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大量的新闻实践表明,社会新闻的正确价值取向至少应包括下述几个方面.一是坚持社会新闻的人文关怀精神现代"人文关怀"脱胎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反封建、反宗教而提出的人文主义.人文关怀的核心是尊重人、关怀人、强调入的价值,主张以人为本,关怀人的生存状态和权益,它是新闻实践活动中一种必然的追求.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也是实践活动中一种必然的追求,充满人文关怀的新闻也是实现社会价值的重要途径.党中央近年来提出的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三贴近"原则和"以人为本"的发展观,为媒体彰显人文关怀精神指明了道路.因为,新闻是对事实的报道,但落脚点应该是"人",是新闻事件中人的作用、人的观念、人的情感以及事件对人的影响等一切关于"人"的因素,而且新闻最终也是给"人"看的,所以,新闻要"以人为本",坚持社会新闻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2.
搞新闻的人,坐在一起喝茶就喜欢谈新闻,谈新闻的捕捉、新闻的采访、新闻的提炼,特别是新老记者在一起,谈扯得更有味。一些年轻人问我采写新闻的秘诀,我的回答常常是一句话:善于突破"地平线"。太阳冒出地平线给人温暖,禾苗由种子冲出地平线给人希望,新闻冒出了"地平线"就让人觉得新鲜。从记者的角度讲,让新闻冒出"地平线",实际上就是突破"一般"突破"常规",抓出  相似文献   

3.
黄丽敏 《今传媒》2014,(5):147-148
新闻人的独立性,是自新闻学创立之初,便一直被讨论的议题。在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盛行造成了新闻造假、新闻雷同等一系列问题。关于新闻人的基本素养之一:独立性,成为了网络时代新闻人的一个重要课题,独立记者的出现,在某种意义上完成了新闻人渴望"独立"的情怀。  相似文献   

4.
电视新闻人既是党媒工作人员,也是传统媒体新闻人。面对新媒体的兴起,要迎接挑战、融合发展,快步迈入全媒体时代,成为新型主流媒体人。在全媒体时代下,新闻舆论工作更要守正创新,要把握好"守正"和"创新"之间的辩证关系。对于电视新闻人来说,守正是根本:要树立坚定的新闻舆论党性观;要树立坚定的新闻舆论群众观;要树立正确的新闻舆论使命观。  相似文献   

5.
在新闻叙事中,新闻叙事人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它的身份以及在新闻叙事中所表达的方式和参与程度,决定着叙事文本的基本特征。对新闻叙事人的研究,即是对"声音"的研究。新闻就是说话——告知信息、发表  相似文献   

6.
在一个所谓"公民记者"的时代,我们为什么写新闻?新闻若只是传递信息,那么,记者与一个同样可以传递信息的非记者何异?又与一部足以全息摄像的机器何异?人不是机器,因而,新闻也应该充满人的思考、人的温度.名记者郭玲春特别强调新闻写作中的那个"我",甚至于"常常不加掩饰地表露自己的倾向.有时按捺不住,会直白地呼叫、张扬我的观点."①今天,很多新闻难以打动人、震撼人,原因无他,就是来自记者作为认知主体的"我"不够强大、过于简单.  相似文献   

7.
新时期下,我们的新闻报道角度选择应该从"人无我有"到"人有我精"式的模式转变。选择最佳的新闻角度,是今天新闻传播发展的现实要求。新闻报道能否成功,新闻报道角度选择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一件新闻事件应该选取怎样的主题、选用哪些材料、采用何种结构,关键是要把握好新闻的主题角度、新闻的选材角度、新闻的表现角度这三个要素。  相似文献   

8.
新闻与美学     
新闻与美学是有联系的.从新闻美学来说,新闻既是对客观事实的反映.又是对人们认识的升华,其本身就是美的主客观因素相结舍的物化,反映在新闻上,就应该是有思想深度、有深邃意境、有阅读震撼力,能"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贴近实际",能"感染人、塑造人、教育人、鼓舞人"的优秀艺术品.  相似文献   

9.
袁衷 《新闻记者》2004,(12):45-45
《新闻记者》第10期《美国新闻公评人制度的历史和现状》一文后面的注释提到:目前国内对newsombudsman一词尚无统一译法,有"读者意见调查员"、"新闻公评人"、"新闻检察官"等译名,比较一下,笔者认为"新闻公评人"一词较能全面反映该职务所包括的内容。要准确翻译这个词语,关键在了解newsombudsman是干什么的。在美国、加拿大的传媒企业内,有人  相似文献   

10.
新闻职业道德是新闻职业精神的外在表现,当前,新闻媒体人丧失职业精神和违反职业道德的行为越来越多,对此读者已是深恶痛绝。市场经济原则"侵蚀"新闻理想,官本位和拜金主义"诱逼"新闻道德,采编量化标准"挤压"新闻道德,惩处不力"助长"减损新闻职业道德的行为。这些行为给整个新闻界带来极坏的影响,本文从一些案例出发探讨新闻媒体人该如何在社会的诱惑下坚守职业道德。  相似文献   

11.
随着4G时代的幵启,如何吸引更多的移动应用使用者成为各大媒体必须思考的问题,新闻APP的诞生为新闻移动应用的编辑工作提供了突破性的发展思路。文章在阐述新闻APP相对于传统新闻媒体的优势基础上,结合媒介是对人的延伸、市场新闻业等理论,对新闻APP做了两点思考:(1)作为人的延伸,新闻APP必须结合"移动性"、"便捷性"、"多媒体性"、"互动性"这些优势,才能实现新闻APP作为人的延伸的新功能,发挥其作为一个新媒介的独特优势。(2)在市场新闻业的环境下,只有引入多样性与层次化的思路,才能解决受众对新闻APP多样新与拒绝海量的信息这两个相对立的需求。  相似文献   

12.
李晓林 《今传媒》2010,(7):92-94
BBC新闻主持人马丁·刘易斯指出:"悲剧性越强,灾难的图景越骇人,新闻给人的印象就越突出。"①这句话体现出电视传媒人关于新闻选择和新闻表现基础原则(新闻价值观念)的规律  相似文献   

13.
"包容性增长"视野下的新闻舆论环境是一种注重社会公平、正义,注重人与自然的齐头并进以及允许理性争辩的新闻舆论环境。这种舆论环境所关涉的对象实际上是这样三个层面:人与人的世界、人与物的世界以及人的观念的世界。要在这样三个层面上构建一种基于"包容性增长"理念的新闻舆论环境,我们应努力实现如下三个转变:实现新闻舆论环境主旋律由注重效率向注重公平、正义转变;实现新闻舆论环境主旋律由注重人的物质成就向注重人与自然的齐头并进转变;实现新闻舆论环境主旋律由注重不争论向允许理性争辩转变。  相似文献   

14.
本文就新闻通稿在现代宣传氛围、传播环境,特别是与大众传播媒介的不断融合中呈现出被"重用"、"滥用"、"活用"、"商用"的变化及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的探析。针对新闻通稿呈现出的变化和出现的问题,建议通过遵循新闻本质,提高新闻通稿真实度;履行把关人职责,确保新闻通稿质量;强化商品属性,释放新闻通稿活力;加大教育监督力度,促进新闻通稿健康发展等四个方面最大限度地发挥新闻通稿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视觉新闻也称新闻速写,有的报纸称之为"现场速写",有的则冠以"直观新闻"或"目击式新闻"等。这种采用现场耳闻目睹再现手法写作的新闻,注重以形象表现新闻真实,使人读后有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特点,以强烈的真实性打动读者,因而备受人们的青睐。一、视觉新闻采写有别于一般新闻采写视觉新闻对事实的选择比一般新闻更为挑剔,它要求所选事实应可触、可感、更可信,较一般新闻更富有典型性和形象性。  相似文献   

16.
一直以来,无论是新闻学界,还是新闻业界,关注的焦点主要是新闻理论、新闻业务、媒介经营等如何做好"新闻"的问题,很少关注做新闻的人--新闻从业者.  相似文献   

17.
王鹏  庞雯 《东南传播》2016,(4):130-132
自媒体的兴起为人们使用网络传播信息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方式,但其中也不乏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虚假新闻,很多"把关人"为追求其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不经考证便将各类虚假新闻加工成为"真新闻",这种新闻不仅欺骗了受众,还可能成为社会不良情绪的助推器。本文从虚假新闻定义出发,首先阐明虚假新闻及媒介把关人的定义,以及虚假新闻和失实新闻的区别,其次分别从2013年、2014年和2015年由《新闻记者》杂志评出的年度十大虚假新闻入手,分析探讨虚假新闻类型、产生原因及传播现状,由此得出媒介把关人在虚假新闻中起到的主观性作用,以及对其把关不严导致虚假新闻传播造成不良影响所应承担的社会责任。最后明确媒介把关人的职责及其应对虚假新闻主要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10月23日,中国传媒科技界的最高人才奖项——"王选新闻科学技术人才奖"在江西南昌首次揭晓。北京大学教授陈堃銶等六人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成就奖",新华社技术局副局长高连涛等十人获"王选新闻科学技术杰出人才奖"。江西省省长助理胡幼桃、中国工程院院士刘韵洁、中国新闻技术工作者联合会理事长谢胜和等为"王选新闻科学技术人才奖"获奖者颁发了证书。  相似文献   

19.
常言道:"秤砣虽小压千斤,咫尺虽短量万里"。短新闻虽短,其功效不亚于"秤砣"、"咫尺",因为它能使人"一叶知秋"。这也是它的魅力所在。较之于"长"新闻,短新闻是新闻记者用冼练的言语、寥寥数百乃至数十字,勾勒重大新闻主题、传播重要信息。有不少优秀短新闻始终让人回味无穷。我们最熟悉的,莫过于毛泽东为新华社撰写的新闻名篇《我三十万大军胜利南渡长江》,全篇仅200余字,却将解放战争中我军  相似文献   

20.
美国新闻消费环境的变化 随着受众新闻消费的生态环境的改变,美国人与新闻的关系正在发生戏剧性的、不可阻挡的变化.传统的新闻组织对美国人来说仍旧非常重要,但是技术已经改变了新闻生产者和新闻消费者原有的各方面的特征.这种改变缘于新闻的消费者拥有了主动参与新闻生产、传播甚至"编辑"的能力的现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