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历史悠久的政治哲学已发展成为当下的"第一哲学",然而对其所思对象的论争还在持续不断。通过对其逻辑的分析与历史的考察可知:政治哲学之思是对政治的理性之思、善治价值之思以及对政治哲学思想之再思。归根结底,政治哲学对政治的理性追寻,是一种对政治形而上的求索与创新,是为了人的自由和解放。  相似文献   

2.
指导教学的是什么?这是个尚未言及的问题。人们往往认为指导教学的是教学论,而教学论的唯一哲学基础又是认识论的,这种流俗的观点有着浓厚的唯理性色彩。指导教学的是思,思的性质是“揭示”,按事物以其所是和如何是的方式去揭示事物。生活世界既是一个存在着规律的世界,又是一个富有诗意的世界,只有涵盖了理性和诗性这两种迥然不同的揭示方式之思,才能与生活世界相对应。只有把捉住这思,关于“指导教学的是什么”的问题,才算真正言及了。  相似文献   

3.
人们对技术的哲思经历了“无思之思”、“有思之思”和“反思之思”三个阶段。“无思之思”是哲学史中对技术的不显眼的、零散的思考;“有思之思”是自技术哲学诞生以后,逐渐形成的对技术所作的较为全面、系统的思考;“反思之思”是对于技术哲学自身发展的一种批判性反思,昭示了当代技术哲学发展的新趋向。  相似文献   

4.
伴随现象教育学、教育人类学、批判教育学等思潮的兴起,教师教育的哲学之思为教师成长提供了全新的理论视野和思维场域。教师进行哲学之思,成为有"思"的教育者,是教师理论建构和实践运思的逻辑起点,更是教师哲学价值思辨和哲学素养的必然诉求。文章从教师哲学理论之省思、哲学价值之辨思、哲学实践之运思、哲学素养之探思四个维度进行分析,阐释了教师哲学是教师对其职业进行探索与反省所凝练出来的一种爱与奉献、批判与传承的精神存在,最终关注个体与自然、社会及其自身的和谐与发展。  相似文献   

5.
自19世纪以来,众多思想家反对西方传统的形而上学,要求回到希腊时代,海德格尔也不例外。海德格尔尤其关注希腊哲学中的诗性之思,海德格尔的存在论思想就是受到希腊时代巴门尼德、赫拉克利特、苏格拉底三人一定程度上的诗性之思的影响。他将三人的思想融合统一,从而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存在论思想。  相似文献   

6.
为人所独具的形上之思既解蔽了人,又遮蔽了人.形上之思启蒙了人的心智,高扬了人的理性,使人类创造并拥有现代文明,从而丰富了人的世界.但形上之思的知性范式的膨胀,使人又沦落为"在者",自缚于现代性中,丧失自我,造成现代危机.终结形上之思的知性范式,既是形上之思之本质的复归,又是时人的现代危机的拯救.  相似文献   

7.
李商隐的华年之思虽说无端,但在其诗中仍可见某些端倪.通过分析李商隐华年之思的无端及其独特表现方式,以期揭示李商隐诗歌的独特韵味,探究华年之思对其个体生命的独特内涵.  相似文献   

8.
教师是影响教育事业发展极其重要的因素,教育发展需要什么类型的教师,关系教师教育改革与发展,必须给予理性审视与批判性反思。受工具理性主义的影响,我们在探讨教师专业成长时,往往将关注重点放在教师教学技能和专业素养上,而忽略教师的哲学运思。为促进教师自主成长,并进入哲学运思之境,要求教师成为"意识唤醒""价值之思""文化生成"的教育者。  相似文献   

9.
为人所独具的形上之思既解蔽了人,又遮蔽了人。形上之思启蒙了人的心智,高扬了人的理性,使人类创造并拥有现代文明,从而丰富了人的世界。但形上之思的知性范式的膨胀,使人又沦落为“在者”,自缚于现代性中,丧失自我,造成现代危机。终结形上之思的知性范式,既是形上之思之本质的复归,又是对人的现代危机的拯救。  相似文献   

10.
哲学是为思想而存在的,思想根本上是一种创造性活动,但哲学现在已越来越变成文本阐释和习惯性理解而不思想了。作为思想,哲学区别于科学的知识追求,它是对观念的反思与重构,根本上是对人类自身生活及其生活世界的创意构思。传统哲学在今天已变得无用了,这就要求哲学必须从“天事”之思转向“人事”之思,才能重建哲学的现实生活功能,为人们的生活实践提供必要的思想依据。哲学作为观念之思本身是无观念前提的,只有不受观念的支配才能对观念本身进行思考;观念之思又是实践之思,哲学应在实践的根本性、普遍性层面上开展其思考。  相似文献   

11.
六朝论体文,是其时理性精神的产物,但在理性中又涵泳着诗性。其"理"以审美化的方式存在,是思、情与诗的结合。理感为六朝论体文运思之起点;理趣为其审美特征,具有意趣之美,兴味之美,气势之美;理致为其审美表现。六朝论体文中的"理"是超越于理性而又融合了情韵的审美形态,是一种审美化存在。  相似文献   

12.
王国维的"形上之思"源自其"忧生情怀",对个体生命和现实人生的深广忧患,促使他去思考人生苦痛之因和解脱途径:人生之苦痛源于"生活之欲",人生苦痛之解脱则在于艺术--审美.其理论资源为叔本华的"生命意志本体论"和康德的"美的分析"."形上之思"作为王国维"忧生"诗学建构的中介而享有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晏殊属思深意远的"心境型"作家,故其词无论咏物、感怀或闺思,无不体现深沉澄明的"思致"。其思致形态又可分为"无心"、"有意"两类。"无心"者在直觉中隐含思致,它或描摹以烘染意蕴;或写意以潜伏哲思,甚至不着一字,尽得风流。"有意"者在直觉中显露思致,它或兴寄而言情志,或点染衬托以表意旨,虽可实指却意在象外,迷离蕴藉。"无心"、"有意"两种形态虽各有别,但在深层心理上都是作者理性观照的产物,是晏殊对人情世态、历史人生洞悟穿透的诗性智慧结晶。  相似文献   

14.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技术对社会的推动作用更加深刻,而它的科技负载所带来的有害作用,已成为人们必须要深入思考的内容。海德格尔的技术观独特而丰富,首开了技术现象学研究之先河,对20世纪的技术哲学和人学研究均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因此,从理论上细致梳理海德格尔技术思想从技术之思到存在之思再到诗意之思的思维路径,对处理我们现在面对的诸多全球性问题,具有多方面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光影是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的一种自然现象,而白墙落影是其独特的表现之一,它是大自然以墙为"纸"、以光为"笔"创造出的一幅水墨画。如今光影越来越广泛地运用于建筑等艺术设计领域,但为何光影能够给人们以审美的视觉享受?其美学内涵到底为何?本文试图从光与影的释义、光影的功能性及艺术表现出发,以"白墙落影"这种具体的光影现象为例,分析其对立统一之美、虚实境界之美、空灵之美、写意传神之美等几方面的审美内涵,以此指出光影并非只是一种光学现象,它更重要的是通过人的视觉欣赏而形成一个虚实相生、富有生命律动感的、形而上的诗性空间。人类自身正是通过这种理性的观察和感性的想象的相互交织,而与外在世界相互交融和谐,以此获得精神上的超越。  相似文献   

16.
邱秀丽 《考试周刊》2014,(56):137-137
艺术性的结课,可以使整堂课的教学内容精炼、清晰、系统化,而且可以开发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带给学生情感的体验和美的享受,实现"三维"目标。本文对思品课教学的结课艺术进行了探索,希望与思品教师共同分享。  相似文献   

17.
王国维意境说在意境流变史上有其特殊的意义。首先,王国维将关注个体生命价值的哲学忧生之思注入意境说,蕴含深刻的现代美学内涵。其次,王国维以词话形式兼容西学,造成了王国维意境说术语内涵不明确和研究的多样性。王国维意境说为我们提供了重新认识"意境说"的参照。  相似文献   

18.
笛卡尔的"我思故我在",在怀疑之思中建立了科学之路,用具有怀疑精神和逻辑精神的理性主义方法追寻自由和人生的归宿,导入现实制度和信仰层面的建构。庄周梦蝶用感性的方式对生命之真进行了深刻反省,超度生死,将人的自由导引到道德修为、天人合一的精神畅游境界。庄周之"梦"与笛卡尔之"思"的桥建会通,将中西哲学的感性与理性的血脉交织贯通起来,成为人类认识之树上的丰硕之果,提供了一种更为广阔的视域和慧思的境界。  相似文献   

19.
以历史意识与美学观点融合的整体之思,叶维廉将中国现代文学置于本土和人类文化面临的双重困境中来透析,通过对现代汉语诗性价值的省思,开拓新的文化路径,既诠释了现代中国诗学语言内在的复杂策略,又为人类文明寻找解困之途。  相似文献   

20.
"九思"最初由孔子提出,在《论语·季氏篇第十六》中记载着"君子有九思",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难,见得思义。"因此,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九思"的教育实践,从学习层面、生活层面和社会层面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领悟其中所包含的深刻内涵,学会生活,进而认识世界,最后成为一个善思、善学、善问的人。除此之外,"九思"对当代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可以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使课堂教学走向互动式的对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