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谈中学历史课启发式教学方国俊我国周代教育倡导“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勿牵,强而勿抑,开而勿达”。《中庸》有“未发已发”之说。这均是对启发式的绝妙解释。黑格尔总是把矛盾的展开看作一个过程,一个从自在到自为的过程。学生的学习之成效特别需要这样的转变才行,就是...  相似文献   

2.
二月话养生     
《师道》2011,(2):63-63
《黄帝内经》称:"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行,以使志生。"意思是说春天的3个月,是自然界万物复苏,各种生物欣欣向荣的季节。人们也要顺应自然界的规律,晚睡早起,起床后要全身放松。在庭院中悠闲地散步以舒畅自己的情志。春季分为3个时期6个节气,立春、雨水为早春,惊蛰、春分为仲春,清明、谷雨为晚春。  相似文献   

3.
春节探源猪年话猪春节是农历的新年。春,《前汉书·律历志》、《风俗通》诸书的解释为“春蠢也”。“蠢”是昆虫活动的意思,春来虫动,幼苗吐绿,万物兴旺,《公羊传》又注说:“春者,天地开辟之端,养生之道,法象所出,昏斗指东方日春。”春又被神化成为春神东君执掌...  相似文献   

4.
春节的来历     
百草 《辅导员》2011,(1):64
春节是农历的新年。所谓春,《前汉书·律历志》、《风俗通》诸书的解释为"春,蠢也"。"蠢"是昆虫活动的意思,春来虫动,幼苗吐绿,万物兴旺。《公羊传》又注说:"春者,天地开辟之端,养生之道,法象所出,昏斗指东方曰春。"春又被神化成为春神东君执掌的神,是吉祥幸福的象征。节,多指节气,是按地球在  相似文献   

5.
如今的语文教育已经洞开了一片美丽的天地,语文课已不再单调乏味,学生的学习方式也正在发生着转变。我们都把小手如林、两眼发光、小脸通红、妙语连珠的课堂,作为自己追求的方向。在追求中,有些尴尬让我们不得不面对,因此也会失去应有的冷静和足够的耐心。【案例1《】只拣儿童多处行》教学片段师:现在我请同学分小节把课文读一读。(生1、2读书很流利)生3:我们本想在知春亭畔喝茶……(其中知春二字读成舌尖音,其他生笑)师:(纠正)知——春——,翘舌音。来,再读一遍。(生再读,但仍然读错)师:看老师的嘴型,舌头翘起,发翘舌音。把这句话再读一遍…  相似文献   

6.
豆腐西施     
豆腐,软弱也;西施,美丽也。“豆腐西施”,何物哉?勿急勿急,让我来解释。我家就有一位现成的“豆腐西施”。who?本人也。我,有着虚弱的身子,这都要归功于本人平时不锻炼身体,好睡懒觉。夏、秋两季暂且不谈,春、冬两季是我的病的多发期,  相似文献   

7.
句号?问号!     
项如心 《新读写》2009,(12):44-44
从小就喜欢王维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存—嚆文章说,这首诗的第二句后面的句号最得不当,因为远在北国的诗人并不知道红豆的生长睛况,所以这一句不应是肯定语气,而是一种想象,读的时候应是一种疑问语气,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表达和体现出诗人的相思乏隋。看完此文,我把诗又读了几遍,也觉得“春来发几枝”后面应该是问号——  相似文献   

8.
六、关于“而勿正心勿忘”《孟子·公孙丑上》“知言养气”章谈养浩然之气的功夫时有“必有事焉,而勿正心勿忘,勿助长也”的话。“而勿正心勿忘”义不可通,不应曲为之说。愚按“勿正心”三字疑涉下“勿忘”二字而衍误。原来原文当作“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长也。”由于原文“勿忘”前误衍“勿忘”二字;再把误衍的“忘”字分开写成“亡心”二字;再把“亡心”二字误写成“正心”二字。这样,原文的“而勿忘”,就逐步衍误成“而勿正心勿忘”了。若将本文还原成“必有事焉,而勿忘,勿助长也。”则下文宋人  相似文献   

9.
春节探源     
春节是农历的新年。春,《前汉书·律历志》、《风谷通》诸书的解释为“春蠢也”,“蠢”是昆虫活动的意思,春来虫动,幼苗吐绿,万物兴旺,《公羊传》又注说:“春者,天地开辟之端,养生之道,法象所出,昏斗指东方曰春。”春又被神化成为春神东君执掌的神,是吉祥幸福的象征。节,多指节气,是按地球在绕地球公转道上的位置划分的,地球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它反映了季节变化、气候特  相似文献   

10.
倪金 《快乐阅读》2011,(22):192-192
庄子的《庖丁解牛》以独特的思想、哲学等影响着后世。在《庖丁解牛》中,庄子给我们塑造了一位技艺高超的厨师庖丁的形象,也告诉我们许多做人的道理。除此之外,我们应知道《庖丁解牛》选自《养生主》。而《养生主》是一篇论证养生之道的文章,主旨在提出养生总论。而且文章本身也在结尾提到了养生之道。结合"解牛之道"我们可以推出庄子的养生之道是:人以顺应自然规律的方式在社会中求得生存。庄子指明了一个道理:人在社会中就跟刀一样,而对牛骨——那些社会上的是  相似文献   

11.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这美好的时光容易让人浮想联翩。经过一个严冬的蛰伏,万物复苏的同时,人也会变得敏感和多情起来。初发的草芽,新生的柳枝,在文人墨客眼里,都是寄情的好物件。因此,古往今来歌春咏春的诗句便如雨后新芽,不胜枚举。虽然诗人的心情不一,让落在笔尖的诗句或热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的古典诗词中,梨花意象具有非凡的意义,佳作迭出,不断激发人们的审美兴趣。诗人对梨花形象的抒写,因情而发、因境而生。唐人岑参用梨花意象来表达伤春惜春、伤别怀友、思乡怀归、悼古伤今等情感,书写心中的悲情、离情别绪。他开启了用梨花意象书写伤感心绪的先河,为后世文人提供了艺术借鉴。  相似文献   

13.
红豆     
11月15日 晴 “红豆生南国,春采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莫名的,对红豆生出一种柔软的好感,觉得它天生有一种温暖,美好而又纯洁的气质,似乎能让人嗅到如阳光般和煦的气息,那才是真正的相思豆。  相似文献   

14.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王维的这首《相思》写出了红豆树之果乃相思之物,因此"红豆"又有"相思子"的美誉。但也许很多人  相似文献   

15.
翻阅古典诗集,迎面宕开的,是一个诗的国度,也是一个情感的海洋。“诗言志”,一代代诗人,在诗的王国里表达自己的理想,抒写自己的情怀。有人说,中国的文化带有怨怒的倾向。诗人怀抱“济苍生,安社稷”的壮志,却往往在现实的厚障壁前撞得头破血流,因此,他们“有怨而发,不平则鸣”,愁绪,就成了古典诗词的情感主流。“愁”,触景而生,缘境而发。不同的诗人,因其生活的时代不同,人生际遇的不同,而有着不同的愁绪;即使同一个诗人,因生平遭遇的变化,也会产生不同内涵的悲愁。一、伤春惜时,感叹人生易逝、盛衰无常之愁花开花谢,草长絮飞,本是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16.
(儿童歌曲)二D兰4缪新华词陆军曲中速稍快活泼地2 2 2 3.”一}”旦二旦!5把言手语小的的发呀发短发呀发短信,信,甜蜜绿色1天天5春春6一一给给3一蜂草5蜜小2 23 2一}”旦二理}5天天春春给给儿花鸟雪醒;门; }丝三上二}“发呀发短信,发呀发短信,叫敲儿轻花轻巡︺ias赢5旦二通1旦9旦}里退里丝}开风歌儿让田野有绿树美丽1 .55心。啦啦l景。啦啦J的的听望动希鱼sv些}」理里旦里里{兰5v丛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1 3 3 51 3 5 52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丝旦里二{:啦啦啦啦啦i互迄}。5}丝生旦二{5小澳给大海发呀发短信I2浪花工16里飞5}丝生…  相似文献   

17.
《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是古代医家在“天人相应”观指导下,根据四季气候变化对人体的影响,提出如何顺应四时阴阳变化规律而养生防病的一篇极为重要的文献。正确地译释该文,对继承、发掘前人的学术思想,拓展与丰富养生保健的方法与措施十分重要。但对原文中“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句的语义,自唐、明、清代至今,历代注家见解不一。或言其意指应“顺时待物”;或言其意为“勿伐天时”;或言其意是指人不同的“神志活动”;或言其意仅为春生之气的“形容词”等等。本文从原文的主旨、语言逻辑、语法规律、词义注释、中医理论等方面提出了自己全新的看法。认为“生、予、赏”三句是古人对如何顺应春生之气养生防病的具体要求;并由此提出春季养生防病应重在调肝护肝和顺时序治疗肝病的新观点。  相似文献   

18.
陈汉文 《现代语文》2004,(11):43-43
唐朝诗人王维留下了传诵一时,卓绝千古的《相思》诗:“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诗中的红豆究竟为何物,不少人见仁见智,对此争论不休。  相似文献   

19.
著名学者蔡尚思在《中国思想研究法》一书中,特别指出“辩论批评的重要”,专章探讨了“评论的方法”。他认为“一切方法和评论叙述,均随态度而转移,所以学者尤其是思想家和历史家,首要注意态度”,并对“评论应有的态度”分为二十点而约言之:勿慕名、勿畏势、勿贪利、勿徇情、勿故误、勿臆说、勿离题、勿异拟、勿当然、勿灰色、勿嫉妒、勿依附、勿太过、勿混谈、勿恋旧、勿执一、勿相对、  相似文献   

20.
春·年     
春《说文》:“萅,推也。从艸,从日。艸,春时生也,屯声。”日、艸、屯,表示的意思是,时日到了,草木就生长起来。屯字像草木初生的样子,既表形象,又表声音,所以这个“春”字是会意兼形声。甲骨文的“春”字与《说文》的“春”字略同。甲骨文中,尚无四季的称呼,所以这个“春”是表示时候,而不表示后来四季之一的“春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