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生箴言     
佚名 《老年教育》2008,(6):23-23
把成功当成上帝送给你的一个微笑,把失败当成上帝和你开的一个玩笑。 人生有很多东西是自己寻找来的。有些东西我们总嫌多,需要抛掉,比如苦恼。有些东西又总嫌来得太少,需要创造,比如欢乐。  相似文献   

2.
论失败有益     
你是怎么看待失败的呢?把它当成一个你不愿意与之面对,一种消极的东西,还是把它当成一个催人进取的东西呢?这个世界上大部分的人都不喜欢失败。  相似文献   

3.
角色变谈     
曾有一个智者就“快乐”送给少年四句箴言:第一句是把自己当成别人(超然物外);第二句是把别人当成自己(设身处地);第三句是把别人当成别人(尊重他人);第四句是把自己当成自己(对自己负责)。人生能这样处理角色,自然是一种超脱的境界。联系近十年的为师经历,仔细思忖这几句话,觉得回味无穷,联想颇多。不揣浅陋,把其移植到教学上,变成这四句话:把教师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教师;把学生当成学生;把教师当成教师。自己以为,应该是很有启示的。把教师当成学生,就是站在学生的角度去思考,为的是更好理解学生。在教学活动中…  相似文献   

4.
天才是有的。但是天才如果当真把自己当成天才,以为可以藉此“天才”下去,怕是很危险的。  相似文献   

5.
论“意识流”的特征及其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意识流”引起人们很大的兴趣;但“意识流”的特征到底是什么?说法却很多,其间也不乏种种误解。最常见的一种误解,便是望文生义,以为“意识”者,乃心理、精神、灵魂之意,于是或把“意识流”同心理描写等同起来,或把它看作是表现人们精神世界的唯一方法,甚至于把它当成塑造人的灵魂不可或缺的东西,由此得出要搞创作不用“意识流”不行的结论。我以为这种结论不符合“意识流”的实际,若不加以澄清,必然会给文学批评、文学研究造成混乱。下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相似文献   

6.
禅师说:“人生有三种东西具有毁灭性:愤怒、贪婪、自大。”
  弟子说:“该怎么办?”
  禅师说:“需要四种境界,能将毁灭变成创造。”
  弟子问:“哪四种?”
  禅师答:“无我,慈悲,智慧,真理。”
  把自己当成别人是无我,把别人当成自己是慈悲,把别人当成别人是智慧,把自己当成自己是真理。达此四种境界,创造性就来了。  相似文献   

7.
意外的晚餐     
一条黑影闪进一间破烂烂的房子内,房内传来翻东西时发出的声音."一点值钱的东西也没有."他叨咕着,忽然,屋里的灯猛地亮了起来,吓得男人遮住了脸.男人慢慢地将手放下,脸上布满惊恐.他听见的是一个老妇人的和蔼的声音:"虎子,是你吗?你说你多久没回家了!回家也不说一声,看把我吓的,我以为是谁来了呢.虎子,这么晚才回家,一定没吃饭吧?我给你去做,等着,啊."男人明白过来,原来老妇人把自己当成她儿子了.  相似文献   

8.
不少同行认为,"课"是师生探索质疑、创造发展的平台。真正的好课不是表演,也不是为了博得"精彩"而去准备"精彩"。因此,他们反对把课当成东西来"做"。更有老师尖锐地指出:现在的不少公开课"做"得太明显,只顾假大空,不顾真善美。笔者以为,"课"能否"做",关键还是我们对于"做"的动机和实质的认识,如果不掺杂任何功利性质、仅仅体现一种态度和方法的话,有些课"做  相似文献   

9.
有人以为,研究型课程就是做课题,研究性学习就是写论文;有的学校夸大学生的研究成果,把一些初步的探索进展当成重大成果,这都是有失偏颇的  相似文献   

10.
徐樱桃以为林核桃是把她当成了朋友的,可没想到那天,他竟然连承认这一点的勇气都没有。当时的徐樱桃,真的很恨他。  相似文献   

11.
许多人把品牌当成了奢侈品.以为是大企业的专利。其实。建设品牌从来就是一个渐进的、与企业从始至终相伴相生共同成长的东西,有谁听说哪个企业做大后才说:“好了,现在我们开始建一个品牌吧”。海尔在当年产量不高.名气尚无,抡起大锤砸不合格冰箱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做品牌了。所以,中小企业要有自信力。“革命”不分先后。建强势品牌,就从现在做起!  相似文献   

12.
张曼 《华章》2011,(31)
本文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保罗.高更的绘画作品美的表现,以及高更在现代艺术中的重要意义,他对于绘画本质的信念,及把绘画的本质看成是某种独立于自然之外的东西,当成记忆中经验的一种“综合”,而不是印象主义者所认为的那种直接的知觉经验中的东西.高更不断地运用绘画和音乐的类似性,把色彩的和谐、色彩和线条当成抽象表现的形式.比起大多数同辈艺术家来,他的探索甚至在更大程度上受到东方、古典前以及原始艺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经典微博     
《大中专文苑》2014,(7):76-79
有些人天赋过人,身边人都以为他们能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脱颖而出。可不少人会因为几次挫折轻易否定自己。最后“泯然众人矣”。生活中有很多人本应该成为跳出自己最佳高度的“健将”,却因为把挫折当成了限制自己的“玻璃罩”,在内心深处给自己设限,最终成为平庸的“爬蚤”。  相似文献   

14.
《星期评论》、《建设》是五四时期宣传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报刊,是戴季陶为代表的国民党人以此为阵地介绍、研究社会主义的刊物,它们在关于俄国革命与苏俄政府,关于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实施,关于中国的社会、经济问题,关于中国的劳工问题等方面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但以戴季陶为代表的国民党人的阶级立场决定了其对马克思主义只是功利利用,即把三民主义当成"本",当成他研究社会问题的指导原则,而把马克思主义当成"用",当成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工具。其信仰与阶级立场也决定了戴季陶本人最终不可能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相似文献   

15.
柯国玲 《文教资料》2015,(1):148-149
小学品德课程的教育理念是"以生为本",注重生活资源的开发和运用,通过给学生一个真实和朴实的品德课堂,使学生得到知识的积累和道德的升华。因此,教师在小学品德课堂教学中要转变自己的角色,给自己合理地定位,把自己当成孩子,把孩子当成亲人,把自己当成"顽童",把顽童当成朋友,说话算话,与学生真诚地交流,做好"支持者、合作者、指导者"。  相似文献   

16.
过分惊讶     
新生入学后一一自我介绍。一男孩介绍完后,主持人打趣道:"有没有人曾把你当成女孩?"他说:"有啊!刚上学时老师都以为我是  相似文献   

17.
不管你有意还是无意,我们都曾经收藏过一些特别的东西,我们曾经把那些小小的物品当成一件件宝贝,在手中把玩,在心头回味。  相似文献   

18.
一、释“分少” 司马迁《报任安书》有“以为李陵素与士大夫绝甘分少”句。郭锡良本注:“分少:指分东西的时候,让给大家,自己少分。”王力本注:“把不多的东西分给大家”。二家之释大家如此,但不准确。清钱大昕《十驾斋养新录》卷十六“分减”条下云:“分’当读去声”。蒋礼鸿释之为“把自己分内(着重号为笔者加)的东西供给别人。”据此,对于“分少”的正确注释当为“把自己分内的很少的东西让给别人(或与人共享)。”有这种行为的人,或为重义之朋友,或为  相似文献   

19.
?要靠长期训练才行。我们认为课前五分钟讲演是最有效导浠共患虻?只要找个地方把它们放起来……你要先分好哪些东西要,哪些东西不要。不要的东西扔进垃圾筒去!然后把你的书啊,玩具啊,分类放好,以后找起来才方便。你把柜子当成垃圾箱吗?!还有这些衣服,干净的叠好放进衣柜,要洗  相似文献   

20.
蒋彪 《湖南教育》2001,(5):26-26
在班级管理工作中.忽视学生的心灵教育,把德育当成空洞说教的现象屡见不鲜,笔者以为,只有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使他们的心理得以健良发展。潜能得以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