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学习之友》2008,(10):39-39
奥运金牌第一,无疑给国人带来了无比的快乐、骄傲、自豪。同时,我们也欣喜地看到,对待金牌日趋成熟、理性的中国人并没有因此狂妄、自大,而是更多地陷入思考。“金牌第一并不等于体育强国”已成为主流思潮。  相似文献   

2.
浅谈我国从体育大国到体育强国的嬗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是通过对中国、美国、俄罗斯三国近三届奥运会上获得的奖牌数进行了研究。提出我国不能成为体育强国的论点。并对如何完成我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嬗变做了论述,并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奥运是在我们天天望着金牌榜顶端的五星红旗的目光中落下帷幕的.直到火炬熄灭前的那一刻.那面旗帜还时不时的在脑海中隐现.不错,51块金牌,这已成了足以让每一个国人自豪的理由.它是一个久未实现的梦,数辈国民一生之企盼.现在,它已由目标,变成了现实.媒体不禁感叹:"中国,已然崛起于体育事业".……  相似文献   

4.
我认为,现在因为成功举办了29届奥运会,中国又夺得金牌第一,因而就说是“体育大国”了,有些急了。离开我们心目中“体育大国”——落实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方针,还有很远的距离,还有不少欠缺,还有许多工作要做,“任重道远”啊!  相似文献   

5.
199金,历史新高,亚运会中国军团完美收官,再一次捍卫了亚洲体育霸主的地位。但金牌大丰收也再一次的引发了国人的思考:体育大国能否就一定是体育强国?一个体育运动项目的勃兴,一块大赛金牌的取得,动辄靠的是"举国体制"、"金牌战略",如此精英式的培养方式固然会使中国选手在某些  相似文献   

6.
从古到今,龙都是作为中国形象的一个代表性标志而为中外普遍认同,中国人也往往以自己是“龙的传人”而平添几分自豪感。然而,“龙”的英文“Dragon”,在西方世界被认为是一种充满霸气和攻击性的庞然大物。最近,有专家认为“龙”的形象容易让一些对中国历史和文化了解不多的外国人产生误解,因而不利于中国形象在国际上的推广,甚至还会招致一些人别有用心的歪曲。由此,专家建议有关部门重新塑造我国的形象标志,这就是说中国形象标志可能不再是龙。消息一出,马上引来社会各界的热烈讨论。人们心中的图腾可能要改了,你能接受吗?我来到广州某高校一所附属中学,听到一些同学和家长就此发表的意见。  相似文献   

7.
赵锋  谷苗 《上海教育》2014,(21):24-25
《上海教育》:这几年,学校体育工作的变化很大,时此,您有什么切身的感受?王从春:感受是很明显的。记得我刚到市教委体卫艺科处时,曾一度为学校体育工作发愁。大大小小的比赛填满了日程表,有限的人力和资源基本上都围着各项比赛转。不夸张地说,我们的状态就像“救火队员”。为了改变工作繁杂却难见成效的状态,我们从2009年起对学校体育工作进行了重新梳理和分析。经过梳理,我们最终确定了学校体育工作的核心目标,就是学生健康和创新人才及综合素养的培养。  相似文献   

8.
1995年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体育法》,就是按社会体育、学校体育、竞技体育的条块进行论说的。任何一个现代社会,在量值对比上,  相似文献   

9.
先来讲个故事吧:从前,有个非常富有、非常聪明的人,他手持一款新型电脑走上了一个大型展台:这是一款平板的、没有键盘的电脑。随后,这个富有而聪明的人试图让台下的记者们相信,在5年之内,这款平板的无键盘电脑将成为全国最流行的电脑。一些记者甚至相信了这一点。  相似文献   

10.
邹芙蓉 《考试周刊》2010,(27):132-133
《学校体育工作条例》要求,中小学校要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如何为学生提供充足的运动场地,保证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与锻炼,让学生在轻松活泼、形式多样的活动中锻炼身体,从而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一直是我们反复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快乐体育作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其内涵是以《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和《体育教学大纲》为依据,以促进学生身体、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为目标,始终将学生身心健康贯穿于体育教学的全过程,关注学生的运动兴趣,注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身潜能,提高体育学习能力。同时,选取学生乐于参与的体育项目作为教学内容,并且适时地改变教学方法,从而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导学生能够主动、愉快地学习、思考,成为学习的主人。快乐体育的推行是教育改革与社会进步的必然产物,学生通过体育锻炼能消除紧张学习所带来的身心疲惫,更能从参与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和成就感,同时,对他们以后的人生态度及价值观都产生深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何为 《四川教育》2020,(12):40-40
自去年12月以来,我国发生了重大的疫情灾害。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举国上下团结一心,众志成城抗击疫情。这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给每个人敲响了“强化锻炼,提高免疫力的”警钟,也给学校带来了冷静思考和应变演习的机会:优化日常体育教学工作,带领学生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强化身体素质,守护学生的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3.
陈前进 《考试周刊》2011,(22):141-141
体育游戏富有情感,容易使人产生兴趣。青少年经常参加体育游戏,可以发展跑、跳、投等基本活动的能力,全面提高身体素质,同时也可以利用体育游戏更好地学习体育教学内容和完成体育教学内容。我国新《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推出后,如何选择一个合适的游戏内容并合理运用,对体育教师来说值得研究。  相似文献   

14.
正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毛泽东同志早在1917年写的《体育之研究》中就讲了德、智、体三者的关系,他说:"儿童及年入小学,小学之时宜专注于身体之发育,而知识之增进,道德之养成次之,中学及中学以上宜三育并重"。 学校体育教学工作的中心,就是体育课的教学。体育课是树立科学的健康观,掌握科学锻炼身体的方法,增强身体素质,促进身心协调发展的一门基础课怎样上好体育课,提高教学质量,增强教学效果是我每一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下面谈几点粗浅我的认识。一、培养学生对体育学习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陈嘉映  田春雨 《大学生》2016,(Z1):112-113
陈嘉映,有人说他是"中国最可能接近哲学家称呼的人"。先后任教于北京大学哲学系、华东师范大学哲学系,现为首都师范大学哲学系特聘教授。其学术贯通欧陆现象学与英美分析哲学,著有《海德格尔哲学概论》《语言哲学》《价值的理由》等;翻译了二十世纪西方重要的两部哲学经典著作: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和维特根斯坦的《哲学研究》。近日,陈嘉映出版了《何为良好生活》,这不是一部晦涩难懂的哲学理论专著,而是一部有关"我该怎样生活"的通俗哲学读本。陈嘉映从伦理学的角度对"我该怎样生活"这一问题展开探究。他认为,所谓良好生活,首要维度是有所作为,所有的德性都是在作为中体现出来的。其中,德性也需要不断学习,以求自我与有德融合,最终实现自身。  相似文献   

16.
罗小娟 《考试周刊》2016,(11):115-116
<正>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相应的提高,但是小学生的身体素质却在某些方面呈下降的状态——肥胖、视力低下及心肺功能差等问题最严重,而缺乏体育锻炼是造成这些状况的重要原因。每一个孩子的健康成长,是挑在每一位处在一线教育工作者肩上的重担。然而,我们在推进学校体育发展、树立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的过程中会遇到很多实际的困难。例如:场地小、班级人数多、体育课相互之间干扰大等,导致体育课活动难以有效地开展。如何保证小学生每  相似文献   

17.
丁立奇 《考试周刊》2011,(74):148-149
1.前言 毛泽东同志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指出:“欲图体育之有效.非动其主观.促其对于体育之自觉不可。”这说明只有对体育树立自觉积极的态度,才能收到预期的效果。在体育教学中.要提高教学质量和健身成效,帮助学生养成参与体育锻炼的习惯.就要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转变学生消极帮助的体育态度,在体育教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新闻报》是近代中国数一数二的历史悠久、影响力巨大的报纸,保存了丰富的资料,很有研究价值。利用《新闻报》去探究中国近代体育是一种尝试,通过它的视角看中国近代体育,来评论和分析近代体育的发展和影响,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体育皇后>(1934)、<女篮五号>(1957)和<沙鸥>(1981)是中国体育电影史上不多的以女性为主要表现对象的三部故事片.本文以此三部有代表性的电影为例,分别从多重观看、身体规训和女性气质的角度探讨在三个不同历史阶段中,中国体育电影女性符号的表征关系和形态变化.  相似文献   

20.
增强身体素质,培养体育意识是体育教学的根本目标。体育教学除了体现在技术上指导学生完成一系列的动作要领外,还应让学生在运动中感受到健康的重要性,健康的体魄是在未来用于服务社会、回报社会的根本。培养学生终身的体育意识是体育教育的发展趋势。学校在体育教学中要深入贯彻学生终身体育这一理念。体育教育是一个有目的、有计划的体育教育过程,学生学习与掌握系统的体育科学知识技能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原理与方法,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体质;另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和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