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们在突发性、灾难性事件中往往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创伤,给人们的身心带来重大伤害。而在这些惨痛的事件后对人们的心理影响,成为人们创伤后应激障碍。针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将对目前现状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科学生活》2013,(11):34-37
上一篇文章讲到,人们经历心理创伤以后,往往形成应激障碍,但实际上更多的人在经历创伤后得到的是心理成长而不是应激障碍。那么,有没有一个正面的和心理创伤相对应的元素——它的效果强大,但同时是正面的积极的,并最终能像猛击大锤一样瞬间改变我们大脑的运作模式?有这样的元素吗?换言之,会不会有一种正面的经历可以创造一条正向的通道,引领我们得到更多健康、宁静和积极的回忆,也就是说和心理创伤后应激障碍相反的反应?  相似文献   

3.
邱丹 《西藏科技》2014,(4):48+51-46
目的:分析创伤性骨折患者应激障碍的特点以及进行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存在应激障碍的患者16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82例,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观察组84例,采用针对性的措施护理。结果对照组患者与观察组患者之间的躯体化、抑郁、焦虑、恐怖、偏执、敌对性、精神病性以及其他因子等应激障碍因子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激障碍在创伤性骨折患者中十分常见,在临床护理过程中,需要了解患者出现应激障碍的原因,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才能够很好地消除患者的应激障碍。  相似文献   

4.
2010年7月,吉林发生特大水灾,许多儿童蒙上了一层挥之不去的阴影,进而影响到了他们的学习生活。针对这一状况,本项目采用问卷法,调查并分析了口前等地区儿童的心理的发展状况,判断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在儿童中的发生率,应用问卷快速评估出需要帮助的儿童,并提出了初步的心理援助计划,在家庭,学校,社会的共同帮助下,让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5.
灾后心理援助与心理重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破坏性的地震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身体和财产的损失,还给受灾群众、救援人员等带来巨大的精神压力。灾后的心理援助对于重建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灾难后可能出现各种应激心理反应,甚至造成长期心理疾病。心理援助需要在科学方法指导下,有组织、有系统地开展。本文介绍了国外灾难心理援助的发展现状和相关研究成果,也对国内在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回顾。最后对汶川地震后的心理援助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新兵心理弹性及集训期心理应激、应激后成长的相关性与影响因素,为新兵的心理健康教育与心理素质训练工作的进行提供有效的科学依据。方法:2014年某部队的新兵集训1个月后采用成人心理弹性量表、症状自评量表、应激后成长问卷等对690名新兵做出调查。结果:1新兵具有良好的心理弹性,其心理弹性同自我效能、宣泄调节、内外向具有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且与神经质、抑制调节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2新兵集训后的新兵的应激后成长同心理弹性、正性情绪、宣泄调节等呈显著正相关关系,同负性情绪具有负相关关系。新兵应激后成长的高分组除负性情绪外在心理弹性、正性情绪等因子的得分上都比低分组高(p<0.05)。结论:新兵具有良好的心理弹性,受内外向、宣泄调节、自我效能多方面的影响,其应激后成长中受到心理弹性、正性情绪与抑制情绪的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7.
董丽娟 《科教文汇》2014,(4):193-193,195
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再到雅安的芦山地震,每一次地震都会给儿童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并在身心、认知和精神上表现有一定的创伤应激障碍,因此,需要针对地震灾区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创伤的反应特点,提出具体的护理措施,着重分析人文关怀在灾区儿童心理干预中的运用,以及人文关怀对灾区儿童心理重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地质灾害频发,从汶川地震到玉树地震再到雅安的芦山地震,每一次地震都会给儿童造成不同程度的心理创伤,并在身心、认知和精神上表现有一定的创伤应激障碍,因此,需要针对地震灾区儿童各年龄阶段心理创伤的反应特点,提出具体的护理措施,着重分析人文关怀在灾区儿童心理干预中的运用,以及人文关怀对灾区儿童心理重建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采用谭先明编制的运动员应激量表,对江西省赣州市、新余市、吉安市等11个地区的886名体育考生进行体育术科考试心理应激因素调查。结果表明:各地区的体育高考生在术科考试中的心理应激都具有极显著差异,且吉安地区考生心理应激差异最为显著。通过研究还发现,区域特征、历史、文化、经济与医疗水平都会对运动员的心理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0.
为考察汶川大地震中9~15岁孤儿的PTSD检出率、症状特点及其发展. 采用《儿童版事件冲击量表》在地震半年和一年后对188名孤儿和非孤儿进行重复施测. 结果表明,在地震半年和一年后,孤儿PTSD的检出率以及症状得分均高于非孤儿. 震后孤儿比非孤儿更容易罹患PTSD,尤其表现在有更高水平的闯入性症状,并且潜伏期更长.  相似文献   

11.
本文采用文献资料调研及问卷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参加体育锻炼及心理应激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体育人口)的比例为25.91%。心理应激过高,压力过大不利于身心健康。体育锻炼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心理应激水平。  相似文献   

12.
减轻灾害带给人们的心理创伤,实现灾后心理康复是灾害心理学的使命。研究者们通过大规模流行病调查,确证了灾后心理创伤发生的广泛性。近10年来,在灾后心理创伤的诊断模型、脑与认知功能缺陷、神经生物学变化以及干预方法和效果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我国是灾害多发国家,灾害与心理创伤的研究将会有力提升全民预防和应对灾害的能力,因此,应在国家重大科技计划中部署灾害与心理创伤研究,通过凝练创伤应激反应的基础科学问题,推进灾害心理学学科建设,培养心理援助专业人才,以应对我国灾难发生后巨大的心理援助需求,也为制定灾害心理援助和灾后心理重建政策提供科学支撑,并带动我国社会生活中系列心理疾患问题的解决。  相似文献   

13.
马健 《百科知识》2007,(5X):31-32
心理应激这一概念,最早是在20世纪30年代由近代国际内分泌学先躯、美国科学家赛尔耶首先提出来的。我们知道,情感,是人对来自外界刺激所引起的一种心理反应。人们对于一些突发的事件,总不免会带来一些心理上的紧张和恐惧,造成一种心理压力。对于这种因情感引起的生理反应,在医学上被称为“心理应激”。心理应激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在心理机制上所做出的一种正常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14.
突发性人为灾难因具有不可预知性、不可抗拒性及造成毁灭性后果等特点,使得其对社会公众的心理行为产生巨大心理冲击。文章描述了突发人为灾难后个体心理健康状况和社会群体行为表现,阐述了突发人为灾难对个体和群体心理影响的特点,重点分析了突发人为灾难后的心理危机干预理论与实施,以及开展长期灾后心理援助的模式。我国近年来突发人为灾难多发,加强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的研究与应用将会有力地提升全民预防和应对突发人为灾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5.
李景色 《金秋科苑》2013,(5):123-124
核心提示:担心老了后没人养、给儿女造成负担、气自己身体“不中用”……许多老人都多多少少有一些担忧。英国曾经进行了一项涉及12个国家的调查发现,全球女性普遍比男性更害怕衰老,男女对衰老的担心也大不相同。美国“关爱网”最新载文,刊出男女老后最害怕的5件事,并教你如何克服这些担忧心理。 男人最害怕的5件事 性功能障碍。与癌症和死亡相比,男人更害怕勃起功能障碍。美国威斯康星大学精神病学教授肯恩·罗宾斯表示,性欲会随着衰老加速而递减,男性会担心由此导致的尴尬或羞辱。  相似文献   

16.
<正>一项国际研究发现,让紧急事故幸存者在急诊室玩经典游戏俄罗斯方块,有助预防创伤后应激障碍。人们在遭遇战争、酷刑、交通事故等威胁人身安全的创伤性事件后,可能会出现创伤后应激障碍,不愉快的经历会时常闪现脑海。瑞典卡罗琳医学院、英国牛津大学等机构研究人员的研究显示,如果让机动车事故幸存者在事发后6小时内简单回忆事件经过并玩一会儿俄罗斯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群体由于社会生活经验的匮乏,导致他们在面对大型突发性事件时缺少心理准备而给个人和群体带来巨大的心理压力,对大学生的健康成长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针对大型突发事件,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心理应激干预:一是建立危机干预系统,积极开展心理援助;二开展心理应激研究,强化心理健康教育机制;三是造就积极心理品质,培养心理承受能力.  相似文献   

18.
《科学生活》2009,(11):36-37
糖尿病属于"心身疾病",心理因素对其发生、发展、治疗均有重要影响,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进行心理疏导可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糖尿病患者病情加重的原因常为饮食失节、治疗中断、严重感染或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有干扰的药物,以及外伤、手术、分娩、中风、心梗等应激情况。  相似文献   

19.
本研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分析警察应激源、应付方式、个性特征、社会支持等因素对身心健康的影响,探讨警察群体的心理应激过程并初步构建警察心理应激模型。该研究结果显示:生活事件既对警察身心健康起直接作用,又通过应付方式、社会支持和个性特征等中介因素间接产生作用,路径分析显示间接作用大于直接作用。此研究为揭示警察身心健康的作用机制,有效开展警察群体的心理卫生工作和更好地维护、增进公安干警身心健康水平提供了初步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人的心理因素可以直接影响人的身心健康.特别是老年人,躯体生理功能衰退的同时,心理功能也老化,心理防御机制和心理适应能力减弱.老年人还可能遇到退休、疾病缠身、经济拮据、丧偶、缺乏家庭和社会支持等心理社会应激的因素.使他们成为疾病的高危人群,在综合医院,老年人的患病住院率最高.老年健康受到了特别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