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范式与理论关键词研究》是一部展示近四十年来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产生、发展总体概貌的著作,它将理论探索与文本研究相结合,梳理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发生发展的历史轨迹,厘清亚裔美国文学的若干批评范式和基本理论范畴,分析亚裔美国文学理论关键词在不同时期及不同批评范式中的呈现,堪称亚裔美国文学批评“理论简史”。该著作为亚裔美国人和亚裔美国文学正名,深度阐释亚裔美国文学理论关键词和多维度解读亚裔美国文学,一方面呈现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史图,另一方面为研究者提供亚裔美国文学研究理论关键词索引和文本批评范例,在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史具有承前启后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太原大学学报》2021,(1):81-88
作为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美国亚裔文学选集,《美国亚裔作家》以"源流之源"之势赋予了美国亚裔文学"真实"意义,展现了美国亚裔文学发展的立体化图景,开创了美国亚裔文学批评的史学先河,并以"教科书"模式践行了亚裔行动主义,推动了美国亚裔运动的发展,同时其独到深刻的"编""论"模式也对后来的美国亚裔文学批评产生了重要影响,彰显了其传承价值。具有多重价值的《美国亚裔作家》应当在美国亚裔文学批评史上"复归"到其"应有"位置,"弥补"美国亚裔文学批评史的"断裂点"。  相似文献   

3.
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主要是在反叛欧洲文学的基础上发展的。其主要内容为对美国传统文学批评进行研究,并提出不同观点,但研究中心主要为美国文学理念。由于亚裔美国文学批评在发展中坚信,亚裔美国人的族裔认同为美国民族认同的一部分,在发展文学批评思想中,应将亚裔美国批评思想予以认同并诠释,以此作为美国民族认同,并将美国传统文学批评理念进行完善以及诠释。基于此,主要对亚裔美国文学批评中的民族思想进行研究,以期使更多的人能够了解亚裔美国批评文化,以此提升其在国际文学中的地位,并为未来批评文学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4.
龚旻  高丽涛  王佩雪 《海外英语》2013,(23):262-264
为了对亚裔美国文学的主题变迁做一文本支撑研究,该文通过对《华女阿五》、《女勇士》、《谁是爱尔兰人?》和《快要窒息》的文本进行分析,梳理了亚裔美国文学发展的三个阶段:表现自我的自传和短篇小说阶段、在文化冲突中建构少数族裔的自我身份阶段和疏离中多元的主体性及少数族裔中的少数者的发声阶段,以期加深对亚裔美国文学主题研究的深度。  相似文献   

5.
亚裔美国文学具有浓烈的民族化色彩,是作家本人在跨民族适应过程中不同民族思想、文化碰撞的产物。对于亚裔美国文学研究而言,深入掌握各族裔作家作品民族化主题的历史变迁是十分必要的。以华裔、日裔和韩裔美国文学作品为例,探讨各族裔作家作品中民族化主题的演变,从而丰富文学研究的内容。  相似文献   

6.
以美国华裔女作家谭恩美的代表作《喜福会》为代表的亚裔文学一直是展现中西文化差异的窗口,然而长久以来对亚裔文学中表现的中西方文化差异研究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翻译界对此涉猎较少。以《喜福会》、程乃珊、严映薇中译本和田青中译本为例,从翻译角度探讨如何在译本中展现这种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7.
美国历史上的亚裔形象经历了从黄祸论到模范族裔这两个截然相反的阶段,二者共同之处在于都只是盎格鲁-撒克逊民族出于自身利益对亚洲民族的主观界定.黄祸论滥觞于美国自然主义文学之中,与当时流行的社会达尔文主义同出源;模范族裔神话离间了亚裔与其他族裔,束缚了亚裔的个性发展,认同族裔间的共享历史是瓦解这一虚假光环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亚裔美国文学奠基人之一赵健秀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呼吁人们必须区分"真实"和"虚假"的亚/华裔美国作家,而在现实生活中,亚/华裔美国文化身份的形成却离不开"表演性"。这种表演不是"冒名",而是"扮演",虽削弱但并不废止文化身份本身。它既是美国白人主流文化主宰下"东方主义"的必然产物,又是亚裔美国文化身份及主体性建构的必经之路。  相似文献   

9.
亚裔美国人长期以来被视为美国社会的局外人,其历史也被美国K-12历史课程标准所忽略。通过分析美国10个州K-12历史课程标准内容,发现这些州的亚裔历史课程标准在年级分布、事件数量、时间跨度和内容深度方面有着较大的差异,主要围绕着“亚裔移民”“反亚裔移民”“亚裔美国人的贡献”“亚裔美国人的民权活动”四个主题,描绘出亚裔美国人不同的历史形象。然而,这些州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亚裔美国人历史存在着断裂性,未能清晰、完整地呈现其历史;忽视亚裔美国人所作的社会贡献和反对种族歧视的民权活动,并倾向于将亚裔美国人描述为“被压迫者”和“外来者”;忽略亚裔美国人群体的多样性和复杂性。为完善历史课程标准中的亚裔美国人历史,促进历史课程标准内容的多元化,需要加强亚裔美国人组织的支持,推动公立学校的族裔研究,使教师形成批判性历史教学思维。  相似文献   

10.
美国亚裔正在崛起,已成为支撑美国发展的重要力量;华裔的崛起扮演了亚裔崛起的主要角色;美国社会对于亚裔的崛起持有惊、赞、哀三种态度;目前的美国对亚裔的种族歧视仍然存在;亚裔的崛起仍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1.
布劳瑟姆是美国亚裔文学的代表人物 ,他的作品《美国》真实地反映了生活在美国的菲律宾人的生活和奋斗历程 ,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分析评价他的作品 ,可以揭示他的作品对现代人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美国在心中>是菲律宾裔美国多产作家卡洛斯·布洛桑的代表作,也是亚裔美国文学中的经典作品.在这部自传中,传记事实与历史事实随处可见,极其丰富具体.它们与自传事实水乳交融,三位一体,构成了<美国在心中>里事实的三雏性.  相似文献   

13.
分化与和解——解读《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辰晖 《海外英语》2011,(10):287-288
寻找自我定义与在美国社会中的个体认同是描写第二代亚裔美国人的文学作品中的一个中心主题。谭恩美的《喜福会》传承了亚裔美国文学先驱们所开创的这一传统,尝试了将亚洲的文化遗产和美式的期望合为一体,小说描写了四段母女关系,他们所要要承受和跨越的,除了代沟,还有日渐式微的古老中国文化和势不可挡的当代美国文化之间的巨大鸿沟。《喜福会》不但表现了在中国人移民美国的历史中的个人悲剧,同时也表现了一种文化在经历变迁时的艰难。《喜福会》本质上并非是一部关于分化的小说,它所写的是女儿和母亲之间的和解,也是对亚裔美国人挣扎着实现中国背景和美国自我之间的妥协的纪实。  相似文献   

14.
亚裔美国人的身份认同是当代亚裔研究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种族或族裔背景是身份认同的基础。亚裔在美国一个半世纪的开拓历程中,他们的身份认同经历了以下几种变迁:暂居者(侨民)、族裔美国人、亚裔美国人和正在生成的一定程度的多数族或族裔美国人。而第一种身份认同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现实意义,体现了亚裔美国人对美国社会文化的接受和适应,也反映出美国多种族社会中复杂的族群认同现状。  相似文献   

15.
种族差异是美国社会最主要的社会矛盾之一,而亚裔则是其中处境特殊的少数族群.在过往的百多年间,亚裔群体经历了"被歧视"到"被神化"的经历,他们在高校招生中遭遇了系统的被"逆向歧视":许多美国高校以种族多元化为由对亚裔学生设置了限额,亚裔学生必须要比其他族群学生表现得更优秀才可能被录取.针对亚裔学生的歧视和限制在美国各地存...  相似文献   

16.
题为《亚裔的增长及其多元化》的报告在美国人口咨询局的《人口统计报告》刊出,报告传递了如下的信息——美国亚裔家庭最稳定;拥有学士学位的比率最高;亚裔平均家庭收入也高于其他族裔。不过,不同亚裔间的贫富差距也比较明显。这份由俄勒岗州波特兰  相似文献   

17.
华裔美国文学作为美国华裔和亚裔文学圈里最重要的课题之一,在美国文坛占有举足轻重的一席之地。华裔美国女作家在其中一枝独秀,其创作的女性文学作品一经发表,就在评论界一石激起千层浪,引起了广泛的评论和关注。本文将采用前沿的创伤理论,结合身份这一国内外华裔美国文学研究的热点问题,以华裔美国文学的代表人物谭恩美的作品《接骨师之女》为例,通过描写华裔美国女性在异乡栉风沐雨的生存状态和无法言说的内心伤痛,揭开在父权制和种族主义双重压迫下女性所经历的种种创伤,强调华裔美国女性摆脱创伤、重塑自我身份的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18.
在当今的中国评论界,美国华裔女性文学研究异军突起,成为美国文学研究中的一朵奇葩。美国华裔女性文学是美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内学者美国文学研究话语体系中的一个主流声音,还是中美多元文化相互影响和结合的产物。美国亚裔文学的学术性研究始于1982年,直至今天,美国华裔女性文学已成功的走出边缘地位,迎来了美好的春天。三十年以来,国内学者应用了多元和多维度的研究方法和研究角度对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进行了研究和解读,研究呈现出一片繁荣的景象。由此以汤亭亭和谭恩美为例,对国内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中的语言学研究、叙事学研究和文体学研究作一个总体回顾,并提出建议和展望。美国华裔女性文学作品的形式研究具有很大的空间,而且前景比较值得期待。  相似文献   

19.
美籍亚裔研究会2015年大会在美国旧金山举行。来自各学科的专家学者齐聚一堂,共同讨论新兴的苗族/美国苗族研究与美籍亚裔研究之间的关系。大会议题包括:亚裔研究能否为苗族/美国苗族研究提供借鉴?如果能,以何种方式?如果不能,原因是什么?苗族研究如何丰富、挑战亚裔研究?这两个领域之间、或与其他相关领域之间有何冲突?苗族/美国苗族研究的新转向如何?应如何与已有的亚裔研究在课程、能动性或资源分配上互动?  相似文献   

20.
1986年春天,亚裔美国人获得了威斯汀豪斯科学天才研究奖中的五项最高奖,这是美国中学生所获的最高荣誉科学奖学金。亚裔美国学生在学术能力测验中的数学分数一般可得到520分(总分800分),比白人学生高30分。虽然亚裔美国人只占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