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高郑荣 《新作文》2004,(10):45-46
2004年高考作,不管是全国卷还是十一省市高考卷,都较好地体现了《语教学大纲》、新颁布的《高中语课程标准》的宗旨:全面提高学生的语素质,重视培养能力,为终身发展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2.
孙启明 《现代语文》2004,(10):38-39
图表题是近年来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类题目,由于该类题较好地体现了《语课程标准》“应拓宽语学习和运用的领域”的指导思想,便于考查学生的语实践能力,因此该类题将在中考中继续沿用,并有逐步扩大的趋势,所以应引起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3.
随着《语课程标准》的颁布与实施,我们的语教学越来越重视人关怀。这一点在不断改革与完善的课堂教学中体现得比较明显,而在试卷(特别是平日测试卷)中则体现得较为不足。其实语学科本身就是能够充分体现人关怀的学科,语试卷的设制也就应当充满人情味。2003年部分省市的中考语试卷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值得我们借鉴。  相似文献   

4.
郭根福 《天津教育》2004,(11):36-37
《语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指出:“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因此,提高语综合性学习的效率,是落实《语课程标准》精神的有效途径。因此,教师必须根据语综合性学习的特点,选择相应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语课程标准》(包括《九年义务教育阶段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对语感教学的探索有了新的进展。值得语感培养研究充分关注,笔试图以本作为引玉之砖。[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认识中华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化智慧”,“提高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怎样在语的古诗教学中体现课程标准中这一方面的要求,笔就此谈几点思考。  相似文献   

7.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语课程标准)已于2001年7月由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根据这部新的语课程标准编写的语教科书也已经于2001年秋在全国38个实验区投入使用,并将逐步推广!语课程标准是新时期语教学的指导性件,对语教师的教学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学习语课程标准,研究语课程标准,把握语课程标准的精神实质,是我们每一位语教育工作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8.
程鸣 《现代语文》2004,(10):22-23
现代阅读试题历来是中考语命题用来综合检测考生的语素养,拉开考生分数距离的题目,这是符合中考的选拔功能的。2004年全国各地的中考语试卷是在学习贯彻新《语课程标准》、教育教学改革进一步深化的大背景下出台的,绝大多数地方的现代阅读题都体现了《语课程标准》的最新教育教学理念和教育部“关于初中毕业.升学考试改革的指导意见”的有关精神。  相似文献   

9.
据笔调研得知,新中国成立至今的优秀语教师,无一例外地都从叶圣陶的语教育思想中得到过滋润和熏染。1980年8月18目,名学吕叔湘撰首次提出“圣陶先生的语教育思想”这一全新命题后,全国语教育界更是掀起了学习、研究叶圣陶语教育思想的热潮。我们高兴地看到,国家教育部2001年7月颁布的《语课程标准》(实验稿),竟然与叶圣陶1949年8月负责拟定的《中学语科课程标准》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见拙作《语课程标准与叶圣陶语教育思想》,刊《教育探索》2003年第10期),足见叶圣陶语教育思想具有鲜明的科学性、先进性和前瞻性。[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教育部2001年颁发了《九年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2003年颁发了《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与之衔接配套。(以下对这两个件简称为新课标)新课标是对国内外先进教育思想、教育理念和教育经验的吸收,体现了语教育适应二十一世纪社会发展和时代需求。实施新课标,进行新一轮课程改革,是一场深刻的教育革命。新课标对我们语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这一要求,  相似文献   

11.
《教育家》2004,(4):32-33
语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语教育的要求,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具有鲜明的人性、时代性、实践性和科学性,代表了语教育改革的方向。  相似文献   

12.
语教材将“语实践活动”作为一个版块单独列出,是语教学为适应新形势的具体体现。语教师应以“语实践活动”为突破口,培养初中生的语素养和创新精神,真正落实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面择其三点,略陈己见。  相似文献   

13.
随着《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和《普通高中语课程标准》的颁行,新课程理念进入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阶段,语课堂教学步入了一片新天地,上了一个新台阶,呈现出勃勃生机,充满了活力。那么如何让课堂教学充满活力,笔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  相似文献   

14.
综合性学习     
黄新 《中学文科》2006,(9):23-27
【考查内容】《语课程标准》中,综合性学习和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共同构成了语课程目标的五个方面的内容,目前已纳入语教材体系。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知识、能力的综合运用,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5.
多元智能理论现在已经成为指导我国第八次基础教育语课程改革的理论基础,新颁发的《语课程标准》自始至终体现着多元智能理论的思想。语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这些也是运用多元智能理论的最佳土壤。  相似文献   

16.
过分囿于对作的表皮认知——作是语学科的事,作是生活的真实反映,作是着重培养学生书面交际能力的重要形式,这是由来已久的。随着对《语课程标准》的不断探研、思索、实践,《语课程标准》赋予了作全新的要义和内涵:作教学应具有与时俱进的时代特点;应穿透作表层,超越作  相似文献   

17.
《语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在评价建议中明确指出“语课程评价的目的不仅是为了考察学生实现课程目标的程度,更是为了检验和改进学生的语学习和教师的教学,改善课程设计,完善教学过程,从而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我们在试卷中努力体现这种精神,对命题方式进行了较为大胆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体现人关怀的《全日制义务教育语课程标准》(中简称《课标》)像宽带、明镜、号角,让人对其中的人内涵和底蕴既能观其流,溯其源,还能知其向,使人不得不直面语教学的现状和尴尬,唤起教师欣然自蹈语教改阵地的信心和勇气。  相似文献   

19.
《语课程标准》指出:应该重视语的熏陶感染作用,重视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在我的理解中,这种价值取向应该不仅仅在某一层面上是积极的、有益的,更应是符合时代要求的。基于这种理解,当我备课时,就对《借生日》一的价值取向产生了质疑。  相似文献   

20.
“语课以读书为目的,老师引导学生俾善于读,则其功至伟。”这句话足以体现出叶圣陶先生对“读”的重视。《语课程标准》课程总目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具有独立阅读能力,注重情感体验”。由此可见,在我们的语教学中,教师应指导学生多读书,会读书,达到“故书不厌百回读,熟读精思子自知”。怎样在语教学中凸显阅读的地位,让学生学会阅读,达到语教学的目标?现从以下几个方面略谈自己的阅读指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