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川四梦”与小说关系极为密切,多直接或间接取材于唐传奇。通过比较“临川四梦”与唐传奇相关作品中的梦,来展示梦境描写在文学作品中的重要作用和“梦文学”的发展面貌,揭示由于创作主体所处时代、社会历史条件、及其社会地位的差异而产生的不同的创作心态、思想观念乃至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三言二拍”{对唐传奇梦意象的借鉴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言二拍”中创作出了许多有吸引力的梦境,即虚实互渗梦境、奇隐语预示梦境、慨叹人生梦境等。这些梦境描写是在借鉴了唐传奇的基础上,加工润色而创作出来的,其把梦文学的发展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相似文献   

3.
梦境描写在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有着悠久的传统,由于多数梦境描写偏离现实,充满荒诞迷信的色彩,过去人们对它的评价通常不高。“三言”、“两拍”中写到梦的故事多达六七十篇,占全部篇数的三分之一强,但少有人对其梦境描写作直接研究。虽然这些梦境描写大多只是散落在许多故事之中,通篇描写梦境的故事不多,但它们的文化价值和叙事功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4.
以梦境为题材,擅长于梦境描写,这在世界文学中并不少见,然而象中国戏曲作家这样专情于梦、执着于梦的,实可谓是举世无双、无与匹敌.中国戏曲作家为什么对梦境描写有着如此强烈的兴趣?包裹在这一派云遮雾嶂之中,戏曲作家通过梦境,又想向我们诉说些什么?这确实是一个个精心设计的难解之谜:一方面,戏曲作家迫切希望人们能够理解它们,而另一方面,戏曲作家创造出的梦的意境与氛围,又在阻止人们接近它们。摆在我们面  相似文献   

5.
文学中的梦意象描写既具有意象的共性特质,又具有梦境题材所特有的表现张力。《庄子》寓言关于梦意象的开创性应用对后世具有深远的影响力。对梦意象的分析不应局限于推论性的审美层面,更应关注其表现性的审美机制研究。本文立足于文本分析,从言、象、意三个层面解构庄子寓言梦意象的动态生成过程,并籍此理顺梦文学创作从能指到所指的实现思路。  相似文献   

6.
据统计,"三言二拍"涉及梦境的共83卷,讲述了110个不同的梦,其中"三言"52卷67个梦,"二拍"31卷43个梦。梦境描写对人物塑造具有一定的影响:多表现人物的外部特征;部分梦境描写通过白描、语言描写和心理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内在特征。  相似文献   

7.
梦是潜意识的表现,是现实生活在人们头脑中一种离奇的折光反映。梦意象描写,常常是作家揭示人物内心世界、表达主观情感的艺术手段。梦来源于现实生活,又超越现实生活,其作为一种现象文化纳入文学作品,自古至今延绵不绝。唐传奇中亦有一些记录梦境的文本,它们以一种独特的方式反映着唐代社会生活。研究这些文本,有助于我们多层面地认识唐代社会。从唐梦传奇所蕴藏的文化内涵看,其主要体现在科举仕宦梦、姻缘风流梦、诉冤伸屈梦、达思述志梦等方面。  相似文献   

8.
梦,是人心理中潜意识活动的表现。梦境,是社会生活现实内容非有序化的、形象的反映。梦境描写,是揭示人内心世界、浓缩外界信息的文学艺术手段之一。先秦文学缘其居于中国文学肇始之初,当然较粗疏稚嫩,但它已含有渚多思想、艺术、审美上无限发展的因子与基素,其梦境描写集注了古人对宗教、艺术、历史等观念的感受和认识,给后世文学发展提供了深刻的启迪。  相似文献   

9.
伍大福 《湘南学院学报》2003,24(6):42-45,55
梦境描写在我国古代文学创作中有着悠久的传统,由于多数梦境描写偏离现实,充满荒诞迷信的色彩,过去人们对它的评价通常不高."三言"、"两拍"中写到梦的故事多达六七十篇,占全部篇数的三分之一强,但少有人对其梦境描写作直接研究.虽然这些梦境描写大多只是散落在许多故事之中,通篇描写梦境的故事不多,但它们的文化价值和叙事功能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0.
《金瓶梅》中的梦境描写共有16处,其中李瓶儿、西门庆的梦境完全符合中医梦理论中对梦的成因的分析和阐述。这绝不是作者创作时的一种不经意的巧合,而是深谙中国传统梦文化的一种显现,对梦入文学的精心布置。其反映出的文化信息与文化意蕴之丰富多彩,是任何一部古典小说都不能与之相媲美的。  相似文献   

11.
记梦的故事自古有之:黄帝梦游华胥、孔子梦见周公、庄子梦见化蝶……文人墨客梦获神授之事亦屡见不鲜.但某一诗人,在其作品中经常写梦则是极为罕见的.徐志摩正是这罕见的一个——他对描写梦境似乎是情有独钟,特别的偏爱.他诗中所记之“梦”五彩缤纷,涉历甚广:  相似文献   

12.
陈俊丹 《文教资料》2006,(17):49-50
传奇艺术,是我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艺术手法,它为小说、戏剧、散文等各种文学样式广泛运用。《书博鸡者事》是一篇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记叙散文。明代著名文学家高启以史传笔法,记叙了博鸡者的义举,把他写成一个传奇式的英雄人物,借以阐明“元政紊弛而变兴自下”的主题,是我国传奇散文的典范。一、“博鸡无赖”:传故事背景之奇特定人物的产生离不开特定的社会环境,这个富有传奇色彩的博鸡者之所以产生于元末,不是没有原因的。1.“元政紊弛”是传奇人物产生的社会背景博鸡者所处的社会环境,从这篇传奇散文可以看出,具有下列三个特点:①正气受压—…  相似文献   

13.
宋前志怪小说通过客观地记录占梦及其应验,人物设置联结情节,结构缜密,梦境虚实相生、心理描写为叙事服务,彰显出方术类志怪“奇谲”“诡异”之美,体现出占梦的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文学风格和审美特征的角度指出了贾平凹散文的一系列阴性气质,如贾平凹散文中的“月亮”、“土地”、“石头”等审美意象和对女性的描写。并从作家生长的故土、家庭背景,成长历程、所接受的艺术观念、文化传统等角度,深入分析了贾平凹散文中的阴性气质形成的美学理念、文化根源和心理根源。  相似文献   

15.
梦境描写具有典型性的叙事特征,在文本中对梦的叙述编排是作者有意识行为。其中,梦境文本的所指和能指,即梦境文本的概念和形象,实际上指的是梦境文本的图像和隐喻。梦的解读可以说是对图像的解读,或者说梦的叙事即文本中的梦境描写,就是图像叙事。在叙事理论中,故事时间是情节推进的线性时间,而叙事时间是情节的表述时间。梦境文本的故事时间和叙事时间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存在多种类型,且需要对差异类型进行分析。从语式来看,梦境文本具有的是显示特征,而不是讲述特征;若是从语态来看,梦境文本的特征,则具有叙事主体和故事主体重合的特点。  相似文献   

16.
幻梦剧情是中国古典戏曲常见的创作方法与艺术表现手法.许多有名的剧作家大多都描写过梦境,不少剧作甚至以梦境为主要剧情.这种以梦入戏的戏曲创作,以丰富的想象力,深刻的笔触,多层次多角度多侧面地展现了我国古典戏曲创作的艺术.从不同类型的梦幻剧情设计里,可以看出作家所要演绎的如梦人生.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写梦之多之好之活,恐怕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是很突出的。全书总共写了大大小小的梦三十二个,前八十回中共写了二十个梦。全书中最长的数第五回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其次是第八十二回林黛玉的一场噩梦和第一百一十六回贾宝玉再游真如福地。然而,《红楼梦》中的梦境描写,都不是可有可无的。有的紧密地为深化作品的主题思想服务,作者通过梦境,揭示了现实生活中的矛盾;有的则是有助于人物性格的刻画,特别是揭示人物的心理活动。《红楼梦》写梦的手法也是变幻莫测,从不雷同。有时写梦又通篇不用一个“梦”字,倘不仔细看,不觉是写梦;多数…  相似文献   

18.
<正>《辞海》中以“游记,散文的一种。文笔轻快、描写生动、记述旅途见闻……也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等内容,阐明了“游记”的概念。学者王立群则认为“游记”借助散文的整体框架,对作者的游踪、外部景观进行细致描写,最终升华主观情感,并强调了“游记”是一种记体文学样式。从以上的阐释和说明中可以看出,  相似文献   

19.
在文学领域里,散文是一种选材范围广,形式多样,感情充沛,能够敏捷,灵活,生动地反映现实生活的文学体裁.我国散文有着悠久的历史.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十分繁荣,而且影响相当深远,那时的文学家,哲学家差不多都是散文家.到了唐宋,形成了专写散文之风,故有“唐宋散文”之称.“五四”时期,文学上来了一次革命,就是新文学运动,这是反帝反封建内容所决定的.这一时期鲁迅的散文从内容到形式,对前人的散文都是一个革命的突破.他的《野草》是优秀的散文诗集.回忆性散文《朝花夕拾》是当时散文发展的高峰.在和反动势力进行激烈的斗争中,鲁迅写了大量如匕首投枪的散文,把散文的战斗作用发挥到了空前的高度.建  相似文献   

20.
《左传》是先秦典籍中对梦境记述最多的一部作品,其中的梦境预言内容丰富,颇具特色,对国家存亡、战争成败、氏族兴衰和个人祸福都有预测.其神秘性与合理性相互交融的特征,是以巫风承继和理性发展为基础的,对后世以“梦”为主题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