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著名的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中国也有句俗语:“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这些话都道出了“对比”的重要性.对于抽象思维能力比较差的初中生,运用对比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吸收知识很重要.在语文教学中,采取单元整体教学,最能体现出“对比”的优势.因为一个单元的几篇课文除了其共性外,各篇在题材、主题、表达方式等方面都有其个性.教师在教学中可以整体把握其“共性”和“个性”,进行比较分析,使学生在比较中加大思维负荷,提高逻辑思维能力.现就近几年我在初中语文单元教学中如何运用对比法谈一点体会.  相似文献   

2.
既抓共性又抓个性,同中求异每单元的文章既有共性又有个性。比如以前的高中语文第三册第一单元是写景散文单元。大纲上对这一学期的读写要求是:“在高中一年级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现代语文的读写能力。”编者对这一单元的要求是:“着重学习在记叙中抓住景物特点写景状物的几种表达方式的综合运用,在复杂的记叙中按一定顺序组  相似文献   

3.
俗话说,有比较才能有鉴别。乌申斯基指出:“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阅读,是指把内容或形式上有一定联系的读物集中起来,边对比边分析地进行阅读的一种方式。通过同中求异,或异中求同,读物的本质特点就比较容易理解、把握了。  相似文献   

4.
中学语文比较教学法浅议南阳市二中霍本旺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比较,是人们认识、鉴别事物的一种好方法,通过比较,可以更好地揭示事物的共性与个性,认识事物的本质属性。中学语文教材是以单...  相似文献   

5.
一、“比较法”和“历史比较法”“比较法”就是将两种或两种以上具有可比性的同类事物进行对比分析,从中找出这些事物的共性及各事物区别于他事物韵个性,从而加深、扩大和验证认识主体对认识客体的认知程度。这种方法在今天广泛应用于科学研究中,其影响巨大。而事实证明比较法是最科学、最有效的科研方法之一,因为“有比较才有创新,有比较才有鉴别”,所以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6.
有比较才有鉴别。一百多年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经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一切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一切的。如果我们面前出现某种新东西,我们既不能拿它去同什么东西比较,又不能把它同什么东西区别开来……那么,我们就不能对它形成一种思想,也不能对它说出一句话来。”  相似文献   

7.
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开普勒曾说过一段话“我珍视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在高中数学题中,有许多“形相似”而“实质”不同的问题.特别是把容易混淆的概念,相近的问题进行搜索,整理并加以对比,许多问题往往可迎刃而解.有类比才有鉴别,通过对相近或相似题的比较,突破思维干扰了解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培养学生的求同存异的辨异思维能力,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8.
歇后语的结构及其规范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勤 《天中学刊》2001,16(3):56-59
歇后语有外在表层结构和内在深层结构,其内在深层结构才是歇后语安身立命之点,构成歇后内在深层结构的前后两部分是矛盾统一体,两者有“同”有“异”。“同”与“异”科学地结合于一体,才构成规范化的歇后语,无“异”不能使歇后语既形象,生动,风越又表达一定的意义,无“同”则不能使其前后两部分合乎逻辑和谐地统一起来,有无“同”是鉴别是否是规范化歇后语的试金石,不合深层构造规律的歇后语是不规范的歇后语,应该沟汰。  相似文献   

9.
著名数学家、天文学家开普勒曾说过一段话“我珍视类比胜于任何别的东西,它是我最可信赖的老师,它能揭示自然界的秘密……”.在高中数学题中,有许多“形相似”而“实质”不同的问题.特别是把容易混淆的概念,相近的问题进行搜索,整理并加以对比,许多问题往往可迎刃而解.有类比才有鉴别,通过对相近或相似题的比较,突破思维干扰了解它们之间的共性和个性,培养学生的求同存异的辨异思维能力,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相似文献   

10.
几篇课文能组成一个教学单元,说明它们之间有相同之处;它们又出自不同的作者之手,这又决定着它们之间也一定会有不同之点。在教学中,注意比较一下同单元的几篇课文(尤其是基本课文)的异同,对了解课文的个性和共性,加深对教学一单元的  相似文献   

11.
比较法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济宁师专中文系王艳萍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这样说过:“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来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有比较方能有鉴别。人们根据一定的标准,把有某些联系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事物加以对照,从而把握其共性和个性,形...  相似文献   

12.
比较是确定事物同异关系的思维过程和方法,是从分析与综合到抽象与概括的桥梁。乌申斯基说:“比较是一切理解和思维的基础,我们正是通过比较了解世界上的一切的。”通过比较,认知异中之同,就是认识矛盾的普遍性,事物的共性,即规律性;通过比较,能辨别同中之异,就是认识矛盾的特殊性,事物的个性。在教学活动中,知同识异才能把握知识的基本规律,温故知新,举一反三,才能见微知著,触类旁通,因此,比较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必由之路。对于那些只意会而难以言传的内容,恰当的比较胜过烦琐的讲解。⒈ 宾语与补语的比较宾语与补语…  相似文献   

13.
浅谈中学生物课的“比较法教学”黄青王竹林有比较才有鉴别。我们对于自然界中任何一种生命现象的个性和共性的认识,都是在反复的比较中得到的。因此,中学生物课程运用“比较法教学”不仅可以直接反映生物的结构特点和内在联系,而且易于引起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可收到事...  相似文献   

14.
说起历史,人们常常提及两句话,一为“历史是不会重演的”,一为“历史往往有惊人的相似之处”。这两句似乎矛盾的话,很典型地说明众多的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是既相似而又不完全相同的。正因如此,学习和研究历史就必须广泛运用比较法,通过比较从众多的历史现象中找出其共同点和不同点,从共性中寻找历史的规律性,从不同点中探索其特殊性,正所谓“有比较才有鉴别”。从这点出发,培养学生“比较历史事件、历史现象的异同”就自然成为《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科考试说明》对考生十大能力要求之一。  相似文献   

15.
掌握和运用好同义词,关键在于能辨析同义词之间的细微差别。一般说来,同义词之间在意义和用法上都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异之点,即“大同小异”或“同中有异”。要辨析同义词,必须结合语言实际,掌握充分的材料,从实际中指导学生认识,并通过分析对比,做到“求同”“辨异”,即找出同义词的“共性”和“个性”来。辩析同义词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6.
一组课文的教学设计,需要围绕单元主题,把握三维梯度,落实单元的“共性”目标;而处理一篇课文,不仅需要围绕单元目标,更需要凸显每篇课文的“个性”--独特的叙述顺序、不同的体裁样式、不同的语言风格、不同的篇章结构、不同的描写修辞……只有结合学生实际,从文本的“个性”出发,指向单元“共性”目标,才是处理文本预设教学的好策略。  相似文献   

17.
学校教育实验个性化新解程晗一、学校教育实验个性化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毛泽东在论述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时指出:“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并进一步说这种共性是“包含于一切个性之中,无个性即无共性。假如除去一切个性...  相似文献   

18.
发展学生个性,个性化学习,展示个性的鲜活的生命……这些都是新课程理念中抢眼的命题。说本次新课程实验是一次脱胎换骨式的改革,标志之一就是改变以往注重共性的做法而为强调发展个性。个性是真切而实在的。有一句话很时髦:“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如果我们确认,发展学生的个性也包含在“为了”之中,而且是“一切”中突出的部分,那么,我们“为了”的主要载体——课堂,也应该是真切实在的。真实的课堂起码有三个要件。  相似文献   

19.
浅议教学中的共性与个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共性与个性的辩证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二者既有所区别又相互依存,还随着时间、地点、条件的变化而相互转化。用哲学的观点来审视教学中的教学目的、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的环节,不难发现各环节中均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辨证关系。因此,要提高素质教育的质量,就应把共性与个性关系的辩证法思想真正运用于教学实践之中,做到既尊重共性又培养个性,以此促进二者的有效结合、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们知道,数学各系统、各分支、各部分之间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既有共性又有个性.就是同一部分的知识之间也是如此.但同学们解题中往往关注联系忽视区别,关注共性忽视个性,关注正面忽视反面,关注整体忽视局部,关注类比忽视证明等,常常张冠李戴、真假不分,得到一些错误的结论.下面介绍九种“混同”,要注意防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