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彭伯仲 《家长》2009,(2):44-47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怜天下父母心”,这个老师当起来却不那么轻松惬意:既要“养其身、健其体”,使孩子长大成人;又要“育其心、励其志”,使孩子顺利成才。可是,孩子的性情一日三变,“养身”难,“育心”更难。  相似文献   

2.
皑如天上雪     
重阳节早上,王公子走过临顿路,路口的刘半仙叫住他,嘱咐道:“公子此行有劫,应忌争、忌赌……今日重阳,公子宜沐浴焚香,静养家中,奉父母,养身心,避大难。”可这王公子年纪十七八,锦衣玉食惯了,正值年少气盛,怎会听信一个落魄算命先生的话。一阵狂笑后,轻飘飘扔了枚铜钱,便去赴徐家的宴会。  相似文献   

3.
略论苏轼的养生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轼在多次贬谪生涯中,坦然地面对生活,始终保持着一种乐观健康的处世心态,摸索和总结养生之道,践行养生之法,为后人留下了一系列健身强体、促进人身心协调发展的有益启示。本文认为“安”与“和”是其养生的指导思想;丰富的饮食结构是其养身的重要途径;多彩的养生情趣是其养生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4.
老庄具有丰富的以避免心灵上的挫折感为出发点的心理卫生思想,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而:1)以退避的“和为贵”的方式解决人际矛盾;2)以“虚静”之心来对待自己的欲望,从而避免产生挫折;3)以万物一齐物我不分的哲学观来否认挫折的存在;4)以自我尊重的人格态度绝对逍遥的行为方式来伪饰挫折的感觉;5)以“守一”、“气听”、“心听”等转移注意的方式来平息挫折感;6)以全身、养身的智谋与实力来压制或者说冲淡心理上的挫折感。  相似文献   

5.
鲁庆伟 《云南教育》2009,(24):48-48
“悟”者,我之心也。大凡能悟者,对事物的认识有自己的见解,在行动上勇于践行,就能最大化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孔子说:吾日三省悟身。孔子注重对自己每目的悟,悟出了儒家思想,主导了中国的文化。近读罗崇敏的《天鉴》,感受到作者对人生的大“悟”。《天鉴》全书分为7个部分:“治国理政”、“哲思启智”、“知人善任”、“养身正家”、“教真育爱”、“金声玉振”、“仁医仁术”。  相似文献   

6.
禅学是一种生命哲学和生命美学,它把心性作为理论基石。心的内涵涉及到审美本体论。在早期禅宗向中国式禅宗的过渡期中,北方禅宗以心为根本的思想,已使禅法由外在的形式向内在的感悟倾斜,从而将禅修行变成了纯粹的心灵体验,这是过渡的第一阶段。而以慧能为代表的南方禅宗提出的“即心即佛”的命题,则是过渡的第二阶段。他们把心性自觉、心灵体验提升为自心自悟式的刹那间的自我肯定,但他们却未摆脱人性与佛性、污染心与清净心的二元分别。而南禅发展到马祖道一的阶段,他在继承“即心即佛”和般若实践的基础上,根据般若空观的原理,认为“即心”即被心缚,“即佛”即被佛缚,把“心”、“佛”都视为空的。为了防止学人对“即心即佛”的执著,他最后提出了“非心非佛”的命题,让心灵回到那“空诸所有”的恬明之境——诗意栖居之所,放射出人性美之光。因此,可以说从慧能的“即心即佛”到马祖道一的“即心即佛”,再到“非心非佛”的转换,展示出南宗禅学及其美学思想嬗变的轨迹  相似文献   

7.
曹建文在2005年8月29日《光明日报》上发表了《“养心”比“养身”更重要》的文章。  相似文献   

8.
南泉普愿禅学命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即心即佛”是禅宗的重要禅学命题,马祖道一对这一命题自觉进行了论证,并成为他禅学思想的标帜。南泉普愿提出并详尽阐释了“心不是佛。智不是道”的禅学命题。这是对马祖道一“即心即佛”命题的修正与发展。旨在纠正“即心即佛”所带来的“错将妄心言是真心”的“认贼为子”之“相似般若”现象。南泉强调“大道无形,真理无对”。真正的“大道”非见闻知觉之心所能体认。在扬弃“即心即佛”和“非心非佛”命题的基础上。南泉提出了“平常心是道”这一重要禅学命题。“即心即佛”、“心不是佛”和“平常心是道”这三个重要禅学命题。构成了南泉普愿较完整的禅学思想体系。  相似文献   

9.
幼时第一次学到“心”这个字的时候,老师说,“心”是一把铁勺子,正在炒几颗豆。豆子会蹦啊,最后两颗豆子掉在了“心”外,只有一颗幸运豆留在了勺里。我至今感谢这位老师,把个“心”字说得这般诱人,  相似文献   

10.
“心即理”是理解陆九渊心学的最重要的哲学命题,陆九渊在宇宙本体和社会伦理的意义上,提出了“心即理”这一命题。“心即理”的真实意蕴在于心理合一,而且与朱熹“心与理一”论相比较,这种“心理合一“具有直接、简易、人人可为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孟子讲心,都是以“本善之心”作为出发点的,不动心就是不动摇其“本善之心”。它以“知言”和“养浩然之气”来使其实现。“知言”在于排斥不正之言,“养浩然之气”靠着由义和道相配合。告子也在讲不动心,但他是强使其心不动,孟子则是通过修养的工夫。多年来由于对这一理论的记载理解不同,颇多歧义,现试就原文予以剖解。  相似文献   

12.
孟子讲心,都是以“本善之心”作为出发点的,不动心就是不动摇其“本善之心”。它以“知言”和“养浩然之气”来使其实现。“知言”在于排斥不正之言,“养浩然之气”靠着由义和道相配合。告子也在讲不动心,但他是强使其心不动,孟子则是通过修养的工夫。多年来由于对这一理论的记载理解不同,颇多歧义,现试就原文予以剖解。  相似文献   

13.
毕淑敏 《成长》2007,(3):1-1
记得我小时候第一次学到“心”这个字,老师说,“心”是一把铁勺子,正在炒豆。豆子会蹦啊,最后两颗豆子掉在了“心”外,只有一颗幸运豆留在了勺里。[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以心为本”原来是佛家用语,“心明”才能分辨是非善恶,“心诚”才能精进学修,“心慈”才能利乐众生,“入定”是散乱心的排出,“见性”才能利乐众生,“神通”是定心的功能,“成佛”是两种菩提心的结果,所以“修佛以心为本”。修佛如此,做好其他各项工作何尝又不是如此,心的问题解决了,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行为能量。日本企业家稻盛和夫懂得这个道理,他把“以心为本”的管理思想引入京都陶瓷公司的管理并获得了巨大成功。在我国,吴甘霖先生创立了“心力学”,曹世潮先生倡导“心经济”,王极盛先生提出了“心商”这一概念。  相似文献   

15.
刘卫轩 《考试周刊》2010,(15):220-220
一、专业成长:凝聚“向上之心”是前提 每个教师都有“向上之心”,当“拔节成长”成为大家的共同追求时,一个学校必然活力四射,生机盎然。  相似文献   

16.
记得小时候第一次学到“心”这个字的时候,老师说,“心”是一把铁勺,正在炒豆。豆子会蹦啊,最后两颗豆子掉在了“心”外,只有一颗幸运豆留在了勺里。人们常说人的心比海洋比天空还要博大,这也许是指宏伟幽深的冥想时刻,并非随时随地的状态。在万千纷常的日子里,人心就是一把锈迹斑斑的铁勺。因为有锈,所以要常常擦拭。  相似文献   

17.
“三心二意”即研心、放心、享受心。而“二意”是指创意和善意。“研心”是指一颗研究学生的心。“爱心”是指对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关爱。“放心”是指一颗敢于放权的心。“享受心”是指一颗享受孩子、享受工作的心。“创意”是指在工作中要不断创新。“善意”是指善待自己,也要善待别人。  相似文献   

18.
为了彰显对品牌的态度,大众汽车在全球推出全新的品牌主张:“Aus Liebe Zum Automobil”,意为源于对汽车的爱。中文版本为“中国路,大众心”。有多少心,用多少心是一汽大众的用心态度。由此可见,爱之内涵,实则是心。它不仅是一种尽力而为,并且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全力以赴!  相似文献   

19.
白居易闲适诗中搏动着一颗“知足”之心。诗人常以不足为满足,与不如己者比,故能知足,甚且知愧。“兼济”之志是其“知足”、“知愧”心积极方面的根源;官场生活的教训、天命论以及佛、老思想的影响,是其“知足”心消极方面的根源。  相似文献   

20.
庄子的“师其成心”说是其生命哲学中一个颇为重要而又少为人关注的命题。“成心”的解释可分为两派,就“成”字和就“心”字立论,而每派又对其是非不一,褒贬有别。“成心”的自然而然的精神实质决定了“师其成心”有两层含义:一是适性而为,顺其自然:一是仿效自然,与物为一,前成为中国古代道家思想影响下士人的外在行为表现的深层心理依据,后则又影响了中国古代艺术的发展,拓展了作家和艺术家的创作空间,两方面结合,使“师其成心”之说成为《庄子》全书的主旨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