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孔尚任简介孔尚任(1648-1718),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称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曾多次参加科举但都名落孙山,一直郁郁不得志。当他37岁时,康熙皇帝南巡北归时到曲阜祭孔,孔尚任因御前讲《论语》受到褒奖,设任命为国子监博士。于是他便抱着儒家的政治理想,开始了仕宦生活。但不久他便认识到吏  相似文献   

2.
被誉为清代戏曲南北高峰之一的《桃花扇》 ,是一部结构宏伟的历史悲剧。它通过复社文士侯方域与秦淮名妓李香君的爱情始末 ,串演了南明弘光王朝覆灭的历史。孔尚任借侯、李的悲欢离合 ,寄南明的兴亡之感 ,把整个戏统一于苍凉深沉的悲剧气氛之中 ,并通过它所塑造的众多具有典型意义的人物形象 ,表现了剧作的爱国主义和民族民主的进步倾向。作者笔下的李香君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优美动人的妇女形象之一。  相似文献   

3.
孔尚任罢官的时间,孔继汾,容肇祖认为在康熙三十八年秋天,汪蔚林先生认为在三十九年上已(三月三日)之后,袁世硕先生认为在三十九年送春之时,并确指为三月乙卯(初十日),考察孔尚任诗作为有关文献。  相似文献   

4.
《桃花扇》是描写南明兴亡的历史悲剧。经历两百多年统治的明王朝,问题成堆,危机四伏,政治上经济上都面临崩溃。作者孔尚任(1648-1718)早年避乱于石门山中,他从族兄那里听到秦淮著名歌妓李香君血溅诗扇的故事,十分感兴趣,很想利用这些素材写成一出戏。公元1684年,适逢康熙南巡  相似文献   

5.
孔尚任(公元一六四八——一七一八年)字聘之,又字季重。号东塘,别号岸堂,自号云亭山人。山东曲阜人,孔子第六十四代孙子。出身于一个地主的家庭里。祖父、父亲都是读书识礼之士,这对孔尚任的教育很有影响。孔尚任所生的时代,正是南明王朝灭亡的第三年。其时清王朝统治者的民族压迫正猖獗地施行,因而各地区的反满情绪和斗争的行动,穷出不迭。例如孔尚任的父亲孔贞璠就曾是一个反清人物。因为他父亲是“养亲不仕”而又慕朱家、郭解为人的人(见《阀里文献考》),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典戏剧的优秀剧作<桃花扇>以其强烈的兴亡之感,为汉民族政权的失落唱出了一曲沉重的挽歌.本文从<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的生平遭际及<桃花扇>文本入手,探究孔尚任的思想状况,考察它是否具有民族意识,讨论作者思想价值观念的冲突.  相似文献   

7.
在中国文学史上。清代戏剧家孔尚任被罢官的真正原因,近三百年来,始终是一桩“疑案”。目前通行的文学史著作和文史类工具书,关于孔尚任被罢官的说法,不外乎如下几种: 因《桃花扇》得祸说。新编《辞海》即持此说:“(孔尚任)经十余年时间,于康熙三十八年(1699)写成传奇剧本《桃花扇》。当时与《长生殿》作者洪昇有‘南洪北孔’之称。不久即罢官回乡。”此说虽未免有点儿含糊其辞。但其因果关系是不难看出的。中华书局出版的吴晗主编“中国历史小丛书”之一《孔尚任和桃花扇》亦持此  相似文献   

8.
孔尚任的《桃花扇》传奇,历来被誉为“爱国主义”的“杰作”。但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对《桃花扇》进行阶级的、历史的分析,就可以看出,它歪曲地反映明末清初阶级斗争和民族斗争的历史,恶毒污蔑农民起义,极力美化朱明王朝,狂热颂扬清兵入侵,无耻讴歌变节分子,是一部浸透了孔孟之道毒液的卖国主义作品。毛主席指出:“对于一切包含反民族、反科学、反大众”观点的文艺作品,“必须给以严格的批  相似文献   

9.
孔尚任《桃花扇》传奇在"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表层面上,深刻展示了以儒家理想为核心的封建政治理想、人生理想、爱情理想走向破灭的悲剧过程,并借此传达出既伤感又无奈,既清醒又困惑的悲剧意识。在剧作家的理念世界里,明清易代不是一般的朝代更迭,而是带有封建末世的意味;《桃花扇》的可贵之处就在于展示明朝走向衰落和覆亡的同时,又不自觉地透露出封建制度气数将尽的信息,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走向崩溃的契机和征兆,为我们展现了大厦将倾、独木难支的历史混乱局面。  相似文献   

10.
《桃花扇》在思想性与艺术性的结合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具有较高的现实主义精神与历史的反思意识.但是,作者孔尚任所设计的令男女主人公双双人道的结局,存在着自身的不合理性.它违背了剧中人物性格发展的逻辑以及戏剧情节结构发展的既定轨迹.这样的结局构思,实际上根源于孔尚任本人的悲观主义倾向和他的消极归隐思想.在南明王朝灭亡的巨大变迁面前,个人的幸福已无意义可言,红尘情爱更无可留恋,因此,他在一开头便埋下伏笔,为剧中人所安排的出路便是入道归隐.  相似文献   

11.
孔尚任(1648—1718)是我国古代著名剧作家,虽然他一生著作不多,但仅是一部《桃花扇》就足以使他蜚声文坛。他是山东曲阜人,孔子的第六十四代孙,故有深厚的家学渊源。他的父亲孔贞璠是明末举人,博学多才,清朝建立后绝意宦途。岳父秦光仪、族兄孔尚则都曾亲自在南明弘光政权时期生活过,孔尚则还一度做过福王的下属,与马士英、阮大铖等共理朝政,后生龃龉而离去。对于侯方域、李香君的爱情故事  相似文献   

12.
清代剧作家孔尚任的代表作《桃花扇》集合了桃花这一意象的诸多意蕴,作者承袭了桃花意象的传统,既以桃花的娇艳暗示香君的美貌,同时也暗合着香君妓女的身份,而桃花的飘零无疑是香君坎坷命运的再现.作者最终还为两位主人公设置了一个"桃花源".以桃喻人,借桃言情,言桃明旨,作者用生花妙笔展现了香君这支桃花的悲欢离合.  相似文献   

13.
14.
《桃花扇·先声》中老赞礼有这样两句话:“作春秋必赖祖传”,“正雅颂岂无庭训”.这就明确告诉读者,孔尚任作《桃花扇》用的是孔子作《春秋》的笔法.虽然孔子的《春秋》是历史著作,《桃花扇》是历史剧,但考察二者的政治、道德、哲学和艺术观,却是一脉相承,有着明显的继承关系,本文就这个问题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探明孔尚任罢官原因,对正确解读他的作品有着积极的意义。程荣华先生的“《通天榜传奇》罢官说”证据不确。从孔尚任罢官后与友人唱和的诗歌、经济变迁以及宝泉局收购废旧小钱等情况来看,可以认为,孔尚任罢官主要与宝泉局收购大量的铅多铜少的小钱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6.
创作心理学理论认为作家的创作动机很大程度上源于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痛苦体验,现世中的人生缺失感构成了创作的缺乏性动机。“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的传奇佳作《桃花扇》,浸满了悲凉哀伤的情绪,这正是出自孔尚任本人儒家理想的幻灭和难以解脱的兴亡感慨。本文试从《桃花扇》的结局安排入手,结合孔尚任儒家理想由追求到冷漠直至幻灭的心理历程,分析《桃花扇》的缺乏性创作动机。  相似文献   

17.
刘斌  韩琨 《现代语文》2009,(10):54-55
明清传奇之一《桃花扇》是一部不朽的历史剧名著。其主旨,即剧中《开场》中所说的“借离合之情,写兴亡之感”。全剧有两大线索:一是明线,即“离合之情”,侯方域与李香君的爱情线索;一是暗线,即“兴亡之感”,作者在剧中自然而然地流露出的他本人在南明灭亡、江山易主时的感怀之情。  相似文献   

18.
《桃花扇》以复社名士侯方域和秦淮歌妓李香君的爱情故事为线索,借鲜血溅成的桃花扇描写复社文人与魏阉余孽的政治斗争,展示了南明弘光一朝兴亡的历史画面。对弘光帝福王朱由崧的荒淫无耻,阮大铖、马士英这些阉党余孽当政时的倒行逆施、出卖民族利益,高  相似文献   

19.
《桃花扇》中的几个时间都是经过精心设定的,表明孔尚任既有对历史的沉思,又有对现实的关怀。清初官方断明亡于崇祯朝,是亡于闯贼、亡于权奸、亡于门户,承认明朝及崇祯的正统地位,并祭祀明陵、礼葬崇祯、褒奖殉难诸臣,不承认弘光朝,而《桃花扇》的观点与官方一致,所以剧中祭崇祯及殉难诸臣并不意味着反清。"入道"即避乱,是暂时的,最后的结局是老赞礼下山颂圣。因此,应认为《桃花扇》是一部忠清之作。  相似文献   

20.
孔尚任升迁、罢官及归里的时间,学术界有数种看法。本文在前人考辨的基础上更广搜证据,认为正确的说法是:升迁户部主事是在1695年9月,再晋员外郎和被罢官均在1700年暮春,而归里家居则是1702年暮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