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世界历史的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中,先后出现过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既立足于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的特殊国情,又站在世界历史、世界革命的高度,对中国革命的性质作出了准确的判断.新民主主义革命既不同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也不同于社会主义革命,创造了第三种革命类型,解决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落后国家,无产阶级怎样领导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
1980年《青海师范学院学报》第3期发表了张广志同志的《十月革命后民族民主革命的性质及其所属阵线问题》,1981年3月《新华文摘》第3期转载了该文.张广志同志在文章中提出了两个值得商榷的问题:(一)民族殖民地解放运动为什么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世界进入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中国的革命也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中国无产阶级登上了政治舞台,并且开始了它在革命中的领导作用。无产阶级要领导革命取得胜利,首先就必须正确回答中国往何处去的问题,并且要制订出一套能够指导中国革命的理论和策略。在世界历史上曾有过象法国大革命那样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曾有过一九一七年的俄国无产阶级的社会主义革命。但是中国的革命是处在世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民主革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民主主义革命,因此它不能是法国式的资产阶级革命,也不  相似文献   

4.
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两个既相联系又相区别的不同概念。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和动力是相同的,它们的区别主要是领导权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领导的,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政权和资本主义制度为目的,其指导思想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指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中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在第一阶段它以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国家为目的,这个革命的前途是使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社会走向社会主义,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所谓“新”,是相对于17—18世纪欧…  相似文献   

5.
中国特色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与我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全面胜利起了重大的指导作用。它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客观规律,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领导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进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理论。这一理论的中国特色主要体现在中国革命的性质、步骤、领导权、前途、道路、纲领、经验等8个方面,对我们现在和今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仍有重要的指导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试论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无产阶级领导的为实现民族独立、国家富强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是一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革命对象、革命动力、革命前途及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关系问题都是中国共产党必须回答的问题。列宁的民族殖民地理论为我们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使我们党从理论和实际结合上科学回答了上述问题并且正确指导革命实践。  相似文献   

7.
词典云:“我国从1919年五四运动到1949年的革命,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谓新民主主义革命,是“在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无产阶级领导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对于当代史学界普遍把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认同为资产阶级革命的观点,笔者甚疑之。现不揣浅薄,就此发表一点拙见,与通家共商榷。 一、关于社会革命性质标志的辨析 近现代世界历史上足以影响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的社会革命主要有两类,一类是资产阶级革命,一类是社会主义革命。所谓资产阶级革命,是指“由资产阶级领导的反对封建社会制度的革命。资产阶级革命胜利的结果是国家政权由封建地主阶级手中转到资产阶级手中,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所谓社会主义革命,是“由无产阶级及其先锋队共产党领导的、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和实现共产主义为目的的革命。”试比较资产阶级革命同社会主义革命在概念内涵上质的区别,一般来说有三个方面:一是领导阶级不同,前为资产阶级,后为无产阶级;二是革命对象和革命任务不同,前者革命对象为地主阶级,革命任务是推翻封建专制制度,后者革命对象为资产阶级,革命任务是推翻资本主义和  相似文献   

8.
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毛泽东选集》第二卷第660页)。十月革命的炮声震撼了帝国主义在殖民地和附属国的统治,促使这些国家人民迅速觉醒,如斯大林同志所说,十月革命“……在社会主义的西方和被奴役的东方之间架起了一座桥梁,建成了一条从西方无产者经过俄国革命到东方被压迫民族的新的反对世界帝国主义的革命战线”(《斯大林全集》第四卷第149页)。  相似文献   

9.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它在俄国建立了苏维埃这种新型国家,开辟了俄国历史的新时代;开创了人类社会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代;鼓舞了世界各国无产阶级的革命斗争.为一切被压迫民族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树立了榜样;对中国的影响也极其广泛和深刻.  相似文献   

10.
本文认为1922年埃及独立后,仍处在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当时资产阶级政党华夫脱党威信扫地,而无产阶级政党还不成熟,于是发动和领导埃及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历史地落到正在崛起的代表中小资产阶级利益的、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的肩上。文章介绍了纳赛尔从事埃及民族民主革命的过程,指出埃及的革命仍是不彻底的,纳赛尔所主张的“社会主义”是小资产阶级的社会主义,是不可能实现的。  相似文献   

11.
本文探讨了列宁在“东方道路”开拓中的历史贡献。1905年革命巾,列宁把马克“不断革命”理论运用于帝国主义时代的俄国,提出了新型的民主革命路线。1917年二月革命后,列宁又提出了经济落后的俄国,可以赢得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十月革命后,列宁又探索了一条落后国家建设和过渡到社会主义的迂回道路。列宁还把这个思想运用于更广大的东方。同时,他根据20年代初国际革命斗争形势的实际变化,指出西方相对稳定和东方革命兴起的必然性原因,并在此基础上重新考虑了无产阶级世界革命的战略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民族殖民地问题的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内容。它产生、形成于垄断前的资本主义时期,对俄国十月革命、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乃至世界反帝反霸反殖斗争有重要意义。依据这一思想,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结合中国的实际,揭示出中国变成殖民地半殖民地社会的根源,指出了在中国消灭殖民统治的根本途径;正确分析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阐明了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动力、性质和前途等一系列问题;创造出以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并结合国际形势发展,提出了三个世界划分的理论,指出了第三世界国家和人民是反帝反霸反殖的主力军。  相似文献   

13.
关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形势分析长期存在着争论。要作到正确的分析,必须克服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偏见,而关键在于正确评价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150年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是从一元的到二元的到二战后多元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运动随时代的发展并与各国不同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由于复杂的原因,不同模式的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不同的起伏曲折而走向壮大。20世纪是社会主义获得巨大胜利的世纪。21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必将适应新的科技革命而引起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出现新的面貌。它将不是20世纪已有的具体模式所能限定的。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新的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将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建设的胜利,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民主主义改良运动的新成就和亚非拉在民族民主革命胜利基础上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相似文献   

14.
世界现代史,通常是指俄国十月革命至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历史。 世界现代史是帝国主义、殖民主义日益走向衰退、灭亡,社会主义在探索中不断胜利前进的历史。在这个时期,存在着四对矛盾,即帝国主义国家中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另外增加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同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这些矛盾的存在、发展和激化,构成了世界现代史的基本内容。 世界现代史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17年至1939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社会主义、世界各国人民和帝国主义殖民主义之间的矛盾。第二阶段是从1939年到1945年,这一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和世界人民同德、意、日法西斯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5.
共产国际对民族殖民地问题的认识及其政策演变季正矩,马方业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为殖民地半殖民地各国人民和世界被压迫民族争取解放的运动开辟了新纪元。这促使中国、印度、朝鲜和东南亚国家以及非洲、拉丁美洲一些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日益高涨起来,他们彼此呼应,互相...  相似文献   

16.
毛泽东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既适应了"一战"和十月革命后"世界历史"变迁的形势,又科学地分析了中国的具体国情;既有"世界历史"的视野,又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所以,它才能够超越孙中山的新三民主义,成为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理论指导,指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在当前人类世界交往日益紧密的时代,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中,它依然具有重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世界近代史世界近代史是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 ,并逐步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和向帝国主义过渡的历史。资本主义的发展 ,资本主义战胜封建主义并形成世界资本主义体系 ;国际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被压迫民族反抗侵略和殖民统治的斗争 ;世界形成整体后出现的复杂国际关系构成了世界近代史的主要内容。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资本主义的历史。资本主义同封建主义的矛盾、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资本主义宗主国同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地区的矛盾、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 ,是世界近代史的基本矛盾。一、资本主义制度兴起阶段 ( 1 4至1 7…  相似文献   

18.
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为什么必须由无产阶级来领导,在这个问题上,一些高三文科学生感到不理解,其实这个问题不难理解。 我们知道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从1840年开始直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才结束的。在这个阶段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即中华民族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矛盾,因此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任务是反封建和反侵略,建立一个独立富强自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革命的力量是人民大众(即无产阶级、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等),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封建剥削仍占…  相似文献   

19.
关于社会主义运动的历史、现实和未来的形势分析长期存在着争论。要作到正确的分析 ,必须克服教条主义和宗派主义的偏见 ,而关键在于正确评价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 1 50年的社会主义工人运动是从一元的到二元的到二战后多元的发展。这是社会主义运动随时代的发展并与各国不同实际相结合的必然结果。由于复杂的原因 ,不同模式的社会主义运动经历了不同的起伏曲折而走向壮大。 2 0世纪是社会主义获得巨大胜利的世纪21世纪的社会主义运动必将适应新的科技革命而引起的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化而出现新的面貌。它将不是 2 0世纪已有的具体模式所能限定的。在可以预见的时间里 ,新的社会主义运动的高潮将是社会主义国家改革和建设的胜利 ,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民主主义改良运动的新成就和亚非拉在民族民主革命胜利基础上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相似文献   

20.
大革命时期,新生的中国共产党参照列宁民族殖民地革命理论提出了“国民革命”的口号,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国民革命进行了一系列的论述,形成了一套国民革命理论。列宁民族殖民地革命理论的基本观点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无产阶级在保持独立性的同时应当与资产阶级民主派暂时合作,支持农民反对地主和大土地所有制的斗争,以取得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胜利1。中国共产党人分析了中国的国情,认为中国虽然名为独立国,而“封建军阀其实事事听命于国际帝国主义的列强,不啻是他们的经理人,财政、交通、工业几乎完全操于国际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