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讲新课开始以前,我先向学生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一年以来,我们从历史课的学习里,已经知道在中国古代史上曾经爆发过大大小小数百次的农民战争。不少大规模的农民战争曾推翻了当时的统治者,它们改了朝、换了代,推动了社会经济的发展。现在,让我们来回忆一下,根据我们所学到的,从秦朝以来,  相似文献   

2.
1980年5月上旬,我们和在河南开封参加历史教学法科学讨论会的同行一道,经开封市教育局教研室安排,听了开封市一中傅洪老师的一节历史课.傅洪同志是1979年9月才成为中学历史教师的.他的课得到了听课同志的肯定.这节观摩课的题目是《明末农民战争》.听课以后,很受启发,深感有许多值得进一步探讨的问题.现仅就我们感觉到的谈一些想法.一、关于如何处理教材内容多,授课时间少的矛盾问题.内容多,时间少,这是目前历史课老师共同感觉到的一个难题.《明末农民战争》这节课的教者在探讨这个问题上已经迈出了一步.这节教材见初  相似文献   

3.
郑廉从小接受传统儒学,喜好诗词文字,有深厚的史学功底和文化素养。他亲身经历明清鼎革并在罗汝才农民起义军中生活过一段时间,所撰《豫变纪略》内容丰富,是记述明天启六年至清顺治二年农民起义军在河南活动情况的专著。《豫变纪略》的写作,力求还原历史的真相,如记载的农民起义军起义的缘由、李自成起义的有关史实、以围攻开封为代表的起义军在河南的情况等,都是经过他的多方考证,因而订正了很多史料之不足,是研究明末农民战争尤其是在河南阶段的重要历史资料。  相似文献   

4.
佐藤文俊先生所著《明末农民战争研究》,于一九八五年五月,由研文出版社出版.全书共分三章,并附明末农民战争研究动态一篇。该书有如下三大特点:第一,着重介绍了为人们所不注意的明末农民战争洪流中的非主力部队,如袁时中部队、李青山部队以及光山县、麻城县奴变。第二,着重研究了大顺政权的地方组织的建立、结构、活动内容等。第三,着重剖析明朝王府与农民战争的关系。明朝王府的存在,实是加深农民阶级  相似文献   

5.
听了陈毓秀老师所讲的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三十三章《明末农民战争》一课以后,觉得有很大启发,收获也很多。下面想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一)失于系统地讲授教材和突出重点的问题。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是这样组织教材的:  相似文献   

6.
《明末农民战争》(初中《中国历史》第二册第四章第四节.1976年6月版)包括四个标题,长达七页.根据大纲要求,这节课要在一节课内讲完,教学时间少,教材内容重.而我又缺乏教学经验,这就更增加了讲好这一节课的困难,经过斟酌我从处理教材和改进教法这两个方面着手解决矛盾.关于教材的处理,我是这样理解的:明末农民战争不仅推翻了明朝,也打击了清的统治,而且把农民反封建的斗争提高到了一个新的阶段.这节  相似文献   

7.
我国历史上的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的规模之大,次数之多,是世界历史上所仅见的。这是我国历史的特点之一。反映在教学上,在讲授中国封建社会历史的时候,就必然一再出现农民战争的课题。讲好每一次农民战争的课题,是完成历史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每次农民起义,都是由于农民不甘忍受地主阶级残酷的经济剥削和政治压迫而发动的;都是反对封建剥削者与封建压迫者的黑暗统治,争取农民自身的经济地位与政治地位的改变。这是历次农民战争基本相同的一面。但是,由于各个时期的具体情况不同,条件不同,因此起义的直接原因、发展过程、组织情况、斗争规模以及起义的结果,也就每次都不同。这是历次农民战争  相似文献   

8.
明末农民战争,和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所有的农民战争一样,最后仍然陷于失败。明末农民战争失败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般认为,重要的原因是“流寇主义”,即没有建立巩固的根据地,从事长期的大规模流动作战。明末农民战争的确存在过“流寇主义”,即从事流动作战的战略方式,给农民战争带来了某些消极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明末农民战争并不是始终采取流动作战的,其  相似文献   

9.
孙艳 《语文知识》2015,(2):16-22
师:今天我们穿越到90年前,走进鲁迅回忆故乡春二月放风筝的情景中。首先,我想听一听同学们是怎样朗读这一段文字的。生:集体读文章第二小节。(平淡而无感觉)师:我想问一下同学们,读了这一段以后,你们读到了怎样的一幅画面呢?生:我觉得是一种祥和温馨的画面。师:很好。你通过哪些字眼读出来的呢?生:比如沙沙的风轮声仰头便能看见一个淡墨色的蟹风筝或嫩蓝色的蜈蚣风筝,还有寂寞的瓦片风筝。  相似文献   

10.
<正>教学目标:诵读文章,领略诗歌的音律美;学习重章叠唱、反衬、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体会诗中戍卒丰富的情感。教学方法:诵读法、启发法、合作探究法课时安排:一课时一、导入同学们好!我们在座的每一个人可能有同样的感受,当我们开心的时候,当我们受到了委屈、遇到了困难的时候,我们首先想到的是回家。家,是温暖的地方,也是我们心灵最温馨的港湾。一位士兵,守卫边疆多年,历经艰辛,九死一生,终于踏上了回家的路。今天我们就跟随  相似文献   

11.
12.
教学准备 :1.有关扬州的风光图片 ,古筝音乐磁带 ,投影仪 ,录音机 ,钢琴 ,古筝 ,电子琴 ,小提琴 ,笔墨纸砚等。2 .预习作业 :寻找有关扬州的诗词佳句并背诵。教学过程 :一、导入谈话师 :同学们 ,平山堂大家都去过吗 ?站在宋朝大文学家欧阳修先生所建的平山堂前 ,手扶栏杆向远处眺望 ,可以看到些什么呢 ?生 :可以看到二十四桥景区。师 :说具体些。生 :瘦西湖湖面澄碧如镜 ,二十四桥旁绿树成阴。生 :微风吹来鲜花摇摆 ,仿佛在向我们致意。师 :〔放录像〕若是天气晴好 ,碧空无云 ,再向极远处眺望 ,还可以看到什么 ?生 :镇江、南京一带的连绵群…  相似文献   

13.
师:(板书课题:花钟)钟,是我们最熟悉的了,它是我们生活中的好伙伴。可是,当刚看到“花钟”这个课题时.你那聪明的小脑袋里曾产生过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4.
一聚焦课题,激发阅读的兴趣   师:(板书课题:花钟)钟,是我们最熟悉的了,它是我们生活中的好伙伴.可是,当刚看到"花钟"这个课题时,你那聪明的小脑袋里曾产生过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5.
秦梅 《快乐阅读》2011,(24):80-81
师:今天我们来学习《阿房宫赋》。首先请大家来看题目,赋是一种介于诗歌与散文之间的文体,它的结构常常是"劝百而讽一"。朱熹也曾对"赋"这种文体的写作方法做过如下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也就是说,赋这种文体一般都要在大量描写记述的基础上进行议论。议论是描写记述的目的。那么现在大家快速阅读,看看哪一部分是描写记述,哪一部分是议论?  相似文献   

16.
一、链接资料,导入课文 师: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自由地读一读这段文字。 生:(读)在他心里,国为重,家为轻,科学最重,名利最轻。五年归国路,十年两弹成。他是知识的宝藏,是科学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知识分子的典范。  相似文献   

17.
18.
导入: 在我们的记忆中,有这样一位女子,她把生命中的美丽和忧伤都化成了横亘千年的诗句.  相似文献   

19.
闫志红 《黑河教育》2013,(11):18-18
一、设计意图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综合性学习皂《献给母亲的歌》,这一主题与阅读有一定关系,因此选择了龙应台的《目送》拓展学生的视野,感悟作者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健康美好的伦理亲情。  相似文献   

20.
《柳叶儿》,苏教版课标教材七年级下册第10课,写的是饥饿年代作者幼年时抢柳叶儿吃的苦难经历。作者幼年时的这番经历和感受与现今学生的生活有很大的距离,他们从来没有体会过饥饿的感觉,因而很难与文章所表现的情感沟通。更何况是体会文中隐藏很深的对逝去童年的追忆与留恋,那种含泪而笑的复杂情感。相信很多执教此课的老师都感觉到了文本与学生的距离。试看陈玮老师是如何解决此难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