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吴应海 《初中生》2007,(5):48-50
80年代初的贾平凹,远没有今日的风采。 那时候的贾平凹,才走出校门,供职在一家出版社,当一名为别人做嫁衣的小编辑。住六楼上的一间六平米的小房间,抽一毛多钱一包的劣质烟。一边和乡下的俊子谈恋爱,一边写那些轰动全国的文章。  相似文献   

2.
《商洛学院学报》2017,(5):28-32
贾平凹代表性作品为日本翻译界人士接受并译成日文,但日本学界对贾氏及其作品的反响有限,现有研究主要围绕贾平凹作品主题与创作目的、叙述方式等展开。代表性的观点认为:《废都》代表了贾平凹创作视线的转变,具有划时代的意义;《高兴》对农民形象的塑造跳出了闰土形象;贾平凹的创作有表现"残余与消亡"的趋势,其叙述者具有超越的形式特征。  相似文献   

3.
作家贾平凹酷爱山石,常常携山带石投奔艺术天国。本文对贾平凹散文中的“山石意象”内涵及其意义,作了多方面的剖析。  相似文献   

4.
贾平凹的长篇小说可称作意象小说或意象主义小说。贾平凹在其长篇小说中创造了大量的自然意象,人、事意象和社会、文化与民俗意象。其意象创造具有以下特点:一是一部作品中的意象往往有主次之分,主要意象多含隐喻、象征之义;二是从前到后来看,贾平凹长篇小说的意象营造从局部走向了整体;三是意象营造往往走向了象征,成为象征性意象。贾平凹在其长篇小说中进行意象营造,有他的创新之处和原因,也给艺术上带来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贾平凹散文的女性之美别具一格,这与作家的创作观和美学观有密切联系。本文试从美学、文学创作手法等层面探讨贾氏散文的女性美  相似文献   

6.
贾平凹的散文在中国的散文园地中具有独特的地位,其作品呈现出强烈的主观感觉色彩,并形成一种风韵深藏在字里行间.潜在的民间文化特色、蕴含的哲理和禅思、艺术感觉的细致与灵敏以及别具一格的语言特色,使得贾平凹的散文具有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7.
正贾平凹档案名号——原名贾平娃,后改称"平凹"祖籍——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出生日——1952年2月21日职业——作家、散文家身世背景——1952年,贾平凹出生于一个乡村教师家庭,父亲  相似文献   

8.
从时空角度去感悟贾平凹的散文。可以体验到贾平凹情感的律动。贾平凹散文中的时空意识其实就是一种生命意识。贾平凹将空间置于时间之流中,就是将空间置于富于变化节奏的生命长河中,时间引领着空间。触发了内心情感的律动,而情感与时间的节奏化生命空间又相磨相合,彼此激荡,才赋予苦难人生以流荡不息的生命意识。因此浸染着作家强烈自我的时间意识、辽廓而深邃的空间感以及错综交杂的时空观,是贾平凹散文产生无穷韵味的基本审美因质。  相似文献   

9.
冯常深 《培训与研究》2007,24(3):25-26,29
贾平凹是一位有语词特色的作家,其独特的语词不仅准确、完满地揭示了作品所要表现的情绪和表达的主题,而且给人以想象的空间,满足了读者无限的阐释兴趣,在文学史上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10.
自卑心理对作为创作主体的贾平凹的影响是比较明显的。贾平凹的初期创作有为摆脱自卑要成名的强烈心理趋向,成名后的贾平凹的创作则以一种忧患的心理关注时政与世道人心。  相似文献   

11.
贾平凹的名人心态对他创作的正面效应持久而宽广。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成名前的争强好胜 ,或者说为了出名而焕发的巨大的创作动力 ;二是成名后的永不满足 ,亦即为了固名而导致的在创作领域的大胆试验和开拓  相似文献   

12.
谈到读书,贾平凹总是津津乐道。读书的滋味甜酸苦辣涌注心头,贾平凹也时常流泄于笔端。说的最多的,却是一句话:“读书有福”。读书有福?福从何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文学风格和审美特征的角度指出了贾平凹散文的一系列阴性气质,如贾平凹散文中的“月亮”、“土地”、“石头”等审美意象和对女性的描写。并从作家生长的故土、家庭背景,成长历程、所接受的艺术观念、文化传统等角度,深入分析了贾平凹散文中的阴性气质形成的美学理念、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4.
刘萍  巫峡 《文教资料》2008,(4):21-22
贾平凹是农民的儿子,却成就了他非凡的才学,故土给予他灵感,浓厚的乡土情结已经深深扎根在他的心间.本文从商州,土语,农耕文化,还乡等方面,初步体会他特有的乡土情结,一幅乡村大戏在我们面前徐徐拉开.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文学风格和审美特征的角度论述了贾平凹散文的阴性气质,并从作家生长的故土、家庭背景、成长历程、艺术观念、文化传统等角度,深入分析了形成贾平凹散文阴性气质的美学理念、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6.
贾平凹的艺术追求是有迹可循的,这种踪迹或者趋势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即(一)创作对象的"心态"化;(二)表现方法的意象化;(三)创作风格的生命化;(四)题材和体裁的模糊化.总而言之,主体化是贾平凹艺术追求的总特征.  相似文献   

17.
贾平凹作品中,动词常常以AA、ABAB和AABB三种形式重叠。其中ABAB式和部分AA式表示“稍微……一下”,附加了短暂、轻微的意味;AABB式和部分AA式则表示动作的多次反复,附加了描述的意味。后者在现代汉语中是不常见的。  相似文献   

18.
贾平凹是当代作家中比较富于民间精神的优秀作家之一。其作品中的商州民间精神主要体现在三方面:对商州民间文化的深度开掘和批判;对商州落后观念,尤其是“婚姻”和“性”等观念的启蒙;对商州人当下生存状态的关注等。  相似文献   

19.
在我国众多的文学作品中,贾平凹的散文具有十分鲜明的特点,吸引了广大群众的目光。贾平凹凭借自身强烈的创造热情,写出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地对自己的审美方式和观念进行调整,从而形成了独特的散文美学观念。贾平凹的散文清新灵秀,为中国文坛树立了一支独特的旗帜,为我国散文的发展和进步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20.
贾平凹散文可谓精广幽深,有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与语言体系。其散文的精神与内涵并存,形式美与艺术美交相辉映,既有感性的色彩又有理性的探索。其丰富的题材,特殊的审美情趣,诗样的意境,多样化的艺术表现手法等都告诉我们,在散文这个古老又新鲜的艺术天地里,层出不穷的是作者的继承与创新,散文之美无处不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