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初探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标准初探孙火斤刘颖吴振一杨红学位条例实施十多年来,我国的博士生教育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为博士生培养基本立足国内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现实情况来看,我国博士生培养的总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确有较大差距”①,博士生培养的管理制度尚需不断...  相似文献   

2.
构建合理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经过长期知识积累、科学实验和理论概括后的科研成果,是博士生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及书面表达能力等的综合体现,也是我国高层次创新型人才培养水平的重要表现和博士学位授予标准的主要依据。随着我国博士生数量规模的逐年提升和培养类型的逐渐多样化,建立科学、合理、公正、客观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标准,是提高博士生整体培养质量的重要保证之一。  相似文献   

3.
以梳理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5~2010年送审博士学位论文2784份评审意见为基础,以评审专家关注度指标分析为重点,以论文的成果创新性为核心,构建出新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体系,并就完善博士学位论文评价指标的“质”和“量”提出实施建议.  相似文献   

4.
知识生产模式和以高深知识生产与应用为核心的研究生培养模式存在着密切联系。以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为分析视角探索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发展与变革,由此发现知识生产模式1背景下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以研究者为核心培养目标,培养过程以制度化学科为中心,培养主体仅限于大学内部,学术共同体决定培养质量标准。知识生产模式由模式1向模式2的转变引发了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研究生培养目标强调应用属性,培养过程中跨学科特点突出,多部门协同培养研究生,利益相关者参与制定培养质量标准。知识生产模式3的出现再次引发研究生培养模式的变革:研究生培养目标走向多元化;研究生培养过程中渗透超学科教育理念;不同培养主体间注重合作与交流;公民社会参与保障研究生培养质量。  相似文献   

5.
关于博士学位论文评审有关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博士论文的双向隐名复审结果和相同论文申请博士学位论文答辩前的同行专家评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探讨不同的评审方式对学位论文评价的影响,对如何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评审质量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博士学位论文评价的主观性与客观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学位成为高等教育可授予的最高学位以来,学位论文就成为衡量申请者能否获得学位的重要依据。博士学位论文的评价客观上是有条件的,包括申请者提交的论文是否包含原创性贡献,论述是否清楚,结果是否重要等。但论文评价又有很强的主观性,即同行专家是评价主体,同行专家的选择、专家本人的研究偏好、评价标准等不可避免地存在个体差异。因此,在学位论文评价中,过于偏重客观性或主观性任何一个方面,都可能对博士学位申请者产生影响。如何看待学位论文评价中的主观性或客观性,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通过分析全国40所教育学博士学位授予高校的博士学位论文评审制度,从评审方式、评审份数、评审指标、评审反馈和评审申诉五个方面,系统解析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现状,并基于现状深入反思,形成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评审的思想、程序、方法等方面的优化路径,以期“以评促建”,培养高层次、创新型博士研究生。  相似文献   

8.
9.
《中国研究生》2002,(2):15-15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是教育部《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一个重要项目。评选工作在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领导下,由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负责组织进行。全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评估所受教育部研究生工作办公室的委托,负责具体实施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的通讯评议等工作。根据《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办法》(见教研[1999]2号文件)的有关规定,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经学位授予单位推荐、初选和复评(通讯评议和专家审定会审定)后产生。评选结果向社会公布,并设立为期60天的异议期,接受社会各界的监…  相似文献   

10.
基于问卷调查,分析了我国部分高校博士学位论文的评审情况、论文评审制度及实施效果.提出如下政策建议:按照学科特点细化评价指标、增强评审专家的责任意识、继续推行论文盲审、建立和完善盲审复议制度以及加快评审工作信息化.  相似文献   

11.
博士学位论文是博士生培养成果的集中体现,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代表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而聘请同行专家评阅论文是检验和确保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重要手段,也是当前各高校进行博士学位授予的主要依据。通过回顾与分析现行的博士学位论文评阅工作,探讨建设与高水平大学相适应的博士学位授予管理模式,研究和思考了论文评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问题和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2.
当代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是对当代博士生培养活动及其效果优劣程度进行综合评判,它集中体现于博士学位获得者原创性知识贡献评价、学术研究素养评价和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评价三个方面。以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为背景来观照当代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就是强调用知识生产模式转型中的知识创新思想、学术训练要求和博士生对就业市场的适应性标准来评价博士生培养质量,优化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模式与机制,使当代博士生培养质量评价的视角、内容、制度等与知识生产模式转型的要求相适应。  相似文献   

13.
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是衡量博士生教育水平的关键指标。伴随着教育评估进入监测评估时代,对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开展监测评估成为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与监督的新趋势。首先分析当前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存在的问题并指出开展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监测评估的意义,然后,在剖析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等内涵的基础上,着重提出基于过程质量和结果质量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监测评估指标体系,为促进我国博士学位论文质量评估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李霞,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学位办主任,研究员,北京 100872;宋俊波,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学科建设科科长,北京 100872。  相似文献   

15.
第二军医大学入选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的分析和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访谈对第二军医大学获评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背后的学生素质、导师、选题、学术环境等因素进行了研究.并据此提出了关于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的思考.  相似文献   

16.
利用logit模型,对国内某高校1874份博士学位论文盲审结果进行统计分析,探索影响博士学位论文盲审合格率和总体评价的关键影响因素。实证结果表明,论文所能体现的作者的科研能力是影响论文盲审合格率的最显著因素,而论文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则和论文的总体评价息息相关;不同学科的学位论文水平有明显差异;不同专家对论文合格线的把控差距较大,盲审环节存在无法完全筛选出合格学位论文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研究生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网络"建设的探索与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2002年12月,作为"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重大子项目,北京大学"研究生精品课程资源共享网络"获得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和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的立项资助。2003年完成了"应用数学与科学计算"、"粒子物理与场论"、"世界历史"三个研究生精品课程系列。2004年,在总结前期工作经验的基础上,又完成了"应用数学与科学计算"、"定量遥感"、"高分子前沿专题"、"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全国化学  相似文献   

18.
张炜  王良 《江苏高教》2022,(2):38-44
学科评估是促进高校学科生态建设、提升办学水平的重要手段。面向应用情境的跨学科知识生产模式与集群知识生产模式正驱动大学学科组发生重大变革,无边界学术组织与动态衍生学科群正在成为学科组织的高级形式。针对学科评估中存在的种种问题,文章尝试构建知识生产模式变革驱动的"学科评估"发展演进框架。在分析现有高校学科评估体系在评估对象、评估方式、评估结果、质量控制等方面与多元知识生产模式之间存在的多重价值冲突基础上,提出应积极探索新型学科评估方案:一是主动适应多元知识生产模式,构建基于学科群的复合型评估模式;二是淡化竞争性学科评估模式,重视发挥学科评估的诊断性与服务性功能;三是积极服务"四个面向",创新设计多元主体参与的过程性评估方式;四是强化公共利益和社会价值,运用大数据技术建立可追溯的"元评估"体系等,以加速实现高等教育系统的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是2002年开始酝酿并提出的,2004年列入(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实施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的目的,是要深入探索新形势下研究生教育规律,更新观念,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研究生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加强研究生培养基地建设,改善培养条件,促进优质资源共享;建立研究生科研创新激励机制,营造创新氛围,强化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2002年和2003年,教育部批准并资助27所设有研究生院的重点大学启动了一批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2004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在北京召开了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研讨会,27所高校研究生院的主要负责同志参加了会议,对已实施的创新计划项目进行了广泛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下面选登其中部分创新计划项目的经验,供交流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对一高等教育学科点历届博士学论文的初步考察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对拓展和深化高等教育学科基础理论,探求和解决改革实践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完善学科研究方法,继承和发展学科点学术研究特色等方面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但也存在研究的承续性、方法论及选题等方面的一些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