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现代乡土文学可分为写实类和抒情类两种基本形态,写实类乡土小说与抒情类乡土小说存在显在的分野,汪曾祺属于后者。他往往于乡土社会的边缘处入手展现乡土的特征,而描写正在消逝的传统职业是汪曾祺清新、灵动的创作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一篇文章的灵魂.掌握恰当的抒情方式是写好真情文章的前提。抒情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接抒情就是直抒胸臆.也即作者在文章中直接表露倾吐感情。间接抒情是“依附于事、景、物、理,借助叙述、描写、议论的表达方式抒发感情的表述法”。由此可见.间接抒情可分为寓情于叙事、寓情于写景、寓情于议理三种抒情方式。  相似文献   

3.
唐代小说不同于唐前古小说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其浓郁的抒情特性,这一抒情特性的形成离不开唐代诗歌的影响。一方面,小说作家像诗人一样强调“情”,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情”事如爱情、文人情怀等,使小说成为了唐人情感的又一载体。他们以“诗”为小说的抒情手段,以“情”为小说的结构方式,以悲剧为小说之结局。另一方面,唐代小说家又有着抒情意识的自觉,他们怀抱着对真、善、美的热烈憧憬和追求,爱憎分明、正义盈胸,在小说中大胆地表达他们的价值取向和情感判断。这一切都使“情”在小说中勃发着生机,使唐人小说获得了动摇人心的艺术魅力和美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边城》是沈从文的代表作之一。它淡化情节,细腻地描摹自然和人的内心世界,注重环境和氛围刻画。将中国传统的抒情笔法和现代白话小说相结合,创造了新的小说形式和表现内容,并作为乡土抒情小说流派经典文本在中国文坛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抒情”是《边城》最大的艺术特色,也是其魅力之所在。它和叙事方式相结合。通过情感体验内容的确认、情感物化的审美过程,产生了独特的情感张力效应。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书画家讲究移情入画,在中国画创作中,情感贯穿着创作过程的始终。借物抒情是中国画固有之传统,书画是人们抒情言志的手段之一。因此,中国的书画家在创作形象时,不管对象是山水、人物还是花鸟,他们都要把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和情感融进形象。  相似文献   

6.
抒情是我国古典文学的传统和特色,抒情需要借助一定的方式,以实现情感的对象化、物质化.随着文学形态由四言诗、骚体到赋体的变化,结构诗文的抒情方式自然也会有所不同.在这一抒情方式发展演变的过程中,纪行赋抒情方式的多样性及其创造性值得注意.本文主要以<北征赋>为例,从情以景观、情以事观、情以理观三个方面考察之.  相似文献   

7.
小说诗化,是现当代小说一个重要特色。诗化小说的抒情艺术,主要表现在对生活素材处理的以小及大、侧面切入,着意于对“美”和“情”的发掘上;对人物刻划,着力于人情美;常常通过景物描写和氛围的创造着意构造诗的意境;结构散文化;语言既诗意盎然又朴素自然。  相似文献   

8.
鲁迅的小说创作借鉴了中国传统抒情文学的艺术经验,以诗歌笔法为小说技巧,赋予了小说一种诗意的美,将古典诗歌中的写景经验融入到现代小说的创作中。鲁迅小说中对景物的描写大多以平常之景为对象,运用平淡质朴的语言,将景物描写与小说的情感表达紧密结合,对营造小说的情感氛围、烘托人物性格、寄托作者情感以及加深小说的主题意蕴等方面产生了重要作用。鲁迅小说中的景物描写,事实上正是达到了情景交融与文外之旨的意境之美。  相似文献   

9.
宋代乡愁诗以怀乡思亲为主,植根于农耕社会的乡土情结,表现出对父母的依恋和对乡土家园认同的情感指向,秉承了"哀而不伤"的现实主义抒情传统,传承了融朴素的思乡之情和深沉的爱国之情为一体的诗骚传统,体现了个人情感与时代特色相结合的文化意蕴,丰富了登高望乡、黄昏怀人和佳节思亲、梦里还乡的抒情模式,从而形成其丰富独特的抒情范式。  相似文献   

10.
学会抒情     
抒情是作文中常用的表达方式.作者通过抒发个人的情感去感染读者、打动人心,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综观同学们的作文,有的游离于主题之外,有的脱离了内容本身,有的空洞无物,有的无感而发……这样的抒情往往收不到应有的效果. 古人云:"情动于中而形于言."抒情,即表达情思,抒发情感,是指以形象化的富有感染力的语言直接或间接地表现个人内心情感的一种表达方式.它与叙事、说明、描写和议论相对,具有主观性、个性化和诗意化等特征.抒情方式具体可分为:直抒胸臆、触景生情、借景抒情、融情于事、融情于理、状物寓情、咏物言志等.在抒情类作品中,抒情是主要表达方式,是作品打动和感染读者的重要手段;而在叙事类文章中,抒情常与叙述、描写、议论结合运用,以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相似文献   

11.
贵州近代词人黎庶蕃的词题材多样,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其抒怀词描写了自己的愁思、愤激、感慨时事;咏物词描摹事物逼真,有一定的寄托;写景词描写景物清丽生动;相思词缠绵凄楚;别友怀友词表现了对朋友的深情.  相似文献   

12.
汉代“士不遇”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士不遇”赋是汉代政治抒情赋的代表。这类赋反映时代变化,描写自然景物,思想内容丰富,它还探索表现方法,创造新的体裁,在艺术形式上也取得高度成就。不过,汉代士不遇赋有很多的教训,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13.
诗歌的文学功用很多,情感抒写则是其本色行当。对于诗歌抒情方法的分类历来争论不休,总体来说主要分为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结合中国古代文论、诗歌案例以及抒情方法主要特点将间接抒情细分为六大类,即借景抒情、借事抒情、借举止抒情、借比喻抒情、借象征抒情、借典故抒情。  相似文献   

14.
木斋 《天中学刊》2003,18(3):64-71
如果将词体作为最基本单元的话,别词体大致可分为四个类层:词体、种词体、亚范型词体、范型词体。风格独特、具有创新意识而产生一定的影响,并被一些词人仿效的词人词作可称为词体,其中一些优秀的词体,由有统治地位,形成类似人类社会部落种姓的又可称为种词体,若干种词体组成类似王国性质的则可称为亚范型词体。亚范型词体约有六种:花间体、柳永体、东坡体、美成体、稼轩体、白石体。在六大亚范型词体中,只有三种堪称词体范型:柳永体、东坡体和白石体,分别代表了三种词人和三大词性:市井词人、诗人词人和职业词人以及伶工之词、士大夫之词、职业的工艺化词。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学批评在语言表达上有着自己的突出特点,这就是用诗性言说方式来传达鉴赏和批评对审美对象的审美感受和审美评判。中国古代的学理论为古代批评提供了诗性言说的理论范式,古代学批评又呈现出这一特有方式。具体表现在学批评中批评主体运用“诗性思维”、“比物取象”的诗性言说方式和体现出的批评的诗性精神。  相似文献   

16.
诗化小说是沈从文湘西作品常用的文体。本文的分析表明 ,湘西小说的“诗意”主要来自于这种独特的表达方式 ,它不同于中国古代抒情传统中完满自足的“诗情画意”之抒发 ,而呈现出抒情的现代性特征。  相似文献   

17.
《诗经》和汉乐府,大都可以抽绎出"本事"。但是,"感于哀乐,缘事而发",它们却重在"发"而非"事",往往舍"事"重"发"。汉末以降,身属"士——官僚"政教体系的文人成为社会活动主体,他们接续舍"事"重"发"的艺术构思,把诗当作抒发个体情感的手段,"良用叙我情",希望以个体遭遇折射时代,抒情诗体成了承载个体"我情"抽绎的首选,而对叙事诗体的把握,也是重"感事"而非"叙事"。偏于主观表现的先秦两汉情感言述实践奠定了中国抒情园地的基本格局。  相似文献   

18.
张可久和乔吉的寻梅小令不但代表了二人作品的风格,而且也体现出散曲在后期雅化的趋势。二者异曲同工却又自抒个性。  相似文献   

19.
沈从文和孙犁是两个艺术个性颇为相近的作家且同属于乡土抒情写意派。他们以独特的眼光对湘西文化和荷花淀文化进行审视 ,那空灵剔透、朦胧飘渺的大自然和纯自然女性与明丽欢快、清新淳朴的景象 ,构成了他们作品美学风格的独特文化内涵与意义 ,显示了文学大家的风范。两位大家对中国新文学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他们作品的美学追求在中国新文学史上具有着别人无法替代的作用与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析小说     
小说是文学的一种题裁,即文学分小说和诗歌两类。小说也称散文体作品、非韵文体作品。小说的主要描写方法是散文体形式描写方法或非韵文体描写方法。小说也分抒情和叙事两种。从古至今,小说像诗歌一样遵守一定的规律而发展,以后的发展也必须遵守严格的规律和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