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潘艳 《考试周刊》2014,(1):179-179
<正>"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师的爱是影响学生认识的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的。教师对学生应该有"爱",应该怎样爱,一直是教育工作者常谈的话题。老师都知道"爱"的分量与价值,然而却忽视了如何真正地把"爱"说给学生听。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真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进入心的深处。"所谓"心心相印",不仅老师要走进学生的内心,更要让学生走进老师的内心,感受与分享老师的喜怒哀乐。要让学生走近老师,我们可以从以下  相似文献   

2.
王晓春 《班主任》2011,(6):64-65
《教师报》上有一篇文章说有人调查了学生对什么样的老师不满意,什么样的老师不受欢迎,学生提出的前五种是:照本宣科满堂灌的老师,拖堂抢课抢时间的老师,以分数论学生的老师,不尊重学生的老师,缺乏微笑的老师。一位教师网友据此写了篇文章《都是老师的错吗?》,这位老师指出:《教师报》上说"有什么样的教师就有什么样的教育",  相似文献   

3.
教师一生当中要做的事情何其多,可是哪些事是必须要做的呢?我觉得有5件事情当老师的必须学着去做:其一,教师不当"演奏家",而要学做"导演"案例:一节课后,一个学生跑到老师面前说:"老师嗓子都讲哑了,上课少说点吧。"老师说:  相似文献   

4.
曾在一本书中看到一则小故事,名为"调皮捣蛋的学生",说得是班中有一位平时最爱钻牛角尖的学生,也是被教师及同学认为是最捣蛋学生,每次上课他总要找些无关于上课的内容"找乐",老师有时也拿他没办法.一天老师在上语文课,内容是"曹冲称象",称赞了年仅七岁的曹冲聪慧过人,他用"大象赶上船,再赶上岸,然后抬石头,称石头"的方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当老师问同学们:"曹冲聪不聪明?"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聪明",只有那个调皮蛋自言自语地说"他笨死了",引得其他同学哄堂大笑.对于老师的批评、同学的嘲笑,这个调皮的学生低着头,已无心再听课了.课后这位教师和他交谈了一下,这位学生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很多,比如  相似文献   

5.
教师对学生的爱被称为"师爱"。有人说师爱是教师道德的最高境界。师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即"教师的灵魂",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它是有意识和理性的,是纯洁而全面的,是普遍而持久的,是一种无私、高尚、伟大的爱。教师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和塑造人的事业。教师职业道德是教师专业素质的灵魂和核心,是教师和所有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必须遵守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做好教育工作必须有良好的道德修养,而教师的爱是师德的灵魂。做好教育工作就是要热爱学生。这是做好学生教育的重要保证。为此,托尔斯泰说过:"如果一个老师只爱他的事业,那么他只能成为一个好老师。如果一个老师像他的父母一样爱他的学生,那就比一个读过很多书却不爱他的事业或他的学生的老师更好。如果一个老师把对事业的热爱和对学生的爱结合起来,他就是一个完美的老师。"  相似文献   

6.
<正>有人说:把儿童当儿童看。我认为可以把这种理念延伸到初中教师身上。也就是说中学生在老师的眼中也是孩子。基于这样的理念,我有两点思考。思考一:学生不是"东西",而是活生生的人既不能把学生看成是"工具"、"容器"等这样的东西,更不能把学生看成是"农作物"。尽管有人说,我们的教育不是"工业",而是"农业",但是我们的教育千万不能变成"农业"。现实中还存在这样的情景:老师在讲台上滔滔不绝地讲,  相似文献   

7.
<正>偶尔迷茫的王老师(以下称王老师):周博士您好,我最近一直在琢磨一件事。社会上常有人批判教师,说我们这些老师都是在搞"应试教育",教出来的学生都是"高分低能",也有专家呼吁我们应该把关注点从学生的分数提升转移到"核心素养"的培育上来。其实,我们也不想让学生"高分低能",但在目前的社会环境下,不搞"应试"又不可能啊!真让人左右为难!未必正确的周博士(以下称周博士):您觉得,您班上高分的学生,真的  相似文献   

8.
曲月 《辽宁教育》2022,(2):91-92
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如何做人。"教师教学生,首先应该心中有学生,要爱学生。作为班主任老师,更要做到目中有"学生""以班为本""以学生为主体",一切教育、管理都要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地发展。  相似文献   

9.
长期以来"说"都是语文教学的"专利",而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的书面表达,轻视学生口头表达。课堂上教师讲概念,学生背概念;教师讲例题,学生模仿练习,只要学生能听懂老师的讲解,学生会算、会写,  相似文献   

10.
正著名教师魏书生常说:"我是个懒老师。""我上课时有个想法:老师不替学生说学生自己能说的话,不替学生做自己能做的事,学生能讲明白的知识尽可能让学生讲。"这就是魏老师对"懒"老师作  相似文献   

11.
张广亮 《语文天地》2012,(24):79-80
培养学生的语文自学能力,关键是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作为教师,要多一些"爱心",作为学生要多一些"决心",师生双方都要有"恒心"。—、指导自学方法第一是多读。包括对一篇文章的多读多看,反复琢磨体会。叶圣陶说:"老师教课文,主要在于引导学生透彻理解课文,所谓透彻理解  相似文献   

12.
郭井双 《考试周刊》2014,(42):145-145
<正>现如今,大多数学生学习内容多、课业重,时间久了学生自然而然就对学习有倦怠情绪,在获得知识时消极被动,学习效率低。那么教师应该如何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变"要我学"为"我要学",从而提高学习效率呢?我有以下见解。一、教师是学生效仿的榜样。优秀的教师能够给学生学习带来极大动力。如我听过这样一个老师讲这样一堂物理公开课,这个老师姓王,王老师讲的内容是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位移的关系。刚开始上课,王老师做自我介绍说:"我姓王,性别男,我的爱好很多,其中  相似文献   

13.
黄胜 《中小学电教》2010,(10):73-73
<正>长期以来,我国初中生物课堂教学中出现了种种弊端,教师只顾"教什么",不研究"怎么教",教学过程中不是教师的"教"服务于学生的"学",而是学生的"学"服务于教师的"教",学生一切围着老师转。老师讲,学生听;老师问,学生答;老师写,学生抄;老师考,学生背。一切都得服从于老师,学生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没有取得真正的主  相似文献   

14.
教了几年书,我发现了这样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低年级,老师一个问题刚提出或还未提出时,孩子们便七嘴八舌地议论开了,小手齐刷刷地举起来;而在高年级,老师提出一个问题后,无人举手,老师不得不再三"号召",终无人愿说吗,难道真的是教师不愿学生说而封了他们的"口"吗?大多数教师都喜欢学生顺着自己的思路说,对  相似文献   

15.
有人说,二十一世纪的一件大事是让教师闭口,尤其是语文老师。虽然尖刻,却也不无道理。笔者为语文教师,对此深有同感。教学中也常常自觉不自觉地扮演着滔滔不绝者,总觉得该说的太多,惟恐有不到之处。学生日记中的一句话"老师把知识如行云流水般地灌输给我们",一下子惊醒了曾陶醉于教学境界中的我,我仍是一个灌输知识的工人!为此,笔者在新一轮的教学中努力冲破"教师中心"枷锁,营造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教学契机。  相似文献   

16.
正许多年前,校园中就流行这样一句话,"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今天,如果从更为现实的层面看,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因为,分数,已经不仅仅是学生的"命根",老师也同样视其为"命根"。普通教师的辛劳,八成是受这"命根"所累。"命根"有多重要,老师的压力也就有多巨大。虽然课改、新课改与素质教育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但是,落实在课堂中,尤其是中考与高考之时,分数,就是教师能否拥有那么一点点可怜的发言权的唯一依据。许多地方的教育主管部门与领导,对学生考试均分的重视,能够精确到小数点后两位。  相似文献   

17.
小幽默集锦     
正歪说面对班级里戴眼镜的同学越来越多,老师语重心长地说:"同学们,眼睛是心灵的窗户,你们可不要让它被玻璃所遮,失去了原来的光亮。"话音刚落,一同学起立说:"老师,既然是窗户,天冷了怎么能不配玻璃呢?"以牙还牙在美国加州的一所小学里,有不少学生正戴着不锈钢牙箍接受牙齿矫正手术。有一天,一位教师试着引发学生回答什么是"反哺",就举例问道:"你们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44—45页。教学过程:一、激发兴趣教师把手藏到身边对学生说:"猜,老师手里有东西吗?"学生猜:"有。"老师出示"五星娃娃",问:"想要吗?"二、自主探究计算规律(一)一个数减去它本身,结果是零  相似文献   

19.
打食与等食     
当然是由于种种原因,许多语文教师不读书,或者只读教科书、教学参考书,不编制练习题,只选用、购买别人编的练习题,自己不主动"打食儿",只吃"等食儿".他们的学生呢,也只是吃老师给的,也是"等食儿".如此教学,学生岂不成了"填鸭"?我曾听过一位老师说,语文老师上课就像喂猪,你喂他什么,他就吃什么,所以要喂他有营养的饲料.虽然这个比方的核心意思是说教师应该选择有营养的语言材料交给学生,但我仍然反对这种说法.学生不是猪,教师也不是饲养员.学生有他的能动的理智的选择,他有拒绝你所强加的"饲料"的权利,你一味地强加给的"饲料",就是强加给学生吃"等食儿"的坏习惯.  相似文献   

20.
教师怕教作文,学生怕写作文,这是当前小学作文教学中存在的普遍问题。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是老师"奉命而教",学生"奉命而作",导致学生作文的内容有的不真实,说假话;有的不具体,说空话;有的缺乏真情实感,说套话。基于作文教学的现状,我在教学中注重了三"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