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毛泽东中央苏区时期"以人为本"的民生理念为当今我国改善并解决民生问题导明了思维方向,毛泽东"求真务实"的民生哲学为当今我国改善并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方法借鉴,毛泽东"公平正义"的民生智慧为当今我国改善并解决民生问题提供了基本思路。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农村民生建设。党在中央苏区的执政实践中极其注重加强农村民生建设,关心解决农民的民生问题成为中央苏区的主旋律。通过对社会弱势群体基本生存权利的维护,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以及农民衣、食、住、用、行等遇到的各种困难,把关注农村民生真正变成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的具体行动。党首创了"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的民生理念。党在中央苏区对农村民生建设的原创性经验对于当今解决农村民生问题仍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中央苏区时期毛泽东对民生问题的思考、有关论述以及践行蕴含了极为丰富的民生思想。尽管这一思想是以后才明确丰富起来的,但在中央苏区时期就显出其雏形。它的产生有着深厚的历史、理论和实践渊源:以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为历史之源;以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为理论之源;以科学总结我国革命斗争经验为实践之源。  相似文献   

4.
改善民生是人类社会的永恒主题,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是人类进步的历史产物,在人类社会发展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理论基础和实践检验看,社会主义民生思想是科学的民生思想。但由于发展历史、发展基础等原因,社会主义社会在改善民生实践中还存在一些不足。对此,必须保持清醒头脑,辩证看待,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和制度自信。  相似文献   

5.
从为民族与人民求福利的人生理想出发,毛泽东深切地关注中国民生问题,善于总结中国共产党改善民生的实践经验,科学地回答了改善民生的制度前提、根本宗旨、主体力量、根本思想方法等一系列重大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形成了内容丰富的毛泽东民生思想。  相似文献   

6.
李大钊非常关注民生问题,如何改善民生是贯穿他一生的思考主题之一。李大钊的民生思想经历了从传统思想影响下对民生的关注,到主张资本主义民主政体下用国家政策改善民生,再到马克思主义革命理论指导下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彻底改革民生的转变历程,发生了根本质变。这种质变体现于关注范畴、主客体转变及解决途径等方面。李大钊民生思想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民生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7.
毛泽东民生思想博大精深,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主要内容包括:坚持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变革旧的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领导经济建设,发展生产力;重视法制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等方面。毛泽东的民生思想为当前我国改善民生问题留下诸多启示,对我国现阶段构建和谐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是在吸收中国传统文化、近代资产阶级民本思想和马克思主义民本思想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我党历代领导人始终坚持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在近一个世纪时间里,不断充实着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丰富内涵,从而推动着中国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不断繁荣和发展。  相似文献   

9.
关注民生、重视民生、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是当代领导集体十分关心的问题。由当前的社会状况所决定,愈来愈多的学者把学术研究放到了胡锦涛的关于民生思想的研究,因此使得胡锦涛的民生思想愈加丰富。  相似文献   

10.
刘少奇的社会主义思想中充分体现了对于民生的关注,在探索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对民生问题的理解和实践也具有一定的独创性贡献,对于我们今天改善民生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是新时期民生思想的重要思想渊源,对构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1.
《滁州学院学报》2018,(3):73-76
中国共产党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并为这一目标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探索。回顾走过的光辉历程,细细品味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发展的心路历程,虽然各个历史时期各有其特点,但其观点一脉相承,其理念与时俱进,其举措深得民心,从而取得了理论与实践的丰硕成果,把马克思主义民生思想和民生理论推进到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探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就是不断重视民生、改善民生的过程.本文对改革开放以来不同时期的具体情况以及中国共产党依据具体要求而提出的改善民生的诸多思想观点与具体政策等问题做初步的探讨和分析,以求全面认识和正确评价中国共产党的民生思想,正确认识民生问题的解决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中国近代特殊的社会背景孕育了教育民生思想,确立了教育功能的民生向度,形成了民族特色的教育民生思想体系,并呈现出一定的逻辑性。其中救国强国、改善民生是中国近代教育民生思想的逻辑起点,社会现实矛盾是中国近代教育民生思想的逻辑依据,大教育观是中国近代教育民生思想的逻辑中枢,民主与科学是中国近代教育民生思想的逻辑主线,精神生活是中国近代教育民生思想的逻辑延展。  相似文献   

14.
邓小平民生思想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邓小平的著作及讲话中,蕴含着丰富的民生思想,其内涵丰富,博大精深,独具特色.解决和改善问题,是邓小平理论的逻辑起点和归宿.总结梳理邓小平民生思想,为我们从更广阔的视角上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打开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抗日战争时期,邓小平在组织和领导太行革命根据地政权建设的过程中,基于减轻人民负担,保护人民利益,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生产和抗敌的积极性,巩固民主政权的目的,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关注民生、保障民生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和措施。作为中国共产党在根据地民生建设的探索实践,邓小平民生建设思想丰富了中国共产党民生建设思想的内涵,对我国当前民生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民生思想形成于新时代保障和改善民生问题的实践中,主要包括经济民生、法治民生、文化民生、公平正义民生以及生态民生,体现出我党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更是新时代推动我国民生事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7.
民生问题,是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过程中的基本问题。新的历史时期,关注民生是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实践之基。在长期改善和处理民生问题实践中所形成的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取得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伟大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考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历史渊源,梳理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主要内容,探讨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现实意义,是当前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8.
孙中山一直把"改善民生,谋求民众的幸福"作为自己毕生奋斗的目标,他提出了平均地权、节制资本、发达实业、发展现代农业等民生主张。孙中山的民生思想现代启示是:现代化建设必须坚持以改善民生为重点;改善民生必须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经济建设必须坚持以农业发展为基础;利益分配必须坚持发展成果全民共享。  相似文献   

19.
船山思想中有着丰富的民生思想,他确立了“生民之生死”高于“一姓之兴亡”的民生价值观,“民自有恒畴”的民生保障机制和“严以治吏”,“宽以养民”的民生执政原则,这些思想在今天仍然显耀着智慧的光芒。  相似文献   

20.
《邢台学院学报》2017,(2):19-23
民生是一个国家发展中必须抓好抓落实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党为人民谋福利的方式。邓小平一生关注民生问题,特别是认识到改善农村民生的必要性和战略性作用。他关心广大农民生活状况,在多个场合对农村民生建设进行了许多相关的指导性论述,并结合农村的现实情况,实施了一系列促进农村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了丰富的农村民生思想,指导农村民生事业的建设,也对当前"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