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不良行为是指学生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所表现出来不符合道德要求和学校规则的某些行为举动。如:个别学生不守纪律,不爱学习,没有礼貌,上课坐不住,常做小动作:有的行为粗野,出口骂人,动手打架,损坏公物,欺负同学:有的自私任性,懒惰贪婪、撒娇、骗人、小偷小摸等,都是不良行为。作为班主任要教育他们,矫正他们的不良行为。  相似文献   

2.
对学生不良行为大部分放在未成年人违法犯罪行为分类或问题行为分类中进行研究。这种非专门化的研究,要么缩小了不良行为的范围,即仅指由少数品德低劣学生实施的几种典型的不良行为,要么扩大了不良行为的范围,将诸如杀人、抢劫及流氓犯罪等行为也囊括于不良行为之中。不良行为与应处以刑罚的违法犯罪行为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作为不良行为的类型研究应独立进行。不良行为类型的科学研究,必须以它的各项  相似文献   

3.
赏识教育不仅仅是表扬和鼓励,更重要的是赏识学生的行为过程,以激发学生的行为兴趣和动机。帮助学生创造环境,激励学生按照良好的方向奋发前进。还要赏识学生的行为结果,用以强化学生的行为,不断激励,增强学生的心理体验,及时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我认为,赏识教育最重要的是爱。爱是教师最美的语言和最高的行为准则,我们从"发现优点"、"赏识优点"开始,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从而达到教育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学校惩戒作为学校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之一,其目的在于纠正学生的不良行为,从而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我国学校惩戒的迷失导致学校、教师和其他利益相关者在教育实践中纠正学生不良行为时缺乏合法合理的指导。美国学校惩戒实践的经验与反思可以为我国学校惩戒如何纠正学生行为提供借鉴:学校惩戒有法可依,树立学校惩戒的法律地位;建立大数据监测系统,给予学生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学校与其他机构合作,构建纠正学生不良行为的责任体系。  相似文献   

5.
杨冬艳 《宁夏教育》2009,(12):69-69
教师批评学生,是唤起学生对自己不良行为的警觉,终止学生不良行为。恰当使用能指点迷津、启迪心智,如使用不当,不但达不到教育的目的,反而可能引起教师与学生之间的隔阂。真正富有教育魅力的批评,是以关心、爱护学生为出发点,以学生身心健康发展为目的,培养学生的尊严感,激发学生上进心,促使学生道德上的自勉。  相似文献   

6.
巧用心理战术矫正学生不良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朋飞 《文教资料》2006,(13):64-65
对于学生的不良行为需要通过适当方法教育改正。教师应该扮演“心理医生”的角色,矫正学生不良行为的四点心理战术即“忍”、动摇崩溃与重建、霍桑效应、登门槛艺术与砍价艺术等,以期说明教师正确的教育行为与让人叹服的教育艺术。  相似文献   

7.
体育教学是室外的实践课,不但教学生锻炼身体、运动技能和传授运动知识,还承担着规范学生行为、加强思想品德和纪律教育的重任。笔者通过多年的体育教学实践,根据学生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观察、调查、对比归纳等方法,分别对高一学生常见的不良行为和体育教学管理工作的关系进行阐述,并提出在体育教学管理工作中矫正其不良行为的相应对策,以避免在今后教学中带来不良影响。  相似文献   

8.
正负面教育,又称反面教育。到目前为止,它还是一个尚不清晰的概念,在现有的教育学教科书和辞典中均找不到对它的定义。笔者认为,负面教育至少应该同时具备以下特点:(1)强制性。它是教育者以外在的强制性方式开展的教育,主要方式就是限制和制止;(2)批判性。主要指向学生的危险行为或失范行为;(3)必然给学生的心理施加一种压力;(4)一定针对学生的不良行为、危险行为或失范行为。  相似文献   

9.
学生犯错后,教师会对学生的错误直接或间接地予以否定,从而消除并转变不良行为,这即是教育惩罚,其内涵是对学生的错误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以消除错误。教育惩罚通过使学生感受到一定的痛苦而发挥作用,学生只有改正错误并做出良好的行为,才能减弱或消除痛苦。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自古代教育中就有,如果运用合理可促使学生改正不良行为,培养他们对自己错误负责的态度,有利于他们人格的发展,如果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发生于中学生中常见的几种不良学习行为进行了较为详尽的心理分析,指出产生上述行为的原因。重点阐述了我们教育工作者在为克服学生不良行为时应着重采用的对策,将有助于我们更好地教育学生,加强学风建设和进一步提高中学的教育、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前聋校学生思想道德建设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成效。思想道德状况主流是好的,但确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不良行为。“不良行为”往往是违法犯罪行为的“前奏”和“信号”。其严重性虽还没有达到犯罪的程度,但必须及时加以纠正。聋生在校期间正值成长发育阶段,有时会产生一些不符合道德要求的行为。家长和教师应同样给予关注.以正确的教育方法对待、教育孩子。使其思想道德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  相似文献   

12.
化解矛盾,做好思想工作,纠正不良行为,大概就是班主任的日常工作,其最终目的是彻底纠正不良行为,培养合格的公民。在这个过程中,最难做的就是纠正不良行为。所谓不良行为是指轻微违反一般的社会规范的行为,对于学生来说,主要是:逃学、打架、小偷小摸、欺弱凌小、偷看淫秽书刊和录像、违反课堂纪律等。这些行为会对学生的心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化、信息化、城镇化时代背景下,未成年人不良行为呈现出网络奢靡风模仿行为、社会模仿式聚群行为、家庭背景符号化行为等新特征,而内因和外因共同塑造了未成年人的一系列行为特征.因此,进行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成为当代教育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以行为心理现象分析为基础,探讨通过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合力加强未成年人思想政治教育,以期为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矫正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王大红 《文教资料》2009,(25):143-144
中专生在校期间容易产生厌学、打架、赌博、酗酒等不良行为.作为班主任应该多多了解学生产生异常行为的原因,掌握学生的心理动态.对学生实行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主要介绍了五种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以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相似文献   

15.
习惯养成教育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的教育更为关注对学生不良行为习惯的纠正,却忽视了对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为弥补传统教育的不足,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我校大力推行习惯养成教育.力求让好习惯的种子植根于学生的心灵,内化成学生自觉、自主的行为。  相似文献   

16.
在教育教学工作中,难免要遇到有逆反心理的学生:他们当面顶撞老师,不服从管理;模仿社会上的不良行为;以违反校纪班规来显示自己的"不凡"等.这些逆反行为,不仅使师生关系紧张,而且易使学生形成偏执、以自我为中心等不良性格.要矫正学生的这种行为,首先必须弄清逆反行为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班主任是班集体的管理者和教育者。批评是班主任对学生不良行为所作的劝戒,是思想教育的辅助方法,是常用的教育手段。对学生思想行为给予否定的评价可以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克服缺点,有效抵制“有害微生物”侵袭青年学生健康的机体。  相似文献   

18.
不良行为是指容易引发未成年人的犯罪,严重违背社会公德的行为。不良行为是消极行为,不构成犯罪,但是不良行为的恶性发展,可能导致犯罪行为。所以,《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了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与教育。  相似文献   

19.
陈嘉 《教育教学论坛》2013,(27):269-271
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们忽略了社会耻感文化的教育。学校中学生考试作弊时有发生,社会上不良行为屡禁不止,不良行为的主体缺乏诚实、诚信和廉耻之心,我们不能以罚代替教育,社会更应当关注耻感文化的教育,教师应担当起培植社会耻感文化的责任。本文从一则新闻切入,从学生考场作弊联想到各种不良社会行为,指出这些现象背后是缺乏社会耻感文化的教育。中华民族自古至今就十分重视人的廉耻之心、善恶之观的教育,为了社会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重新培植我们的耻感文化。  相似文献   

20.
学生犯错后,教师会对学生的错误直接或间接地予以否定,从而消除并转变不良行为,这即是教育惩罚,其内涵足对学生的错误行为给予否定性评价以消除错误。教育惩罚通过使学生感受到一定的痛苦而发挥作用,学生只有改正错误并做出良好的行为,才能减弱或消除痛苦。惩罚作为一种教育手段自古代教育中就有,如果运用合理可促使学生改正不良行为,培养他们对自己错误负责的态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