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敦煌莫高窟是人类艺术史上的奇迹。通过考察 ,领略到了莫高窟艺术的辉煌及其绚丽的画面效果。本文着重研究分析了唐代莫高窟壁画的艺术特点 ,表现技法和制做特点。  相似文献   

2.
盐害是莫高窟壁画病害的一种主要形式。疱疹盐害壁画,莫高窟多个洞窟均有分布。调查表明,莫高窟492个有壁画的洞窟中,有38个洞窟存在面积不等的疱疹病害,总面积约126平方米。有76%的疱疹病害洞窟处于底层洞窟。疱疹类型多样,经调查研究,按照疱疹的外貌、大小、分布特点等,对疱疹类型进行了分类、命名。绝大部分的疱疹分布呈规律性,表明疱疹病害的形成与水的侵蚀、流向有密切关系。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掌握了莫高窟壁画疱疹病害的分布面积、分布特点,对进行莫高窟壁画盐害机理及盐分活动规律研究,以及采取对盐害壁画的保护措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壁画作为人类古老的艺术表现形式,积聚人类历史文化、文明的发展意蕴,是古人艺术的沉淀。敦煌艺术辉煌灿烂,壁画具有非凡的“若动若静”的美感,是中国绘画艺术史不可多得的瑰宝。壁画汲取了东西方文化的精髓,融古汇今、海纳百川,具有独特的艺术性,是我国乃至世界的瑰宝。敦煌莫高窟壁画的发展及敦煌莫高窟壁画创作形式具有极强的美学风格,对后人艺术研究产生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中学文科》2000,(10):48-48
到敦煌莫高窟参观的人们,会发现一些洞窟的壁画留下了人为剥损的痕迹,使原先绘在窟墙表层的精美艺术永远消失了。这是谁干的事情?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调查福格博物馆的专家关于华尔纳从敦煌带走的一些壁画样品的研究成果,进而比较了中国学者所发明的莫高窟壁画修复技术和福格博物馆专家所建议的莫高窟壁画切取和修复技术.  相似文献   

6.
莫高窟第九十四窟因受自然环境等因素的影响 ,壁画病害十分严重 ,主要有起甲、酥碱、空鼓等。针对各种病害壁画产生的原因 ,筛选出适合该病害修复用的粘结材料是关健。借鉴前人的经验 ,我们选择了传统的材料聚醋酸乙烯 (CH2 =CH -CH2 COOH)n ,作为此次壁画修复的粘结剂。在具体修复工作中 ,我们使用了 2 . 5 % (W/V)聚醋酸乙烯水溶液用注射的方式对起甲壁画进行修复 ;对酥碱壁画先用 1. 5 %的聚醋酸乙烯溶液渗透 ,然后用 3%的聚醋酸乙烯乳液进行加固 ;对空鼓壁画则采用拉铆加固和灌浆的方法进行加固。结果表明 :该粘结剂对起甲壁画的修复是可行的 ,但对酥碱壁画的修复仍达不到理想的效果。第九十四窟经过修复加固后 ,基本上恢复了原来的艺术面貌 ,现已对公众开放。  相似文献   

7.
本文采用能谱、X射线衍射等分析方法对莫高窟第351窟的壁画疱疹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疱疹病害的物质组成为NaCl.壁画地仗中可溶盐的分析表明,可溶盐的分布状况与疱疹病害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各种离子在壁画地仗中的分布有其各自的特征,水分将大量的可溶盐带入壁画地仗,水分蒸发后NaCl结晶形成了疱疹病害.  相似文献   

8.
烟熏病害是敦煌壁画的典型病害之一,具有颜色破坏大、修复难度高、相关研究少等难点,实体修复对烟熏病害尚没有有效的复原手段.针对敦煌壁画所面临的烟熏病害,以莫高窟第156窟北壁烟熏壁画作为典型研究对象,从数字化复原和物理化学分析的角度出发,利用两次烟熏模拟实验,探究了颜料在烟熏条件下产生的变化规律,收集了颜色在烟熏过程中变化的数据集,提出了基于机器学习的烟熏壁画数字化复原方法.本研究创新性地采用了基于模拟实验的数字化色彩复原研究方法,取得了珍贵的烟熏壁画数据样本,相关数字化研究成果可以应用在烟熏类壁画的数字化色彩复原中,将烟熏前的颜色展现给社会大众.  相似文献   

9.
壁画现状调查是壁画修复前不可缺少的一项工作,它用图像的形式表现壁画病害的类型、分布范围、面积等,不仅为科学而有效的修复壁画提供了指导,而且可以在修复过程中和以后的长期监测中使用.本文通过对几种壁画现状调查方法的介绍和对比,论述它们的优缺点,提出了对目前现状调查方法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0.
佛教自西汉末东汉初传入中国,佛教艺术为了传播佛教思想文化而随着佛教思想渐趋中国化演变成具有本土性、民族性的艺术。敦煌壁画是敦煌艺术主要组成部分,在题材内容、人物造型与结构布局、线描勾勒与赋彩设色等方面都较好体现了中国化佛教艺术民族化、本土化进程。  相似文献   

11.
莫高窟传统地仗修补材料为PVAc(聚醋酸乙烯乳液)、澄板土(莫高窟大泉河沉积土)和棉、麻等的混合物,现用MC(甲基纤维素)、CF(碳素纤维)与土(澄板土及硅藻土)混合作为壁画地仗修补或灌浆材料,后者干燥后重量较轻,强度及附着力方面均优于前者,是比较合适的地仗修补材料.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敦煌壁画中的建筑为例,结合中国唐代古典建筑特点,提出了一种从二维壁画图像到三维信息模型的数字化技术方法。首先对壁画全景与建筑特征进行分析与解读,通过建筑信息模型构建技术,依照古建筑建造规律和模数尺寸关系,经原境信息解读、构建方案设计、三维构建实践,将壁画二维建筑信息转换为三维建筑信息,实现壁画中建筑的数字化呈现。本方法为历史绘画作品中古典建筑的三维构建与呈现提供了思路与实践途径。  相似文献   

13.
由于年代久远、保存环境简陋、材质脆弱,再加上洪水、沙尘等自然灾害和人为的破坏,现存古代壁画产生了不同程度不同种类的病害。要对这些壁画进行预防性保护或对病害进行修复,需要根据病害的类型采取不同的措施。其中一项重要的过程是在所获取的图像上对病害的类型、程度和区域进行精准的标识,为修复或监测分析工作奠定基础。敦煌莫高窟等遗址保存壁画的规模巨大,而目前壁画病害的标识一般使用通用工具如Auto CAD等,这类工具存在着专业针对性差,学习周期长,操作繁琐等问题,很难满足病害标识工作的需要。通过对古代壁画病害标识工作的调研,本文设计了一种专业针对性强,学习周期短,操作简捷,功能全面的古代壁画病害标识系统。通过在敦煌莫高窟的实际应用,证明本系统可以减轻病害标识工作的繁重程度,极大地提高病害标识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14.
敦煌莫高窟第85窟的壁画病害主要是空鼓、酥碱和起甲等,保护修复人员针对第85窟不同的病害类型,应用现代修复理念研究出了适宜的修复材料和修复工艺,对该洞窟的保护修复,解除了壁画进一步劣化的危机,使壁画处于安全稳定的状态.  相似文献   

15.
莫高窟第98窟壁画存在严重的酥碱病害,脱去壁画地仗中的易溶盐可防止酥碱病害的再次发生.本研究通过室内研究,筛选出了适宜的壁画修复材料,通过现场试验筛选出修复加固和脱盐处理一次完成的新工艺,并对酥碱壁画脱盐后的效果进行了科学评价.  相似文献   

16.
本通过莫高窟壁画中的几幅本生故事画,探讨了佛教美术所宣传的思想与中国当时不安的特定历史环境之间的关系,揭示了佛教美术兴起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敦煌壁画保存了大量种类较多的坐具形象资料 。唐五代至宋时期的坐具有传统的多足门台座式榻、四足矮榻、枰以及由枰或四足矮榻演 变而来、被一些学者称为“长凳”的坐具,还有墩、席、地毯、杌、束腰凳、垫、绳床、椅 子等。其中,多足门台座式榻、四足矮榻、凳、墩、席、地毯等出现在饮食图上。与以前 相比,一些传统坐具无论其功能和造型均有分化,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有发展和创新。坐 具的变化和这一时期人们的饮食坐姿以及饮食制相适应。  相似文献   

18.
19.
壁画空鼓是莫高窟第85窟的主要病害之一,针对空鼓壁画的具体特征,选择多种充填材料,以不同配比配制的81种灌浆材料,经过性能测试及现场模拟试验,最终筛选出了以澄板土(一种当地河床沉积黏土)为主、掺加适量浮石和玻璃微珠作为充填剂,水中加适量蛋清为主剂配制的灌浆材料.这种浆液具有容重小、流动性好、结石体透气性好、收缩率小、黏结强度适中并且可调等特点.现场试验表明,这种材料是莫高窟第85窟空鼓壁画灌浆加固的理想材料.  相似文献   

20.
敦煌莫高窟第465窟壁画是藏区以外现存最早、 最完整的藏传风格寺庙壁画,在藏传佛教绘画史上具有重要的断代意义。该窟壁画中的个 别双身图像不见于传统的藏传佛教造像体系,对壁画双身像身份的确定,有助于对整个壁画 表现的宗教义理、教派传承,乃至于艺术风格和创作年代的判定。作者根据谢稚柳先生《敦 煌艺术叙录》的藏文记音和藏传佛教造像学描述,对壁画中的双身图像进行了初步的辨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