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林海权 《闽江学院学报》2002,22(1):69-73,100
本文以语气动词“之”在句中的分布(句子的各种成分,复句上下分句的主谓之间,单句和主谓之间)为纲,以同一或不同古籍中与本句句式相同或相近而不用“之”的句子作为参照,进一步论述前组用在主谓之间的“之”字的词性及其语法作用。  相似文献   

2.
徐慧 《学语文》2014,(1):61-62
一、引言国内学者对动词名化的争议主要集中于动词名化是动词“名物化”还是动词“名词化”。“名物化”的说法最早是由《暂拟汉语教学语法系统》在1956年提出的,它把句子主语、宾语位置上的动词和形容词看做“名物化”。史振晔根据“词义”来定词性,赞同动词名词化,只承认带有名词、代词定语的动词和词组是名物化。  相似文献   

3.
“一致性”是指句子中两个或更多成分之间的一种语法关系,各个成分具有某一相同的特征。例如,英语中第三人称单数的主语后跟单数动词,而复数则跟复数动词。但是在美式英语中“一致性”的原则不再受到严格的执行。  相似文献   

4.
在众多词语中.有一类词语可以表示否定.一般可称为“否定词”。比如,用在动词、形容词前面的“不”.对具有或存在的事物表示否定的“没有”,与“有”相对的“无”。这些否定词如果用在谓语前对谓语加以否定,句子就成了否定句。  相似文献   

5.
论现代汉语的“一V”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现代汉语的四种“一V”动词结构进行了讨论,并主要分析了第一种类型的使用频率,范围,“一”和动词的结合程度,“一V”短语为何是粘着短语,“一V”短语作句子成分,“一V”短语作谓语构成的句子在复句中作分句的关系,以及在这一短语中“一”和动词的语义、功能等。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建立汉英平行语料库的基础上,通过提取汉语的高频动词“有”.从而发现和总结其相对应的英语翻译。旨在为今后翻译与之相关的句子时提供真实、详细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7.
程度副词“很”可与“有”字短语组合成一个较大的偏正式动词性短语。它是一种常见的含有模糊数量义(或隐或显)的句式,分为若干小类。它们在语义、语法、语用三个方面存在异同。  相似文献   

8.
“于”“於”两个虚词,在上古汉语中是通用的,在《诗经》中用法则比较复杂。“于”多用在动词或名词前面,而“於”多用为叹词。“于”在动词前作动词词头,在名词前起到介词的作用。少数“于”在句子中起到凑足音节的作用。“於”“於乎”“于嗟”在《诗经》中的意义完全一样,都是表示感叹,叹息等。固定用语“于以”应理解为“如何”,“于时”应理解为“于是”。还是两种特殊用法:“于”通“为”,“於(于)”表示疑问,同“安”。  相似文献   

9.
动词不定式是非谓语动词的一种形式,它的基本形式是“to 动词原形”,有时可以不带to。动词不定式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在句子中不能单独作谓语。动词不定式仍保留动词的特点,即可以有自己的宾语和状语。动词不定式又具有名词、形容词和副词的特征,因此在句子中可以作主语、宾语、表语、宾语补足语、定语和状语等句子成分。  相似文献   

10.
北疆方言特色虚词"给"书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新疆北疆方言虚词“给”虽已有学者研究,但一向缺少书证。书面材料证明:特色用法“给给”不是动词的重叠,后一个“给”是助词,起加强语气的作用。“单音节动词+给”这种组合格式中单音节动词几乎没有限制。不能把“单音节动词+给+数量短语”这种格式中的数量短语都看作是补语,这里面实际有补语和宾语两种情况。对“‘把’字句末用‘给’,起第二人称祈使式作用”的观点提出质疑,认为句子的语气类型与“把”字句中用“给”这种语法结构无关。以语序来进行“给”的词性认定简单易行。  相似文献   

11.
谈动词+“到”叶家旺现代汉语里,“动词+到”这一格式的句子很多.如,“等到半夜”、“跑到门口”、“火车一直开到北京”、“我走到公园里”等例句,有的教科书里把这类句子中的“到”与后边的部分合起来视为介词结构(介宾短语),在句子中作补语,表示时间或处所....  相似文献   

12.
汉语句子中紧接动词后边的“到”的词性既不是介词,也不是趋向动词,也不是以语素的资格同它前边的动词构成一个整体动词,而是与动态助词“着、了、过”同类。动词后边连接“到”具有普遍性;“到”是动作行为状态的一种标志;“到”跟时间无必然联系;“到”的句式分布具有广泛性。  相似文献   

13.
双宾句是动词可以带两个宾语的动词谓语句 ,表称说意义的“(主 )·动·名 1·名 2 ”句子属于双宾句的一种 ,由正面看 ,它符合双宾句的特点 ;由侧面看 ,它不同于兼语句、主谓短语作宾语的句子及复指短语作宾语的句子  相似文献   

14.
现代汉语的介词多是由动词虚化而来,“问“也不例外。“a问c曰b”句式是“问”字虚化的基础。在这一句式的频繁使用中,“问”字语义泛化,削弱了其动词性,使其“询问”义消失,因此不再指示时间信息,虚化为介词;整个“a问c曰b,句式由连动式变为状中式。“问”虚化为介词后,对“问”字句(含有介词“问”的句子)中的谓语动词形成制约;只有三价的、内向的动词才可以进入“问”字句。与“问”相应的“答”字却没有语法化,那是因为“答”字预设了前有疑问信息出现。  相似文献   

15.
英语中的动词分谓语动词和非谓语动词两大类,谓语动词在句子中作谓语,非谓语动词在句子中不能作谓语。非谓语动词是中学生学习英语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规则很多,容易混淆和出错。以下介绍利用口诀和图表学习非谓语动词的方法,供同学们参考。“非谓”形式123,过去分词最简单;现在分词、动名词,两种形式记心间;不定式形式有三种,“完成”“进行”和“一般”。非谓语动词的形式共分三种,即过去分词只有一种形式,现在分词有两种形式,动词不定式有三种形式,简称“非谓形式123”。见下表(以动词do为例):从上表中可以看出过去分…  相似文献   

16.
“以……为……”是古汉语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凝固结构。它的用法主要有四种情况:一是“以”、“为”都充当动词,连用构成兼语式的意动句;二是“以”、“为”都作动词,连用构成兼语式的使动句;三是“以”作介词,用“以”构成介宾短语作动词“为”的状语,表示动词“为”所凭借或依据的对象;四是“以”充当连词,与连词“为”连用,表示“为”这个动作是“以”前面动词所表动作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一、“以”字用法索源。“以”(),是个象形字。甲骨文作ued”,像把形。金文作像人用。《说文》:“以,用也。”《玉篇》:“用也,意也。”因此,它的本义是“用”和“认为”的意思,动词。在古汉语中,“以”的常见用法是作介词,使用频率高,仅次于“于”。介词“以”是由动词“以”虚化来的。当句子中的“以”带有宾语(宾语有时可以省略),并且它的后面又有谓语Z心词(主要是动词)时,它便与所带宾语组成介宾词组作谓语中心词的状语,有时用在谓语中心词后作补语。这时,它就退居为句子的次要成分,由动词虚化成了介词。“以”…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说明“V+出+O”结构中“出”的隐现情况,把。出”分为动词的。出”和趋向动词的“出”,把表趋向的动结式核心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况,“出”作动词则其为句子核心,“出”必须在场,“出”作趋向动词则其前面的动词为句子核心,“出”的隐现会造成意思上的差别,但不会影响语法结构。  相似文献   

19.
动词不定式与动名词、分词一样,是动词的一种非谓语形式,由“to+动词原型”构成。动词不定式没有人称和数的变化,在句子中除了不能作谓语外,可以担当其他任何成分。下面仅以动词不定式作主语为例,说明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在语义和结构分析的基础上,从“着”的“持续体的标记”功能、“V1着 V2”的内部结构层次、“V1着 V2”中的核心谓语和附目的分析等几个方面,对“V1着 V2”这种动词连用形式作谓语的动词谓语句的“连动”属性提出质疑,认为该种谓语结构形式的句子应该划归偏正关系的范围内,是一种动词性状语的偏正关系的动词谓语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