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实施名目繁多的“名师工程”。一时间,“名师”制造潮风起云涌,各种名师大量出炉。什么教学新秀、骨干教师、专业人才、学科带头人,什么优秀教师、教学先进、特级教师……只要学历、职称较高,教学和考核成绩较好,有两篇论文发表,上两节公开课,就可以论资排辈,等待当选名师了。因此,不少学校,三年五载下来,就会造就几十名不同级别(县级、市级、省级)的名师。给人一种感觉,“名师”其实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生产出来的。  相似文献   

2.
何谓“名师” ?按辞海的解释 ,即“著名的老师”。我区近年启动的各类“名师工程”中的名师 ,可解释为 :在一定地域范围内有影响、有声望、有名气的著名老师。  综观历史和现实中一些可以称得上名师这一角色的人 ,都应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共同特征———这些特征 ,似可以作为我们判定一位名师的主要参考依据 :  一、师爱。名师对学生有一种真诚的、无私的、持久的、普遍的爱 ,也是对教育事业的一种执着的、热烈的爱。师爱是名师自我牺牲精神的崇高体现 ,是成为名师的前提 ,是区别名师和以教书为谋生的普通教师的根本标志。“没有爱就没有…  相似文献   

3.
成尚荣同志在《人民教育))2009年第1期提出了“名师应当是思想者”的观点。一、名师应当有也必须有自己的教学主张。教学主张,是名师成长中一个不可忽略的问题,它关乎名师的文化品质和教学品位,也关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学主张是名师“教育自觉”的关键性标志。名师应当是思想者,是“反思性实践家”。思想者、反思性实践家存在的价值之一,就在于思想,  相似文献   

4.
郭子其 《师道》2008,(5):38-38
随着新课程的推进,教师的专业意识日益增强,不少教师把亲耳聆听教学名师的课作为自我成长的捷径。一些教师对亲听名师之课心驰神往,每当有名师来献课,听课者就异常踊跃。这本来是好事,但让人纳闷的是,为何听课后普通教师却难以成为名师呢?甚至有不少教师的教学水平“涛声依旧”,其教学难以得到学生的青睐。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实施名目繁多的"名师工程",一时间,"名师"制造潮风起云涌,各种名师纷纷出炉.什么教学新秀、骨干教师、专业人才、学科带头人;什么优秀教师、教学先进、特级教师……只要学历、职称较高,教学和考核成绩较好,有两篇论文发表,上两节公开课,就可以论资排辈,等待当选名师了.因此,不少学校,三年五载下来,就会造就几十名不同级别(县级、市级、省级)的名师.这难免给人一种感觉,"名师"其实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生产出来的.  相似文献   

6.
代表课初论     
我认为,“代表课”是非常值得教育界关注并加以研究的一个概念,因为它与名师(本文的“名师”专指教学名师)成长、教师发展、教学风格、教学流派等问题密切相关。鉴于此,早在2006年上半年,我就在深圳语文教师大会上正式提出“代表课”这一概念,并开始对“代表课”问题进行研究。以下是本人对“代表课”问题的一些初步思考。  相似文献   

7.
钟能文 《山东教育》2008,(12):64-64
近年来,一些教师在获得“特级教师”称号或评上高级职称后,便自一诩为“名师”。而一所学校“名师?”的多少,则在一定程度上被认为显示了学校教学质量的优劣。但实际情况是,只有部分教师在成为“名师”后仍一在教育教学上不断创新,并带动其他教师共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还有一些教师一旦成为“名师”,便无心教学,走进“名师不鸣”的怪圈。  相似文献   

8.
笔者和本市一些骨干教师组成的研究小组参与了福建省教育学院举办的、以推进我省普通高中高级职称教师继续教育为目的的“名师网上授课(教研)活动”并承担部分工作。根据工作安排,“网上授课(教研)活动”可采用多样化的形式:“可以是名师授课情景,可以是学科组教研集备活动,也可以是名师点评课堂教学、同课异构教学研讨、单元教学总结反思讲评、新单元备课安排交流以及集体评课议课等”。参与继续教育学习研修的教师则借助福建基础教育网络平台,通过观看在线视频的方式进行学习研修。  相似文献   

9.
名师之所以是名师,就在于有崇高的教育理想,有深厚的教育情怀,有清晰的教育主张,有扎实的学科底蕴,有丰富的教学阅历,有不竭的创新动力。要成为名师,就得带着思想前行,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力求形成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之树”;教师专业成长需要不断挑战和超越自我,需要在教学中学习教学、在教学中学会教学、在教学中创新教学;语文教师要善于坚守,不忘初心,孜孜以求,以坚定的信念、创新的灵性和通达的智慧,探寻教学真谛;名师也应是教研的行家,成果丰硕,又甘为人梯。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实施名目繁多的"名师工程",一时间,"名师"制造潮风起云涌,各种名师鲜有出炉,什么"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只要学历、职称较高,教学和考核成绩较好,有两篇发表的论文,上两节公开课,你就可以论资排辈,等待当选"名师"了.因此,不少学校,三年五栽下来,就会造就几十名不同级别(县级、市级、省级)的"名师".这就给人一种感觉:"名师"其实是可以按照一定的标准"生产"出来的.  相似文献   

11.
李陈荣 《甘肃教育》2022,(14):49-53
语文教育是一种智慧教育,项目化教学的有效实施,可以通过项目培训的形式,帮助教师形成“智慧教育的智慧”。阅读名师的教学智慧成果,尤其是名师的教研论文,可以有效促进语文青年教师的成长和教学智慧的生成。借力——阅读名师智慧,要选取有代表性的名师,要链接实践问题、紧跟前沿方向、关注主题研究、关注课题研究来选择研读材料。具体的阅读策略是:初读,把握主要内容;细读,探析段落结构;研读,聚焦文章“亮点”;“链读”,关注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2.
一、通过模仿,感受名师的教学艺术 我觉得学习书法的一些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在学习书法的初始阶段,大多要描红与仿写,我觉得模仿课就类似于描红与仿写。基于这样的认识,我认为这种模仿还是需要的。通过对名师课堂的模仿,我们能切身感受到名师的教学艺术。当然,我们不能一味地模仿名师的课堂,站在技术层面上演练名师的经典手法,简单移植和照搬名师的教学技巧与方法,而应该不断地去感悟思索名师的教育思想和教学理念,因为教学情境是在不断变化着的。如果我们脱离了具体的教学对象,把名师的一些具体“招式”从整个教学情境中剥离出来,生搬硬套,其效果自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3.
名校与名师是相辅相成、同构共生的一对概念。名校需要名师支撑,名师可以造就名校;名校肩负着培养名师的责任,名师的生成与壮大则能促进名校的发展。怎样的学校称得上是“名校”,怎样的老师可谓是“名师”?多年来我们一直苦苦思索这一问题。在实践中我们对“名校”、“名师”形成了这样一些基本认识:  相似文献   

14.
吴志军 《天津教育》2014,(3):100-101
手头有几十本不同版本、名目各异的高考考场作文选.这些选本里的作文有多少真正出自考场、有多少可以给出高分暂且不论,但有两点是可以肯定的:绝大多数编写者是中学教师,且其中“名师”的比例应该不会太低;入选的习作在编写者眼中应该是“优秀作文”“高分作文”,甚至“满分作文”.可以说,这些选本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时下高三写作训练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因此,对这些问题进行会诊也就成为很必要、很重要、很有意义的事情.  相似文献   

15.
李镇西 《班主任》2013,(5):62-64
最近几年,各地许多学校都掀起了“打造名师队伍”的热潮,据说以此可以带动“教师专业成长”。什么是“名师”呢?通俗地说,就是有影响的优秀教师。那么,“名师”是可以通过“打造”得来的吗?把“打造”一词用于“名师”是近几年的事。我第一次听到这个说法,就觉得挺不舒服。“打造”是一个工业车间流水线作业的概念,是和模具化操作相联系的。独具个性的人,怎么可以像生产机械部件一样被“打造”呢?想象一下——一个又一个活生生的教师,被输送到流水线上,规范于某种模具,然后“哐当”一声,所谓“名师”就被“打造”而且是成批量地“打造”出来了。这不荒唐吗?  相似文献   

16.
课程改革的成败归根结底取决于教师,所以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为了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改变教师的教学行为,很多学校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培训方式,让教师们能够有很多的机会聆听到一些名师的精彩课堂。名师之所以能成为“名师”,是因为他们处于反思的“  相似文献   

17.
名师,是基础教育一线教师中的杰出代表,是优质教学范例的集大成者。名师教学视频为一线教师的“实践”和“反思”提供了多种机会,它与文本教学相比不同的是所提供的是“不加修饰”的课堂情况,它可以捕获大量的课堂细节,可以真实再现教学过程。  相似文献   

18.
现代数学设计理论可以指导教学设计或者分析解释教学实践。往后我将选择一些“中国名师”的课堂教学实录,试对教学实践作分析。选择的老师是教育部“中国教育家成长丛书”的入选者,或者是公认的中小学著名教师;选择的教学实录,是他们在国内有影响的“名课”,是真正的实录而不是  相似文献   

19.
《教育》2007,(21)
近年来,全国各地教育主管部门纷纷实施名目繁多的"名师工程",一时间,"名师"制造潮风起云涌,各种名师新鲜出炉,什么"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只要学历、职称较高,教学和考核成绩较好,有两篇发表的论文,上两节公开课,你就可以论资排辈,等待当选"名师"了。因此,不少学校,三年五载下来,就会造就几十名不同级别(县级、市级、  相似文献   

20.
目前,许多初三、高一、高三学生都请在职教师做家教,其他学生也多半在上一些名师辅导班。“课内不足课外补”现象已渐成气候,不少学生在学校放了学,啃上几口面包就到老师家报到,有的干脆在老师家搭伙。一些名师的“业余收入”直逼万元,就是一些工作没几年的青年教师,也因戴上了名校教师的光环,做个几年家教就解决了一套房子。社会上将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补课赚钱称之为“走穴”。只要在GOOGLE搜索引擎里打上“教师走穴”4个字,搜索到的结果就有2600条之多,关于教师走穴的利弊纵说纷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