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莫高窟崖顶的化学固沙实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敦煌莫高窟开凿于大泉河出山口西岸的陡壁上,崖壁南北长约1600米,高约20米左右。山崖前是较平坦的砂土、砾石层平地,崖体离大泉河河床最宽处约180米,最窄处约90米,呈柳叶形,这块平地现已种植树木。莫高窟大量有壁画、塑像的洞窟开凿在南区约1000米长的崖面上,北区的洞窟除个别有壁画、塑像外,大部分洞窟无壁画、塑像,是开凿  相似文献   

2.
敦煌莫高窟北区洞窟及崖面崩塌原因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的考古发掘与研究取得了多项成果,其中之一是运用石窟考古学与石窟保护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在北区石窟考古发掘中发现的洪水与大气降水遗迹进行研究,探讨洪水与大气降水对北区洞窟和洞窟所在的崖体造成的破坏,从而为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的保护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疆吐鲁番柏孜柯里克石窟群位于火焰山中的木头沟河谷西岸的断崖上,(崖体是坚硬的胶结粘性黄土,)西距吐鲁番县城四十多公里。它是新疆境内规模较大的佛教石窟寺遗迹之一。现存洞窟编号八十三个,其中有壁画的四十多个,壁画总面积一千二百多平方米。准确地断定这些洞窟开凿重修重绘的年代,对于研究西域佛教史、美术史等,特别是维吾尔族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艺术具有重要的意义。敦煌石室所出唐代写本《西州图经》记载:“宁戎窟寺一所。右在前庭县界山北  相似文献   

4.
肃北五个庙石窟内容总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肃北五个庙石窟内容总录王惠民(敦煌研究院)五个庙石窟是敦煌石窟的组成部分,位于莫高窟正南约40公里处,在今肃北蒙古族自治县境内,距县城20公里。石窟开凿于党河两岸,党河在此段自西向东而流,崖高二三十米。由于地质疏松,河水较大,崖面坍毁较多,如有的洞窟...  相似文献   

5.
薄顶洞窟窟顶加固实验李最雄,王旭东NevilleAgnew林博明一、前言由于砂砾岩岩体被严重地风化、风蚀,以及窟顶雨水的冲刷,莫高窟和榆林窟崖体上层洞窟的窟顶以惊人的速度变薄,个别洞窟的窟顶已被穿透,变成了露天窟。这样一来,雨水和沙土直入洞窟,严重污...  相似文献   

6.
敦煌莫高窟作为历史时期遗留下来的佛教石窟寺,莫高窟所在的崖面成为中古历史的文化“景观”,也是敦煌历史特有的宗教、文化与艺术“空间”。如何面对像蜂巢一样的洞窟“空间”组合关系,其实关系到敦煌石窟营建方方面面的问题,其中洞窟组合在崖面“空间”上的关联,以及洞窟组合所展示出来的“历史物质性”,是我们今天阅读和理解庞大的莫高窟洞窟群时所面临的有趣课题之一。而莫高窟第156、158、159、161窟所在较为独立的崖面区段,以及这一组洞窟在组合关系上的“历史物质性”,或许是我们理解这一问题一个难得的入口和线索。加上第156窟作为归义军首任节度使张议潮的功德窟,结合其他三窟窟主的推论和洞窟营建特殊的历史背景,似乎可以看到在莫高窟营建史上一组特有的“政治联盟窟”,进而形成莫高窟崖面上的“张议潮政治联盟窟”。本着这样的思路,回过头来再看第156窟的营建史,实有新的发现或启示,第156窟最初的营建可以早到归义军之前的吐蕃时期,最可能的时间是《大蕃沙州敦煌郡摄节度功德颂》所记张议潮赶走吐蕃统治者,在沙州自任节度使摄州事的大中二年到大中五年,因此洞窟的崖面选址充分地考虑了和张议潮一道起事的政治盟友安景旻、阎英...  相似文献   

7.
吐蕃占领时期莫高窟洞窟的分期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吐蕃占领时期莫高窟洞窟的分期研究樊锦诗,赵青兰公元八世纪八十年代至九世纪四十年代为吐蕃统治敦煌时期,此时的敦煌佛教并未因政权交替而稍减,佛教及佛教艺术且有了相当的发展,莫高窟的开凿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本文就是在前人对莫高窟唐前期洞窟的分期研究之后,...  相似文献   

8.
2013年7月,为配合敦煌西千佛洞崖体抢险加固工程,敦煌研究院考古所对西千佛洞未编号的洞窟进行彻底清理发掘,共清理未编号的洞窟42个。石窟因近代有过使用,部分改变了石窟的形制,出土遗物也很少。此次清理清楚了石窟数量,弄清了石窟的形制和性质,为石窟研究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9.
莫高窟十六国时期洞窟的颜料使用特征及颜色分布王军虎,宋大康,李军(敦煌研究院)MichelSchilling(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一、前言莫高窟创建于十六国时期(公元366-公元534年),现存该时期开凿的洞窟有七个,即:267、268、269、27...  相似文献   

10.
(一) 安西榆林窟属于敦煌石窟群,位于甘肃省安西县城西南75公里处的山谷中,洞窟开凿在榆林河东西西侧的砾岩山崖上,东崖现在30窟,西崖现存11窟,共41窟。洞窟开凿年代一般认为从唐代延续到清代,但现在洞窟没有明代的。洞窟壁画和彩塑多为唐宋作品,也有一些西夏、回鹘、元代的。近两年的合作考察中,我们确认了几处回鹘蒙文题记,本文释读的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1.
莫高窟第361窟建于吐蕃统治敦煌晚期,是中唐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洞窟之一。此窟位于莫高窟三层楼以北,其所处的莫高窟南区北端崖面是中唐洞窟密教内容较为丰富成熟的一区。以莫高窟第361窟为研究中心,在实地考察的基础上,讨论莫高窟第361窟与第359、360窟及周边其他中唐洞窟的关系,进而认为南区北端洞窟群是莫高窟中唐晚期最为重要的从事密教活动的区域。  相似文献   

12.
为了降低莫高窟壁画由于赋存环境改变而引发病害深度恶化的风险,本文选取2011年8月-2012年8月间的监测数据,分析在突发性强降雨条件下,崖体同层、大小与形制相似的开放洞窟和不开放洞窟微环境的变化规律及差异性.研究表明,强降雨对窟内温度影响较小,但相对湿度出现了较大波动,具有时间滞后性.开放洞窟和不开放洞窟相比,相对湿度波动频率更明显,滞后时间均为10小时,要持续7小时才可达到另一种相对稳定的状态.本研究结果有助于洞窟管理者及调度人员合理安排洞窟排查时间及游客参观时间,并为决策者制订及时有效的防范措施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敦煌莫高窟洞窟现状调查与病害分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进玉 《家教指南》2005,(6):113-117
本文根据<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文物古迹保护工作程序表"制定的"现状调查和洞窟选择程序",通过对敦煌莫高窟492个有艺术品的洞窟的详细调查,对其保存现状、病害种类进行分类、统计,从而得知,在492个洞窟中,基本稳定的247个,有病害的245个,其中有活动性病害的90个.有病害的洞窟中,酥碱的61个,龟裂、起甲的82个,烟熏的47个、霉变的7个.  相似文献   

14.
中心柱窟源于印度支提窟和西域龟兹窟形。须弥山中心柱窟众多,在全国各地是不多见的,有着鲜明的地域特点。每一个时代洞窟的开凿都始于中心柱窟,它集中体现了须弥山石窟雕刻与建筑艺术的成就;不仅受到印度、西域龟兹支提窟的影响,而且也受到当时政治、文化中心所盛行内容的影响,它与我国传统建筑形式相结合,创造出了具有当地民族和自然特点的中心柱式洞窟,同样具有我国民族的鲜明风格。须弥山中心柱窟的形成和发展演变,对研究佛教的传布初中西文化的交流融合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莫高窟崖体砾石层的成因分析,分别阐述了大泉河河流阶地的分布与河床演变、大泉河洪水对莫高窟崖体的破坏以及莫高窟崖顶坡地雨水汇流对崖壁上层和中层的侵蚀.结论认为正是大泉河洪水与大气降水对莫高窟崖壁上下夹击,造成了莫高窟崖壁上所开凿洞窟的坍塌.根据这些遭到破坏的洞窟残迹推测,莫高窟南区部分崖壁下层、中层、上层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水侵蚀,而莫高窟北区崖壁的水侵蚀更甚.  相似文献   

16.
关于莫高窟外貌变迁,五十年代初,宿白等专家进行勘察,并发表了报告。六十年代配合莫高窟加固工程曾进行考古发掘,在底层洞窟前发现一大批窟前殿堂遗址和遗迹,我们对窟前的变迁有了新的认识。一窟前地面、河床、台地的变迁莫高窟开窟以来,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窟前地面升高,河床东移,台地扩大。隋唐以前,洞窟凌空开凿,窟前地面远比现在地面低。根据较为典型而且挖得最深的第53—55窟区段的窟前地层堆积和崖面遗迹来作说明。第53、55窟窟前殿堂遗址均为  相似文献   

17.
选择敦煌莫高窟10个典型洞窟用六氟化硫(SF6)气体进行洞窟内外空气交换速率的实验测定,结果表明:洞窟内外空气交换速率除受洞窟内外温度差、窟外风场(风向,风速)的影响外,还与洞窟所在层位、洞窟形制、主室大小、有无甬道及大小、有无游客参观密不可分.在有游客参观时,洞窟主室大小、甬道大小与交换速率具有指数相关性.在没有游客参观时,第一层(底层)、第二层洞窟主室体积、甬道体积与交换速率之间存在指数关系,而第三层洞窟体积和甬道体积与空气交换率呈正比例关系.游客参观对洞窟空气交换速率和洞窟空气质量影响较大,不同层位的洞窟影响并不一致.  相似文献   

18.
国外评价:敦煌莫高窟(德)H-H.福格特在中国甘肃省的敦煌附近,在古代丝绸之路的一个线路上,有一处由492个洞窟组成的洞窟群,开凿在1.6公里长的陡峭山坡上。这些洞窟建造于公元4世纪到14世纪之间,作为佛教的庙窟。在差不多45000米 ̄2的面积上,绘...  相似文献   

19.
对于隋代,这个夹在分裂的南北朝与世界性帝国唐朝之间的朝代,学术界习惯于将其仅仅看作一个过渡时期,甚至与唐代一并处理。文章将重新考察莫高窟隋代洞窟的开凿背景,以进一步准确把握隋代佛教美术动态。隋窟在莫高窟现存洞窟中所占比例高达两成。这些洞窟的营建处于国家振兴佛教的大潮流中,却是基于敦煌民众内在、自发的信仰和经济实力的造像活动。这一点从隋窟内尚无大型经变,小窟偏多,其中一些是对北朝洞窟的改造等情况可以看出。敦煌的隋代造像活动,最终因为与中央的联络中断而陷入停滞,不过其造像活动中体现出的独特创意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为了研究莫高窟洞窟内微气流的运动规律,2014年9月对第131窟、第138窟及第172窟的窟内温湿度及气流速度进行了测试。测试结果显示:洞窟内气流速度分布范围为0.15-0.3m/s,与温差呈正比,与距门的距离呈反比;夜间,洞窟内气流分布具有特殊性。本研究初步验证了洞窟内气流符合热压通风原理,并提出了洞窟内通风有可能还受莫高窟周边自然环境影响的猜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