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欣 《新闻窗》2011,(3):39-39
作为一名广播电台记者,与被采访者进行有效的交流沟通是获得新闻事实的重要前提。在广播新闻采访中,被采访者面对的不仅仅是记者,还有话筒,这就要求广播电台记者在采访时必须注重提问技巧,消除被采访者的紧张和不安心理,以便采访出生动、真实的广播报道。在广播新闻采访中,提问技巧是关乎采访质量的关键,笔者就广播新闻采访应注重的提问技巧进行了简单探讨。  相似文献   

2.
(1)学员张铁国、薛海荣问:初次采访,最感挠头的是不好意思提问,特别是采访干部,就更不知所措。自己也深知,初学乍练,能不能见报心里没底,因此老担心稿子登不了报无法向人家交代。请问,我应当怎样面对被采访者? 答:一个从来没搞过采访的人,初次采访多半都会感到胆怯,这不奇怪。然而,采访主要是通过向被采访者提问来完成的,不提问就完不成采访任务。因此,在采访之前必须有这个“豁出去”的思想准备。“万事开头难”,只要开口提问有了“第一次”,以后就会逐渐丢掉胆怯,树立自信。 另外,一个业余报道员,特别是战士报道员…  相似文献   

3.
论采访提问     
段娜 《记者摇篮》2004,(4):44-44
在采访活动中,被采访者是主体.采访者是客体。有人认为采访成功与否.主要在于采访对象这个主体谈得是否深刻。可是,如果没有采访者这个客体精心设计、环环相扣的提问作引导,又怎能得到精彩、深刻的回答呢?一个优秀的采访者从来不忽视提问。那么,如何采访提问呢?  相似文献   

4.
人物专访是新闻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人物专访中记者提问要把握的三大要素分析了人物采访提问的技巧,特别是对记者提问底线的观点表述,更是提出让记者站在被采访者的角度换位思考进行提问。  相似文献   

5.
牛颜  王译梓 《新闻传播》2012,(6):192-193
在电视新闻采访中,主持人的提问尤为重要,这就要求主持人应具备和掌握提问的技巧,达到有效的采访效果。电视新闻主持人在进行采访时首先要准确对自己的角色进行定位,充分了解被采访者的具体情况;同时还要善于提问和倾听,对现场进行有效地把控;此外必须注意做好采访前的准备工作,主持人对采访对象要知己知彼,提出的问题要简洁易懂,提问要具体,不可抽象地提问题,根据具体情况随机应变。  相似文献   

6.
新闻采访中的提问技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睿 《新闻窗》2009,(2):42-43
作为一个记者,要想写出一篇好的新闻报道,前提是要采访,通过采访获取大量的材料,在此基础上,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取舍素材,才能成就一篇好的新闻稿件。“记者不开口,材料难到手”。从这句话中不难看出,采访对于新闻创作的重要性,而提问又是其中的关键。提问,是谈话采访的核心,它是记者与被采访者通过对话来进行语言交流的一种方式。提问得当与否,  相似文献   

7.
采访对新闻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只有做好了采访,才能做出让人满意,让读者感兴趣,有价值的新闻。采访工作者在进行采访之前要做好足够的预期准备工作,对被采访者进行足够的了解,在心里有一个对其的自我见解与认识。采访时要灵活有技巧地使用所掌握的采访技巧,善于提问、注重观察、做好记录、最终实现采访者与被采访者的之间的信息沟通,从而实现一个高质量的新闻报道。  相似文献   

8.
提问的技巧(下)谢骏提问要注意人情味在人际交往中,是需要感情投入的。最能打动人心的莫先乎于情感。在向被采访者的提问中注意人情味,即注意人之常情、世情、情面、情谊等,能使人得到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融洽、升华彼此之间的关系,有助于采访活动的顺利进行。19...  相似文献   

9.
新闻记者在采访中,总希望采访对象乐意提供情况,而且谈话直率、中肯切题。要做到这一点,就要讲究提问的艺术。有位年轻记者采访武汉钢铁厂负责人时,是这样提问的记者:我们参观了武钢之后,真是大开眼界,武钢规模宏大,果真是全国最大的钢铁基地呀!……被采访者:(插话)不,不是最大的。记者:噢,是全国最老的钢厂了。被采访者:也不是最老的。记者:嗯,对了,那就是最先进的了。被采访者:也不是最先进的。记者:(脸上泛起了红晕)嗨!您别谦虚嘛!  相似文献   

10.
记者的采访是获得新闻素材的调查工作,在调查工作中,记者的提问是采访最主要的信息采集方式,提问的语言是记者与采访者之间的桥梁。很好地应用提问技巧和语言艺术,才能让被采访者打开心扉。  相似文献   

11.
有人说,新闻报道是七分采、三分写,采访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采访中,记者除了要多听多看,还要让被采访者开口说话,但很多时候,要让受访者开口多说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有的人拒绝接受采访,有的人不善言辞,有的人不愿多说。笔者结合工作经验,浅谈如何让被采访者开口说话的技巧。  相似文献   

12.
提问,是电视新闻采访中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作为记者的基本功,一次高水平的采访提问,不但能够切中主题,让节目生动出彩,而且能引人人胜,满足观众的求知欲,精彩的提问之中,还能凸显记者的个性和魅力。那么,什么样的提问才算是精彩的提问呢?我认为要做到以下几点:提问要“实”才能打开“话匣子”所谓“实”,就是要“具体”,要围绕中心内容,从小处着眼,从实实在在的具体问题开始,这些问题应该是被采访者愿意回答、容易回答、并且  相似文献   

13.
正在业内,有句话说得好,七分采,三分写。可见采访在新闻宣传报道中的重要性。采访这项工作是靠人与人之间的交流、沟通来实现的,采访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信息的传递,还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的一次思想交流过程。一次成功的采访,不仅能体现出采访者的提问水平,也能展现采访者的个性魅力,更重要的是,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掌握好新闻采访提问技巧的重要性可见一斑。作为新闻从业人员,在采访中怎么做才能把握好提问的方式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呢?  相似文献   

14.
在采访中,从表面上看,记者是主动的,而被采访者是被动的,但许多时候恰恰相反,被采访者其实是处在主动的地位。比如,记者提的问题,他可以毫无保留地回答,也可以来个无可奉告。所以。记者在采访中对主动与被动要有一种辩证的看法,要力争变被动为主动。记者要掌握采访中的主动权。有两层意思:一是记者要想法让采访对象配合自己的采访,让他提供记者所需的新闻事实;二是记者在采访中要注意不被采访对象牵着鼻子走,避免因做了被采访者的“传声筒”而为其所用。  相似文献   

15.
“节外生枝”是比喻在问题之外又岔出了新的问题。而这里我们谈的新闻采访中的“节外生枝”是指记者在采访提纲之外又即兴提出的新问题。当然,这个新问题一定是围绕采访主题的。就是说,“节”外生出的这个“枝”一定要在“节”上。以现场音响为“枝”。当记者采访时,除了面对被采访者,还有被采访者所处的环境,记者可以观察环境,感受环境,捕捉存在于环境中的现场音响,记者能抓住这根“枝”提问,采访的事件就会更丰厚,人物变得更丰满,被采访人的尴尬和拘谨也会逐渐消失。今年,“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前一天,某记者到消费者协会采访…  相似文献   

16.
电视新闻的采访过程中一般都需要有记者出镜,出镜记者现场的表现和提问技巧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新闻节目的成败。电视新闻出镜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在新闻现场要有判断能力;摆正自己与被采访者间的关系;能够引导和倾听、实现采访双方的互动;能够很好把握自身的情感;做好前期的准备工作,使提问做到有的放矢,进而提高新闻采访水平。  相似文献   

17.
采访要达到预期的目的,采访者不光要用脑、用口,更要用心。采访不仅仅是语言的交流,也是情感的交流。记者只有用自己的诚心与被采访者沟通情感,才能创造一种融洽、和谐、亲切、自如的采访氛围。我们常在电视上看到一些主持人采访,采访者与被采访者虽然近在咫寸,却好象相距甚远,各拉各的曲儿,各弹各的调儿;或一方冷若冰霜,一方机械地点头。这种采访场面不光令人感觉空气凝固,而且有好多新闻线索都会从记者的身边溜走,更不可能有什么意外的收获。虽然广播上只闻其声,不见其人,但也存在这种情况,有的采访录音听起来象两个陌生人在对话,记者的提问没有任何感情色彩。提问时,有一种拒人于千里之  相似文献   

18.
<正>在新闻采访的过程中,把握好问题提出时的艺术和技巧可以使得新闻采访工作获得很好的采访成效。新闻采访中的提问需要懂得因时因人因地而异,并且灵活的掌握。要想在日常的新闻报道之中让稿件到位,使得日常新闻的采访水平以及质量不断得到提高,我们需要掌握有效的采访提问技巧。当被采访者对问题的回答只能通过认真思索和辨别才能存真去伪的情形下,我们的质疑性提问在此时能够发挥出比较重要的作用。一、质疑性提问在采访中的优势与不足  相似文献   

19.
新闻采访是写好新闻的基础,也是记者为获取新闻对客体所进行的观察、倾听、记录等活动。而新闻采访技巧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为了自己想要知道的问题而进行的带有一定目的性和采访技巧的方法。当前媒体环境,要求记者具备更高的知识素养和交际沟通能力。有句话说得好,七分采访三分写。因此,这就要求记者在采访前要做好充足的准备。采访过程不仅仅是简单的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信息传递,更是采访者和被采访者之间一次思想交流的过程。记者在采访过程中,要注意自己的提问技巧,在采访实践中不断积累,完善自己,形成自己独具特色的采访风格。  相似文献   

20.
提问的技巧(上)谢骏本栏责任编辑孟基宁提问是采访中获得事实和信息的最主要手段,其有效程度直接制约着获得事实和信息之多寡,是记者和被采访者交往和沟通的手段和桥梁。提问实质上也是刺激与反应的过程,既是可以互相感应的,又是非对称性相依。从记者方面讲,目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