是其它学科所不能比拟的。所以语文教学应本着此特点并以此为目标进行教学。而迁移训练则不失为语文教学中达成此目标的一条有效途径。迁移训练是一种教学活动也是一种教学手段。语文教学中若能有目的地进行迁移训练,一方面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另一方面长期下来使学生的头脑中自觉形成知识的横向联系及联想转化的意识,对学生在学习生活中综合运用知识能力无…  相似文献   

4.
本文旨在通过对《语文课程标准》的学习,分析母语教育水平下降的原因,从而进一步探索强化母语教育在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在“丰富学生语言积累”和“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方面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浸润着人文的色彩,流溢着生命的动感,承载着智慧的传递.因而语文课堂必须凸显人文关怀,成为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精神交流的园地。  相似文献   

6.
所谓“语文味儿”.就是指在语文教学中体现出语文学科作为一门既具有工具性又具有人文性的基础学科的性质来,体现出语文学科的个性所决定的语文课的个性和执教者、学习者的个性来.从而使语文课洋溢着一种独有的迷人氛围和人性魅力,使学生对语文产生强烈的兴趣,进而使师生双方都得到共同发展。它是贯彻落实《语文课程标准》的需要,也是语文教学应该追求的一种境界。“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  相似文献   

7.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8.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教师需要正确理解和认识语文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内涵,在教学中处理好二者的关系,科学地实施教学评价,实现语文教学"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才能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对语文课程性质作了这样的界定:“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  相似文献   

10.
《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然而,怎样才能找到“扎实的语言文字训练和有效的人文教育”的最佳结合点,从而立足“工具性”,弘扬“人文性”呢?我想,落实这一理念必须要在实践和训练的过程中体现和把握,正如崔峦老师所说,  相似文献   

11.
人学是以解放和弘扬人的主体性为主旨的思想方式及其理论学说,《语课程标准》的本内涵体现出人的主体性,实践性,关系性人学内核,我们由此可以引出极富深意的教学论命题。  相似文献   

12.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要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同时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己去思维、去学习有趣的有价值的物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语料库文本是否为二语学习者掌握为分类标准,把语料库分为已掌握文本语料库和未掌握文本语料库,并分析了学习者自建已掌握文本语料库的多种强大功能,已掌握文本语料库对二语学习有重要促进作用。最后,文章也指出了已掌握文本语料库的一些不足和解决的方法。  相似文献   

14.
新课改为“诵读”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传统的“诵读”理念与方法应更新。“诵读”教学要与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能力紧密联系,进而促进全面素质的提高。  相似文献   

15.
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实验法、访谈法、特尔斐法等。对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考试评价方法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构建了新纲要、新标准下符合实际的普通高校体育与健康课程考试评价新体系.  相似文献   

16.
新课标下初中物理教学设计,要以关注学生的发展为目标,同时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自己去思维、去学习有趣的有价值的物理.  相似文献   

17.
新课标下信息技术评价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是我国信息技术新课程改革的总目标,这一目标的确立要求原有的过分关注“甄别与选拔”功能的教育评价体系必须向“关注学生发展”的教育评价体系转变。本文在把握新课程改革的思想精髓和辩证地认识评价思想、方法的基础上,从我国信息技术教育评价现实出发.重点讲述了总结性评价的命题指导思想,并结合当前的浙江省信息技术等级考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8.
新课程理念对生物教师素质的新要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了新课程理念下生物教师从师德的提高,角色的改变,实验教学的创新,知识的更新,评价的发展人手来适应新课改要求,从而提高了生物教师的科学素养,并以此达到新课程理念下的现代生物教育教学的真正目的.  相似文献   

19.
教师教育专业化是目前教育界普遍认同的观点,是我国高等师范院校发展的必由之路。《教师口语》课程对教师教育专业化起着重要的作用。加强《教师口语》的课程建设与改革对教师教育专业化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Reading is an essential activity for learning at university, but lecturers are not always experienced in setting appropriate questions to test understanding of texts. In other words, their assessments may not be ‘constructively aligned’ with the learning outcomes they hope their students to exhibit. In examination conditions, questions may be set with insufficient time for re-reading available texts, thus drawing more on students' powers of recall than on deeper learning and comprehension. Previous research has been undertaken on reading comprehension generally, but no research has yet explored the interaction of factors such as text availability (re-reading of texts), text layout, question type and respondents' language background. This study explores the correctness of 50 participants' responses to a set reading task based on an expository text, and participants' confidence in giving those answers, in relation to four factors: the effects of question type; text availability; text layout; and language background. The main findings are that non-native speakers of English have more difficulty and less confidence in answering implicit questions and that reviewing the text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on response correctness for implicit questions. The form of text layout did not show a significant effect, however. Our results have implications for lecturers who set readings and questions for comprehension and others who use reading comprehension as part of their ‘hidden curriculum’. Further research in this area is required to determine more precisely the effects of language backgroun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