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首次看到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学会写文章》这本书,不以为然,只是觉得又多了一本关于写作的书籍而已。但是打开书本,顿时觉得一股清风扑面而来。书中所写所讲,阐明的思想和观点,可以说为写作类书籍增添了新的元素,为写作爱好者带来了新的气息。尤其是"战略写手"这个概念的提出,可谓填补了国内写作领域的空白。阅读该书,发现许多创新和可贵之处。该书第一次提出战略写手这个概  相似文献   

2.
绍华、李锋同志: 今天喜接《档案管理》1998年第1期,又读了几篇文章,觉得《档案管理》越办越好了!像《职能分类类分什么》、《"档案真实性"初探》、《构建馆藏档案排放体系探微》、《关于股份制企业档案工作的调查》、《企业产权变动了,档案应向何处去?》都是写得很好的,对我有启发.  相似文献   

3.
在北京的一次学术讨论会上,忘记由什么话题引起的,几位评论家对我的籍贯问题发生了一场小小的争执,事后并见诸于报端。从那时起,常常遇到当面询问:“你到底是哪的人?”对此,我不是报之一笑,就是笼统地告以“冀东”。这绝非故弄玄虚,也不存在难言之隐,而是因为一两句话说不清楚。宝坻县是我的祖籍。我在开  相似文献   

4.
看了陈四益先生的《闲话图书馆》一文,作为一个在公共图书馆工作多年的人,确为我国公共图书馆的服务现状感到汗颜。现根据笔者所在地的情况,与陈四益先生提供的情况列表作一中外图书馆服务工作之比较。  相似文献   

5.
人民日报头版刊登的“今日谈”短论专栏,从问世到现在已连续发表了近三千篇文章,有人说它是“绿地”,有人称它是“窗口”,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我对这个专栏的文章很感兴趣,是经常阅读的。最近读了钱湜辛、于宁同志主编的《今日谈选粹》(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是从14年中(1980年元月至1994年2月)所发表的2500多篇中选编出420多篇的精选本,也是200多作者合著的一本书。我较认真地阅读了一遍,很受启发和教益,愿意写点读后的体会。 “今日谈”明显的特点是体型短小,性格特殊。它的每篇文章大都是几百字,超过千把字的很少,短小精练,没有“官话”、套话;有的文章还配有照片、漫画、统计表,具有特殊的体型。它的性格和文风也有  相似文献   

6.
写文章     
当前中国散文界有一种论调,说什么散文妙就妙在一个“散”字上。散者,松松散散之谓也。意思是提笔就写,不需要构思,不需要推敲,不需要锤炼字句,不需要斟酌结构,愿意怎样写就怎样写,愿意写到哪里就写到哪里。理论如此,实践也是如此。这样的“散”文充斥于一些报刊中,滔滔者天下皆是矣。  相似文献   

7.
日前,收到李平嗣志给我的一本他写的<给孩子们的回忆>自传体革命回忆录.我看完后很受感动. 李平同志抗战初期参加革命,14岁参军.抗日战争时期,他在华北参加过"百团大战";解放战争时期.在东北参加过"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等重要战役,为东北解放.为全国解放,为建立新中国做出了贡献.退休前,我在省档案局办公室丁作,接触领导多一些.  相似文献   

8.
实事求是是我党一贯倡导的精神和作风,也是邓小平理论的精髓,可目前在党内,特别在一些基层干部间,一些人总是用“以虚掩实”的手段来虚报工作成绩,编造一些假数字,好捞其“政绩”,蒙骗上级,保其“乌纱”。对此,一些正直的党员干部和广大人民群众十分厌恶。社会上这股歪风邪气,在新闻界也有所反映。作为百姓的代言人和基层的新闻工作者,该如何采写新闻,脚踏实地地反映群众呼声、群众意见?我的回答是———党的实事求是的精神和作风不能丢,绝不能随波逐流放任自由地写文章,应该坚持求实之风,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丁是丁,卯是…  相似文献   

9.
我从1975年开始写稿.20年来,被各级报刊、电台、电视台刊播的稿件有千件以上.这些稿件虽没有泛多大的“浪”,但由于内容真实可信,没有一篇失实,至少没有给党的工作造成被动和损失,没有亵渎新闻的生命——真实.我的信条是,老  相似文献   

10.
《华西都市报》自1995年创刊,短短几年,即创下不凡业绩。“创新,坚持不懈地创新”是引导《华西都市报》走向成功并始终站在都市类报纸前沿的核心理念。在传媒快速发展的新形势下,《华西都市报》进行了一系列实践和理论的探索与创新。由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年8月出版的《超越媒体———一个“整合型媒体”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风云历程》(以下简称《超越媒体》)一书,浓缩了《华西都市报》走向成功的历史。对有志于办好报纸的人士来说,有效途径之一是从别人的成功经验中汲取有益的养分。具体而言,则是…  相似文献   

11.
虽然我早已离开了记者工作的岗位,但在读了本期《笔谈》之后,大有重度采访生涯之感.因为郑重、陈乃文、少峰、徐之华、贾安坤五位同志的文章,确是记者工作的经验之谈."记者的心是相通的",此话一点不错;不论是过去做过记者或现在做着记者的人,读了这五篇文章,都可能会有心绪交溶的感觉,此中甘苦,确实是彼此彼此的.因此不能不写几句,向读者推荐这四位同志的文章,也谈一些自己的感受.记者的工作是采访,这是人人都知道的.但是初做记者,往往只知道在接受某一报道任务、拿了介绍信到达某一单位、与某一采访对象相  相似文献   

12.
也许是因为笔者搞了二三十年编目工作的缘故吧,所以对于编目方面的文章,自然是格外感兴趣,更何况象《廿一世纪的编目工作》(《图书馆》93年2期)这样的题目。但是,实在没有料想到,阅读这篇文章竟花费了不少时间和精力,且对于该文中某些内容和术语还是感到难以理解,于是就忍不住执笔写下  相似文献   

13.
14.
我一直拒绝阅读名为《年轮》的这样一套书 ,因为我惧怕看到别人的欲望、野心与成功 ,也惧怕看到别人的失意、挫折与颓顿 ,前者会使我想起一些再也无法企及的目标 ,从而加重自我失败感 ,而后者则无异于污泥浊水 ,会彻底窒息本已无多的进取心和奄奄的荣誉感。有时候 ,思考和认识并不能带来勇气和力量 ,反而会产生消极的影响。21世纪如期而至 ,时光又在我们的年轮上狠狠地划了一刀。照我的理解 ,所谓年轮 ,其实是生长在心里又显现在额头上的岁月催人的标志 ,是跌跌撞撞的人生旅途中的一道道伤痕 ,并不具有诗情画意。然而 ,当人们狂热地欢庆千…  相似文献   

15.
山西农民报曾发过一篇《娘子关散记》的署名文章,说:“号称长城第九关的娘子关,坐落在我省平定县城东北90华里的太行山上”。后来又有人在省级以上报刊发文章,说“我登上了号称天下第九关的娘子关”。这些记实的散文游记还被编入各种文集。于是,娘子关南门楼上,真的悬挂上了“天下第九关”牌匾。报纸、广播、电视的新闻报道屡屡出现用“第九关”取代娘子关的标题。“号称”并非真实,“号称”的名目更不能取代真实的地名,且“号称”也不能是子虚乌有的想当然。山海关叫“天下第一关”并非“号称”,因为山海关是万里长城东起海边的…  相似文献   

16.
我谈写文章     
《新闻战线》编辑同志要我写一篇文章,谈谈写文章。我自己的文章写不好,这个题目我怎能谈得好呢?我推辞了几次都不行,只好硬着头皮谈几句。文章是写下来的语言。文章和语言都是用来表达思想的,我们不应该把文章和语言分割开来。现在许多写文章的人,从中学生到新闻记者、大学教授,拿起笔来写一篇文章的时候,心里想,我现在是写文章,跟说话不一样,要写得“文”一点,多加上一些辞藻,多加上一些政治名词,多绕一些弯子。这些人在小学  相似文献   

17.
《编辑之友》1985年第二期上公盾同志的《苦干加巧干,得失寸心知——担任科普出版社总编辑的一点体会》,读后很解渴,实在是笔者的切身经验之谈。尤其是写出了作为一名总编辑应具有的职业素质。正如文中所写:“要做一名合格的名实相符的总编辑,在通、  相似文献   

18.
<人生小语>这本书像一位长者的谆谆教导,使迷茫者在深入浅出的道理中迷途知返,还像一位友人的娓娓道来,使身处逆境者在充满智慧的故事里顿悟是非,同时更像一把万能钥匙,三言两语间能打开一把把心锁.我想仅就书中的部分章节来谈一谈对于幸福的感悟.  相似文献   

19.
若文 《今传媒》2003,(2):75-76
20余万字的《新闻传播的策划与组织》一书,是蔡雯教授心血的凝结,也是她智慧的延伸。这本书,在新闻传播研究中创了一条新路。 大众传播学涌入国门20多年后的当今,学者们就这一外来学科如何实现本土化问题进行着不懈的探求,蔡雯在不懈探求中迈出新的一步,这一步是坚定的、踏实的,不显颤悠悠的样子,艰辛中夹带着从容。她的这本新作,没有囿于一般大众传播学概论那种结构模式,而是根据我国新闻媒介的实际,将大众传播学中的积极成分,依需撷来,进  相似文献   

20.
进入21世纪,创新力在国家实力中的作用进一步凸显,成为国家发展的原动力、综合国力的核心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全球化条件下的国际竞争其实质是创新力的博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