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针对浙江、珠江等地出现的民营企业集群这一新的企业发展模式,进行相关的经济优势分析,指出我国民营企业集群发展模式面临的问题,并对当前发展民营企业集群模式提出几点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2.
栾晓梅 《培训与研究》2009,26(11):82-84
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资源与设施、企业和市场三个因素的影响。从国际上各国发展产业集群的经验来看,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政府应以产业集群为导向有效地进行角色定位,基于生产要素系统、产业组织管理和拓展市场方面构建公共政策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3.
产业集群在发展过程中,受到资源与设施、企业和市场三个因素的影响。从国际上各国发展产业集群的经验来看,政府作为公共政策的制定者对产业集群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政府应以产业集群为导向有效地进行角色定位,基于生产要素系统、产业组织管理和拓展市场方面构建公共政策的基本框架。  相似文献   

4.
泉州民营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及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营企业集群发展是泉州产业组织结构中一个很重要的现象,民营企业集群发展战略已成为泉州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本拟对泉州民营企业集群发展的现状进行系统评述,并对泉州民营企业集群发展的前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5.
从整体上看,河南省现有产业集群仍处于发展的初期阶段.区域市场分割、行政干预过多以及低水平竞争等因素限制了河南省产业集群的发展壮大.以创建公共服务型政府为目标实现政府职能转变,形成统一市场实现资源自由流动,培育核心企业带动集群实现产业升级,完善产业支撑体系促进民营中小企业成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促使集群融入全球价值链等,以上公共政策都是提高河南省产业集群竞争力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集群品牌营销是民营企业集群的一个创举,它建立在集群产业组织创新和技术创新的基础之上;民营企业集群内部企业之间存在着动态联盟。动态联盟和创新企业是集群内新技术传播的节点,也是集群品牌营销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民营企业群内恶性竞争激烈,严重影响了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群的发展。要解决业内的恶性竞争并促使民营企业群提高竞争优势,企业必须由竞争走向合作,企业联盟是实践中出现的一种解决民营企业群恶性竞争的方法。但由于民营企业自身特点制约,联盟成本高,企业之间矛盾尖锐等等原因,联盟效益有限。本文分析了民营企业群恶性竞争产生的原因以及民营企业群内企业联盟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完善企业联盟并促进民营企业群向创新型集群转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8.
对美国马里兰大学公共政策与民营企业中心的学科建设情况,包括人员构成、主要人员、研究方向、人才培养、科研概况和学科条件等进行了介绍,总结了对我校学科建设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根据产业组织形态可以将产业集群分为高科技企业集群、轮轴式产业集群、马歇尔式产业集群三种类型,它们的技术创新表现有明显差异。其中马歇尔式产业集群主要由传统工业中小企业聚集形成,企业技术创新能力薄弱、且合作创新行为较少,因此需要地方政府大力扶持。本文以广东省龙江家具产业集群作为马歇尔式产业集群的典型案例,分析探讨龙江镇政府各项提升集群技术创新水平的政策措施,总结马歇尔式集群中地方政府促进集群技术创新的公共政策实施经验,旨在为此类集群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温州区域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民营企业集群。企业集群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力,但其参与国际分工的程度依然偏低,这与温州近似于“零外资”的状况不无关联。笔者希望通过对企业集群吸纳和嫁接外资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分析,提高思想认识,促进引资工作。  相似文献   

11.
十年来晚清企业制度及其思想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十年来,学术界从企业制度层面对晚清企业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对晚清企业制度思想也作了总体、人物或群体的考察,探讨了官督商办股份制企业的制度特点,晚清公司制度思想,晚清人士的企业制度思想,晚清经济政策、经济法规与政企关系等问题。今后要加强对晚清企业制度的具体分析,扩大企业个案考察的范围,注重分析晚清企业制度思想的具体内容,打破单一评价尺度的束缚。  相似文献   

12.
实现资源一体化整合效应与管理协同效应及更大的市场竞争优势,是企业集团组建的宗旨,循着企业集团组建这一宗旨.使得企业集团管理总部必须以一体化的整合观念,立足集团整体的财务战略与财务政策层面展开财务决策与控制活动。企业集团治理结构的多级法人制,决定了其在财务管理主体、目标、客体、方式及环境等方面必然呈现出区别予单一法人制企业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3.
城市的合理发展目标是必须建设成规划布局合理,配套设施齐全,有利工作,方便生活的城市。这种合理的发展中,公交企业的发展极大的体现着一座城市的发展水平。那么如何能使公交企业更好的发展?本文结合抚顺城市公交企业的发展现状,从基础建设、技术管理、企业改制、政策支持等方面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创业政策的困境及其转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就业压力下,引导毕业生创业以缓解就业难题已经成为一项可持续性的激励性公共政策。但当下我国高校毕业生创业却面临政策话语的高评价与现实的低选择的困境,其根本原因在于大学生创业的政策与制度环境尚处于一种不民主状态,未能很好地把握大学生创业者目标群体的特殊性。高校与相关部门需要从整体视野审视大学生创业政策,实现从全面扶持到择优激励的政策转型,营造有效且更有针对性的大学生创业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15.
调查显示,单亲母亲成为新的弱势群体之一.由于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社会政策缺乏对家庭的支持.以及政策领域社会性别视角的缺失,造成单亲母亲家庭公共政策支持的虚化,而公共政策支持是社会支持系统的核心内容,为此需要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构支持家庭的社会政策,在公共政策领域引入社会性别的观点,为弱势单亲母亲及其家庭构建公共政策的支持系统.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学前教育政策和管理体制经历了从企业/社区福利服务为主到社会化服务为主的体系转变。这种转变是导致学前教育服务不足的根源,致使中国学前教育当前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学前教育供给不足,地区差异大,服务质量不高,弱势群体入园难等,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和期望,使得"入园难"逐渐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根据学前教育服务的现状,要实现《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所设定的相关目标,应在认可学前服务有正外部效应的基础上,顺应中国公共服务发展的规律,建立政府责任明确的国家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政府要在财政政策上加大对农村学前教育的投入、充分考虑到东、中、西部的差异,帮助弱势家庭,为贫困儿童、流动儿童提供学前教育补贴。同时,优先保证中西部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队伍,利用多种资源发展农村幼儿教育,逐步完善学前教育监管体系。  相似文献   

17.
第三部门是介于政府与企业的不以营利为目的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组织。主要体现为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等特点。中国第三部门起步较晚发展较快,但存在着自治性、非营利性和志愿性特征不够明显等问题。政府规划、法制建设、制定优惠政策、培养专业人才是发展第三部门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公共政策受到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变迁的双重影响.改革开放以来,利益分化所导致的群体分层和利益群体多元化的产生,对我国的公共政策过程发生着重要的作用,由利益分化所导致的群体非均衡现象影响公共政策的调整.这种群体非均衡性会引起怎样的公共政策调整,则是本文所要回答的问题.文章主要运用公共政策理论和群体理论来分析现阶段影响我国公共政策发展中的群体非均衡性的社会诱因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公共政策调整,最后得出的结论认为,这种非均衡性不单是公共政策群体理论的现实基础,也是当前我国公共政策调整的动力来源,同时还有助于规范社会运行,为群体内部整合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9.
This is the report of a two-year study using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s to assess the training needs of science teachers in southern Florida. The respondents included individuals and groups comprising the educational enterprise and those outside the enterprise with the ability to influence policy in science educa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at policy in Florida. The study resulted in recommendations describing the desired state for graduate training leading to a master's degree in science education and has implications for noncredit inservice activities.  相似文献   

20.
公共政策受到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变迁的双重影响.由利益分化所导致的群体非均衡现象影响着公共政策的调整.运用公共政策理论和群体理论分析了现阶段影响我国公共政策发展中的群体非均衡性的社会诱因以及在此基础上的公共政策调整,认为这种非均衡性不单是公共政策群体理论的现实基础,也是当前我国公共政策调整的动力来源,同时还有助于规范社会运行,为群体内部整合提供契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