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当我们阅读文章时,心中往往有一种疑问:应该如何在短时间里把握大意、领悟旨意?两点一线法值得一试。具体来说,就是在阅读过程中,把握文章的重要信息(重点),思考文章的疑难之处(难点),理清文章的思想主线,从而明了文章的旨意。林语堂先生的《(苏东坡传)序》,可谓是苏东坡一生的“精华浓缩”和  相似文献   

2.
正我写苏东坡的传记没有别的理由,只是想写罢了。多年来我脑中一直存着为他作传的念头。一九三六年我携家赴美,身边除了一套精选精刊的国学基本丛书,还带了几本苏东坡所作或者和他有关的古刊善本书,把空闲的考虑都置之度外。那时候我就希望能写一本书来介绍他,或者将他的一部分诗词文章译成英文,就算做不到,我也希望出国期间他能陪在我身边。  相似文献   

3.
一、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 ) ( ) ( )世说新语笺疏 谢道韫 陈突 ● - ● ( ) ( ) ( )何所似 暴风骤雨 无奕女 ( ) ( ) ( )屋舍俨然 太丘舍去 差可拟( ) 惭愧二、填空 1.《世说新语》是由——写的。 2.“公大兄无奕女”就是朝的——组织编时期著9.元方入门不顾( )10.下车引之( )(四、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1.白雪纷纷何所似?答:2.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答:3.待君久不至,已去。答:4.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答:——五、阅读《咏雪》一文,回答下面的问题1.很显然,谢安更欣赏无奕女对飞雪所作的描名的才女 ,她的丈夫王凝之是著…  相似文献   

4.
鲁迅的《<呐喊>自序》,还是第一次选入中学语文教材。对于这篇生疏的课文,有的老师提出了一些问题。现以如下几点肤浅的理解谨供参考,并请批评指正。一、学习本文有什么意义? 鲁迅写这篇《自序》,是为了说明他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是怎样创作出来的。为此,他在本文中自叙了创作《呐喊》前的生活经历和思想变化。这对于我们了解鲁迅早期的生活和思想,是一份十分珍贵的第一手资料。《呐喊》以鲁迅第一个创作的结集问世,作者是需要向广大读者作一番自我介绍的。同时为了说明这个小说集取名“呐喊”的原因,亦即自己怎样脱离了“寂寞”和“悲哀”而发出战斗“呐喊”的缘由,又不能不对自己走过的一段生活道路及思想演变的历程作一个简单的回顾。因此,这篇《自序》就成为鲁迅的第一篇,也是较为详尽的一篇自叙传略。  相似文献   

5.
汪厚铎同志的《<故乡>教学实录》(《语文教学与研究》一九八一年第一期,下称《实录》),我一口气读了两遍,非常高兴。在两节课中老师能抓住《故乡》中两个人物,引导学生学习,抓得准,讲得精,体现了启发式教学的精神。为“长文短教”,提供了有益的经验。对《实录》里两个具体问题我有些不同意见,现提出来向汪老师请教,并求教于其他同志。  相似文献   

6.
初读《(宽容)序言》(见高中语文第二册第三单元),多少有点迷惑:序言竟可以这样写?在我们的阅读经验里,序言一般是由说明性文字组成的,作者的自序又往往是预备性地说明该书的宗旨和经过,譬如《(物种起源)导言》(见本册第一单元),而《(宽容)序言》居然是一则虚构的寓言故事!这种突破常规的写法是我们所陌生的,但无疑也是令人耳目一新、兴奋不已的。  相似文献   

7.
1904年,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在《教育世界》杂志上刊出,到今年正好是一百周年。一百年来,研究《红楼梦》的文章著作不啻汗牛充栋,如果你想成为一个红学家,你尽可不必也不可能把这些文章著作都读过,但是你却不能不读王国维的这篇《红楼梦评论》。  相似文献   

8.
一、K学堂鲁迅《<呐喊>自序》里有云:“我要到N进K学堂去了”,N自然指南京,K学堂呢,拙著中曾说:“K学堂指矿路学堂(附设于陆师学堂)”(《鲁迅作品难句解》,湖南人民出版社1981年4月版,第129页),后来见高中语文课本注为:“K学堂指江南水师学堂,鲁迅于一八九八年到南京进江南水师学堂读书,一八九九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务铁路学堂”(1982年11月上海第1次印刷本第172页)。  相似文献   

9.
《滕王阁序》此篇文章千年来傲然立于文学史上,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篇优秀的文章,评论者也有自己独特的赏析,本文从《滕王阁序》形式和内容出发,融合王勃的生平,给出了自己特有的审美感受,再论《滕王阁序》和王勃本人的无可抵挡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0.
近期,电视剧《诺尔曼·白求恩》在央视的热播,给我们展现了一个真实生动的白求恩,再一次引起了人们对白求恩的极大关注和深切怀念。本期我们介绍上海文艺出版社重新修订的由泰德·阿兰、塞德奈·戈登著,巫宁坤翻译的《手术刀就是武器——白求恩传》一书,一方面使大家进一步了解白求恩的生活、白求恩的风趣幽默、白求恩的坚持原则和理性,了解一名英雄成长的故事,使我们感受英雄与平常人相同而又极富个性魅力的一面:另一方面“重新回顾他所走过的道路,重温他那些用斗争实践检验过的充满生命力的思想,采激励我们献身建设自由民主新中国的伟大实践,也许是对他的最有意义的纪念”。  相似文献   

11.
《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邹鲁辑.邹鲁曾参加这次广州起义,事败后去香港.1922年,他把这次死难烈士的生平事迹之可考者,辑成是书.这篇是孙中山为这本书所写的序言.全文共三个自然段,也就是三层意思.  相似文献   

12.
《自序》是鲁迅先生于1922年12月3日为自己的第一部小说集《呐喊》所作的序言,最初发表在1923年8月21日北京《晨报·文学旬刊》上。在《自序》中,鲁迅先生通过叙述自己的生活经历来反映思想发展的过程、并说明写作《呐喊》的缘由、目的和经过,表达自己的社会观、文艺观和创作态度。  相似文献   

13.
唐传奇《李娃传》中,荥阳父子关系的曲折变化和房屋租赁之便利程度这两个情节,若从现代的思维角度分析,不免会让读者有些难以理解、甚至觉得不合乎情理。因而,从这两个疑点入手,结合唐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展开具体探讨,对深入理解和解读《李娃传》有着一定的意义和帮助。  相似文献   

14.
唐传奇《李娃传》中,荥阳父子关系的曲折变化和房屋租赁之便利程度这两个情节,若从现代的思维角度分析,不免会让读者有些难以理解、甚至觉得不合乎情理。因而,从这两个疑点入手,结合唐代当时的社会历史背景展开具体探讨,对深入理解和解读《李娃传》有着一定的意义和帮助。  相似文献   

15.
刘婉婷 《英语辅导》2014,(1):164-167
译者英译汉文学作品,通常是调动自己储备的汉语词汇量及句式,力求把译文表达得有汉语文采。但是通常很容易犯的错误是自我发挥过多,导致原文的风味被掩埋。本文主要是以《苏东坡传》部分翻译为实例,结合两个不同的译本(张振玉与宋碧云所译),附上笔者所译的译文,分析探讨译者翻译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贯彻忠实和改写翻译策略,尽量避免超额翻译或欠额翻译,即如何把握好忠实和改写的"度"。  相似文献   

16.
一看“废墟”这个文题,我们就会生出很多疑问,作者写的“废墟”到底是什么?作者对“废墟”的情感是怎样的?作者到底怎么写这个“废墟”?这些问题会使我们想去读这篇文章,会使我们在读这篇文章时产生一种种预测,涌现一个个期待,然后也就能使我们在阅读中有所排遣,有所认同。  相似文献   

17.
读王东来同志《〈林黛玉进贾府〉的两点质疑》一文(载《中学语文》八四年第11期),同意“鹦哥便是紫鹃”的论断;但也有不同的两点看法,提出来与王东来同志商榷。一、对课文中“王嬤嬤又极老”一节,东来同志引周汝昌《红楼梦新证》的意见认为:“一个极老的王嬤嬤怎么能有乳做黛玉的奶娘呢了”并由此建议改“王嬷嬤又极老”力“王嬤嬤又有病”。笔者断然不敢苟同。  相似文献   

18.
《颐和园》是第七册中的一篇课文.全文记叙了颐和园的美丽景色,使学生陶冶了爱美的情趣,增强了民族自豪感.在教学此文时,我认为应该抓住“一线两点”.  相似文献   

19.
阅读往往是一个调动知识储备和阅历积累去获取新鲜信息的过程。当我们试图绕过文本所设置的一个个文字“陷阱”和一处处语句“丛林”时,我们会惊讶地发现:关键处是那么闪闪夺目,那么不可抗拒。我们的阅读也就成了一个披沙拣金、去粗取精的过程。“披沙拣金”法,作为一种常见的略读方法,它要求阅读者  相似文献   

20.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小说集解》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说"一词出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所言"小说"是指那些与道家思想不同的各家思想学说,以为它们不能大达于至道,与<荀子·正名>所云"知者论道而已矣,小家珍说之所愿皆衰矣"的"小家珍说"意思接近,只是荀子所谓"小家珍说"是指不合于儒家思想的其他诸子学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