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阅读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重要体现。得法者如鱼得水,无法者如瞎子点灯。只有教给学生阅读方法,让学生多读书、会读书,才能推动学生的课外阅读,阅读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教育家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说过:"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样的人。"从教若干年,我深切地感悟到:作为优秀的教师,他应该是学生阅读的引路者、阅读的陪伴者、阅读喜悦的分享者,更是引领学生阅读的前行人。  相似文献   

3.
《学记》里说:“善歌者,使人继其声;菩教者,使人继其志”。语文教学的目标,不仅是教育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教育学生学会学习。学会阅读是学会学习的首要条件,语文教学中应把帮助学生学会阅读作为一项重要任务来完成。  相似文献   

4.
朱学振 《考试周刊》2012,(48):42-42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语文阅读教学也是如此,只有让学生真正喜欢阅读,并以阅读为乐,才能发挥自主性学习的作用。课外阅读的主体是学生,学生的阅读兴趣直接影响着课外阅读的效果,因此,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尤为重要。阅读教学是作文教学的基础,是开发学生智力、  相似文献   

5.
上世纪末以来,语文教学一直遭遇"高耗低效"的责难。这种责难并没有随新课程标准的推出与实施而减少。在最近几年对语文教学的质疑者当中,徐江教授是影响较大者。一、阅读教学不是"学生在阅读"针对阅读教学"学生主体性"的论调,徐教授这样认为:阅读教学不是"学生在阅读",而是"学生学阅读"。……阅读,本身是人作为人的一种重要的存在方  相似文献   

6.
对话理论认为,阅读行为意 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一种对话 与交流的关系。这种对话与交流 是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条件 的。该理论强调重视学生在阅读 过程中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 独特感受与体验;强调教师要从 知识的传授者、权威者转变为课 堂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学生阅读 的促进者,成为阅读中的对话者 之一。新课程背景下,强调语文阅 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之 间对话的过程。这一阅读理念正 是据上述对话理论而确立的。  相似文献   

7.
笔者从事中学语文教学许多年了.在教学中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总觉得力不从心.不论是现代文阅读还是文言文阅读.不论是科技文阅读还是文艺文阅读.不论是平时教学还是应试测验都让人不乐观,也不轻松.甚至还发现厌学者未必阅读水平差.认真的阅读未必答题能力强。这难免让人产生困惑:语文教师怎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的阅读水平得以提高.怎样才能让学生对阅读考题不产生畏惧心理呢?这就需要语文教师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与探究.  相似文献   

8.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布卢姆也说:“学习的最大动力,是对学习材料的兴趣。”可见,古今中外的有识之士都非常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生所学知识之间的密切关系。既如此,在小学语文阅读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有必要采用多种办法培养和激发学生阅读、鉴赏文质兼美的阅读课文的浓厚兴趣,以此达到提高学生阅读、鉴赏语文阅读文本的能力。  相似文献   

9.
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然而,如果教者只是按部就班教书本的内容,便会局限学生的阅读视角,限制思维,阅读能力就无法得到提升。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前置学习的设计,以全方位的视野,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指导学生进行阅读,才能拓宽学生的阅读思维,开发人的生命潜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0.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可见,学生的内心深处总是充满探求新知的欲望。利用学生的这种心理,如何在教学中渗透创新教育呢?我做了以下尝试:一、抓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创新欲望学生的好奇心在阅读教学中可以发挥重要作用,让学生从尝试性的阅读开始,放手让他们进行自主的探索:让他们自己明确阅读的目标,自己找到学习研究的途径,然后教师真正做到以学法定教法。通过这样的尝试性阅读过程,使学生逐步探索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11.
新课程认为,阅读行为的实质意味着在人与人之间确立了一种对话和交流的关系,一种双向的、互动的、互为依存的关系,教师在阅读中是介于学生与文本之间的对话人,是引导者、点拨者、启发者、激励者。学生阅读“个性化”,决定了语文课本不是教本,而是读本,教师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阅读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学会(建构)在阅读中如何合适地倾听、合适地言说,即学会‘对话’——与文本的‘对话’”,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2.
马秋洁 《小学生》2012,(11):30-30
阅读能够沟通人与外部世界的联系,获取外部的信息和知识,认识丰富多彩的世界,拓展人的视野,帮助人融入广阔的社会空间。阅读能够发展人的语言,发展人的感受、理解、欣赏、评价等阅读能力,表达与交流的能力。由此可见阅读能力教育是多么的重要,接下来我就谈谈对阅读能力教育的几点浅显看法:阅读能力教育首先要培养的就是学生的阅读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浓  相似文献   

13.
阅读是读者通过文本与作者进行交流的过程,也是一个充满创造的心智活动过程。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教学中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增强阅读的愉悦,这是提高阅读教学质量的一个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4.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编者之间的对话过程,是四者之间思维碰撞和心灵交流的动态过程。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导地位。确定了对话的中心是每一个学生。而其他多重对话关系都只是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因此,必须强调学生阅读的自主性和独立性。  相似文献   

15.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一个人只要体验一次成功的喜悦,就会激起百次的创造意志。在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这种强烈的阅读欲望,创造条件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只有学生的自主参与,学生才会产生发自内心的真切体验,才会学得更快乐。  相似文献   

16.
《教育》2014,(6):27-29
主持人提示:阅读的目的是丰富学生的生命体验,滋养学生的人生精神,提升学生的美好品质。校园阅读向校外延伸,让学生真正置身于阅读的世界中,让学生时时都是阅读人,处处都是阅读地,不同场所、不同时间都可有所侧重,阅读不同的内容,阅读就真正成为他们生存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高尔基曾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一个人要想进步,要想成功离不开书籍,离不开阅读.可以说,“阅读”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在现实中,电视、电脑对小学生的吸引力要比书籍强烈得多,阅读对学生来说是一件迫不得已的苦差事.作为语文教师,该如何教会学生让阅读成为自己走向成功的阶梯呢?我国古代大教育家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乐知者,乐之者不如好之者”,因此,与其强迫学生硬着头皮阅读,不如从各方面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下面我浅谈一些本人的想法和做法.  相似文献   

18.
心灵的整容     
《语文课程标准》关于阅读教学,提出了具有挑战性的理念和要求,它强调:“阅读是学生的个性行为。”传统的阅读教学是“三味书屋”的师道尊严,教师说的绝对是对的、惟一的、不可更改的。学生在整个阅读活动中是受道者,不容有丝毫不同的见解。这样,阅读教学的结果是学生的答案是雷同的,观点看法一致,兴趣爱好一致,思想感情一致,审美意向一致,似乎成了“标准件”了。然而,学生此时还是活生生的人吗?很显然是铸件了。俗话说:“人上一百,种种色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要关注学生个体差异,珍视学生独特的发现,独特的见解,独特的感受、理解和体验。为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利用一切可能的东西,激发学生的自主阅读。  相似文献   

19.
<正>阅读能力是人一生的重要能力,小学阶段是阅读兴趣培养和阅读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应成为小学阶段总的教学目标。教师要引导学生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是新课改课程计划赋予语文课的重要任务。一、营造氛围,激发兴趣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有了阅读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  相似文献   

20.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就告诉我们,兴趣是首要条件,是人们从事任何活动的动力。同样,学生只有产生了阅读的兴趣,才能从内心深处对阅读产生主动需要。因此,教师要努力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让他们愉悦地进行阅读,快乐地接受自己想要学习的语文知识。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