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对会议新闻的报道,议论比较多,反映比较强烈。改革会议新闻,阻力比较大,下面“三种心理”是不可忽视的障碍。一、上级个别领导同志的“名位心理”。会议是传达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上级指示精神,布置工作的一种手段和方法。但是,新闻媒介不能会会报道。因为有个会议新闻的价值问题。少数领导同志不这样认识和理解。他们往往较多地关心的是“报纸上有名,广播里有声,屏幕上有影”。不论大会、小会,业务会、工作会,只要他到会讲话,即使是会中插话,当地的新闻媒介也必须冠之“重要讲话”放在“头条”作“重头报道”。上级个别领导同志的这种“名位心理”,尽管表露的方式不同,但不能不说它是改革会议新闻的一种障碍。  相似文献   

2.
沈云骏 《新闻知识》2001,(11):25-25
“报纸上大多会议不爱看”,常有读者说这话。笔者只能报之以“苦脑人的笑”,而扪心自问,办报人又何赏满意呢?翻阅全国各党报,几乎无日不会,而已不止三会五会,并普遍占有版面重要位置,拖拉又长,把多少读者需要、感兴趣的新闻挤出一版。多而长且不说,在形式上又呆涩死板,“×时×地召开×会,××××等领导参加会议”一类八股味式的导语,多年来几乎每月都可抓到数条,在内容上真正具有新闻价值的也不多,如此状况,怎能叫人加爱于会议新闻呢?笔者的上面这一番议论似乎是要否定会议新闻。非也,是事实如此,也是笔者议题的由头。…  相似文献   

3.
在一些单位、部门召开的新闻报道工作总结会、评比会上,看到那里的领导同志重视宣传报道工作,笔者感到欣喜,同时,又听说给通讯员下达用稿指标,不由得产生一点隐忧。“新年,要求在市级报刊、广播中用稿××篇,在省以上报刊、广播中用稿××篇”,听了那个指标数,我为他们那里的通讯员发愁,“哪有那么多的报道线索、新闻题材呢?”任何工作,听之任之,放任自流总归不行。通讯报道工作指明任务,给点压力,这也有好处,可促使通讯员经常开动脑筋,提高通讯员的新闻敏感  相似文献   

4.
广 大读者和地方党报的报人 ,常抱怨领导同志的公务报道太多 ,人们不爱看。这是事实 ,但只说了一面。我说 ,领导干部的新闻报道有多的一面 ,也有少的一面。多者 ,缺乏价值的“炒官”新闻太多了 ;少者 ,真正有新闻价值的太少了。说领导公务活动中缺乏新闻价值的报道太多 ,是指领导同志参加一般性会议的报道太多了 ;是指领导同志一般性的、不解决问题的下乡活动“每下必报” ,报得太多了 ;是指领导同志应酬性的诸如典礼、开业揭碑剪彩和参观之类的报道太多了。说这几类报道缺乏新闻价值 ,是因为所报道的领导的会议讲话、下乡发号施令式的讲话…  相似文献   

5.
县市报的记者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个通病,就是发现新闻的能力比较差,例如去采访有关会议和有领导在场的活动,往往把眼睛只盯在领导身上,把领导人的一言一行当成新闻,采访回来后,立马写出一篇“××肯定”“××指出”“××强调”“××要求”的稿子,一交了事。其实,这样的采访,没有  相似文献   

6.
一名县(市)级广播电台台长,照说也算新闻战线上的“七品芝麻官”。头衔虽微乎其微,职责却举足轻重。台长这个位置,远比一般的行政领导更具有特殊性,因为广播电台既属行政事业单位,又是新闻发布机关,还兼容技术管理职能。台长不仅要在广播业务上精明强干,在新闻界有较高的知名度,是采编播录的行家里手,有驾驭电子技术的能力,而且要具备一般行政首长的领导艺术,对内要有知能善  相似文献   

7.
长期以来,会议新闻太多、太滥,成为人们深恶痛绝而又无可奈何的一大顽症。许多会议新闻的写法一般是这样的:××会议于××日在××举行。××在会议上讲了话,××强调指出……会议认为……会议要求……会议号召……参加会议的还有……这种新闻的表现方式的确让人望而生畏,避之惟恐不及。可以说,这种新闻也迫切需要挤水分。正因为如此,《挤“水分”》这篇获第十届中国新闻奖一等奖的广播录音特写,就越发显得难能可贵。我们试从三个层面作出分析: 首先,在政治层面上,《挤“水分”》是对数字出干部、数字出政绩腐败现象的深刻而生…  相似文献   

8.
“新闻报道的采编播发不再把市领导是否出席作为报道与否和报道规格的标准 ,不再完全按照职务排序安排报纸版面和电视时段。”日前 ,北京市台出了“北京市落实中央关于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报道意见的实施办法”。办法要求 :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报道 ,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两个务必”为指导 ,改变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报道过多过长、注重报道规格和形式、忽视实际内容和新闻价值及影响宣传效果的现状 ,使新闻宣传更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办法规定 :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报道要转变观念 ,深入发掘新闻资源 ,要压…  相似文献   

9.
积本人在报社工作多年之经验,总结出会议报道的“模糊公式”,供借鉴、参考。会议新闻=“×月×日,××××(单位)在××××(地方)举行××××会议(标题)。  相似文献   

10.
园地员通讯     
××系统日前召开经验交流会,会上有五位同志介绍了经验。出席会议的有××书记,×××长×××长。××长作了重要讲话,他指出……他……要求……他强调……”. 这是近日在一家报纸上看到的新闻,读后心头不禁发问,究竟谁是这一会议的主角?无疑,经验介绍者应该唱上角。那为什么新闻报道会“喧宾夺主”呢? 记得周总理生前曾对记者说过,不要把镜头对着我们,要面向群众。为什么时至今日,有些会议  相似文献   

11.
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而事实都是实实在在的。因而,新闻语言,承担着具体地表述各类新闻事实的任务。翻开报纸和刊物,打开收音机和电视机,我们就会发现,大多数新闻作品的语言具体准确,生动形象,简炼朴实,鲜明动人,犹如置身现场,感同身受。但也有少数新闻作品的语言比较空洞,抽象、笼统、含混,使人感到仿佛是雾中看花,若明若暗。例如:“在党的十三届八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县的广大农民群众,在县委和县政府的领导下,全面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一系列方针政策,最近掀起了生产热潮。”。×××同志干一行,爱一行。调到商店工作以后,她总是早上班,迟下班,坚持微笑服务,热情待客,做到有问必答,有求必应,受到了顾客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2.
《一月谈》登了民会同志的文章,提出“广告新闻化”好,读后很有同感。但我由此又想到另一个问题:如果把“广告”与“新闻”调个位置,变成“新闻广告化”,恐怕就不好了。而这正是当前经济新闻写作中一种常见的弊病。新闻广告化,或者有意无意地把新闻写得近似广告,在目前经济报道中是不少的,特别是在商业、市场动态一类新闻中,所见尤多。象有家报纸在报道一家工厂生产××牌护肤霜时,就是这样写的:  相似文献   

13.
“上台阶”这个词儿,半年多来经常在报纸、广播、电视的报道中出现。党中央和省委根据邓小平同志年初南巡谈话的精神,都提出使国民经济更好更快地上一个新台阶,这作为奋斗目标,无疑是正确的。但是,我们也常常看到和听到这样一些提法:什么××市的经济发展,一年上了一个新台阶;××工作几年来已经跃上了一个高台阶;××厂上半年各项指标跨上了一个新台阶;××县财政达到自给,消灭了赤字,登上了新台阶;等等。这些提法,其具体含义已远不是邓小平同志所提“台阶”的内容了,说它是自提标准,内涵不清,甚至把前进目标给模糊了,是不为过份的。  相似文献   

14.
最近我去看望一对老夫妇,他们正收听某地方电台广播。有则寻物启事说:“不慎将××市×××号房产证丢失……”老妇很惋惜,“哎!‘不慎将’这个人真马虎,好几次广播他丢东西了。”老汉说:“那天××(省)电台广播××市的新闻,不知为什么老说‘该死’(该市)”。对此,我们不能责怪二老的文化和欣赏水平,也无意挑剔这家电台的毛病,而应反思的是:正确运用广播语言这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很有必要经常谈论和认真研究。早在1946年我国广播电台创建之初的《工作细则》就明确规定:“用字用词要力求念起来一听就懂,对于文言或难懂字句,要加必要的通…  相似文献   

15.
报道“入世”谈判中,最常用的词儿就是“双赢”。发现“双赢”,真是件了不起的事情。 但人们很容易把“双赢”的原则泛化到一切领域。眼下,新闻界“双赢”也呈遍地开花的景象: 打开报纸、电视,“本栏目由××协办”一类的招牌触目可见。说白了就是有钱的企业和有版面时段的报纸、杂志、广播电台、电视台合作。如果读了一版头题那篇长长的报道,再留心一下广告版,十有八九会发现一幅广告与一版的头题新闻前后照应着。记得前几年业内有人把这些叫“报企合作”,现在该  相似文献   

16.
现在不少经济报道不为群众喜闻乐见,为什么?一个重要原因,是我们对经济报道的指导性有误解,在运用上有不适当之处。一是导语成了政治术语的堆砌。往往“在××指引下”,“在××精神鼓舞下”,加上本行业本部门的原则性号召,如“树立质量第一的思想”、“养猪业要有一个大发展”等。二是用议论代替事实报道。总觉得不多议论几句,新闻就缺乏高度和深度,失去指导性。这种议论还往往借群众之口,夹带着大量的“认识到”、“大家说”、“职工们异口同声地说”之类的话,实际上是笔者借采访对象之口讲空道理、贴标  相似文献   

17.
一般性会议和领导同志一般性活动的报道过多、过滥、过长、过杂,缺少价值,陈旧老套,味同嚼蜡,新闻受众啧有烦言,新闻媒体苦不堪言。为改变这一状况,全国的新闻人作了长时间的、艰苦的、不懈的努力,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3月28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召开政治局会议,专门研究进一步改进会议和领导同志活动新闻报道等工作。在会议上,胡锦涛同志要求减少报道他的新闻,并号召各级领导干部要转变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新闻思想涉及新闻理论和新闻实践的诸多方面,内涵非常丰富。笔者不揣简陋,管窥蠡测,择其要者,分述于后。“要办好地方报纸”“要办好地方报纸”。这是1950年5月16日邓小平同志《在西南区新闻工作会议上的报告》中提出的。小平同志指出:党在实施自己领导意图的过程中。“作用最广泛的是写文章登在报纸上和出小册子,再就是写好稿子到广播电台去广播。出报纸、办广播、出刊物和小册子……比其他方法更有效、更广泛,作用大得多”。小平同志还说,报纸不仅面向广大干部,也面向广大群众。因为报纸有威信,所以很多干部看到报纸讲什么就照着去做,很多  相似文献   

19.
舆论监督的不公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作为新闻工作者的我 ,常被以下两类舆论监督的报道所困惑 :“去年 ,我市加大反腐败斗争的力度 ,共查处县处级领导干部5人 ,科局级干部26人。某镇主要负责同志受贿12万元 ,被依法立案查处……”“××县××乡×村×组村民×××、××、×××、×××因赌博 ,昨天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 ,并被收缴赌资720元……”孤立地看这两则曝光新闻 ,是客观公正、无可非议的 ;但对照起来看 ,其不公正性就一目了然了 :31个贪官 ,连一个单位、一个姓名都未点到 ,举了一个受贿12万元的事例 ,也只是点到“某镇”为止 ,而且还称之为“同志” ;而四…  相似文献   

20.
目前,在广播电台播发的新闻稿件中,除非作者是本台记者和通讯员,一般写稿者的姓名多用“本台消息”四个字来代替。我认为这样做有些不妥,能否改一改!其理由:一,按新闻通讯报道来说,除本台记者外,不管是有通讯员证的写稿者,还是没有通讯员证的写稿者,只要电台采用了稿子都应将作者视为通讯员。如果只称受聘的通讯员为“本台通讯员×××报道”,而把其他写稿者的姓名用“本台消息”取而代之,这不尽公道。当然,写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