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从句法功能和重叠形式等方面对汉语和印尼语的形容词进行了描写和比较,分析并指出以印尼语为母语(第一语言)的学生在学习和运用汉语形容词时的难点,为对印尼语为母语(第一语言)的学习者的汉语教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
在汉语普通话中,名词的重叠仅限于一些亲属称谓词和兼属量词的名词,而在很多方言中,名词重叠的现象非常普遍。名词重叠现象也广泛见于日语、印尼语等其他语言。从类型学和方言类型学的角度讨论汉语名词重叠的语法意义,表现形式、以及这些重叠形式的地域分布。  相似文献   

3.
印度尼西亚语的名词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主要讨论印度尼西亚语的名词的结构问题。全采用印尼语与汉语对照并加注国际音标的写法,分简单名词、复合名词、派生名词、名词的性、名词的数等节,详细阐释了印尼语名词的构造规律。  相似文献   

4.
汉语词语偏误分析在第二语言习得规律的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对汉语作为第二语言教学实践具有指导意义。母语为印尼语的汉语学习者在词汇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偏误,本文依据中介语理论,从词法出发,以印尼八华学校学生在语言学习过程中出现的词语偏误为例,对存在的偏误进行分析,并归纳总结出偏误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语言态度评估是语言推广和文化传播的前提与基础。基于双重态度理论探讨华语政策差异与族群身份对泰国和印尼来华留学生语言态度的影响,采用语言态度问卷和IAT范式测量其对汉语和所属国官方语言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结果发现,泰国来华留学生对汉语和泰语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一致,对汉语的评价低于对泰语的评价。印尼来华留学生对汉语和印尼的外显态度与内隐态度分离,在外显态度上,华裔学生对汉语的评价优于对印尼语的评价,在内隐态度上对汉语与印尼语的评价相当;非华裔学生在外显态度上对汉语与印尼语的评价无显著差异,但对印尼语的内隐评价高于对汉语的内隐评价。研究表明,所属国华语政策与族群身份影响来华留学生的语言态度。  相似文献   

6.
被动句是印尼语中常用的一种句式,而汉语中被动句的使用频率相对较低。本文从语言特点、思维方式、意义和形式上的限制以及修辞功能等方面深入探讨了汉语和印尼语被动句的异同。对汉语和印尼语被动句进行分析比较,以期减少印尼学生学习汉语被动句时的困惑和障碍,提高其语言运用水平和翻译实践能力。  相似文献   

7.
影响泰国汉语教学质量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母语(第一语言)对汉语习得的干扰始终是最大障碍。基于难度等级模式理论,运用对比分析和偏误分析方法,从语音、汉字、词汇、语法四个方面简略描述以泰语为第一语言的学习者汉语习得的难度等级,以期为泰国汉语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一条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8.
文章对印尼棉兰华裔学生的汉语语言态度进行了调查分析。调查发现,学生对汉语的语言态度,优于对方言和印尼语的语言态度;其次,影响华裔汉语语言态度的有效因素为性别、年龄、教育程度、汉语使用频率和汉语期望,无效因素为汉语学习时间;另外,适用因子和地位因子对华裔汉语语言能力具有显著的正预测力。  相似文献   

9.
汉语和印尼语分属不同语系,修饰语的句位分布差异明显,汉语遵循定语前置律,印尼语遵循定语后置律.汉语中定语可分为限制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两类.多项定语之间有着稳定有序的句位分布,其中限制性定语一般出现在描写性定语前面.印尼语中单纯由限制性定语或描写性定语组成的多项定语,其句位分布与汉语中的表述呈反向对应,由限制性定语和描写性定语同时修饰核心名词时,并不完全与汉语反向对应分布,而是各自按习惯位置交叉分布.  相似文献   

10.
印度尼西亚学生在汉语习得的过程中,由于受到母语的干扰,经常会在词法和句法的使用上产生偏误。否定词是对外汉语教学上的一个难点,学生经常混淆印尼语和汉语中否定词的用法。本文通过汉语中的否定词"不""没""别"和印尼语中的否定词"tidak、bukan、jangan、belum"的对比研究,找出印尼学生使用否定词产生偏误的原因。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汉语中介语语料库,对比考察了英、韩、日、蒙、印尼语背景CSL学习者8个表时间的量度形容词混淆的分布特征与成因。研究发现:不同母语背景学习者的混淆词在误用方向、词际关系、混用频次和比率上都有一定差异;词语混淆受到目的语同义词关系和母语多重因素影响,在母语方面,英语者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语对译词相同和母语表达方式误推;韩语者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语词义位误推、同根词干扰和组配关系误推;日语者的混淆主要源于同形汉字词;蒙语者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语词义位误推;印尼语者的混淆主要源于母语方言误用、母语词义位误推和同根词干扰。  相似文献   

12.
三语习得中的语言迁移问题是近十年语言学家研究的热点。三语习得是个比较复杂的过程,第一语言和第二语言都可能对其产生影响。文章以语言迁移理论为指导,探讨母语(汉语)和第二语言(英语)的迁移对第三语言(日语)语调习得的影响,以指导日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印尼语、汉语基本语序的异同作了对比,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印尼学生学习汉语过程中出现的常见语序偏误,仅供汉语教师教学参考。全文分3部分:一、概述印尼语、汉语各自的语序类型;二、分析印尼语语序的一般特点(与汉语对照);三、印尼学生学习汉语时常见语序偏误分析。文章强调应当重视将汉语与包括印尼语在内的若干小语种作对比研究并将成果应用于教学实际。  相似文献   

14.
本对汉语与印尼语构词词缀的种类、来源进行了对比,并重点例释了汉语带前后缀的派生词在翻译为印尼语时的对应情况,分析了汉语带前后缀派生词在翻译方面的常见错误,以期深入认识汉语、印尼语构词法,提高汉语一印尼语翻译水平。  相似文献   

15.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州的毕业教育证书制度中的汉语课程,逐渐被越来越多的澳大利亚高中生所选择。该课程以一种政府支持的方式促进语言的学习,是澳大利亚汉语教学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形式。为避免母语生与非母语生产生不公平竞争的现象,该汉语课程被划分为母语组和非母语组两种形式,汉语第一语言、初级第二语言和高级第二语言三种水平。文章对上述不同形式的汉语课程进行了对比分析,以求系统地阐述这些课程的主要特点和设置特色。  相似文献   

16.
语用迁移是语言迁移的一个重要方面,一般指第一语言语用知识对第二语言语用行为的影响.但是,目前针对第二语言语用知识对第一语言语用行为的"语用反向迁移"则研究较少,更无人观察以英语为母语的汉语学习者的汉语对其母语的"语用反向迁移".本文通过对外国来华汉语学习者的英语恭维语回应中的"语用反向迁移"的实证研究,在一定程度上证实了在一部分以英语为母语的来华外国人的英语恭维语回应中,确实存在明显的汉语向英语的"语用反向迁移".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无声调语言非汉语母语者和声调语言非汉语母语者为研究对象,以汉语母语者为参照,利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纵向考察了被试的汉语双字组声调的动态发展。研究发现,无声调语言母语者和声调语言母语者五项声调特征和四类声调的发展程度和发展类型存在着种种差异。同时,非汉语母语者由于受到普遍认知发展规律的制约,从而表现出类似的发展特点。另外,声调所处的前后字位置对不同母语背景的汉语学习者的影响也不同。文章还提出造成双字组声调发展非线性和复杂性最重要的原因是非汉语母语者汉语声调的学习方式,即非汉语母语者通过调节不同声调特征的权重来学习汉语双字组声调。  相似文献   

18.
在汉语为母语,英语为第一外语,法语为第二外语的背景下,笔者依据语言类型学理论,从定语成分,定语和中心词的语序,定语与中心词之间是否有载体标识以及是否需要性、数配合等四个方面挖掘汉语、英语、法语这三种语言的共性。希望借此更好地了解汉、英、法这三种语言,从而避免母语对两种外语习得的干扰,以及减少第一外语对第二外语的负迁移。  相似文献   

19.
目前,在二语习得领域,有关母语(L1)向目的语(L2,3…)迁移的研究较多。实际上,在奥德林(Odlin)提出语言之间存在语际影响后,人们认识到目的语对母语也存在一定影响,即目的语对母语的反迁移。但目前学术界对此语言现象的关注不足。而在中国人学习日语方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汉语对日语的迁移上,有关日语向汉语迁移方面的研究甚少。本文以鲁迅先生的《藤野先生》为例,找出其中的日语元素,以说明鲁迅先生在进行汉语写作时受到了日语的影响。并结合母语损耗对反迁移现象作出进一步说明,以望得到日语学习者和教学者对汉语损耗现象的关注。  相似文献   

20.
<正>我们一般把本民族语言称作母语(如汉语),把他国的某种语言称作外语(如英语、日语、俄语)。自治区"第一批中学语文学科带头人"——王丛,在《对语文教学改革的宏观思考》中写道:"所谓母语,就是我们在襁褓中就开始学习、运用的语言。我们从小就置身于母语的语言环境中,对母语的学习、运用,近于人的本能,具有很强的自然性……儿童从一岁就开始学习说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