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建安时期,随着文学创作的活跃与文学意识的觉醒,品评文学的风气也逐渐形成,建安文人开始对建安文学进行分析和评论,出现了一些文学批评名作。在这些著述中,评论了文学的功用,评论了建安文学的繁荣景象,指出了"文人相轻"的通病,首创文体论,以"文气"说分析建安文学成就与不足。这对建安文学的繁荣与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宋词中几种独特的体式——隐括体、集句体、回文体、独木桥体为关注对象,结合中国文学中的文人好逞才炫博的传统,略论这几种体式的产生之由、特征及其在艺术上的得失,从这些较为边缘化的作品中,探究宋词发展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3.
建安文人生活在汉末乱世之中,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温柔敦厚的汉儒法统,而是极力张扬个性,离经叛道,表现出对汉儒传统的蔑视。但是叛逆的背后,建安文人却更奉行先秦儒家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济世情怀,表现出对儒家思想的承续,行走在叛逆与传统之间,体现出新的思想特征。  相似文献   

4.
建安时期,诗赋等文学作品在其文人立言价值观中的地位、价值得到了空前的提高与凸现。促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动因之一就是文人的文学活动。其表现为:文人创作日益生活化、普遍化,并成为文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文人进行了有意的文学品评活动;文人在文学活动中表现出非凡的文学才能.其通常被时人、后人以文学家的身份来对待、看待;文人的文学活动的文学性较以前大为增强。  相似文献   

5.
建安文人的傲才视物是时代造就的共同特征,建安散文风格的通脱任气,自然引发不同作家散文风格的差异。大体说来,建安的社会动荡与文人们的直面人生有一致性,文人在崇尚实用中使散文贴近社会政治和自我心性,相应表现出自然质朴的风貌。同时,文学传统的惯性对建安文人的影响也是深刻的,文人好典雅的趣味与之融合,又使建安散文有了华美厚重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7.
情与理不仅是古代文学的主要表现内容,且是文人文学观念得以深化前进的重要标识.建安前期文人的文学创作与<诗经>中的讽颂之作、屈原的发愤之篇、东汉中期以后的抒情辞赋一样,只是文人宣泄情感的一种自然方式,还未走上自觉,作品中情与理的结合比较和谐一致.建安后期,文学创作成为文人表情达意的主要工具,并且是自觉地、有意识地去使用这一工具,情感特征日益突出,理性精神相对弱化,呈现出与前期不同的新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建安文学是两汉文学向魏晋文学演变的关捩点。文人的文学观念亦呈现出新旧对峙的过渡性。旧的一派以荀彧、吴质等为代表,坚守汉代文人的儒学文学观念;新的一派以三曹、七子等为代表,使文学第一次以独立的姿态标识于文人的价值观念中,且为之增添了为立德、立功、立言而立言的崭新内涵。这两种新旧观念的并存,不仅决定了它们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同时还促成了它们之间的相互渗透与影响。  相似文献   

9.
明末清初著名词家、诗家、曲家和古文家徐士俊,成就斐然,其作品呈现出不同的艺术创作风格,单从思想来看,具有明显的逞才炫奇的创作倾向。文章主要分析了徐士俊的赋文体、骈文体和散文体等三类作品表现出来的逞才炫奇的思想特征;并发现其创作可谓独辟蹊径,自成一格;其细腻的情感、流畅的文笔以及广博的学识,使得其作品散发着独特的个人魅力。  相似文献   

10.
根据曹丕与建安文士之间不同的隶属关系,本文拟将建安文士分为三类:一是作为曹操属吏的王粲、陈琳、阮瑀、繁钦等人;二是担任过五官将文学的刘桢、徐幹和应瑒等人;三是作为曹丕政治智囊团的主要人物的吴质,通过钩稽史籍,论述曹丕同建安文士非同一般的文学友情关系。  相似文献   

11.
课堂教学在知识的传授中始终充满着情感的交流 ,一个好的教师会通过语言、教态、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 ,从而取得教学的成功。  相似文献   

12.
浅谈档案工作与“两个文明”建设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档案工作与“两个明”建设的关系既是一个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实践问题,在理论上它是探索档案工作如何伴随人类“两个明”的建设而产生和发展的规律,在实践上它是探讨档案工作发挥反馈作用,为人类“两个明”建设服务,档案工作伴随人类“两个明”而存在、两发展、是人类明的象征,要使档案工作更好地在“两个明”建设中发挥作用,必须实现思想观念上的五个转变。  相似文献   

13.
清政府借助政治权威、人事任命和经济政策,基本上控制了洋务股份制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政府权力介入并主导企业的运作,扭曲了企业的经济行为,损害了股东权益,引发了官商矛盾,企业因而缺乏独立自主性。洋务股份制企业政企合一模式造成行政权力膨胀,阻碍了近代新式企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欲”这一主题为媒介,考察了先秦哲学的变化。中国哲学从老子在内的早期三位哲学家(另二位是孔子、墨子)到发展为战国中期的稷下学,其哲学视角从“整体”或“一般”转向“个别”、“具体”、“主体”等。老子和庄子都主张“寡欲”和“无欲”。但老子否定“欲”是与统治有关,庄子否定“欲”则主要是与个别主体的“欲”有关,即减少或消除欲望以获得心理的平静之后达到内心的超越,最终赢得个别主体的自由。  相似文献   

15.
在单音词占优势的古汉语中,复合词的形成大都经过临时组合的阶段。最初只是两个单音词临时组合成词组,由于经常连用而逐渐凝固为一个整体。所以,我们在阅读不同时代的古籍时,需要正确判断词与词组,否则就会以今律古,误解原意。  相似文献   

16.
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是一个由和谐到冲突,再从冲突走向和谐的否定之否定过程,从人与自然人和谐走向冲突的历史过程可以看出,可持续发展是人与自然关系走向未来的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17.
18世纪是欧洲的启蒙时代,法国成了欧洲乃至世界的文化中心。而此时的德国仍处于分裂状态之中,政治、经济、文化都较落后,外来文化尤其是法国文化大量人侵德国,并在其境内刮起一阵全社会的“法国化”之风。德意志民族热衷于讲法语,并纷纷模仿法国的生活方式、艺术方式,且以此为荣。在这场文化的冲突中,德国一批启蒙知识分子最先作出反映。他们反对对法国文化的拙劣模仿,并努力发掘、发展和创立德国自己的民族文化,促进了体现鲜明民族特质的德国启蒙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农民增收问题与农村人情礼节风俗有着密切关系,这种风俗对农村经济影响较大。社会风俗和不正常的心态等因素是造成这种现象蔓延原因。我们应采取措施刹住这股风气,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帝国其实是一种权力的媒介。作为媒介,它对社会形态、社会心理都产生着深远的影响。伊尼斯在《帝国与传播》中所阐释的“媒介决定论”虽有不足之处,但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传播在国家发展壮大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对于国家兴衰的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黄冈市教育与经济发展关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黄冈市教育与经济发展现状,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对黄冈市教育与经济发展的关系进行计量分析,并结合分析的结果提出促进黄冈市教育与经济和谐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