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传统的儿童教育重视知识灌输,以“学习好”作为儿童主要的评价标准,隐匿儿童的身体,甚至对儿童身体进行“规训与惩罚”.儿童教育价值观应实现“身体转向”。“身体好”不仅包括儿童的身体健康,更包括儿童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成长取向的儿童教育应遵循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活为逻辑起点,促进儿童健康成长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相似文献   

2.
为了推动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促进国际交流与合作,国家教委、成都市政府决定于今年8月在成都举办规模空前的“中国成都93儿童教育玩具国际博展会”。“博展会”以“教育玩具——儿童成长——社会发展”为主题,通过文化交流、学术报告、现场观摩、商贸展销等活动。达到的目的:一是开发儿童早期智力,推动儿童教育事业的发展,为儿童健康成长提供安全、科学、系统、可靠的儿童教育玩具。二是促进国际国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内儿童教育玩具的研制能力和水平。三是加强玩具设计、生产、销售和使用环节的联系,展示我国儿童教育的新产品、新成果,介绍国际儿童教育玩具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3.
陈鹤琴先生是我国现代著名的教育家。他提出“儿童教育儿童化”的教育思想,就是要求教育者了解儿童生理和心理特征,根据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可能与趋势,选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设置课程,编排教材,编写教科书,为儿童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4.
鲁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思想家和文学家。在他光辉战斗的一生中,无论从事教育工作,还是从事文学工作,都是为了“立人”而后“事举”,以实现“兴国”的目地。为了造就大批新战士,他特别关心青少年的健康成长。他在实践中所形成的儿童教育观,不仅把儿童的成才与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深刻地揭示了儿童的生理、心理特征、发展规律并创造了特点鲜明的儿童教育艺术,它对于我们今天从事儿童教育和儿童教育研究,有着重大的启迪价值。  相似文献   

5.
杨木 《教育》2007,(9S):55-56
著名教育家,我国儿童心理学、儿童教育学的奠基人陈鹤琴,他建立并完善了中国化、科学化的儿童教育理论体系,构建了现代中国儿童教育新结构,被誉为“中国幼教之父”。他慈祥和蔼,挚爱学生,被不同时代的学生所敬仰;他天性活泼开朗,致力实践着自己的“一一切为了儿童”的终身思想。  相似文献   

6.
我国现代著名儿童心理学家、儿童教育家陈鹤琴以科学的儿童观为指导,长期坚持用科学方法研究儿童心理和教育,努力实践着“一切为儿童,一切为教育”的理想。通过探讨陈鹤琴对中国儿童教育中国化、科学化做出的贡献,以期对今天中国儿童教育的科学化、中国化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7.
鲁迅十分重视儿童教育事业,认为儿童教育是关系到国家命运、民族前途的极大事。他对中国传统的儿童教育观念、教育方法、教育内容进行了深刻地剖析和批判,发表了许多精辟而科学的见解,提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措施。他的以“幼者”为“本位”,让“幼者”“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的儿童教育观,对21世纪的儿童教育仍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对培养新世纪的人才仍具有不可忽视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南是农业大省、人口大省,是留守儿童较多的省份。留守儿童在学习、心理、行为、安全等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影响着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河南省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存在的原因在于“三农”问题突出,工业化程度低且不平衡,城镇化发展滞后以及城乡分割的户籍制度,农村教育事业落后等,根本原因是“三化”发展不协调。解决河南留守儿童教育问题的根本措施是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实现“三化”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儿童成长危机的教育生态学视角审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儿童教育的社会、文化、制度生态系统中均存在不适合儿童天性发展的因子,致使儿童成长呈现出无时间性、无空间性和无自我性的状况。要解决危机,儿童教育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尊重儿童的天性、营造和谐的教育生态系统协助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0.
儿童教育领域存在着超前化趋势,这种超前化教育表现为儿童教育中的德育超前化、智育超前化及体育超前化。审视儿童教育的超前化现象,源于教育价值取向的扭曲、教育功利主义影响以及教育评价机制的不合理。儿童教育超前化是一种非理性选择,对儿童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危害性,造成儿童道德异化、影响儿童智力发展、阻碍儿童的身体健康。适度教育、适时发展是儿童教育的理性选择。儿童教育应更多关注儿童自身的需要,抓住儿童发展的"最近发展区",让儿童教育"慢下来",以实现儿童的更大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在今日中国,儿童阅读比以前有了巨大发展,但总体状况仍不理想。这与儿童图书馆建设不力是有重要关系的。本文分别呈现了中国儿童阅读的基本情况和儿童图书馆建设的当前局面,分析了问题的成因,提出了对应的发展建议,旨在推动中国的儿童图书馆建设与儿童的阅读发展。  相似文献   

12.
皮亚杰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提出了一套完整的、富有辩证思想的儿童认知发展理论。重新审视这一理论,它的认知发展阶段与儿童语言习得的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约有2亿少年儿童,但只有部分儿童拥有自己专用的家具,大部分的儿童仍在使用着成年人的家具,运对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健康极为不利。基于儿童的身心特点和发展特点,儿童家具的选择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4.
“儿童视角”是余华小说的一个重要叙事策略。借助于儿童视角,余华对成人世界、乡村记忆和人类生存境遇作了原生态的还原和真实的敞开。从叙事形态上看,成人视角制导下的“儿童世界一成人世界”、“儿童话语一成人话语”形成了儿童视角的“复调诗学”。从价值形态上看,儿童视角不仅有着对成人世界的理性审视、对儿童本体创伤性心理的关怀,而且也内含着作家的深层审美建构。  相似文献   

15.
论儿童文化--兼论儿童文化与成人文化的互补互哺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儿童文化是诗性的、游戏的、童话的(或神话的)、梦想的、艺术的,是好奇的、探索的,是从本能的无意识的逐步迈向意识的,是历史沉积的因而是复苏的,是“转变的生长的”。儿童文化现象最重要的特征是古而常青的特征:它有悠远历史但却是从头开始生长的,是复演的又是创新的,它是新与旧的和谐统一,它是历史与现实、文化与自然的和谐统一。儿重文化与成人文化可以在互补与互哺中相得益彰:一方面,儿童的成长是依赖于成人的;另一方面,儿童清纯朴素的天性又对成人的心灵和文化具有反哺的功能。成人文化和儿童文化可以而且应当在互补与互哺中共同成长相互拯救,只有如此人类才能拥有更为美好更为文明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唐五代童子科与儿童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五代童子科与汉魏南北朝时期的“童子郎”,“童子奉车郎”,“童子”等名号有着直接的渊源关系。唐代童子科是唐科举制度下的一个小科目,其面向的对象为十二岁以下的儿童。童子由诸道荐举或乡贡,礼部主持考试,有时皇帝亦亲自召见,策问。童子登第一般都授官,由于其年纪尚轻,一般都会参加制举或吏部科目选,以加快晋升速度,五代童子科基本上沿袭了唐朝旧制,但在童子年龄,荐送和乡贡,考试内容及入仕等方面都作了一定的调整,唐五代童子科举的产生和发展与唐朝历代皇帝,大臣重视儿童教育紧密相关,唐五代社会教育体制的变迁与完善,为儿童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教育环境。  相似文献   

17.
童话意境是童话作家的主观情思和客观物境互相交融的一种境界.童话的意境美是一种动态美、空间美、也是一种含蓄美,之所以产生如此美妙的童话意境是因为审美经验中的"移情"现象.而童话创作所追求的目标就是开掘和创造优美的意境.  相似文献   

18.
当代儿童小说发展述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当代儿童小说自然形成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八十年代、九十年代,每个阶段也分别有各自的阶段性特点和有代表性的作品。50年代至60年代初是当代中国儿童小说的第一个繁荣期,其主要特点是表现集体主义的时代主题。70年代一大批在内容和形式上都令人耳目一新的优秀作品。90年代的儿童小说的创作不再像80年代那么热闹喧哗,而更多地显露出平静状态。这一来受惠于80年代儿童文学观念的重建,二来也表明我们的儿童文学作家走向了艺术成熟。  相似文献   

19.
儿童文学具有泛灵性、神秘性和平和性,从而构成其独特的"神性",这在整个人类文化范畴中有着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20.
受整个心理学认知发展趋势的影响,8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开始从社会认知的角度来研究儿童的攻击性行为,使这个领域重新成为发展心理学中的一个热点。本文主要介绍道奇的社会信息加工理论是如何分析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及其应用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