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由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中央党校哲学部王杰教授主编的《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一书,汇编了海内外国学名家与文化贤达有关以国学为中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彩演讲文字。就全书的思想学术性而言,举凡国学的基本理论、学术概念、价值地位、具体内涵以及研究方法,皆有名师宿儒的精辟分析、扼要揭示,谓之指点迷津,启益人智并不为过;就全书的表述艺术性而  相似文献   

2.
什么是留学?国学是中国传统学术的简称。国学这个名称,在本世纪初年才逐渐流行开来的。当时国内一些研治经史的学者编印《国粹学报》,以后章太炎著《国故论衡》,又作了《国学概论》的讲演,于是,称中国传统学术为国学便成为约定俗成的了。国学内容十分丰富,包括了哲学、经学、文学、史学、政治学、军事学、自然科学以及宗教、艺术等等方面。其中自然科学又有  相似文献   

3.
本书全面论述经学、史学、子学、文学的基本特征、发展历史,以及相关人物、著作的思想内涵、学术影响、主要研究文献等。全书史论结合,内容充实;重点突出,要言不烦;资料丰富,系统性强。此书既有普及性,又有一定的学术性,可供高等院校文、史、哲、政、法、图书馆等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学习使用,也可供广大国学爱好者研习国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4.
近日,西南大学文学院何宗美教授的巨作《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的演进》(以下简称《演进》)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重要成果之一.全书分上编《明代文学结社现象与文学流派、文学思潮研究》和下编《明代文人结社编年辑考》,共百余万字,皇皇之著,对明代文人结社现象作了迄今为止最为翔实的全面考察,对文人结社与明代文学发展演进的深层关系作了细腻而深刻的剖析.作者以严谨的学术姿态,敏锐的观察角度,纯熟的文学思维,在文人结社的框架下,为我们展示了明代文学演进的宏图.近日翻读此著,感触颇深.兹就书中所论及明代文学研究相关问题谈一些看法.  相似文献   

5.
传媒文摘     
<正>编辑:要多学些国学知识 2004年9月,光明日报等26家媒体向全国发出倡议,提出对于弘扬传统文化负有重要职责的编辑来说, 掌握国学基本知识非常必要。国学包括义理之学(哲学)、考据之学(史学)、词章之学(文学)等,渗透于中国文化的每一部分。编辑在选题策划、审读书稿、广告宣  相似文献   

6.
“国学”网被评价为“超大容量古籍、文学作品,包括明清百部小说、全文简体二十四史一亿汉字文本库,集国学动态、文学历史哲学争鸣论文、学人资料、十余类专题国学研究的中国传统文化的‘新浪’网站”。 一.“国学网”概况 在版面设计上,“国学”网的版面布局是“口”型布局。这是一个形象的说法,就是页面一般上下各有一个版块,左面是主菜单,右面是链  相似文献   

7.
1980年代的文化热中,哲学占据了重要位置。对于马哲的重新讨论,对于西哲的客观探讨,以及对于中国传统哲学的再挖掘,都为那个时代思想领域的重新起航奠定了基础就哲学学科而言,1980年代具有分水岭意义。经过文革的精神饥渴和学术饥荒,新的学术积累重新开始。而在1980年代文化热潮奔涌、各个圈子热闹纷繁的中国,哲学界无疑位居中心,成为那个特殊年代的文化标志之一。无论是译介西方哲学、马哲内部的多元化讨论、  相似文献   

8.
马大勇文学博士。现任吉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清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国学特聘教授。吉林省国学研究会副会长,吉林大学青年文化书院国学研究中心主任。主要作品包括《晚清民国词史稿》《二十世纪诗词史论》等。本书是一部通俗易懂的有关儒家文化的讲稿。全书共分为28讲,从儒家文化的源头孔子讲起,至清代结束。除了选取中国历朝历代比较典型的文人、政治家、哲学家,如孔子、孟子、宋仁宗、包拯、苏轼、朱熹、王阳明、顾炎武、金圣叹、袁枚等外,还对儒家文化中的“中庸之道”,以及儒学的重点学派宋代的洛学和明代的心学等做了文学的、通俗化的解读。  相似文献   

9.
新书推荐     
《全国新书目》2020,(3):46-61
《古典·哲学时代》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20.4380.00元本书囊括了代表着中国先秦哲学的主要流派和思想观点,为民国学人系统讲解诸子百家的著作,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内容短小精干,高度精炼,以学派创立者传略+学术渊源+主要思想观点的提纲形式呈现,便于一般读者迅速理解其内容。荀子与古代哲学一、古代哲学的产生和派别文化没有十分进步的社会,是没有哲学观念的。所以中国古代只有迷信和宗教,绝没有所谓哲学。  相似文献   

10.
吴宓与甘肃     
吴宓(1894-1978)是清华国学研究院的筹建者。他在《研究院章程》中规定,研究院“以研究高深学术、造就专门人才为宗旨”,设国学科,其内容为中国语言、历史、文学、哲学等,培养以著述为毕生事业者和国学教师。他被校长曹云祥任为研究院主任,协助校长物色礼聘著名学者、宏博精深的教授任教,因之就有了王国维、梁启超、赵元任和陈寅恪四大导师。这个研究院培养了一大批国学家,其中也有甘肃的冯国瑞、司秋沄。吴宓还同甘肃的一些留美学生有过往来,对之奖掖有加。何以吴宓对甘肃这样情有独种呢?这是因为,陕甘自古一家人,更重要的是吴宓的嗣父吴建…  相似文献   

11.
国学一项,中国古已有之,但它原来仅指贵族子弟攻读诗书的学校。随着近代西学东渐局面的出现",国学"概念渐成,并在清末民初几十年间渐成一股"国学热"的史学思潮,但对于什么是"国学",学术界当时颇多争论,并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1]4。而对于民国时期的"国学热"的历史画面,我们可以从其在国内的延续和发展,从西方的学术、思想、文化对中国固有文化传统与学术精神的冲击以及当时学术界对国学概念的提出及其内涵的不同解读来寻找出其中的一些端倪。而"在当时  相似文献   

12.
学术文化:历史类图书热情不减 学术文化类图书是一个相对较杂的门类,包括了历史、哲学、文化等细分门类.所以学术文化类榜单从另一个方面更能代表人们对于这些门类的热衷程度.10月学术文化前30名榜单中,历史类图书占据了13个席位;哲学类图书占据8个席位;文化与传播占据5个席位;社会与社会学占据2个席位;心理学占据1个席位;军事理论与文化占据1个席位.  相似文献   

13.
作为我国第一套关于自然国学的学术研究著作,《自然国学丛书》现已出版两辑共16种,开辟了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新方向,改变了历史上传统国学研究只有人文社会学科的研究内容,而没有自然观和科学技术方面研究内容的局面。这样的担当同时也决定了该丛书的灵魂与最大特色是学术上的创新,唯有学术创新,才能从新的角度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使传统文化获得新的生命力。  相似文献   

14.
孙舸 《出版广角》2018,(10):20-22
近年来,党和政府大力倡导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国学出版也持续蓬勃发展.文章简要回顾了国学出版传播的发展历程,并从不同层面分析当前国学出版的利好环境及发展现状,并就国学出版如何与全民阅读相结合、与"互联网+"相结合探索创新传播之路,提出了见解和建议.  相似文献   

15.
《国学读本》是一部介于学术化与普及化的著作。它既是作者的学术研究成果,无论文本解读还是思想阐释,都体现着学术的严肃性和高端特点。它又是学术转化的实践成果,是面向读者尤其是大众读者的普及性、实用性文化读本。它从多维向度展开了国学研习与实践,从理论的角度讨论了国学的体系构成,从实践的维度提升国学的当代品格。这正是本书作者著述主要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第一部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研究《河南文化史》的专著近期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此为省文史馆馆员、省管优秀专家、省图书馆研究馆员申畅先生主编 ,是他花费十多年心血治学的结晶。著名国学大师张岱年教授为之题写书名 ,副省长贾连朝同志为之作序。全书 14篇、近 90万字 ,从哲学、宗教、民风礼俗、文学、绘画书法、戏曲艺术、教育、科学技术、文字、新闻出版、图书博物、方志金石、先民遗址、著名古都等较大的领域进行了审慎地研究。以翔实的史料、流畅的语言 ,深入浅出地阐述了河南文化的发展历程。首部研究《河南文化史》的专著问世$…  相似文献   

17.
《周易文化十二讲》一书,从各方面阐述了《周易》在其他众多学术领域的理论价值与应用价值,兼义理,亦不废象数,科学与人文并重,历史与哲学兼顾,学问与实践并修,全书行文流畅,文笔丰润,是一部关于《周易》全方面研究著作,堪称新时期文化易学之力作。  相似文献   

18.
为了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古籍整理研究出版事业,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小组决定从今年开始陆续编辑出版《中国传统文化研究丛书》。丛书的选题拟由规划小组学术委员会每年从全国范围内推选10种未曾出版的优秀学术专著编入丛书,内容包括哲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史等各个领域,如历史、哲学、文学、语言、政治、  相似文献   

19.
新时代人文社科学术编辑担负着传播学术思想、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哲学社会科学、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使命,必须具有坚定的政治素养、过硬的专业素养、深厚的学术素养、丰富的信息素养、良好的文学素养这五项基本素养,才能完成这一重要使命。文章论述了新时代背景下人文社科学术编辑应具备的素养,并提出了培养和提升人文社科学术编辑素养的具体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20.
国学谈     
指称中国传统学问,指谓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概念被广泛使用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从学术与思想两个角度来确定国学研究的范围是国学研究首先应该解决的问题。作为思想文化的国学主要是指儒道佛三家。儒道佛三家都明确建立了他们各自的核心价值观。深刻揭示儒道佛思想的价值取向及其人生意义,从而实现中华文化和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乃是研究国学之终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