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抗战时期党在陕甘宁边区实施的社会教育运动究其本质而言不仅是一场政治社会化运动,更是一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运动。用大众化的视野来审读这场运动,可以发现,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实施社会教育是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必然要求。与此同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也适应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要求,其结果是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2.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社会教育运动是党在根据地实施的一项社会政策,究其本质是一场政治社会化运动。这一运动一方面在政治社会化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另一方面也是实现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社会化的基本途径,同时在社会化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一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3.
中央苏区时期的教育形式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学校教育,另一个是社会教育。而社会教育又大致可分两种:一是军队里面的社会教育,另一个是面对普通群众的社会教育。无论是哪一种形式的社会教育,在中央苏区时期,都体现了十分明显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色彩。而它的经验仍然值得我们今天学习与借鉴。  相似文献   

4.
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根据文化教育十分落后的实际,采取完善的管理机制和弹性的学习制度,在边区掀起了社会教育的热潮,其所展现出的很多行之有效的经验对于当今构建农村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5.
延安时期社会教育运动是我党局部执政时实施的一项重要社会政策。社会教育运动中,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理论成果经受了考验并武装了边区民众,通过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体化、对象化、层次化转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社会实现,其经验对推进当下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无疑具有现实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6.
新兴媒体的快速发展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提供了新平台与新途径,同时也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工作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应对挑战,党的理论工作者必须在坚持已有的成功经验基础上,不断创新思路,积极探索利用网络空间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和方法,做到"软件"建设与"硬件"建设相结合、"疏"与"堵"相结合,真正将马克思主义原理化为大众可接受的理论形式、化为大众的现实需要。  相似文献   

7.
从存在论角度看,大众与生活世界是相通的,所以,大众化即生活化,回归生活世界就是某种程度上的大众化.实践是生活过程的一部分,或者说是生活过程的一种表现形式.于是,实践、现实生活、大众成为三位一体的东西.这样一来,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就有了一种全新的理解.  相似文献   

8.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政府实施了旨在启迪民智、动员民众抗战和扫除文盲的社会教育政策,取得了显著成效。拟从教育政策的价值视域对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政策作一回溯性考察,分析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政策的价值选择及有效性。  相似文献   

9.
张王勇 《成人教育》2013,(3):107-109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有力配合了边区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推动了边区社会的根本变迁。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为当前我国加强农村成人教育、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在当前新农村建设中,加强农村基层干部教育,能够提高基层干部的执政能力和管理农村事务的水平,采用多种成人教育形式能够提高农民的自主创业能力,广泛深入地农村成人教育能够增强农民的民主意识和法制观念,引导农民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  相似文献   

10.
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是一种富有特色且成效卓著的教育形式.在抗战八年中,广泛深入的社会教育紧密地配合着边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建设,促进了边区社会的新陈代谢,营造了一个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为抗战胜利和边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社会基础.探究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社会教育与社会和谐发展,对于今天我国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着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抗战时期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进一步的传播。为适应革命的需要,争取更多的人民群众参与抗日斗争,中国共产党人通过报纸、杂志、文学刊物等传播渠道,逐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宣传。创刊于这一时期的《新华日报》是中国共产党在国统区公开发行的唯一合法党报,它运用各种灵活的斗争策略与国民党的新闻检查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推进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进程,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主要载体。《新华日报》在宣传内容、宣传方式、宣传策略等方面坚持走群众路线,为马克思主义在国统区的宣传普及发挥了重要作用,成为了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史上的一面旗帜和光辉典范。  相似文献   

12.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一个向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过程,具备传播学研究的基本要素与结构。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历史上,注重发挥群体领袖的作用;注重把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传统文化和群众日常生活结合起来,实现表述内容的通俗化和多样化;发挥论战与讨论对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促进作用。在当前新的形势下,需要借鉴传播学的理论,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传播媒体的现代化;提高普通民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中的参与度;积极探索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效果评价理论。  相似文献   

13.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过程中,语言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深入人民群众的媒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以马克思主义哲学大众化语言体系的意义为核心,从语言哲学的角度来厘清大众化语言体系的意义与指称关系,以及意义与现实世界和各层面语境的关系,有助于把握和解决大众化语言体系转换的现实问题,并促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高层次、高水平、科学地发展。  相似文献   

14.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以大众拥有马克思主义话语权为前提的。这种话语权的价值构成突出表现在维护和实现大众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进程中的主体地位,通过促进话语大众化、理论大众化、实践大众化、创新大众化,由此从推进理论创新、转换话语方式、优化传播形态、重视实践示范、强化机制保障等路径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中国梦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密不可分的。中国梦是大众化了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理想信仰;当代中国梦的时代特征是当代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依据保证;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实现中国梦的路径选择;中国梦和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领导者都是中国共产党、主体力量都是广大群众,加强改善党的领导与深化宣传教育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16.
抗战时期陕甘宁边区的卫生防疫举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抗日战争时期,由于深刻复杂的历史原因,陕甘宁边区疫病横行,人畜死亡率很高。这对于陕甘宁边区最大限度地集中人力、物力,发展生产,坚持抗战,争取抗战的最后胜利十分不利。面对这一严峻现实,边区政府通过多种渠道,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采取了多种措施,收到了明显的效果。这些措施值得今天的人们认真地学习。  相似文献   

17.
韦滢  陆浩 《考试周刊》2015,(32):139-140
借助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发展、校园文化建设实践的需要,又是青年学生成长及精神皈依的需要。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既可以借助于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又可以通过发挥网络宣传主控权优势、加强学生社团组织、丰富校园文化活动等路径形成阵地,以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建设。  相似文献   

18.
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有力保障。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中,深化"三个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构尤为关键。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置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视域审视,探索以解放思想、科学发展、体制创新和党的领导为原则,规划以文化作品、传播者、受众、场所、榜样、形式和国际话语"七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构。  相似文献   

19.
李建勇 《天中学刊》2009,24(6):18-20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应有之义,也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具有的一种理论品格.实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应防止把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变成马克思主义庸俗化,应把严肃的科学理论研究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0.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来自国外的各种思想涌入中国,这极易造成大学生的信仰危机.因此,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至关重要,而在高校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是最为有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