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军转安置政策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转业军官安置将要逐步走向市场,意味着大多数转业干部要走自主择业之路,《军队转业干部安置暂行办法》对自主择业转业干部培训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这是新形势下军转安置工作发展的必然趋势,是军转培训工作内容的补充和完善,同时也对军转培训工作提出了新要求,这就使得军转工作者要在现今工作的基础上,探索出一条培训的新路子。  相似文献   

2.
自主择业: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曹殊 《江苏高教》2002,(1):88-90
本文认为正确认识“自主择业”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关键,确立毕业生自主择业是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核心。文章探讨了“自主择业”的内涵,并提出推动毕业生自主择业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是一项复杂的工程,有许多问题值得探讨。笔者认为,要实现公平合理的“自主择业”,首先要有一个发育成熟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这个市场应当是毕业生行使择业自主权的主要场所。而对就业市场施以必要的调控手段,既是市场本身健康发育的需要,也是保证毕业生公平竞争,保持自主择业有序性的重要环节。一调控,故名恩义,就是调节和控制的意思。现代管理理论告诉我们,没有调控,系统就无法正常运行;要提高系统的效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内蒙古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高校毕业生"先就业后择业",做到了解就业环境、分析就业现状、懂得人的生存是由劳动来体现的,明白就业、择业的关系,把就业、择业、社会的需求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5.
新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管理改革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目标是建立“少数毕业生由国家安排就业,多数由学生自主择业”的制度。所谓自主择业,是指存国家宏观调控下通过毕业生就业市场对毕业生资源进行配置,使毕业生成为就业主体,按市场需求自主地选择职业。要实现自主择业,必须进一步转变择业观念,改革毕业生就业管理部门的职能,加大用人制度、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的改革,建立起全国统一的毕业生就业市场体系、就业信息网络和就业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6.
加强职业指导的三个环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随着“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的进一步实施,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已为社会广泛关注。作为职业院校,在毕业生就业形势并不十分乐观的情况下,加强职业指导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笔者认为职业院校加强职业指导,应注意抓好“就业指导、就业能力、就业服务”这三个环节,以使广大学生能够“高高兴兴上学、安安心心谋职、踏踏实实工作”,从而在提高教学质量与促进毕业生就业的同时,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一、就业指导是职业指导的重要环节开展就业指导,就是要为即将毕业的学生步入社会、转换角色、顺利就业做好思想…  相似文献   

7.
择业是大学生人生的一次重要选择,也是对大学生综合素质和心理素质的一次考验.择业成功与否,最重要的是择业目标的确定,而确定择业目标,又离不开他的择业观,即他的择业理想、动机、标准和方向.  相似文献   

8.
目前,中职学生在实习就业中体现出的择业观念存在一定的问题。笔者认为,职业指导工作的重点应是正确引导学生,树立符合个人实际情况并带有一定前瞻性的就业观念。同时克服一些不正常的心理,应引导学生在择业初期适当放低就业期望,把握好先就业后择业的观念,鼓励其在能力范围内自主创业,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相似文献   

9.
之一 我是谁? 近两年来,面对取消"统包统分"的就业分配制度,大学生自主择业使大学生的心态既有焦虑又有欣喜,既有困惑又有兴奋,既有迷茫又有清醒,既有无奈更有一分从容.一个具备成功型人格的大学生在择业前表现出的更多的是清醒和从容.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知彼容易,知己则很难.首先,要弄清楚自己的长处是什么,所谓长处,就是自己的特长和优点是什么,这种特长和优点是否是自己所独有的.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大学生就业的理性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但择业观念、相关政策以及中小企业自身管理等因素却制约着高校毕业生合理流向中小企业。政府在加强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的同时应增强中小企业的活力以促进就业;中小企业需要转变人才观念,建立健全人力资源管理体制;学子们也需要顺应时代的变革,在就业观念和就业方向做出理性选择。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择业心理分析及教育对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我国大学生就业已实行了"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制度.大学毕业生择业过程是展示学校实力的过程,也是大学生本人综合素质充分展示的过程.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就业工作,分析大学生的择业心理,加强大学生的就业指导,促进高校毕业生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随着国家就业制度的改革,双向选择和自主择业已成为职业学校学生就业的主要形式。近几年来高校的不断扩招,使社会竞争加剧,就业市场的不景气,毕业生毕业时的就业状况和入学时的心理预期差距太大;同时,面对求职时理想与现实、专业和爱好、经济实惠与发挥专业特长等方面的矛盾,使学生无所适从。学生往往既急于毕业又害怕毕业,使他们处于紧张、焦虑、怯懦状态,形成心理压力。引导他们走出择业心理误区,排除心理障碍,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福建省4所独立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心理状况的问卷调查,表明独立学院毕业生在择业时出现下述择业心态:就业期望值高,价值功利心理凸显;缺乏就业自信,自卑心理倾向明显;缺乏择业自主,依赖心理倾向较重。据此提出四个方面的对策和建议:一是着重择业思想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就业心态;二是开展职业生涯教育,做好学生生涯规划全程辅导;三是开辟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力度;四是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4.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至今,我国高等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经历了从统包统分、双向选择到以市场机制为配置方式的自主择业的变迁.在统包统分政策为主体的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平问题并不显著.在以市场机制为主体的自主择业政策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公平问题凸显出来并影响到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以及当今社会很多阶层的现实利益,这也使政府通过制定更完善的政策来促进就业市场的公平显得更加必要.  相似文献   

15.
如何改进大学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强化毕业生择业教育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念日趋多元化,择业过程中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针对这一变化,结合毕业分配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对毕业生进行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教育,使毕业生及时调整乃至重新确立正确的择业观,是做好高校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前提。不同的择业主体有不同的择业观和择业标准,但个体差异性不能否定正确的择业观中的共性,这种共性就是我们对毕业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首先,应教育毕业生正确处理好国家利益与个人发展的关系,在为社会做贡献和为人民服务的原则上实现自身价值。就业教育要能够有效改变对象的政治观、…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就业认知与社会环境、就业制度环境紧密相关。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是当代大学生就业认知生成的经济社会背景,从政府主导到"自主择业"则是其制度背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竞争环境,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形塑理性化就业认知凸显重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确立,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积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确立面向市场的理性化的就业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就业协议是我国计划经济时代毕业分配体制向市场导向自主择业过渡阶段的一种制度安排,具有浓厚的行政色彩,违背了自主择业的指导思想,存在诸多弊端,难以有效保障毕业生的合法劳动权益,理应予以废除。大学生毕业时与用人单位可直接签订劳动合同而非大学生就业协议。  相似文献   

18.
於莉 《辽宁教育研究》2011,(11):107-110
大学生就业认知与社会环境、就业制度环境紧密相关。从计划到市场的转变是当代大学生就业认知生成的经济社会背景,从政府主导到“自主择业”则是其制度背景。面对日益严峻的就业竞争环境,转变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形塑理性化就业认知凸显重要。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自主择业”就业制度的确立,要求当代大学生必须积极转变传统就业观念,确立面向市场的理性化的就业认知模式。  相似文献   

19.
回顾与展望:建国50年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国 5 0年来 ,我国高等学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大致可以分为两个阶段 ,计划体制下统包统分、供需见面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自主择业” ,这对确保毕业生顺利就业 ,调节大学生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促进经济和社会发展 ,推动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但也存在一些弊端。面对初露端倪的知识经济社会 ,自主择业的视野将更为开阔 ,毕业生就业将呈现一些新的模式和趋势。  相似文献   

20.
熊丙奇 《上海教育》2001,(24):23-24
就定问题对策之一——实行大学生主体性就业大学生的主体性就业,是指大学生对自己的就业活动有充分的选择权、决定权,有充分的自主性。自主择业、自由竞争是大学生就业的趋势。充分把握未来得靠自主择业实行大学生主体性就业,已经具备良好的内外部条件。从高等教育内部看,已经实行多年的“双向选择,择优录用”就业制度为大学生主体性就业积累了经验,大学生主体性就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