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故事新编》的创作历时13年,集中了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思想价值体系的深邃思考。鲁迅力图站在现代女性的立场,重新审视以男权主义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对妇女问题的重新思考里包含激进的鲁迅对历史的重新建构和重新呈现,也构成历史与现实之间的一种特殊的对话和交流,从而为妇女问题的探讨提供现代性的意识形态。《故事新编》中的妇女形象,正在走着觉醒、反抗、独立、解放的现代女性道路。女性的现代意识的确立,才是真正的妇女解放道路。对女性主体意识的逐渐强化,使我们在《故事新编》中看到一种超越传统的、具有后现代思维的全新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2.
苏青的小说《结婚十年》《续结婚十年》集中表现了中国现代女性问题,如现代母性、爱情婚姻、职业女性等。以女性为视角,透过对中国现代女性生命生存状态的探析,可以挖掘苏青对女性悲剧命运的高度关注与生命存在的深层思考,以揭示中国传统男权文化的野蛮与女性自身的弱点,致使中国女性无法逃脱苦难的宿命,从而引发人们对中国现代女性非人处境及个体局限的深沉思考。  相似文献   

3.
婚姻是人类异性之间通过社会认同的方式而结成的一种夫妻关系。中国传统婚姻的目的主要是广家庭、繁子孙、求内助、别男女、定人道。中国封建传统婚姻观念主要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良贱不婚、门当户对、压抑女性、倡导贞节等。中国传统婚姻观念从精神和肉体上摧残着广大的妇女。在中国近代,伴随着封建传统文化观念的动摇,出现了背叛传统婚姻的新式婚姻,这种新式婚姻与传统婚姻并存于中国近代社会中,从而形成了新旧并存,由旧式婚姻向新式婚姻过渡的形态。  相似文献   

4.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借超现实的创作展现了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以“曲笔”向世人揭示着清初真实的生活场景。婚姻往往是爱情的归宿,人们常言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聊斋志异》中并没有在爱情和婚姻之间画上必然的等号,《聊斋志异》中的女性没有脱离爱情而超然,在她们的生活中有中国传统女性的聪慧娴静,也有令人阅之隐痛的奇悍。  相似文献   

5.
在传统社会中,女性在婚姻关系中的自由权利一直被漠视,这种状况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仍无改变。晋察冀边区政府成立后,为发动妇女参加边区建设,将妇女从传统的封建伦理束缚中解放出来,通过实施《晋察冀边区婚姻条例》等新的婚姻政策,彻底改变了旧的婚姻制度下无婚姻自由、男女不平等、包办买卖婚姻等封建陋习,女性的自由婚姻观念得以确立,妇女在婚姻和家庭中的地位得到极大改善。  相似文献   

6.
本文结合英国18世纪到19世纪初的社会和经济背景来分析小说《傲慢与偏见》中描写的主要人物和婚姻,同时通过作者对女性婚姻,社会地位及感情选择的思考,评价了作者在小说里岛在婚姻和财富关系中所体现的女性意识。  相似文献   

7.
《新青年》积极倡导女性解放思想,开辟了《女子问题》专栏,从生理、婚姻、教育和政治等多个角度向民众普及女性知识,以科学与理性的态度支持和推进女性解放.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以李大钊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又对马克思主义妇女观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新青年》所表达的女性解放思想展示出了五四运动前后知识届对于中国女性发展的美好期待以及对于文...  相似文献   

8.
《傲慢与偏见》中女性意识的觉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蔡岚岚 《文教资料》2006,(32):60-62
经典小说《傲慢与偏见》的创作,标志着英国女性文学的形成。简·奥斯丁在这部作品中,以其敏锐的女性视角,忠实于自身的经验世界和生活感受,真正把女性形象抬升为作品主角地位,对妇女的地位、权利、禀赋等问题作了理性的思考,从而解构了男权中心主义,集中展现了其独到的女性主义观点。由此,奥斯丁为文学建立了一种女性写作传统,从这个意义上说,她是女性意识的启蒙者和先驱者。  相似文献   

9.
该篇论文主要围绕印度两大史诗与中国的《诗经》当中典型的女性形象展开类比分析。首先,开篇简要介绍了两大史诗和诗经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地位,列举了诗篇当中举足轻重的几位女性。随后,正文部分是对中印两大著作中女性艺术形象的详细类比:列举了古代中国和印度社会对女性之美的评价标准;分析了两大著作中女性在政治,婚姻和恋爱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剖析了女性人物性格的二元特征,以及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最后,结论部分对整篇论文做出总结并引出本篇论文的主旨:充分肯定两大史诗和《诗经》当中的妇女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中的巨大作用,同时呼吁社会关注女性,认可女性,尊重女性。  相似文献   

10.
谭恩美在《喜福会》中,通过描写旧中国社会中的悲剧婚姻和美国当代社会中的失败婚姻,以及女性对不幸婚姻的抗争,批判了男权统治对女性的压迫和奴役,并颂扬了女性的斗争精神,从而引发了我们对如何在男女平等基础上建立和谐婚姻关系的思索。  相似文献   

11.
曼斯菲尔德是20世纪初英国文坛上杰出的优秀女作家之一,文笔流畅,语言细腻。富有中国“曼斯菲尔德”之称的凌叔华文风亦清新明畅。两位女作家的代表作《幸福》与《花之寺》都以婚姻为主题,反映了两位作家相似的风格和看待女性问题独特的视角以及对女性的关心。  相似文献   

12.
张蓉 《海外英语》2014,(18):214-219
该篇论文主要围绕印度两大史诗与中国的《诗经》当中典型的女性形象展开类比分析。首先,开篇简要介绍了两大史诗和诗经产生的社会背景和历史地位,列举了诗篇当中举足轻重的几位女性。随后,正文部分是对中印两大著作中女性艺术形象的详细类比:列举了古代中国和印度社会对女性之美的评价标准;分析了两大著作中女性在政治,婚姻和恋爱当中所扮演的角色;剖析了女性人物性格的二元特征,以及这种现象之所以存在的社会根源。最后,结论部分对整篇论文做出总结并引出本篇论文的主旨:充分肯定两大史诗和《诗经》当中的妇女在推动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中的巨大作用,同时呼吁社会关注女性,认可女性,尊重女性。  相似文献   

13.
《灶神之妻》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它以母亲的成长为蓝本,讲述了战乱期间一位中国妇女不幸的婚姻,揭露中国传统的男权化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所做出的反抗。本从叙述视角、女性形象等角度分析作品中所蕴藏的女性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14.
《灶神之妻》是美籍华裔作家谭恩美的第二部长篇小说。它以母亲的成长为蓝本,讲述了战乱期间一位中国妇女不幸的婚姻,揭露中国传统的男权化对女性的压迫,以及女性所做出的反抗。本从叙述视角、女性形象等角度分析作品中所蕴藏的女性主义内涵。  相似文献   

15.
简·奥斯丁是英国著名现实主义女性小说家,《傲慢与偏见》是她的代表作品。故事讲述了四对青年男女不同婚姻故事,折射出当时中产阶级妇女对婚姻的不同看法,同时也反映了作者本人对爱情和婚姻的见解,只要爱情和财产融合起来才能构成一个美好的婚姻,这种婚姻价值观对现代社会仍具有指导作用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简·爱》主人公简.爱是一个感情丰富、勇敢执着、独立自尊的聪慧女孩,在传统的社会压力下,追求着自己的独立和忠实的爱情。本文通过对小说中主人公的性格特征及其成因分析,剖析了简.爱的性格对她生活的影响,进而探索当今社会人们的价值取向和女性对于爱情婚姻的选择,总结出对当今社会女性意识的思考并对当今社会女性爱情婚姻选择提出了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所谓女性意识,就是指女性对于自身作为人,尤其是女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相比《傲慢与偏见》中清新浪漫的爱情,《胎记》的婚姻悲剧显得阴暗沉重。同样出自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男权社会大背景下,同样是两位美丽动人的女主角,她们的婚姻与命运却截然不同。本文尝试从女性意识这一角度着手,通过对两名女主角的个性心理及其婚恋态度的分析与对比,剖析女性意识在婚恋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叶华利 《现代语文》2009,(9):121-122
特罗洛普的小说最具有特色的是他写实般的描写,对人物,尤其是对女性人物心理刻画的逼真深刻。本文主要分析了特罗洛普小说中的一系列反传统的新女性人物形象,如拥有政治抱负、追求平等婚姻、为成功不择手段等,从而探讨到他对妇女的地位和家庭作用的矛盾心态:他崇拜聪慧、独立而有远见的女性,但是却反对妇女过多参与政治;他认为婚姻是妇女走向幸福的唯一途径,但同时提倡平等的婚姻关系。并进一步深究他形成这种心态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中国古典戏曲作为中国俗文学的一大分支,《小说月报》对其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整理与传播。郑振铎、顾颉刚以及其他学者在《小说月报》上所发表的有关戏曲研究的文章充分说明了这一点。郑振铎先生侧重于戏曲书目的整理和纵向的戏曲史的编纂,顾颉刚以及其他学者在《小说月报》上的文章侧重于横向的具体戏曲作品和具体戏曲理论问题的研究。这些共同构成了后期《小说月报》对中国古典戏曲的整理和传播。  相似文献   

20.
社会性别理论是西方妇女史研究在方法论上的新突破,本文分析了美国著名汉学家的作品:《内闺———宋代的婚姻和妇女生活》、《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和《缀珍录———十八世纪及其前后的中国妇女》,在中国古代妇女史研究中这种理论的运用,不仅拓宽了妇女史研究的领域,揭示历史的丰富性和复杂性,也会让我们对传统历史分期产生质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