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直接指导思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科学国情观、比较方法论等思维范式的创新帮助学生把握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时俱进性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品质,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创新性的时代特色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胡锦涛提出的"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问题,可以称之为"马克思主义观"的问题.树立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是党的理论和实践中第一个重要的问题,也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问题."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既是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中的一个基本问题,又是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的根本问题.正确回答这个问题,是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的基本前提,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迫切需要.  相似文献   

3.
邓小平在创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过程中,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思想,尤其在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发展观、社会主义国家观、社会主义建设观以及社会主体观方面的丰富和发展上富有特色,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宝库的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4.
在我国改革开放新时期,以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科学对待马克思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紧紧围绕着解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等重大历史课题,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具有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等,是新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马克思主义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真正坚持马克思主义。  相似文献   

5.
从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发展观、群众观等方面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做逐一分析,从而进一步论证中国共产党理论创新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更好地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又好又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李少奇  张博萍 《教育探索》2012,(10):112-113
针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对大学生的影响,一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系统地对大学生进行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理论教育;二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教育,增强大学生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三要加强对大学生进行生态环保意识的教育,引导大学生树立科学的生态观,积极参与生态环保实践活动。  相似文献   

7.
谈民族地区高校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的重要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21世纪的今天,民族地区高校对大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民族观教育特别是对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同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特别是在我国边疆地区,要反对民族分裂和非法宗教活动、维护祖国统一,就要提高各民族大学生的思想认识,力争使各民族大学生明确马克思主义民族观的内涵和精神实质,自觉地坚持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与中国民族问题的具体实际相结合,真正树立起马克思主义民族观。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具体教学中,教师应该把课堂上引导学生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当作淬炼思想的实践阵地,通过引导学生读经典,坚定学生的理论自信,帮助他们拓宽知识面,掌握写作方法。培养学生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课程实效性,坚定学生真学、真懂、真信、真用马克思主义,从中汲取力量,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科学认识和对待马克思主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从理论逻辑、历史逻辑、价值逻辑、现实逻辑四个维度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重大问题,建构起较为系统的、具有鲜明特色的习近平马克思主义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  相似文献   

10.
研究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主要是在当代世界和当代中国背景下,帮助研究生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深入认识社会主义的本质和发展规律,真正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通过学习,使研究生树立起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坚定信念,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认同、政治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从而增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11.
邓小平实践观是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的继承与发展 ,解放思想 ,实事求是是邓小平实践观的核心内容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其集中表现 ,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和生产力理论则是其对马克思主义实践观继承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24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党的理论创新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的又一重大成果,文章在分析社会思潮对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产生的积极和消极两种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通过夯实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引导作用、在校园文化中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发挥网络传媒的潜移默化作用等途径来帮助大学生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相似文献   

13.
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依据与路径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大众化"之依据是由马克思主义自身的理论特质所决定,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现实需要,也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以运用和发展的历史经验。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既要联系实际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阐释,也要做好对人民群众进行马克思主义观的教育宣传,并善于同各种反马克思主义思潮展开理论斗争;同时还应通过价值事实来确证"大众化"的现实意义,使人民群众真正从马克思主义这一"普照之光"中得到福祉。  相似文献   

14.
科学的马克思主义观、大胆实践、尊重群众首创是邓小平理论所以能发展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前提和基础.以江泽民为首的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从大局出发,着眼于现实问题的理论探索,回答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出现的新问题,与时俱进,不断开创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新境界.  相似文献   

1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是高校学生必修的思想政治理论核心课程。教学中,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课程体系紧密结合起来,抓住灵魂,着力提高学生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突出主题,着力增强学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掌握精髓,着力培养学生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打牢基础,着力培养学生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课程教学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6.
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提供理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必须借鉴马克思全球风险理论基础性、整体性的观点,借鉴马克思社会有机体理论和马克思生态文明理论。只有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生态文明观,深化社会发展整体性问题和社会转型问题的研究,树立全球风险意识重视社会转型问题,才能走一条共存、互动发展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之路。  相似文献   

17.
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观点,具有与时俱进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发展的基础,是从中国国情实际出发、深化改革的推动器,是激发创新实现中国梦的理论基石。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这种民族特色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的民族性。从本质上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民族化的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民族特色表现在中国社会主义的发展目标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发展途径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模式是"五位一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发展布局、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9.
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认识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先后形成了毛泽东思想和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重大理论成果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  相似文献   

20.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可宝贵的精神财富,重视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认真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才能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才能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不断提高工作科学性和全面性;才能准确掌握"用实践去发展本本"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道理,真正"走近"马克思、列宁的内心世界,学会与伟人"对话"和"交心";才能准确掌握经典著作蕴含的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不断汲取推进党的理论创新的不竭精神动力;才能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大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从而更好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